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焦虑症的论文

2023-03-04 0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研究焦虑症的论文

大学生焦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 引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会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增加,致使心身疾病和焦虑问题的出现。
焦虑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是人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人的警觉、激发斗志,是有利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最有利于考生水平和能力的发挥,而过高的焦虑或无焦虑则不利于考生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说,只有不适当的焦虑才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而且,个体对待焦虑情绪应采用积极还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对焦虑有一定的影响[1]。
目前对于大学生压力的研究不少,但具体到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甚少,因而,本研究旨在采取针对大学生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实际情况组合问卷,以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和分析大学生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焦虑水平之间的差异以及其对焦虑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并对大学生焦虑及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进行研究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随机选取廊坊师范学院五个专业(思想政治、心理、数学、化学、体育)三个年级(二、三、四年级)在校生200名作为研究对象,以系别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97%。其中包括女大学生117名,男大学生77名。
2.2 研究工具:
论文采用贝克焦虑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由美国阿隆•贝克(Aaron T. Beck) 等于1985年编制,是一种分析受试者主观焦虑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贝克焦虑量表(BAI)含有21个项目的自评量表,量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受试者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BAI分析方法简单,把自评完成后的量表中21个项目多项分数相加,得到粗分,再通过公式Y=1.19X转换成标准分。本研究中得分Y<30为轻度焦虑,30<Y<45为中度焦虑,Y≥45为显著高度焦虑。
信度:用BAI对60名焦虑症患者及80名健康人作检查,把检查结果的总分作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BAI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
效度:对60名焦虑症患者用BAI和SAS焦虑量表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828,结果表明BAI与SAS客观评定的总分显著正相关。证明BAI在中国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有条目1-12组成,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
信度: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8。
效度:应用此量表测查了城市中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和职业的人群846人,样本的积极应对维度M为1.78,SD为0.52;消极应对维度M为1.59,SD为0.66。人群测试表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反映出人群不同应对方式特征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好的效度[2]。
2.3 施测程序
问卷调查的实施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导语和统一的答卷纸,以宿舍为单位集体发放,统一回收,研究数据的管理、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2.0完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焦虑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研究对所选取大学生群体样本进行统计,由表1所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焦虑分数集中在30—44.99之间,处于中等焦虑。大学生群体中45分以上的人数较少,说明大学生中呈显著焦虑的人数较少,占所调查人数的9.2%。

从上表的T检验可以看出,焦虑水平和积极应对方式在性别上都表现出明显差异,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中没有明显差异。从表2中可以看出,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的焦虑分数偏高,这表明在大学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男女大学生在面临焦虑时都较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在采取应对方式上男大学生采用的积极应对上的平均分比女生高;男女大学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差异不大,没有显著性差异。
3.3 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检验
表3 大学生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分析( ±s)

表3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年级消极应对方式的采取有极其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所选取的三个年级被试中,各年级的焦虑分数和积极应对方式采用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消极应对方式的采用上,大四学生采用的频率较其他两个年级偏高;而大三的学生在面临焦虑时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3.4 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的专业差异检验
根据表4的数据结果,在不同专业中,焦虑水平和积极消极应对方式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大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焦虑分数比其他专业的学生高很多,其次是数学专业的学生。而在采取应对方式上,心理学学生也较多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在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分数比其他专业相对要低。

