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中秋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一度万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节到了,隆林新州镇民生社区西河桥街民在家门口举办第六届“百家宴·中秋联欢会”真是热闹非凡。
上午八点刚过,街坊邻居开始忙碌着:有的摆桌子,有的帮忙做菜,有的帮忙挂彩旗……无论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是两三岁的孩童,都参与其中,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下午过后,四十多张桌子连行排。忽然,香气扑鼻而来,原来妇女儿童们开始上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了,真让人垂涎欲滴。上完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品着一道道可口的佳肴,有的闲话家常,有的谈论着68年来新中国、隆林的发展变化,有的给孩子们讲述着中秋节的由来……整条街道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我奶奶忍不住笑着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今天真好,这样的活动最好年年办,我们全家都参加。”
晚饭后,随着鞭炮声响起,礼花在空中绽放,我期盼已久的中秋联欢会开始了,有节目的街民们化上妆、穿上演出服,开始为大家表演节目。街坊邻居们一边品尝着月饼、水果,一边坐在下边欣赏着大家自编自演的节目。首先是奶奶老人队的《欢聚一堂》开场,大家都为奶奶们的出色表演喝彩,都随着音乐节奏拍起手来。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新生力量》街舞上台了,我都不由自主地跟着节拍动起来,接着是街民们最喜欢的原生态壮族山歌……掌声、喝彩声、欢笑声响彻整条街道。
西河桥八月十五活动,又一次让广大街坊邻居共同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增进了邻里之间感情。
到中年常怀旧,月到中秋思愈浓。那些过往的记忆,常常穿越岁月的烟尘,激荡在心里。
童年犹如一幅明丽的风景画,童年中秋夜恰似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夜幕尚未合上,便见一轮金玉盘似的明月挂在东天,碧空如洗,唯有明月金光弥漫,给村庄田野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整个乡村溢满温馨祥和的气息。
吃过晚饭,父母便搬出一把木靠椅,摆在门口,毕恭毕敬地用托盘盛着几个大月饼放到椅子上,然后点上一炉香,燃放一挂鞭炮,并郑重地拜了又拜,嘴里念念有词,依稀听得“保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之类。
母亲说,月亮是神,所以要敬香;月亮神在中秋夜要下凡,所以供着月饼等她来享用,谁家月饼被月亮神吃了,一定会交好运;吃了供了月亮的月饼,可以不得病。我听得入神,心中便对月亮神产生了敬意,心想,月亮神一定像奶奶一样慈祥和善吧。
而当母亲说,中秋夜不可以对着月亮撒尿,否则,月亮神会生气,半夜会潜到房里来割耳朵时,我又吓得不轻,再怎么内急,也非得躲进厕所方便不可,绝不敢贸然犯忌。以后每次看到小朋友耳朵上涂着紫药水,我必定猜想,那是不听父母话对着月亮神拉尿的结果。
最难忘的是和同村伙伴一起夜玩。月亮升得老高,把整个村子都照得通亮。有人大声呼唤“天啵,地啵,有人出来玩的么”,于是,村里的小孩陆陆续续应声出来。大家玩着各种游戏,捉迷藏,打仗,丢草把等,寂静的村子,被我们的欢笑笼罩。累了,大家又围坐在一块,唱起了属于我们的歌谣。快乐童音在村子里飘荡,村子醉了;歌声飞到天上,月亮笑了。
后来,有人建议偷月饼吃。这最合众意,大家纷纷响应。于是,村子里一下子寂静了,只有窸窸窣窣的急促的脚步声,很神秘的样子。很快,那些供在门外没被收进去的月饼便被我们消灭一空。真的,偷来的月饼味更美。大家一起躲到偏僻处,尽情地享受着这无上的美味,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第二天,听着大人们议论着“月饼被月亮神吃光了”和彼此互相恭喜的'话,我们便偷着乐,甭提有多自豪——我们竟成月亮神了!后来才明白,大人其实对我们偷吃月饼的事心知肚明,只是不计较而已——啊,乡亲们就是这样淳朴善良!
一晃三十年了,童年的那些伙伴也天南地北地谋生活,有的多年不回。又到中秋月圆时,不免生出“同来赏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的感慨!
今天,夜幕降临,我吃完晚餐,和家人站在阳台上了望四方仰望天空,一轮月亮圆如铜镜悬挂半空,连一颗星星都看不到,可能是由于月光很亮的缘故吧!
