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 《雪国》中的虚无思想深深地渗透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是“东方式”的虚无。尽管川康成初登文坛时,因对文坛现状不满,曾与横光利一等发起“新感觉运动”,试图以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派手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感觉世界不重视日本文学传统,曾经“企图否定它,排除它。”但川端康成在中年后,越来越发现自己对“没有经历过西方式的的悲痛和苦恼,我在日本也没有见过西方式的虚无和颓废”。他开始向传统靠拢。在创作《雪国》时,为了写这个世界不存在的美,他只能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寻求创作灵感。 川端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引起褒贬不一的评论,然而他“高超的技巧”却是公认的。《雪国》具有代表性。他把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创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学传统结合起来,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是情节结构方面,均能另辟蹊径,为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里要提及的是,川端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这种强烈的真实感超越了很多作家,甚至是巴尔扎克,而直逼列夫托尔斯泰,而作品的人物性格除了主角之外并不见得有多么突出的地方,所以一些批评家以为这是作品的败笔。要知道,一幅画,要有主体和背景,一篇文章也要分主次,次要人物的存在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在这点上,恰恰,川段处理的恰到好处,可见他对西方文学表现手法实质的深入把握,从这点上看,似乎可以把川段归为是“表现主义”的作家,因为他强调小说要表现感受,表现感觉,把感受融入诗一样的意境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川端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刻画的传统,在细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在《雪国》中巧妙运用自由联想这种独特的心理描写法,把叶子的形象放到岛村的脑海里去,让岛村在逻想中强化和美化叶子的形象,从而也就细腻地反映了岛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在结构上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突破时空的连贯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的需求作为线索,展开叙述。《雪国》在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自由联想展开故事和推动情节,从而适当地冲破了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这就使作品避免了平铺直叙、显得呆板的毛病,从而使作品波澜起伏。 第三,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新感觉派”所主张的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点。比如《雪国》结尾描写叶子在蚕房火灾中为救出孩子而献出生命的一段情节,依靠直觉写得既悲且美。在岛村眼里,火灾充满诗意:地上洁白的雪景,天上灿烂的银河,天地之间火花飞舞,而叶子美丽的身躯从楼上飘然落下……在岛村心目中,也可以说是在作者心目中叶子虽死犹生,她的死不过是“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程”。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描写似乎使叶子这个非现实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觉中得到最后完成。《雪国》中的虚无思想深深地渗透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是“东方式”的虚无。尽管川康成初登文坛时,因对文坛现状不满,曾与横光利一等发起“新感觉运动”,试图以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派手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感觉世界不重视日本文学传统,曾经“企图否定它,排除它。”但川端康成在中年后,越来越发现自己对“没有经历过西方式的的悲痛和苦恼,我在日本也没有见过西方式的虚无和颓废”。他开始向传统靠拢。在创作《雪国》时,为了写这个世界不存在的美,他只能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寻求创作灵感。 川端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引起褒贬不一的评论,然而他“高超的技巧”却是公认的。