关于社交焦虑症的议论文

当今社会,人口素质,社会风气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为了创建更和谐的社会而不断的努力着,从古到今,像这样的例子有,历史上一些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了维持统治的秩序,保持内部的一致,增强战斗力,注重纪律并带头遵守的.
  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典型的例子.曹操带兵出征,路过一片麦田,曹操当即下令:“任何人不得践踏麦田,违者斩.”命令一下,人人都小心.偏巧,曹操的马受惊了,奔到麦田里去,官兵见状,都站在田埂上,路旁边,默默的看着.曹操牵回了马,立即把行军主薄叫到马前,让其议罪.主薄言引《春秋》说“罪不加于尊”.这件事就算了.曹操说,我自己下的令,自己带头去破坏他,让三军执行?但我是全军之主,也不好自杀,处于刑法了.说着他拔出自己的宝剑,割下胡须(古人是不割须不理发的,这是当时的刑法).曹操自刑,全军震动.此后,曹操的威望就更高,曹军的纪律也更严明了.
  尽管这样,又美中不足的地方,不断的在有人以身试法,挑战法律江西有例子,13岁的在校未成年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计划在年满14周岁之前犯罪.准备策划,他于14周岁生日前杀害了年仅11岁的女孩.当然,这是很极端的例子,但能说明一些问题.青少年的认识水平并我们想象中低,他们能够很快理解法律的规定是,却未必会遵守.他们叛逆的心理有会促使他们知法犯法,以身试法.,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我们更应当去遵守去普及.
  和谐,大同的社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都追求的,但不能只靠嘴上功夫,要用实践去努力的创造.普及法律知识,是提高素质的基础,扫除法盲,让大家对法律都定的了解,保护自己的权利,遵从自己的义务.法律与道德也是并存的,人有道德有修养,有了良知,才会遵守法律,才能使自身的素质定程度的提高.以身试法,挑战法律和道德只会给自己和家人,甚至别人的家庭带来悲痛.
  当今社会多已被金钱和名利淹没,作为祖国觉醒的心一代建设者,我们绝不被名利与金钱打败,绝不为了埋没了道德与良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做的也有,从我们的身边做起,校园里,图书馆,公车上,随处可见,举手之劳.《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是身为合格的中学生应该遵守的.
  最后,我想是,在,我写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我希望并我人在为而努力,我想带动更多的人来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未来的和谐社会而努力,大家努力,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学生,我们向往的,追求的社会才会更早的到来.让我们努力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社会高节奏地发展,人们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远离了家庭和原来熟悉的环境,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人际交往中优势地位的丧失,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理。加之学业与未来前途的渺茫带来的困惑与压力,使大学生们更加不会处理两者的关系。闭锁性与强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难度。本文将在这里分析心理压力的产生,指出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心理教育简单化到教育渠道的缺失,并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正确的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试图帮助大学生解决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压力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

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是教育方式不对位,表现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认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就不应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就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从根本上得不到正确的心理观念的汲取。无规矩,不成方圆,由此看来,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基础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

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各个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作为一章或一节来讲解。虽然有些高校后来单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学时很少,教师很难将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内科学期刊践,缺乏安全科学期刊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实际问题。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于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身份的变化,再加之自身适应性差的原因,心理与现实差距加大,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一)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从心理学分析,自卑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为远离和回避你,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主要问题是对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新集体中位置与角色的变化不适应,引起自我评价降低,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尖锐矛盾冲突,导致心理失衡。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虚荣心理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产生虚荣心。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案电工技术期刊例:一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感觉比其他女同学都强,可过强的争先拔尖,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每次选班干部都落选,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经常又哭又笑,并常常自言自语,出现异常行为。该例是为了过度满足自尊心需要而导致产生虚荣心大学的案例,这种现象在大学女生中尤为常见,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面子,甚至以放弃自己诚信为代价。对于这类学生,老师首先运用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是指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进行暗示和启发,使其改变原有错误的认知结构,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再就是要教导学生要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做事,厚积薄发,不要追求虚名。

(三)进行焦虑的自我调节

1、焦虑症自我调节从树立自信开始。

自信心缺乏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我们碰到困难时,往往是需要有勇气去面对的,而勇气则来源于自信心。自信心不足就会让我们在处理事情上瞻前顾后、犹豫未定,从而给自己又添加了一层阴影。所以说,只要我们自己自信起来了,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为进一步治疗焦虑症打好基础。

2、放松心情有利于焦虑症自我调节。

我们周遭的环境紧张而刺激,当习惯于这种兴奋状态时,有谁会想象一下,假如一切归于平静之后,自己会是怎样的?过度的紧张与兴奋是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我们应该适当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抛开一切烦恼,回归到最本我的状态中去,这样才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

3、焦虑症自我调节更需要自我反省。

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不要总是纠结于那些错误,越是纠结就越是困扰,以致出现恶性循环。适当的反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是焦虑症自我调节的有效方式。适当发泄可帮助焦虑症自我调节当我们烦躁不安、紧张无措时,可以选择适当发泄的方式帮助我们排解心中的痛苦。但是,发泄只限于公道方式的发泄,不要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以及生命。焦虑症自我调节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患者首先要知道焦虑症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将焦虑症的自我调节方法与心理、药物疗法相结合,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以此为治疗的出发点,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人活在世上,难免不会处于困境之中,只要心平气和,不去胡思乱想,就可以克服一切。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培养适合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中。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樊富珉,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18.

[2]国家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1995-11-23(1).

[3]莫旭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探.广西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3,1:127-128.

