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徐訏作品研究论文

2023-03-03 07: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徐訏作品研究论文

徐訏十分关注社会现实,有着强烈的平民化的倾向。许多作品对弱者寄予同情,对消极的民族心理进行了鞭挞。《谈美丽病》中,他提出修饰和健美运动的前提是不能损害健康,呼吁“自然的美”。《妻的花钱》一文以慷慨大方的妻子为对照,刻画了香港社会一些对金钱斤斤计较,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形象。文章融入了小说的笔法,在略带夸张的情节描述中完成了全篇,在轻松流畅的笔墨中暗含着强烈的嘲讽。在《小说的浓度和密度》一文中,徐讦批评台湾小说家的通病是为赚取稿费而不惜损害艺术自身,无限地将篇幅拖长,就像牛奶里搀了太多的水分。徐訏认识到这是现实社会的稿费制度酿成的恶果。自己没有办法改变,所以,在文章结尾,徐訏自嘲说:“在这个几块钱一千字的稿费待遇的时代,每天在豆腐格子中填写几百字去发表的制度下我对小说的要求不正是要他们饿肚子么?”

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

  我国的现代文学在不断探索现代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抵制现代性,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又难以正确处理其落后性,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也就有必要理清我国现代文学利弊共存的局面,使其不会将审美观念总结为“怨恨”。然而我国现代文学所具备的现代性却和这种怨恨相互关联。

  学年论文选题(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为了防止5000字的学年论文流于空洞,一般要求大家选择现当代文学中的某一个具体作品(体裁不限),在对其细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评析,并具备一定的理论色彩。因此这里所提供的,仅仅是作为参考,以求在启发大家的思路上略有助益。

  《狂人日记》新论

  《阿Q正传》新论

  《伤逝》新论

  论《呐喊》的艺术特色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

  论《故事新编》

  论《野草》

  论《朝花夕拾》

  鲁迅杂文艺术论

  《女神》艺术新论

  论郭沫若的历史小说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论屈原形象塑造

  论抗战时期郭沫若历史剧的主题特点

  吴荪甫新论

  论《子夜》的结构艺术

  论茅盾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虹》和《腐蚀》心理描写比较

  论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高觉新

  论《激流三部曲》中妇女的悲剧命运

  论《家》的艺术成就

  论巴金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论《寒夜》的悲剧艺术

  论祥子的悲剧性格

  论虎妞

  论《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论《四世同堂》

  论老舍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

  论《月牙儿》的艺术特色

  论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论老舍作品的民俗色彩

  高觉新、祈瑞宣、蒋蔚祖形象比较分析

  重评老舍的科幻小说《猫城记》

  论《雷雨》

  论《日出》

  论《原野》

  论《北京人》的喜剧性

  论《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论 “雷雨性格”和“原野精神”

  论曹禺剧作中的小人物

  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边城》主题之我见

  论翠翠的形象塑造

  论《边城》的艺术特色

  论沈从文小说的艺术成就

  论沈从文小说的诗体特征。

  论艾青诗歌中的意象

  论艾青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论丁玲短篇小说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论莎菲

  论丁玲的作品及其女性意识

  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心理描写

  《尝试集》新论

  论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叶绍钧短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论叶绍钧的教育小说

  论《倪焕之》

  论冰心的“问题小说”

  论《寄小读者》

  冰心散文艺术谈

  评冰心爱的哲学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郁达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论郁达夫小说的叙述模式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人”形象与俄国小说中“多余人”形象比较

  论郁达夫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乡土派小说

  论田汉话剧的艺术成就

  从洪深的《赵阎王》看奥尼尔的影响

  论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论王统照前期小说创作

  论许地山小说与宗教的关系

  论废名的小说

  论庐隐的短篇小说

  论冯沅君的短篇小说集《卷葹》

  论凌叔华的短篇小说

  论林徽因的诗歌

  李金发诗歌漫议

  论田汉早期剧作的思想倾向

  论丁西林的世态喜剧

  论蒋光慈的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

  论柔石的《二月》

  论殷夫的诗歌

  论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蒲风的诗

  论萧军《八月的乡村》

  论萧红《生死场》

  论东北作家群的短篇小说

  论李劼人的历史小说

  论《死水微澜》中罗歪嘴形象的塑造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论穆时英小说的思想与艺术