《雪国》具有代表性。他把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创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学传统结合起来,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是情节结构方面,均能另辟蹊径,为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里要提及的是,川端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这种强烈的真实感超越了很多作家,甚至是巴尔扎克,而直逼列夫托尔斯泰,而作品的人物性格除了主角之外并不见得有多么突出的地方,所以一些批评家以为这是作品的败笔。要知道,一幅画,要有主体和背景,一篇文章也要分主次,次要人物的存在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在这点上,恰恰,川段处理的恰到好处,可见他对西方文学表现手法实质的深入把握,从这点上看,似乎可以把川段归为是“表现主义”的作家,因为他强调小说要表现感受,表现感觉,把感受融入诗一样的意境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川端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刻画的传统,在细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在《雪国》中巧妙运用自由联想这种独特的心理描写法,把叶子的形象放到岛村的脑海里去,让岛村在逻想中强化和美化叶子的形象,从而也就细腻地反映了岛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在结构上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突破时空的连贯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的需求作为线索,展开叙述。《雪国》在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自由联想展开故事和推动情节,从而适当地冲破了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这就使作品避免了平铺直叙、显得呆板的毛病,从而使作品波澜起伏。 第三,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新感觉派”所主张的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点。比如《雪国》结尾描写叶子在蚕房火灾中为救出孩子而献出生命的一段情节,依靠直觉写得既悲且美。在岛村眼里,火灾充满诗意:地上洁白的雪景,天上灿烂的银河,天地之间火花飞舞,而叶子美丽的身躯从楼上飘然落下……在岛村心目中,也可以说是在作者心目中叶子虽死犹生,她的死不过是“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程”。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描写似乎使叶子这个非现实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觉中得到最后完成。《雪国》中的虚无思想深深地渗透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是“东方式”的虚无。尽管川康成初登文坛时,因对文坛现状不满,曾与横光利一等发起“新感觉运动”,试图以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派手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感觉世界不重视日本文学传统,曾经“企图否定它,排除它。”但川端康成在中年后,越来越发现自己对“没有经历过西方式的的悲痛和苦恼,我在日本也没有见过西方式的虚无和颓废”。他开始向传统靠拢。在创作《雪国》时,为了写这个世界不存在的美,他只能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寻求创作灵感。 川端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引起褒贬不一的评论,然而他“高超的技巧”却是公认的。《雪国》具有代表性。他把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创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学传统结合起来,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是情节结构方面,均能另辟蹊径,为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里要提及的是,川端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这种强烈的真实感超越了很多作家,甚至是巴尔扎克,而直逼列夫托尔斯泰,而作品的人物性格除了主角之外并不见得有多么突出的地方,所以一些批评家以为这是作品的败笔。