[4]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5]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

焦虑症的详细分析

焦虑症的详细分析

孩子进入到幼儿园是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它通常会带来巨大的兴奋和快乐,但也有很多的眼泪和不确定——孩子是这样,家长也是。“孩子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在幼儿园里将会发生什么。”早教专家Green说道,“在此之前,孩子们花了3年时间学习家庭生活的规律和程序,他们完全不熟悉他们将在幼儿园遇到的新规则。而对于父母,他们主要担心孩子是否会有被遗弃感。”

下面的方法将帮你顺利渡过分离焦虑,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一场全新的冒险——分开和在一起!

一、给孩子机会面对

很多妈妈在看到孩子对幼儿园有不好的第一反应,就立即决定将他们带出教室。但是这是一个糟糕的主意。“这无意中收回了教孩子如何在负面情绪下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且孩子会认为他们不必面对问题。”Green说。相反,一致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简单的坚持基本的规则,将培养孩子对后果明确的期望。简洁明了的道别,孩子会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但绝不要一步三回头,拖拖拉拉。在放学你来接他的时候,再次强化“妈妈会回来”——就像早上说的那样。这样孩子会明白,上学并不意味着和妈妈分离。

二、让老师参与进来

通常理想情况下,孩子会遇到一位温暖的、有爱心的、经验丰富的,可以预见孩子需求的老师。但因为你们彼此还不熟悉,所以一个简单的介绍帮助她更多的了解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尽可能多的了解孩子在家里生活的情况,在令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很有帮助的。”Green老师说。“知道他们饮食、睡觉和如厕习惯,同知道他们喜欢什么颜色,爱唱什么歌和喜欢玩什么游戏一样重要。如果家长愿意告诉我们当孩子在家里感到沮丧和焦虑时怎么做能让孩子平静下来,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或者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用到教室里。”

一定要告诉老师的还有关于孩子的医疗问题,比如他对什么食物过敏。

三、准备一个安抚物

从家里带一个安抚物到幼儿园,可以很有效的缓解孩子刚入园的分离焦虑。比如孩子最喜欢的娃娃或者一条小毯子,甚至是心爱的书和装满他爱喝的饮料的吸管杯。“曾经有一个孩子,他在刚进幼儿园的时候焦虑很严重,每天上学都要哭闹上好一阵子。于是我鼓励他从家里带些喜欢的玩具或者是家人的照片过来。”Green说,“结果你猜怎么着?第二天他带来整整一大袋玩具!”

这些小玩意对你来说可能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它却可以给孩子真正的安全感。 Grenn告诉我们:“家长总觉得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不该带着安抚物上学。然而孩子们却觉得在幼儿园(即使没有分离焦虑的孩子),或家里发生变化(比如家里添了弟弟妹妹、搬家、或是爸爸妈妈换了工作)时特别需要自己熟悉喜欢的小东西的安慰。”

三、避免和其他孩子比较

不要指责孩子,也不要说:“你看,Nolan的妈妈走了,他就没有哭。”

“让孩子适应上幼儿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他们的情绪和这个过程。”Green说。别担心,你的孩子最终会度过分离焦虑期。孩子因为分离而哭泣是为了完整的表达情感。当他们还在哭的时候离开是没有问题的。一个完整和成功的适应期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当你带着孩子度假,或者经历了一个假期再次回到学校,抑或家中发生了一些变故,分离焦虑可能会卷土重来。“但是,在我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还没有哪个孩子不能克服分离焦虑。”Green老师说。

四、忍住,不要去探望

一旦离开幼儿园,就要告诉自己不要再回去看他,不要每隔一个小时就打电话到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Walfish博士说:“和老师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当你相信即使你不在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时,你便不会再惴惴不安。”相信老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为孩子挑选了最好的幼儿园,也请相信孩子。

五、给自己打气

想一句口号,比如:“这是最好的地方”,或者“这是最正确的决定”,必要的时候经常重复,来提醒自己,为什么和孩子分开,以及分开的好处。你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所以如果你带着孩子下车时紧张和焦虑,那么他也会和你一样。你的小孩会感受到你的情绪,并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影响他。所以保持冷静、乐观,即使你并不是100%的快乐。“给孩子信心:你一放学就会来接他,并且幼儿园的老师会让他安全快乐。”

孩子会有分离焦虑,家长也是,因此要克服孩子的分离焦虑,首先就应该是家长克服分离焦虑。孩子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该放手时就放手。

对于焦虑症的治疗主要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而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方法对于轻度的患者来说,可以起到良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那么,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精神焦虑症自救的四大方法

精神焦虑自救四大方法:

一、自我松弛

也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便算终止。

二、转移注意力

假使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动,暂时避开低潮的工作气氛。

三、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但这可能不易办到,因为紧张常使人难以入眠。但睡眠愈少,情绪将愈紧绷,更有可能发病,因为此时免疫系统已变弱。

四、幻想

这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你处于一种糟糕的状态下,那么就运用以上四种精神焦虑自救的方法给自己缓解症状吧!