突然,一朵乌云慢慢游过来,都把月亮渐渐的遮住了,不一会儿月亮又探出头来,呀:“今天的月亮为什么非常圆呢?那我又看见月亮中隐隐约约影子又是怎么回事。”我翻找了《少年百事通,十万个为什么》原来今天是中秋节,月亮和地球成一条线,所以月亮非常亮也非常圆,月亮的影子是环形山形成的。今天是中秋节,我家的亲人都纷纷到家里团圆,在阳台上边吃月饼边赏月,一边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大人们有说有笑,十分快乐,这时,我们兄弟姐妹也互相谈论近来的学习情况,姐姐向我们打了一个谜:“有时圆圆像镜子,有时弯弯像镰刀,十五、十六圆,初一、十三缺。”大家少加思索,异口同声回答是月亮。真是亲人团圆一起快乐无比,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月亮把月光无私奉献给我们,不给自己留下一丝光芒,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啊!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从超市买来了几只大河蟹,要给我们做一顿鲜美的河蟹大餐。
看着那些可爱的河蟹,我的兴趣也来,便在一旁观察起河蟹来。这些河蟹有两个大钳子和八只腿,它们可历害了。我抓起其中一个,本想好好研研究究,但因为不注意,我被它的钳子慢慢的钳了一下,同时还被它腿上的针刺到了手。但这并没有影响我继续观察,它们灰色的背上有一个大壳,两只眼睛小小的,但十分机灵。八只腿上的钩是用来抓住地面的。我把其中一只放在地上,它一直横着走,但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他竞坚着走,走入了厨房。
爸爸快速把它抓住又放回了水盆里,然后把它们清洗干净后就放进了蒸锅中。爸爸给我一个命令,要我看着锅,漫长的15分钟过去了,河蟹终于蒸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吃了起来,哇,好多的蟹黄呀!这个中秋节过的真快乐!
离中秋还有两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刘老师给我们提前过了一个既开心又难忘的中秋节。
在我和李想的歌声中,拉开了这次特别中秋节的序幕。接着,老师说:“下来你们每个人表演自己准备的节目。”首先,杨金心怡给大家讲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接下来是成语接龙,只听同学们你说一句他接一句,对答如流。我心想:同学们太棒了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轮到我了,我特紧张手心都出汗了,还好一切顺利……忘了告诉大家,在这个环节由于梁一博说话太急唾沫溅了老师一脸,惹的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的中秋活动结束了,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那一个个难忘的镜头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评:这真是一个难忘而又有趣的中秋节啊!虽然没有明亮的月亮,也没有香甜的月饼,却充满了四二班师生的欢声笑语。很棒!
中秋节,是合家欢乐、团圆的日子,可是这个本该快乐的的时刻,我的内心却有那么多的酸楚呢?
因为学校离家远,即使中秋这天放假,也没办法回去和家人过中秋,这份无奈让我伤心极了。中秋时的月亮好圆,凝视着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别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这节日的气氛,而我却只能把它当作休假日一样百无聊赖的打发。静谧的夜,望着皎洁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可我却有种想哭的冲动。
这个中秋节,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想到父母与自己相隔两地,我有看不见的泪,说不清的孤独。皎洁的月光用白纱装饰了大地的美丽,道路旁的灯光普照着大地,灯光与月光浑为一体,显得格外的美丽。心中同时充满了孤独的惆怅和感受中秋月圆的欢悦,这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浊两水交汇的河流,两水都汹涌着,努力抚平,使它们融合一地,并且进而相互在对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内心恢复平静。
也许换种心态看同一件事会得到不同的解脱。这个中秋,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但不一定就是孤单。因为我也一样可以感受到除了团圆之外的幸福,有月光的陪伴,有星星的闪烁,它们有着那样和谐的美。那皎洁的月光的美,不仅是我,就连时间也会被它俘虏了。
中秋,孤单的自己并不寂寞,因为有星星、月亮伴着我,还有远方爸爸妈妈的关心和挂念。
在中秋的那一天,阳光明媚,鲜果飘香。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呀!既是中秋团圆的日子,又是丰收的日子。
下午,我们来到奶奶家过节。一路上,桂花的香味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一路前行,就如一位美丽的仙女带随着桂花味的香水,尽情的喷洒。
天上的白云变化多端,一会儿像一头威武的狮子,一会儿像灵活的兔子,真是千姿百态。
到奶奶家了,我们把车停在了通往山上的小路。正好,姑姑他们正要到池塘边上走一走,我也跟去了。
我们走啊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池塘边。啊!水是那样清澈,那样干净。小鱼在水里自由的游泳。岸上,几只鹅悠闲地坐在那晒太阳。渔民们坐着用木头坐的渔船在水面上捞鱼呢!
