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摸鱼论文

2023-03-03 1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研究摸鱼论文

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停下着的一天。

每逢周五都会无心工作,这是铁律。打工人都懂的铁律,尤其是老油条。而我就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快摸鱼十年的老油条。

摸完鱼,又会有失落感,为深深的挫败而自责,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人真是神奇的物种,这可能就是人性中的劣根性吧。

所谓劳逸结合,大概也是为这种人性找到的出口了。工作久了会累,累了就需要休息,而摸鱼正是休息。人在工作的时候,多数都是劳累的,甚至是烦躁的。而摸鱼确是清闲的、放松的。趋利避害,就会不自觉的堕入到摸鱼当中。

会有人上班不摸鱼吗?我的答案是很难。强如爱因斯坦,也会在上班时摸鱼搞物流研究,人家的兴趣是搞物理,而我的兴趣呢,就是单纯的瞎玩手机。虽殊途,亦可勉勉强强算作同归吧?瞎玩手机确实不应该,摸鱼也要有摸鱼的觉悟,高等的摸鱼,虽然同样也是不做工作相关的事,但是却在另一个领域开天辟地、野蛮生长,长此以往还能有一番成就,也不失为一个高深的法门。而低等的摸鱼呢?便是如我这般,漫无目的、瞎看乱瞅,好似东一锄头西一榔头的刨地,自然是毫无成就的。但!低等的摸鱼,才符合摸鱼真正的精髓:清闲、放松。高等的摸鱼嘛,似乎还会更累一点。没体会过,我不敢确定,盲猜一下。

摸鱼的好处,唯摸鱼者知。摸鱼之途,贵在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唯此,方能缓解上班之痛、忙碌之苦。

2亿人怒赞清华「摸鱼课」的背后:内卷,拖垮了多少年轻人?

有的时候,你和清华学子之间的差距只有两个字―摸鱼。

摸鱼,一门本该无师自通的学问。

但在近日,清华的大一新生开了一门摸鱼课,开课“老师”亲自出面盖戳。

清华不愧是清华,高人辈出。

开课没几天后,选课学生暴涨1300多人,在网络舆论上也挂满了两天,引得外校学生对“人人都能开设一门课”的清华网课平台羡慕不已。

当整个社会一边贩卖焦虑、一边抵抗着“996福报”的时候,“摸鱼”似乎让大家找到了那道光。

据开课的学生说:“之所以开这门课程是因为在激烈竞争的清华大学,许多同学由于日益增长的学习压力使大量同学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归根结底,大家对摸鱼的热情,源于对焦虑的厌恶。

焦虑,当代人逃不掉的魔障。

“我害怕毕业,我怕我的母校成为我未来一生中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我的一位本硕985的朋友说。

985学生似乎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意气风发,他们比普通本科的学生更加焦虑。

朋友从小到大都是三好学生,每一年的省英语竞赛、征文比赛拿奖拿到手软。

进了大学后,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说,“我感觉自己配不上我的母校。尽管再努力,总会有人轻轻松松做得比你好,太挫败了。”

他说,当他在图书馆为期末考试苦苦挣扎的时候,别人在跟着导师做项目,而他们的期末成绩依旧名列前茅,这在他们学校是很常见的事情。

朋友也是千千万万个名校学子中,一类常见群体的代表。

豆瓣上有一个叫“985废物引进计划”的小组,聚集了一群在大学里迷茫和焦虑的重点院校学生。

在小组里,你可以看到这个群体的烦恼:选了天坑专业、没有paper、实习碰壁、择业困难、得不到正向反馈等等。

学术上有心无力,就业市场的饱和让他们不敢在求职面试时出现任何瑕疵。

在这群人身上,容错率似乎很低。

焦虑、自我否认,是他们的常态。

“都读到博士了,还找不到好的工作,要不然就直接留校吧。”一位父亲对他儿子说,仿佛留校任教成了拿不到年薪百万工作的最后退路。

可对于今天的博士们来说,“毕业后留校”是个奢侈的想法。

由于知识面的限制,这种经验只覆盖小部分人,博士和博士之间的内卷好像被遗忘了。

一位清华的老师说:“博士数量的增多,已让高校教职人员招聘的标准从过去仅要求博士学位,过渡到需要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或博士后,具体至一线城市重点高校,还需在顶级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

老师口中所说的顶级期刊,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发表学术的天花板,每年的发表率仅有0.018%,研究者中的万里挑一。

读完博士就能留校,真的有点滑稽。

再说就业,从近几年的高校就业报告看,名校学子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数直逼高薪名企。

“大厂竞争太激烈了,即使靠着母校光环进了面试,也总有比你更优秀的人把你挤下去。”朋友无奈笑笑。

进入大学后,他似乎处处受限,再也没有之前意气风发的模样。

即使996,也有人挤破脑袋想进大厂,挤不进去的那批人就转战事业编或机关编,虽然工资不高,但好歹工作稳定待遇好,如果岗位在北京上海,运气好的话顺便还能拿到千金难求的户口。

我们很少再看到这群学生依旧拥有当年高考后对未来的一派憧憬,想象着自己从此成为人生赢家的模样。

焦虑的蔓延,让他们被推着向前走。

“上了大学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畜生都大。”在豆瓣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里,有位组员说。

高中时期名列前茅,高考状元荣耀加身,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名校里面最不缺的就是状元。