每个人所习得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因为知识面的问题被凉到了一边,形成了自己很傻的想法,产生了人际交往焦虑。

生活中每个人懂得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一个人总有他不懂的领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别人都在谈论自己不懂的领域知识的时候,有人会因此觉得尴尬、焦虑不安甚至自卑,认为自己太无知,形成了所谓的人际交往焦虑。

“前几天,我陪朋友参加一个艺术节的开幕式。一位艺术家朝我们走过来,他和我朋友开始聊起了绘画。我觉得自己完全被晾在一边,什么都听不懂,只有傻听傻笑的份儿。”在外企工作的戴花感慨道。

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曾有过和戴花一样的经历,有时我们转眼就会忘记,有时事后想来,会哑然失笑。但戴花却会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认为自己没文化,视野太窄,觉得自己很傻。

“那些觉得自己很傻的人,其实都很实在”,心理治疗师卡特琳娜·爱美勒·佩里索(CatherineAimelet——Perissol)说,“这种情绪说明真实的他们偏离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成为的那个他/她。”正是这种差距让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偏离了主题。事实上,他们感受到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偏离。

人际交往焦虑

精神分析师吉拉尔·马克龙(GerardMacqueron)认为,人际交往焦虑是导致这种自我理想状态和真实状态偏离的主要原因。“每当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人际交往焦虑的人会出现一些戏剧性的身体征兆,如呼吸不畅、脸红、发抖等。他们为此感到羞愧,因为这些特征的出现出卖了他们。一时之间,他们便开始反省自己。”他们本来就不善于加入别人的谈话,再加上这些思想包袱,就更不知所措了。“我真没用”、“我得要说点什么”、“我真是太愚蠢了”……“每当事后一人时,他们总是被后悔所纠缠,还不断地评判自己。”吉拉尔·马克龙补充道。这个怪圈的形成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太苛求。而这一切往往都和童年经历分不开:总是被周围的人要求着要当第一,或者是经常自我贬低,这些都会让这些人习惯于在和人打交道时只想着如何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

心理学家文森特·戴高乐亚克(VicentdeGaule)则认为“社会情结”才是问题的所在,“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认同不自信的人”。譬如,苦修士和出身卑微的人就常常如此。每当这些人进入社会或是面对某些有优越感的知识分子的时候,他们内心总会被一些情结所纠缠:“客观存在的社会身份的差距,会引发他们精神上的自卑感,因为他们倾向于把别人折射出的自己的负面形象内化,并耿耿于怀。”文森特·戴高乐亚克说。

缺乏共情的能力

然而,不是非要有相同的社会阶层和兴趣爱好才能和别人融洽地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共情。”吉拉尔·马克龙肯定地说。有些人觉得自己被晾在一边,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倾听和分享别人的感受。这种共情能力的缺乏,“可能是童年时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关注,因此他们也没能学会如何去分享别人的感受”。分析师解释说:“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过分地成为父母关注的焦点的话,孩子们的感受也不会被忽略。”如何才能感觉自己不那么傻呢?这就需要他们少苛求自己,多去照顾别人的感受,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并接受它与自己预期的不同。

噢,不!这空调噪音听起来不对劲……我要找人来修吗?……费用我这个月可能付不了……我必须从基金里拿钱……可是最近的行情不太好……还是说存银行比较靠谱?……这空调噪音听起来不太对劲……

这是围绕着某个细枝末节而产生的循环内心戏。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最后又回到最初的担忧。这就是焦虑的典型表现。

焦虑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病吗?这样的焦虑情绪对我们的工作会有什么影响?翻开前人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关于焦虑情绪,如果我们不掌控它,就会被它所摆布。

焦虑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认知层面的,或者说忧虑的想法;另一种是肉体层面的,即焦虑的生理症状,比如流汗、心跳加速或肌肉紧张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焦虑是我们对未知风险的一种过度自我保护意识。是对可能发生的坏事还有应对策略的一种预演。

焦虑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工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几次焦虑的体验后,焦虑者会发现自己所担心的事情99%都没有发生,发生的事情也不像想象的那样,既不那样严重,也不那样美好。