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了山脚旁。我们在水边洗了个手。突然,有两只狗跑到了我们面前,大声的叫着。姑姑大喊着:“啊!有狼!”我听了,一边笑,一边回答:“那是狗啦!”
我们走到一座养鸡的房子,那里非常乱:玉米粒洒了一地,鸡羽毛掉了一地。在这些鸡中,还有五大只黑山羊。这些黑山羊非常害羞,人一接近它们,就往深山里跑。
后来,我们居然发现在池塘里有一条活的鱼!我反应迅速地用双手抓住那一条鱼。这条鱼的尾巴左甩右甩,甩得水花四溅,弄得我脸上湿湿的。姑父找来一根绳子,把鱼绑了起来。后来,我们拎着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抓的鱼,心里想:啊!今天我可真开心啊!
有人喜欢张灯结彩的国庆节,有人喜欢鞭炮齐鸣的春节,有人喜欢祈求安康的端午节,而我最喜欢合家团圆的中秋节。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天大家都会吃团圆的月饼,欣赏着明亮的月光。
到了中秋节,大家都会吃月饼,这是为什么呢?传说在元朝末年,中原人被蒙古人统治,有个聪明的人叫刘伯温,他想了一个计谋。他在全城贴上公告,说的是”三天内,城里必有瘟疫。”城里的人很害怕,但公告上还有一行字,说:“到店里买月饼吃可以消除瘟疫。”人们立刻到店里买月饼。当月饼吃完后,人们就发现了一张字条,说:“立刻攻打蒙古人。”然后,人们聚在一起攻打蒙古人,最后,元朝人胜利了。
夜晚,我们全家去院子赏月,抬头一看,星星布满天空,它们一眨一眨的,好像在说:“祝你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旁还有轮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皮球。此时的月亮十分明亮,像在照亮团圆的路,我不禁想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我又想起了《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十分开心。
这样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怎能不令人喜爱呢?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临水宫的陈十四娘娘是民间传说中的神性英雄,因为善于“医病、除妖、扶危、解厄、保胎、送子”等善举,护国佑民,功德无量,圣迹远播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台湾和东南亚等等许多地方,广为传诵和崇拜。据了解,陈十四娘娘在泰顺境内的传说是:观世音天庭斗法导致两根白发,下界化为雌雄二蛇为害人间,手指上渗出三滴血化为红雨降临陈家,于是陈十四出生。陈家世代习茅山道法,百姓恳请陈家出山收伏蛇妖,陈因患病难以成行,遣二子法通、法青降蛇,法通被蛇公吞食,法青幸免逃归。南极仙翁荐陈十四至庐山学法,三年后学成归来,陈十四手持庐山镇山牛角,经过多次斗战,终于除灭了蛇妖。期间陈十四由于在降妖过程中,多次触犯“天条”,廿七岁阳寿便终。于是在民间获得了众人的拥戴。在元宵当天举行的出宫踩街游行过程中,当地的善男信女甚是虔诚,她们持香列队相迎不说,佛像每到一处,人们放鞭炮烟花。记者跟随游行队伍才几分钟,手中的相机便布满了鞭炮烟花爆炸后的灰尘。游行队伍中的华盖下,不少男女手持香把拼命往华盖下挤。佛像边上更是挤满了人。大家似乎觉得与神灵挨得近一些更近一些,更能得到她的佑护。《泰顺百家宴》又名: 中国泰顺百家宴作者: 杨立成ISBN: 9787506037969定价: 38.00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装帧: 平装出版年: 2010年1月作者简介:杨立成笔名一雨,浙江泰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现在泰顺县文联任职。近年出版有《速写泰顺》、《泰顺物语》、《画意泰顺》等文集。百家宴简介:百家聚会的盛宴,是浙南泰顺一个别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山城大地一道古老而又亮丽的风景。它不仅传承演绎了山村一部古老的民俗风情,而且也极其吻合当今社会倡导的人与人之间和谐、文明、进步的核心理念,是艰涩新农村一种毋可置疑的时代风尚……本书简介:杨立成先生的《泰顺百家宴》通过溯源、内容叙述、如何利用与开发等多方面对泰顺的百家宴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有自己个人观察、研究的介绍,相信读者通过这一著作的阅读,不仅可以获得知道的增加,也可以获得一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性的认识,进而获得对浙江东南部与福建交界的一个偏远山区县美丽而多彩的泰顺县,更多更深更全面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