  论臧克家的《烙印》

  论臧克家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艾芜的《南行记》

  论艾芜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野猫子的形象塑造

  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论《淘金记》的思想与艺术

  论沙汀小说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

  方鸿渐形象的文化学阐释

  论方鸿渐形象的塑造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对民族劣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

  论田间的街头诗

  论七月派诗歌

  论七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论中国新诗派

  郑敏和陈敬容诗歌比较分析

  论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

  从《呼兰河传》的妇女形象看萧红的反封建思想

  论《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

  论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从心理分析方法看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论张爱玲对中外小说的借鉴与创新

  论路翎的《财主底女儿们》

  论黄谷柳的《虾球传》

  论师陀的《果园城记》

  论师陀的长篇小说《马兰》

  论张恨水的《啼笑姻缘》

  论苏青《结婚十年》

  论徐訏的《鬼恋》

  论无名氏的《塔里的女人》

  《赛金花》新论

  论夏衍的话剧创作

  论夏衍戏剧的抒情特色

  话剧《法西斯细菌》主题之我见

  论陈白尘的喜剧艺术

  论丘东平的报告文学

  论赵树理小说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论赵树理小说的讽刺特色

  从《小二黑结婚》看赵树理对古典小说的借鉴和创新

  重评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论孙犁小说妇女形象的塑造

  论孙犁小说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论孙犁小说人物的灵魂美和人情美

  论陆地现代时期小说的民族审美特征

  试从文化学角度阐释华山报告文学的民族风格

  论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成就

  论闻捷诗歌与新疆民歌的关系;

  论郭小川诗歌中的哲学意识;

  论冰心散文中的“爱的哲学”;

  论吴伯箫忆旧散文的情感品质;

  论散文三大家的时代精神与历史意识;

  论《茶馆》的悲剧性;

  赵树理小说与鲁迅小说比较;

  孙犁小说与沈从文小说比较;

  论十七年小说的战争观;

  论《青春之歌》的生命观;

  《洼地上的“战役”》里的心理分析;

  论归来诗人创作的生命意识;

  论朦胧诗的个性意识;

  论第三代诗人的诗歌观念;

  论《随想录》中巴金的精神世界;

  论杨绛散文的文品与人品关系;

  余秋雨散文辨;

  论《唐山大地震》对中国报告文学的独特意义;

  论探索剧的得失;

  论伤痕小说的文学价值;

  论高晓声对鲁迅、赵树理传统的继承;

  论蒋子龙小说对改革精神的探掘;

  论《人生》里的人生启示;

  论《棋王》里的“道禅一致”;

  论新写实小说对中国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革新;

  论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观;

  《红粉》与《小巷深处》的比较

  余华小说论

  试析余华小说中的暴力描写

  分析余华小说的“冷漠叙述”

  试析余华小说中的戏仿与反讽策略

  试析余华小说的人物符号化趋向

  试析余华小说的先锋性

  略谈孙甘露小说的语言游戏化倾向

  试论马原“叙述圈套”的意义

  试论马原小说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

  试论洪峰小说的叙述策略

  试析格非小说的“叙述空缺”