容易焦虑的人潜在更多忧患的意识。极度者通常对细节异常敏感,导致他们情绪脆弱,甚至有感觉被欺负和迫害的倾向。这样的员工很容易沮丧和恼怒,如果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境或挑战,他们很可能缺乏应对的乐观心态。

作为同事,他们可能总会认为别人怀有敌意,并在与同事的相处过程中误解对方无心的评论。

如果这位“焦虑患者”是领导人,他们很可能会怀疑员工的忠诚,会因为一些不可公开的内部消息或者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得心事重重。

面对批评,他们的典型反应是焦虑、担心和过度敏感,这导致在危机中他们无法做出适当的反应。

然而,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特性也让他们拥有了别人所没有的典型优势。

正是焦虑者的极度敏感性,让他们很容易感觉到细微之处。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们会发现别人可能忽略或掩饰的内容,他们能够感知恐惧和危险。

他们也会避免表面化,能够对人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同时,在出错时,总能准备好承担责任,在接受新挑战前也能预留足够的时间。

尽管焦虑情绪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控制好你的焦虑因子,避免它过度膨胀而演变成“焦虑患者”,也至关重要。

研究学者博尔科韦茨,对此也提出了控制焦虑情绪的一些办法:

一是自我意识:把焦虑情绪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学会放松。

尽可能在忧虑情绪刚出现时就把它控制住,最理想的时机是在灾难的想象触发“焦虑循环”的同时。你还要找到引发焦虑想法的真正内在原因。

此外人们还可以学习放松方法,在意识到焦虑产生后加以运用。

二是质疑与批判:对焦虑想法采取批判的立场,质疑其发生的可能性。

意识到焦虑情绪本身是不够的。焦虑患者还需要积极主动地质疑忧虑的想法,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焦虑循环还是会卷土重来。因此,第二步就要对这些想法采取批判的立场:

可怕的事情真的有可能发生吗?肯定只有一种办法甚至没有办法阻止事情的发生吗?可以采取哪些建设性的措施?一直忧心忡忡真的有用吗?

与此同时,积极放松身心,防止情绪脑向全身传递焦虑的信号。

三是求助医学:对付忧虑想法。

对于过度焦虑并发展成病态性恐惧、妄想的人,求助医学打破焦虑循环是明智之举——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信号。

事实上,比起忧郁、抑郁或强迫,焦虑这种情绪更能为人所意识与辨别。焦虑可以在某些特殊时刻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千万别让它成为你生活与工作上的霸主。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感到心理压力过大,各种心理问题相继出现。焦虑症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焦虑症对心理和生理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克服心理焦虑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小窍门。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种克服心理焦虑症的小窍门。

1、适应方法。

对产生焦虑的对象要勇敢的面对,这是克服焦虑心理的最佳方法。焦虑者尅把某个害怕的情形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循序渐进,就可以逐渐适应这个情景,以后面对它不再焦虑。

2、保持乐观

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像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3、呼吸放松方法

如果你感到心理焦虑,一个让你自己冷静的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把注意力放在你呼吸的规律上。当我们感到紧张的时候,我们吸气比呼气快。所以为了是我们有冷静干, 我们需要颠倒这种情况。

注意你的呼吸,尝试五秒钟吸一次气五秒钟呼一次气。不要担心你数数的速度,保持一个平稳的速度五秒进五秒出。现在开始延长你的呼气时间多两秒,不要使劲,只要让你的呼吸稳定在一个温和的节奏,当你的呼气变得越来越长,你的放松反应就开始接管了。唯一一件能让你离开这些的就只有你的想法和想象力了。你做得越多联系,你就会越感到能够再次掌握你的焦虑了。

4、想象方法

想象是用来冷静头脑和减少焦虑感和紧张感的一样非常有用的工具。一个简单的想象练习让你的头脑想象出一个“特别的地方”,一个你能够感到安全,离开恐惧的地方。(以前每当我去看牙医感到痛苦的时候,我都用这种方法,我可以告诉你它让我度过了那些苦难。)

先闭上你的眼睛,带着你的`思绪去一个你想象出来觉得安全和开心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热带沙滩,一块草地,一片森林,或者甚至是你的床。这完全取决于你的想象力。做一个生动的想象,想一下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闻到什么。用你的感觉引导你去一个冷静的状态。留在这平静的地方,直到你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正常,你的头脑越来越冷静。当你感到你已经准备好,打开你的眼睛,深深地呼吸。