要知道,一幅画,要有主体和背景,一篇文章也要分主次,次要人物的存在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在这点上,恰恰,川段处理的恰到好处,可见他对西方文学表现手法实质的深入把握,从这点上看,似乎可以把川段归为是“表现主义”的作家,因为他强调小说要表现感受,表现感觉,把感受融入诗一样的意境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川端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刻画的传统,在细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在《雪国》中巧妙运用自由联想这种独特的心理描写法,把叶子的形象放到岛村的脑海里去,让岛村在逻想中强化和美化叶子的形象,从而也就细腻地反映了岛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在结构上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突破时空的连贯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的需求作为线索,展开叙述。《雪国》在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自由联想展开故事和推动情节,从而适当地冲破了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这就使作品避免了平铺直叙、显得呆板的毛病,从而使作品波澜起伏。 第三,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新感觉派”所主张的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点。比如《雪国》结尾描写叶子在蚕房火灾中为救出孩子而献出生命的一段情节,依靠直觉写得既悲且美。在岛村眼里,火灾充满诗意:地上洁白的雪景,天上灿烂的银河,天地之间火花飞舞,而叶子美丽的身躯从楼上飘然落下……在岛村心目中,也可以说是在作者心目中叶子虽死犹生,她的死不过是“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程”。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描写似乎使叶子这个非现实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觉中得到最后完成。
初见川端康成的《雪国》,不禁为这个充满梦幻气息的名字所动,过往曾耳闻的童话不由浮上心头。“在雪花飘落最纷密的地方,会有一个只有有心人才能见到的国度。对这雪虔诚地许愿,当雪止之时,愿望便会实现。”借此,我不由自主地揣度,这大概是一部与爱相关的作品吧。最真切的心愿总与爱相连,不是么?但当我读至最后时,却分明感觉一头雾水。直至第二遍读毕,我认为这是一部与爱无关的作品,它的其中只有清冷的交流与疏离的淡漠。读罢三遍,我又忽觉其中字字句句,皆满怀爱意。那是种独树一帜的爱,是建立在皑皑雪原之上,冰冷苍茫,但又如鲜活跳跃的心脏一般,艳丽、炽热、充满力量的爱。而作品又有一种与《伊豆的舞女》中相似的物哀之情深深流露。雪,易化易逝,《雪国》便也造就了顷刻便消的美感。物哀之情,字题而生,凄怆动人。
来自东京的青年岛村在前往“雪国”的列车上邂逅女子叶子。他用结霜的玻璃擦净借反光观察叶子的片段,在我看来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岛村欣赏一瞬而逝的光照在叶子脸上的时候,在感叹同时,又有一种哀伤的情质,刻画细腻动人。
全文的主线牵引却是始终围绕岛村与艺伎驹子。两人情感不类男女之爱,但又高于朋友之间。其间在过程中,表现出生动的矛盾,仿佛两人都是在犹豫着试探。驹子无疑有颗善良之心,为了前未婚夫的病成为艺伎。,艺伎、舞女,日文写做“踊子”,由名便可见。出卖舞姿的人,无疑地位低下。而驹子却有自己的矜持与原则,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作者在本书中,着大量笔墨粉饰物哀之感。物哀,既“物”,且“哀”“Mono-Aware”但其旨并不仅仅限于“哀”,而是以“哀”为本,衍生至多样的情感。性质与“睹物思情”“触景生情”相类。物哀一词广泛用于日本文学概述,体现出一种对易逝美景的特别喜爱。如日本人爱樱花,不仅是因为樱花开时美丽绚烂,也因为其花期短暂,顷刻间便凋谢,带着壮丽、决绝的美感。在日本还有种说法,叫做“一期一会”,指的便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这种带有少许疯狂意味的观点,生动表现出了日本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态度。日本地理景致优美,雪原、海滩、林海、火山、温泉,迥异的好风光致密集中在一片狭窄国土上。可日本又偏偏处于版块交界处,自然灾害的频发,在自豪于美景的日本人心中根植下“美好的事物都是易逝的”的概念。又有“盛极必衰”,太宰治,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人间失格》《金阁寺》《罗生门》等均为少有之佳作,而三人却都在顶峰阶段走上自决的道路。川端康成本人也在获诺奖两年后自杀。里面主客观缘由均有,但也算作物哀精神根深蒂固的印证罢。
在“雪国”中,带有此类语句:“……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她的与灯光重叠的一瞬间,就像在夕阳中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而在全文最后,村子发生火灾,使一切事物都化为乌有,包括叶子的生命。岛村却并未过多涉于悲痛,而是被头顶的银河所深深打动,摄住神魄。
