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吉他论文题目

2023-03-02 20: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吉他论文题目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埃尔文·舒尔霍夫《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圣桑《死之舞》S.555音乐特征及演奏探析

《小河淌水》《槐花几时开》的演唱特点与艺术分析

吉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的演奏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9的曲式分析与演奏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Op.38)曲式分析与演奏研究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研究

巴托克《小宇宙》曲式分析与教学研究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式结构研究——以九首钢琴奏鸣曲为例

万哈尔《D大调低音提琴协奏曲》曲式分析及演奏诠释

乔治·利盖蒂钢琴组曲《利切卡尔》分析研究

从曲式分析到风格分析——音乐分析课程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

中国民歌《茉莉花》之研究——以江苏、河北两地《茉莉花》为例

对我国现行常用曲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教学与演奏分析

王立平与《红楼梦》声乐作品研究

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以贝多芬奏鸣曲《热情》为例

古典隽永,情融浪漫—勃拉姆斯三首钢琴三重奏创作技法研究

论奏鸣曲式在胡梅尔钢琴奏鸣曲的运用

钢琴基础教材的音乐性与技术性的阐释与展望——以《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作品100)为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9演奏技巧剖析

论肖邦E大调第四首谐谑曲

谈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

勃拉姆斯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音乐分析研究

《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之创作与演奏风格探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音乐理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曲式分析》课程为例

勋伯格Op.15/1,《在茂密绿叶的遮掩下》-声部连接、和声和谐度、歌词、曲式分析

舒曼《C大调幻想曲》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罗德里戈早期吉他协奏曲研究

一曲壮丽的革命诗篇——柯达伊交响变奏曲《孔雀飞》的曲式分析与内容初探

格拉祖诺夫钢琴奏鸣曲的结构思维研究

李斯特《塔兰泰拉》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刘文金二胡作品研究

黎英海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民族化元素及演奏研究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的咏叹调研究——以杨晓冬的两首咏叹调为例

偏而不离——认知诗学视角下《裂缝》的解读

合唱准备练习探究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创作风格与钢琴演奏分析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分析

黄虎威长笛独奏《阳光灿烂照天山》结构分析及演奏难点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分析

徐景新创作歌曲的演唱探微——以《飞天》、《春江花月夜》、《卜算子 咏梅》为例

维奥蒂《a小调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研究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试论民族歌曲创作与演唱中的风格性与兼容性——结合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的演唱体会

马思聪四首小提琴作品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浅谈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演奏技法应用及艺术表现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乔治·格什温歌剧《波吉与贝丝》中二首唱段分析研究

由《我爱这土地》分析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

浅析约翰·约阿希姆·匡茨《c小调三重奏奏鸣曲》创作背景和演奏特点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0号Op.49.2第二乐章的双排键电子琴编配与演奏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伊萨伊《第六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Op.27)作品及演奏分析

筝曲《醉·舞倾城》的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

德彪西《萨克斯管与乐队狂想曲》的音乐学分析

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探微

艺术歌曲《梁祝新歌》的演唱诠释与研究

歌曲《淋湿的梦》的艺术特点及演唱探析

歌曲《我怎样去爱你》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前天夜里,我的孩子》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土家撒叶儿嗬》的演唱分析

格拉纳多斯钢琴组曲《戈雅之画》之研究

论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分析和演唱处理

艺术歌曲《湘累》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

四川大竹盘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创作技法

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研究

论米夏克低音提琴第一奏鸣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早期变奏曲的艺术特征——以变奏曲WoO 71为例

怀揣思乡情 盼望归故乡——探究《望乡词》的艺术情感及分析

交响组曲《五行》之创作体会与技法分析

库夏科夫《冬季素描组曲》音乐创作及演奏分析

特奥巴尔德·波姆《大波兰舞曲》Op.16作品与演奏分析

歌曲《孟姜女》的艺术风格及演唱分析

套曲《夏夜》中浪漫主义风格与演唱元素的呈现——以《在滨海湖上》和《离别》为例

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D.845)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肖邦《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舒曼钢琴组曲《森林情景》音乐与演奏分析

古筝协奏曲《红高粱叙事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许学东扬琴作品《瑶山夜画》的演奏分析

路易斯·斯波尔单簧管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法——以No.20为例

二胡作品《曾侯乙传奇》的二度创作探索和实践

巴拉基列夫“回教风幻想曲”《伊斯拉美》演奏技巧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9演奏技巧剖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以《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为例

巴赫《创意曲集》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裕固族民歌《木拉呗哩》的演唱探析

豫剧风格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创作与演唱中的呈现

塔克塔谢维利《C大调长笛与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与演奏技巧分析

Max Reger三首中提琴无伴奏组曲音乐演奏分析

何占豪古筝三重奏《姐妹歌》的演奏分析

宋词新曲的演唱分析——以音乐会中两首曲目为例

肖邦《波兰舞曲》Op.26结构特征研究

舒伯特《即兴曲》D.935的音响版本比较

莫扎特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K.459音响版本研究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古典吉他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能诠释自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吉他演奏家都为古典吉他改编过中国民族音乐,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不仅为古典吉他的曲目风格拓宽了方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1、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态。