什么办法可以有效的克服心理焦虑?试试这四个小窍门吧,相信能够帮助你克服焦虑。

1.患得患失

这是冲刺阶段非常常见的心态,其表现为复习时总被“我能不能考上?如果考不上该怎么办?”此类问题困扰,每天都不由自主去思考,睡觉前想,醒来后还一直在想,情绪低落、信心丧失,悲观主义抬头,直接影响到了正常复习。其根本原因在于考试功利主义太强、过分注重结果。把MBA当成唯一出路,或者没考上就浪费了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对不起一直支持自己的家人,所以一定、必须、务必要考上。

对症下药:从心态入手-回避结果、降低期望。成功的道路千千万,报考MBA只是其中一条。

2.厌烦、疲惫

这也是一个常见的心理波动。表现为:每天不管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惫、憔悴,一拿起书就烦、看会书就累,厚厚、密密麻麻的一大沓书恨不得一把火烧掉。其主要原因是备考的过程太浩大,少则半年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学生从决心考到开始复习,每天对着课本,周而复始,循环反复。俗话说“看都看烦了。”坚持撑了这么久,产生反感、排斥、疲倦也是正常的,但同时也是危险不可取的。别人都在精力充沛往前冲,自己一旦掉队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对症下药:一旦有此情绪左右,建议大家先放下书本,出去外面,郊外或海边找个地方平静下来,好好地想想当初为什么选择报考?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自己到今天复习的程度怎样?进行一次放松和反省。另外可以去运动,打打篮球、踢踢足球、跑跑步、逛街购物。采用各种方式提神和带动兴奋点。兴奋、激动过后再回来看书,继续前进。

3.紧张、压力大

对于冲刺阶段而言,一点紧张和压力是必要的,但千万不可由于过分紧张导致身心麻木,停滞不前。有的同学由于紧张、压力过大导致连续失眠,饭量减少,整个人悲观失望、精神恍惚。白天晚上想的都是“我的数学还有多少不会的”,压力自然越来越大。出现这种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太把考试当回事”,担心失败。总是感觉自己复习很糟糕,和对手比相距甚远,考上准没戏。

对症下药:其实,这种想法正常人都会有,谁都习惯只看到别人优点和自己缺点,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但是同样别人也会觉得你看得书,复习得比他好。你要知道,别人复习的进展并不一定比你强,后续的时间很关键,会对结局带来实质性影响,关键是看现在是否能再坚持一下。一定要有信心,要肯定自己之前付出的努力,肯定努力总会有回报。另外可以和朋友聊聊天,把自己的担心和顾虑说出来,紧张感也会相应地削减。

4.忧虑、害怕、恐惧

由紧张、压力大造成的忧虑、恐惧和害怕也是困扰很多冲刺考生的一种负面情绪。有些同学忧虑,内心十分脆弱。其根本原因还是太把考试当回事,另外太缺乏自信。罗斯福说过“我们唯一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考试的结果不值的畏惧,自己的竞争对手也没什么可怕的。全面接受真实的自我,别老惦记着与别人比,惦记着别人的进度,别人的模考分数。老是惦记着这个,那你就不会过自己的生活,你是他人生活的奴隶。

对症下药:真正会生活的人,只跟上自我,超越自我,因为每天你旨在做一个更为成熟,更有能力的自己。另外要看到你过去的成功,应当看到自我的成功,经常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看到自己复习中的每一点进步。从比较自我的发展过程看待自己的成长。而不应当让过去的错误紧缠着自己不放。

5.自暴自弃

这是各种心情波动带来的最极端后果。辛苦准备了大半年毁在一念之间。很多同学抱怨考MBA太辛苦、太折磨人了,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其实它不仅仅是一个结果的获得,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修炼。备考的过程对人的考验、修身养性,高效处理问题、低调处理看待问题和挫折的能力是绝无仅有的。在这过程中,你会认识很多战友、朋友、学习经验分享成果,你会慢慢成长。

对症下药:坚持的结果不一定胜利,但是放弃绝对意味着失败。MBA考试成功者并不一定是最优秀者,但肯定是最能坚持者。一旦有放弃的念头闪过时,看下《阿甘正传》、看下《士兵突击》、看下《南极大冒险》吧。“不抛弃、不放弃”,“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在最后阶段,大家可能都会感到时间的紧迫而拼命的学习。毕竟这是人生少有的几次为了一个目标而全身心的付出。但是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放轻松心情,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