  试论格非对小说形式技巧的探索

  试论莫言《红高粱》的审美追求

  试论韩少功小说的寻根意识

  试论张承志小说的诗化倾向

  分析苏童小说的历史意识

  分析陆文夫小说的文化意蕴

徐訏的个人作品

《鬼恋》(短篇小说)1938,夜窗书屋《海外的鳞爪》(散文集)、1939,西风杖《春韭集》(散文集),1939,夜窗书屋《吉布赛的诱惑》(中篇小说)1940,夜窗书屋《一家》(中篇小说)1940,夜窗书屋《生与死》(话剧)1940,夜窗书屋《西流集》(散文集)194O,夜窗书屋《成人的童话》(短篇小说集)1940,夜窗书屋《月亮》(话剧)1940,珠林书店《契约》(话剧)1940,成都东方书店《海外的情调》(短篇小说集)1940.夜窗书屋《孤岛的狂笑》(话剧)1941,夜窗书屋《荒诞的英法海峡》(中篇小说)194l,夜窗书屋《月光曲》(话剧)1941,夜窗书屋《野花》(话剧)1942,成都东方书店《鬼戏》(话剧)1942,成都东方书店《兄弟》(话剧)1942,夜窗书屋《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长篇小说) l943,光明书店《母亲的肖像》(话剧)1944,成都东方书店《风萧萧》(长篇小说)1944,成都东方书店《盲恋》(中篇小说集)1945(出版单位不详)《鸟语》(中篇小说集)1945,怀正《阿拉伯海的女种》(短篇小说集) 1946,怀正《旧神》(中篇小说)1946,夜窗书屋《烟圈》(短篇小说集)l946,夜窗书屋《蛇衣集》(散文集)1947,夜窗书屋《灯屋集》(话剧)1947,怀正《潮来的时候》(话剧)1948,夜窗书屋《黄浦江头的夜月》(话剧)1948,怀正《进香集》(诗歌集)1948,怀正《待绿集》(诗歌集)1948,怀正《借火集》(诗歌集)1948,怀正《灯笼集》(诗歌集)1948,怀正《鞭痕集》(诗歌集)1948,怀正《幻觉》(短篇小说集)1948,怀正《炉火》(中篇小说)1952,香港大公书局《期待曲》(中篇小说)1952,香港大公书局《轮回》(诗集)1952,香港大公书局《彼岸》(中篇小说)1953,香港大公书局《杀机》(短篇小说集)1953,香港大公书局《痴心井》(中、短篇小说集)1953、香港大公书局《有后》(短篇小说集)1954,香港大公书局《百灵树》(短篇小说集)1954,亚洲《结局》(短篇小说集)1954,亚洲《传统》(短篇小说集)1955,亚洲《婚事》(长篇小说) 1955,亚洲《父仇》(短篇小说集)1955,亚洲《花束》(短篇小说集)1956,亚洲《私奔》(短篇小说集)1957,亚洲《太太与丈夫》(短篇小说集),1958,亚洲《时间的去处》(诗集)1958,亚洲《灯》(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女人与事》(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神偷与大盗》(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江湖行》(长篇小说)1960,香港大公书局《徐訏全集》( l—15卷)1966—1970,台.正中(未出齐)《三边文学》(散文集)1973,香港上海印书馆《大陆文坛十年及其他》 1973,香港大公书局《花神》(短篇小说集)1977,黎明《悲掺的世纪》(长篇小说)1977,黎明《巫兰的恶梦》(长篇小说)1977,黎明《原野的呼声》(诗集)1977,黎明《传薪集》(散文集)1978,台.正中《传怀集》(散文集)与丽明筹合集,1978,台.正中《时与光》(长篇小说)1979,黎明《小说汇要》(理论)编选,1974,台北集成图书公司