2、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和特点。

(二)古典吉他的特点。

1、古典吉他的音色,和声等特点。

2、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特点。

3、古典吉他不同民族曲目风格的列举。

(三)分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1、列举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乐曲。

2、分别对乐曲改编前后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剖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可行性和特点。

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下载曲目和曲谱。

2、总结归纳与同学交流,并视奏相关曲目。

3、由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与同学讨论。

步骤:

1、收集与题目相关资料。

2、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进行论文写作的展开。

3、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音乐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寻找一些灵感,更多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做及时的整理与发布。

关于古典吉他音乐的认识的一篇论文,字数800∼1000

800~1000那叫作文,不是论文=。=论文一个序+目录+鸣谢+参考目录不算正文就要这点字了^_^
古典吉他,有别于现在主流的民谣吉他——古典吉他多用尼龙弦,低音弦在尼龙外用青铜或者镀银铜丝缠绕,6根弦总张力约为38kg,几乎是民谣吉他的一半,所以手感较软,可以发挥出更高的切换、弹奏速度。
古典吉他的琴颈较宽,通常在48~56mm之间,常见的是48~52mm,相对于民谣吉他43~44mm的主流宽度,古典吉他在演奏时可以发挥出更细腻更复杂的指法变化。加之尼龙的音色温润、均衡,不容易出现钢弦吉他低音弦、高音弦变化的突兀感,相对民谣吉他的弹唱古典吉他更适合独奏。
此文着重介绍一下古典吉他的声木:
1、面板
面板是吉他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古典吉他亦然。面板对吉他的基础音色影响达到8成左右,可以说音色的主线条是由面板决定的。古典吉他最顶级的面板之一是德国云杉,或者说性能接近德国云杉的其他欧洲云杉。因为德国云杉已经非常罕见了,但是好在诸如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士等地也出产优秀的云杉,性能非常接近德国云杉。很多人喜欢拿欧洲云杉和美国的Adirondack云杉比,其实这两种云杉都是很优秀的云杉,性能上也确实有相近的之处,但音色上是有较大差异的,而且Adirondack是钢弦吉他的“圣杯”,而欧洲云杉虽然在钢弦吉他上也表现颇佳,但它原本是古典吉他的顶级用料,在钢弦吉他上使用的较少。
欧洲云杉有着良好的基础音色,低音、中频、高音三频段也非常均衡,且具备优秀的泛音输出,使其在较大、较小不同力度演奏时都能发出清晰的音质。不会像英格曼云杉那样,用力稍大就出现“破”音,也不会像stika那样,用力小了就无法“驱动”导致音色单薄。
正由于欧杉具备了相对比较全面又非常均衡的音色特性,因而与尼龙线搭配相辅相成,成为德国制古典吉他的首选面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琴师发现雪松其实也是非常适合古典吉他的,甚至很多吉他爱好者误以为古典吉他就应该用雪松做面板,不应该使用云杉。其实不同的声木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性,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音乐风格以及个人好恶的区别。
云杉的音色是明亮的,而雪松则是温润、成熟的,雪松不像云杉那样要经历漫长的“开声期”。云杉的古典吉他要达到雪松新琴的那种音色成熟程度,估计要长达20年的开声期,当然云杉有云杉的优势,除了个性化的音色,云杉的硬度比雪松高出将近25%,寿命很长。而雪松也有缺点,那就是音色有些“混浊”,所以没有一把吉他是全能的,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色,不得不割舍某个特性,这是一个古典吉他爱好者在选购爱琴之前要反复思量的。
2、背侧
如果说面板决定了音色的主线,那背侧就是对音色的修饰、辅助、渲染。
古典吉他的背侧和民谣吉他一样,多种多样,主流的有两种:
玫瑰木是民谣吉他的首选背侧,古典吉他也不外乎如是。玫瑰木有着浑厚的低音,甜美的中频,丰富多彩的高音。铿锵有力的音色渲染,可以让尼龙弦原本缺乏力量感的缺陷得以弥补,使吉他的音色输出带有了那么一点“金属味”。
如果说玫瑰木是“金属味”的典范,那桃花心就是“木味”的代表。桃花心木没有强大的低音,但是三个频段均衡,且中频输出非常优异,某种角度上来说如果尼龙、欧杉都是追求均衡的,那桃花心倒是一个很好的背侧选择。只是桃花心的音色和雪松一样,略显“粗糙”。
当然音色是个很感性的商品,并不是说桃花心不如玫瑰木,很多问题都是先入为主的。比如巴西玫瑰木被砍伐殆尽而全球禁运,于是人们开始采用印度玫瑰木。其实印度玫瑰木也是非常优秀的声木,但是人们对巴西玫瑰木先入为主了,就总喜欢拿两者去比,总觉得印玫不如巴玫。但是平心而论,价格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音色的差别仅为5~10%,而且这其中说的是差别,不是优劣,其中是否值得只能交给各位琴友自己判断了。

随便帮你码了一段,开头和结尾你自己整理下吧,放心吧,刚才随意写的,你老师查不到这篇东西的^_^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