除此之外,你发现明明都是高中,你在进行题海战术的时候,别人去世界各地游历名校;

读大学是你第一次离开家乡,而别人已经环游了世界;

你英语高考满分,而别人‘听说读写’样样不落,甚至还会上几国语言;

学校各种各样的晚会,你因为报不上节目一筹莫展的时候,别人拿着一沓考级证书在纠结是跳舞还是玩乐器。

而你只是一个小镇做题家,你何其普通。

来源于一位不愿意透露ID的小伙伴

然而读书的挫败,还是比不过毕业的压力。

大概是上帝在开了一扇门的同时,也关上了一扇窗。

名校毕业就一定能拥有一份好工作,这是学生和家长理所当然的想法。

但内卷的就业岗位给这群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是我选你,不是你选我。

据2020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来看,北上广深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不满意度为28%,新一线城市毕业生不满意率高达32%。

其中,985和211的毕业生不满意度远远高于双非院校,农村生源地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度高于非农村生源地毕业生。

对在求职中对自我过高的期待,让这群学生被面试官扣上眼高手低的帽子。

他们与现实出现了错位,而这种错位,源于功利主义下的“成功”标准。

当大部分人将名企高薪的工作与成功划等号时,名校学生对“成功学”的价值观也与外界逐渐重叠。

社会学家米德提出,自我,分为行为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

“客我”正是人与社会互动的基本体现。

当这群学生被附上名校的标签的时候,就会为了守护这个标签,选择“他人”认为应该做的工作,拿“他人”认为应该拿的工资。

如果不能成功,就会被扣上高开低走的帽子,说一句“好牌打得稀巴烂。”

这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让这群学生在感受巨大落差的同时,还受到外界的指责。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一个不满父母给自己规划未来的985院校的网友说,“身边所有人都认为985毕业后年薪几十万是正常的,但我不想拿996换来的高薪。”

“考上研究生之后,我才明白研究生和本科一样,并不能改变命运,可我爸妈不明白。”在暨南大学读研究生的学生说。

虚无的理想和血淋淋的现实,让这群学生一路挣扎。

因为读了名校,这群名校学生焦虑了。

名校是原罪吗?

不是。高中三年辛苦挣来的荣誉应该是值得骄傲的。

学生们的追逐是原罪吗?

也不是。有上进心是好事。

焦虑的真正根源是社会期待,是外界编织出的假象:名校=名企+高薪。

就像上面所说,当社会将这份期待投射到985学子身上,赋予他们规划好的道路。

这条道路就成为名校学子应走的路径,但僧多粥少,大家挤破了头,在这条路上挣扎向前。

而这群学生无意识地陷入虚假期待中,他们一边焦虑,一边继续跌跌撞撞地前行,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如何破局焦虑?

抱歉,这题无解,因为焦虑是客观存在的。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随之而来的就是压力、内卷和焦虑。

如果焦虑可以被解决,也不会有许多高知分子和精英人士还挣扎在内卷的旋涡里,做困兽之状。

我们无法消灭焦虑,但至少,“成功”的标准也不该被粗暴地单一化。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别人让我们怎样,却不知道自己可以怎样。

从小到大,人们的不开心大多是过于在乎他人的评价,这些评价也许会给我们向上的动力,但也有可能会成为压死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既然谁也不能做到让所有人喜欢,那尝试着跳出来,未必不是一个甩开焦虑的方式。

当我们不再陷入自虐的情绪里,再来审视“成功”。

外界认为的成功在这个时候还是我们想要的成功吗?做着一份光鲜亮丽却不喜欢的工作,挣着拿无数个加班和通宵拼来的高薪,只是为了达到自己和他人理想中的期望,这才不辜负我们985的学历?

可放弃了这么多,我们又拥有了什么?

“宇宙都有尽头,北京的地铁却没有尽头。”即使有着北大的标签,李雪琴还是回到了铁岭。

而当所有人都在追逐单一的“成功”,失败的又是谁呢?

而下一个十年,我依旧会回看这些年碰过的壁,并且陪伴大家,踏实而坚定地挑战全新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

本文编辑:橙子味的糖

怎样看待现在的研究生论文至上的教育?

小编认为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是很不错的,并不是以论文至上,毕竟研究生在做研究的时候也是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的,也能够从实验中我的一些灵感,明白更多道理。不过毕业论文是必须要写的,如果研究生不完成毕业论文,那么就没有办法向导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就没有办法成功的毕业。不过我们也不必太过于焦虑,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可以多和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这样就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小编认为研究生并不是以论文至上,这个研究生也是要出去做实地调查的,比如说发放一些问卷,了解人们的真实生活情况,这样才能够获得详实的数据,才能够写出一篇不错的论文。所以说研究生并不是以论文至上的,我们不能够这样看待研究生的教育。而且我们在看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只看这个问题的缺点,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是一个立体的问题,它是有很多面的,她既然有缺点肯定是有优点的。比如说研究生的教育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让他们能够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去读博士,这样就能够更加踏入科研领域,更加知道科研是什么,也能够静下心来去做科研。

在写毕业论文的水流声是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的,不能够为写论文写论文,要知道写论文并不是老师的任务,而是自己的任务。如果你不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就说你在研究生三年或者两年明内根本就没有好好的学习,一直在摸鱼混日子。所以说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实际,不能够抄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