整部作品语言优美,在清寒的雪的国度,仿若只有白黑灰,褐色青色的世界中,发生一幕幕平淡无奇的人生短剧,无声无息,虚空飘浮,最后,全部被通红的火舌所吞噬,消失得干干净净。泯灭一切的火焰仿佛是全文中唯一的亮色,可它的妖异又是为了抹杀而存在的。全文读毕,心中情绪复杂,悲而不伤。毫不激烈澎湃,深层的脉动却犹清晰可辨,更富于张力与冲击力。极盛生命的燃烧,便只能用忧伤的美丽来形容。
艺伎驹子的前路必然坎坷漫漫。岛村的未来也被扎上细微的芒刺在心尖。叶子的将来早已不复存在。三个人的命运偏轨,走向未知的方向。作者将三个人的毁灭盛盘置于我们面前,清醒之时也已无从尚飨。三个小人物,一出默剧,演毕各奔东西,湮于人世洪流。芸芸众生,苍苍白骨,觅不见影踪,庸庸碌碌。如开头,实现愿望的雪国,终归恍生一梦。物哀精魂渗透了一代人的雪之国度,在一个幻灭通往下一个幻灭的迷途中升华为所谓永恒。我不得不称之为是伟大的爱。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坐享祖业的男子岛村在旅行中与艺妓驹子和一直处于圣洁状态的女孩叶子的故事。两个女孩,一现实,一虚幻;一热烈似火,一清冷似冰;一如夏花绚烂,一如秋叶静美。她们性格设定的明显差异,以及一男两女的情节模式,很容易让人想到张爱玲的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
驹子在与岛村的关系中,一直是居于主动地位的。或许从一开始,当岛村以?谈话者?的姿态进入的时候,她内心就已经情愫暗生了。他们的相见只能一年一次。于是驹子相当珍惜见面的机会。她陪宴也好,醉酒也罢,都不忘几乎每天去见岛村,哪怕为了躲着人得从偏僻的山路行走、得藏进壁炉里,哪怕她嘴里总说大概没时间过来,哪怕每次只能匆匆来又匆匆别过。她是爱岛村的,即使知道这样的爱无法改变他的?过客?身份。这样激烈的感情与娇蕊类似。在张爱玲笔下,这是一位可爱的、妖冶的、声名不好的甚至有些放荡的女人。她出场时是王太太,有富裕的老公,和安逸的生活。但在跟振保相处的日子里,或者是由性生爱,或者是日久生情,她竟然爱上了他。她跟老公摊牌,说要离婚,即使最后没能跟振保在一起,也结束了这段婚姻;她在振保晕睡时在他病床前哭,在他醒来时默默走掉。某种意义上,这次她用了真心。就如她最后成了朱太太抱着自己的儿子在电车上跟振保相遇的时候说的,他教会了她很多原以为生命里不存在的东西。
这两个女人都对自己的爱人有期待而无要求,爱得直接纯粹。但这样的爱情是有前提的。对于驹子来说,且不说行男是不是她为了救助而甘为艺妓的未婚夫,行男的行将就木之驱和最后的死亡使得她完全可以自由地爱岛村,可以几乎无顾忌地表达。而娇蕊与振保的爱更是萌生在娇蕊的丈夫出差去新加坡的这段男性空缺的时期。这期间的娇蕊是相对自由的。而且,她有夫之妇的身份为振保提供了足够强大的安全感和说服自己跟她偷情的重要理由。这几乎可以说是这场红玫瑰之恋发生的先决条件。很难说振保是否爱上了娇蕊,不过这至少是让他难以忘怀的一个女人。而岛村大概是喜欢驹子的,因为她的洁净。这是川端康成反复强调的最初的情感动因。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是?女人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以严寒的雪国和极度难得的绉丝作为象征性的衬托,除了与日本向往冷寂的艺术追求相关外,或许也是为了凸显驹子虽是艺妓却有着不一般的净。
第一次读《雪国》纯粹是因为喜欢川端康成。川端康成一直被我认为是亚洲最好的作家之一。川端康成纤细透明的心成就了伟大的《雪国》,当然,《雪国》也成就了川端康成成为了日本第一个、亚洲第二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为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雪国》无疑是让我十分痴迷的。不过我却没有勇气再读第二遍,一直隔了半年之久。
第二次读《雪国》是上个星期,原本今天还想读第三遍不过行健学院没借到这本书。如果不是因为要考研究生,恐怕我读第二遍的机会小很多。《雪国》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稀稀拉拉的结构,让人感觉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川端康成是一个不怎么关心政治的作家。那时候日本的政治十分混乱,但是他一直都能保持着一颗纤细透明、孱弱的心灵,去描述《雪国》里的爱情,这是我很喜欢《雪国》的原因之一。我一直非常不喜欢文学作品和政治理念还有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扯上关系,那样就不能称之为纯文学。这样的文学在社会意义上无疑是出彩的,但作为一部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他们输得一败涂地。
《雪国》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岛村。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在那里出卖声色的年轻貌美的驹子。他们之间虽说是买卖关系,但驹子对岛村表现了比较真挚的感情。岛村一共来雪国3次,同驹子厮混,驹子对他则伺候饮食,陪同游玩,两人之间也流露了互相爱慕之情,最后挥手而别。岛村第二次前来雪国时,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在精心照料一位患病的男青年。岛村凝视,不禁神驰。后来岛村得知叶子原来是驹子三弦师傅家的人,行男则是三弦师傅之子。岛村风闻三弦师傅活着的时候,曾有意叫驹子和行男订婚,驹子也是为给行男治病才当了艺妓的。但驹子对此表示否认,实际上对行男也毫无感情,甚至岛村二次离开雪国,驹子送到车站时,叶子跑来报告行男咽气,哀求驹子前去看看,驹子也未予理睬。岛村虽然欣赏叶子年轻貌美,但在第二次来雪国后的几次接触中,并未对她有爱的表示:直到在他离开雪国之前,剧场失火,发现叶子从二楼上掉下来死去,也只是略表同情而已。只是,故事简单,驹子的感情却难以让我释怀。