徐訏的个人经历

1908:1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东部洪塘(现属宁波市江北区)。 童年涉猎《三国演义》、《红楼梦》和《野叟曝言》等作品,也看了一些林译小说。1921:到北平,就读于成达中学。1922:因受堂叔影响,到上海转读天主教圣方济中学。同年,因不满洋修士的伪善,一学期后重回成达中学。1925:就读于北京潮南第三联合中学。1927:9月进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期间,颇受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同时涉猎康德、伯格森。喜欢周作人的文章。1931: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留校担任助教,并修读2年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有相当了解。北大读书时发表短篇小说《烟圈》。1933:离开北平,赴上海,从事写作。投稿于林语堂的《论语》半月刊。1934:任上海《人间世》编辑,积极沟通京海两地作者,出版了42期,1935停刊。1936:3月,与孙成合办《天地人》半月刊,至10期止。秋天,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接受伯格森的生命哲学。《阿拉伯海的女神》脱稿,写《鬼恋》。1937:7月,抗战爆发,即筹备回国。1938:1月底,返回已成“孤岛”的上海,致力写作,卖文为生。作品发表于《中美日报》、《宇宙风》、《西风》等。5月,与冯宾符合办《读物》月刊,又办“夜窗书屋”,并在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担任翻译工作。1942:年初,经桂林、阳朔到重庆,主编《作风》杂志。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兼任教授。1943:3月,《风萧萧》开始在《扫荡报》副刊连载,名声大噪。这一年被称作“徐訏年”。1944:以《扫荡报》驻美特派员名义赴美国。1946: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整理诗稿,与刘以鬯办“怀正文化社”。1948:开始构思并创作《时与光》。诗集出版。1950:到香港。1953:《幽默》创刊,担任主编。《彼岸》出版。办创垦出版社。1954:在台湾与张选倩女士结婚。《在文艺思想与文化政策中》出版。1956:《江湖行》第一部出版。1957:担任珠海学院中文系讲师。《回到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出版。1959:《江湖行》第二部出版。1960:赴新加坡任南洋大学教授。《江湖行》第三部出版。1961:《江湖行》第四部出版。1963:兼任新亚书院中文系讲师。编辑《新民报》副刊。1964:《时与光》脱稿。1966:“文革”题材作品《悲惨的世纪》开始连载。1968:创办《笔端》半月刊。1969:担任浸会学院中文系兼职讲师。1970:任浸会学院中文系主任。1975:组织“英文笔会”。1976:创办《七艺》月刊。1977:兼任浸会学院文学院长。1980:5月,退休。7月,赴巴黎出席“中国抗战文学会议”。8月,因病进香港律敦治疗养院。9月,为天主教徒。10月,因肺癌病逝,享年72岁。

耿传明的学术论文

科研概况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和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英文刊物《中国文学研究前沿》)、《学术月刊》、《读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出版专著八部,两次获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学术著作《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综论》《中国社会科学》2008、4 ,《新华文摘》2008年第19期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卷 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Old State and New Mission:A Survey of Utopian Literature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Number.3, 2010,Sep .  ( 英文刊物《中国文学研究前沿》2010年第三期。)  《清末民初小说中“现代性”的起源、形态与文化特性》 《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50年代公共写作与私人写作中的周作人》《新文学史料》2008、2  《余华小说创作中的后人道主义倾向及其对鲁迅启蒙话语的解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3 ,收入《余华研究资料》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乙种) ,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新浪漫派文学的黑夜情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同年全文转载。  《无名书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宇宙文化心灵的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4  《严复的《天演论》与斯宾塞《进化论与伦理学》 《文艺理论研究》 1997、6  《清末民初社会心理的变异与文学兴替》《学术月刊》2007、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同年全文转载。  《将信念与知识分开——从严复的<天演论>说开去》《读书》1999、3  《在平和幽默的另一面────重 读老舍先生的猫城记》 《博览群书》1997、4  收入《风雨敲书窗——<博览群书>百期精选》,武宁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追寻诗意 感悟人生》《文艺报》2007、1、11日第三版  《天演论的回声——清末民初知识群体的心态变异与价值翻转》《天津社会科学》2007、5  《民初“鸳蝴派”小说的文化心理考察》《广东社会科学》2008、1  《大理论的变革与现代文学研究观念的更新》《当代作家评论》1999、4  《艰难时世与文学的选择——20世纪文学一瞥》《文艺争鸣》2003、3  《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分格局与现代性语境》《南开学报》2003、2  《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阐释》《山东社会科学》2002、4  《现代性的文学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质考察》《厦门大学学报》2004、5  收入《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俞兆平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理性至上主义话语的确立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政治——晚清政治小说新论》《江汉论坛》2007、1  《二十世纪上半期文学史上民族主义理论的语境还原和语义分析》《华东师大学报》1997、4  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研究》1997、10  《张炜与俄苏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1995、3  《大动荡时代的个人性话语与时代话语-------20世纪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华东师大学报》2000、1《文学报》同年摘要。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起源》《华东师大学报》99、2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6  《两种伟大与两种激情——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外国文学研究》2002、3  人大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卷》 2002、10转载,获2002年《外国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  《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叙事与文化认同》《齐鲁学刊》2002、3  《“新知培养转深沉”——『笨花』及其对现代中国小说乡村叙事的拓展》《天津师大学报》2008.2  《在新与旧对峙的背后——晚清人林纾与“新青年派”代际文化心态的差异》《天津师大学报》2004、4  《扎根乡土的“革命叙事”——《<红旗谱>与20世纪乡土中国的革命》香港《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4、2  另见 《北方论丛》2004、6  《一个传奇与它背后的本事——格非[人面桃花]与历史乌托邦》《天津师大学报》2005、5  《精神与物质的牴牾: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精神至上与非物质主义倾向》《天津社会科学》2006、4  《开明的保守派: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6  《周作人与古希腊罗马文学》《书屋》2006、7  《周作人附逆与现代性的伦理困境》《烟台大学学报》2006、3  《人心之变与文学之变——从『孽海花』和『广陵潮』看清末社会心理的变迁》《大连大学学报》2008、1  《新党、志士、洋场习气的嘲讽者——清末民初文学中政与教的脱纽与市民写作的反乌托邦倾向》  《烟台大学学报》2008、4  《后新时期文学的启动与八五新潮文学》 《烟师学报》1996、2,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6、9  《试论萧乾小说创作中的心理距离》 《烟师学报》1992、1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2、6  《梦和理想的差异--无名氏前期创作与时代主导文学的疏离》《天津师大学报》2001、4  《田仲济杂文的创作个性初探》 《百家论杂文》1994明天出版社  《新写实异于旧写实的新意探源》 《艺术广角》1997、4  《试论五四时期文学的历史进化观念的得与失》《烟师学报》1998、2  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9  《以身体的代主体的写作——晚生代小说家的写作态度和立场》《理论和创作》1998年第3期  《当代都市生活中的'阴阳之道'》 《东方文化周刊》1998、7、29  《徐讦的晚年心境与精神归宿》《粤海风》1999年1期  《精英主义话语的兴起及其对西方的想象》 《 南开学报》2001、4  《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时代关怀——徐訏四十年代创作新探》《天津师大学报》2002、3  人大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8转载  《<无名书>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宇宙心灵的探索》上、下篇《展望》(台湾)2002、3、4  《我看<无名书>》《青年日报》(台湾)2002、  《追怀吾师田仲济先生》《博览群书》2002、10  《天地境界与忧患精神——论张玮小说近作的主题演进》《临沂师专学报》1995、4  《颠覆常识的艺术——余华小说中的反讽叙事与距离控制》《烟师学报》1993、3  《新时期民国史小说中的末代儒家形象》《烟师学报》1997、4  《自我·生命·文学——郁达夫生命文学创作的思想特征新探》,《烟师学报》1988、4  《文化心理失调导致的悲剧——周作人附逆原因考察》《天津文学》2009、10  《 郁达夫:“卢梭主义”与现代感性“自我”的镜像》《烟台大学学报》2010、2  《父亲缺位之后——从东西<耳光响亮>说起》《中国图书评论》2010、11  《红旗谱:出于时代的选择与超出时代的希望》《文学与文化》2010、、2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的类型源流与文化心理考察》《中山大学学报》2011、1  《“父之缺位与”时代孤儿的道德困境——东西<耳光响亮><后悔录>与后传统时代的寓言化写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2  《东西“情圣”的合流与“浪漫爱”的兴起——清末民初文学中的唯情主义乌托邦》  《学术交流》2011、4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 狂人 ” 形象的文化源流与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气质》,《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1期。  《由“天地境界”到“功利境界”——从曾、李之别看近代中国的士风转移与文学之变》,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  《五四人的精神趋向——抽象化的文学政治与理性的激情化》,《天津社会科学》2013、2。  另有数十篇散文、随笔、评论等在《散文》月刊、《天津青年报》、《山东文学》、《东方文化周刊》、《济南时报》等报纸、刊物发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