因为复习到亚非文学,我浏览了很多关于《雪国》评论的文章和书籍。但是教材上都一律评价驹子的爱是病态的,而叶子作为驹子的一个承衬托人物,却显得这样的透明和干净。我不否认叶子的心地是善良如雪的,但对于驹子,我始终是偏爱一些。整个大三我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尤其是柏拉图的精神国度还有存在主义。驹子是一个在生活上十分坚韧的女孩,在爱情上爱的很纯粹。有时候我一度觉得,她爱上的不是岛村,而是爱情本身。驹子明明知道自己和岛村没有任何结果,却爱的很死心塌地,甚至忽视掉了能给他生活和幸福保障的行男。这对于一个艺妓来说,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然而,驹子的爱情并非是勇气那么简单,因为有爱,所以她不计较结果,这种纯粹的爱情就像是柏拉图的精神恋爱,驹子爱上的这种爱情的感觉,她宁愿自己去倾出自己的所有,去认真的对待这份爱情,去对待这个人,这种爱情却在教科书中被称为病态。
对于驹子,其实我想到了很多。我想说些什么,不过自身没有话语权,我甚至觉得,也许就此会因为这么一个角色去放弃我现在在复习的现当代文学而去考外国文学,尽管外国文学很难。我可能因为她而放弃我可以拿来当做毕业论文的学年论文的一万多字,重新为心中的驹子写出自己的所想,因为爱情,因为她的纯粹。这就是为什么这个角色一直带给我这么大的冲击。因为我和她有共同的精神世界何对爱情的信仰,会为了理想中的爱情,而不是爱人去付出而不会想到要得到什么回报。或许这样讲会有些偏激,但却是,精神上的爱情远远比现实中的爱上某个人更有心痛和心动的感觉。我一直弄不明白这种爱情为什么会称作是病态的爱,而对于叶子的性灵上的追求,驹子更多的被称之为肉体上的追求。
灵魂降之,确实是很难把握。只是纯粹的精神世界上的爱,离现实早已远之又远。当我再次看完《雪国》中的驹子时,我感慨,学文学真的很要人命。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坐享祖业的男子岛村在旅行中与艺妓驹子和一直处于圣洁状态的女孩叶子的 故事 。
雪国 读后感 1
两个女孩,一现实,一虚幻;一热烈似火,一清冷似冰;一如夏花绚烂,一如秋叶静美。她们性格设定的明显差异,以及一男两女的情节模式,很容易让人想到张爱玲的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
驹子在与岛村的关系中,一直是居于主动地位的。或许从一开始,当岛村以“谈话者”的姿态进入的时候,她内心就已经情愫暗生了。他们的相见只能一年一次。于是驹子相当珍惜见面的机会。她陪宴也好,醉酒也罢,都不忘几乎每天去见岛村,哪怕为了躲着人得从偏僻的山路行走、得藏进壁炉里,哪怕她嘴里总说大概没时间过来,哪怕每次只能匆匆来又匆匆别过。她是爱岛村的,即使知道这样的爱无法改变他的“过客”身份。这样激烈的感情与娇蕊类似。在张爱玲笔下,这是一位可爱的、妖冶的、声名不好的甚至有些放荡的女人。她出场时是王太太,有富裕的老公,和安逸的生活。但在跟振保相处的日子里,或者是由性生爱,或者是日久生情,她竟然爱上了他。她跟老公摊牌,说要离婚,即使最后没能跟振保在一起,也结束了这段婚姻;她在振保晕睡时在他病床前哭,在他醒来时默默走掉。某种意义上,这次她用了真心。就如她最后成了朱太太抱着自己的儿子在电车上跟振保相遇的时候说的,他教会了她很多原以为生命里不存在的东西。
这两个女人都对自己的爱人有期待而无要求,爱得直接纯粹。但这样的爱情是有前提的。对于驹子来说,且不说行男是不是她为了救助而甘为艺妓的未婚夫,行男的行将就木之驱和最后的死亡使得她完全可以自由地爱岛村,可以几乎无顾忌地表达。而娇蕊与振保的爱更是萌生在娇蕊的丈夫出差去新加坡的这段男性空缺的时期。这期间的娇蕊是相对自由的。而且,她有夫之妇的身份为振保提供了足够强大的安全感和说服自己跟她偷情的重要理由。这几乎可以说是这场红玫瑰之恋发生的先决条件。很难说振保是否爱上了娇蕊,不过这至少是让他难以忘怀的一个女人。而岛村大概是喜欢驹子的,因为她的洁净。这是川端康成反复强调的最初的情感动因。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是“女人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以严寒的雪国和极度难得的绉丝作为象征性的衬托,除了与日本向往冷寂的艺术追求相关外,或许也是为了凸显驹子虽是艺妓却有着不一般的净。
川端康成是借“雪国”这样一个旅行的时空,展示了一场纯粹的爱恋。而张爱玲是在平常生活的裂缝中,安插了这样的故事。《雪国》有强烈的非现实主义的色彩,岛根的形象很弱。只是在行文间隐约提到,他家境大概不错,在东京有家庭,懂些艺术。如此淡化的男性形象,使人觉得,他的被创作似乎就是为了与驹子的相遇和相爱。作者只不过借了他的眼睛和心,未曾想赋于他太重太多的东西。而振保是普遍意义上的好男人,他的形象很充实。英国 留学 归来,不错的工作,家里有弟弟有母亲。男性形象的差异性不好生硬比较,但这样的设置使得《雪国》有些类似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游仙”题材,是存在于异空间的想象;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便不得不堕入繁重的尘世生活当中,无处超脱,无法自拔。前者的结局是上扬梦幻的,而后者只能肉身沉重。这可以从叶子和烟鹂的形象分析中见出端倪。
雪国读后感2
叶子在《雪国》中一直是有些虚幻的存在,她若隐若现,却承担了岛村心目中近乎女神的形象和整篇文本中悬念冲突的集中体现。她是谁?她是关心她弟弟的姐姐,或者似乎是将行男照顾得无微不至、旁若无人的情人,亦或者还是与驹子不甚交好的情敌。但同时,她柔弱,她有着好听的声线,她痴心,她不是艺妓。她每次都在岛村的视野中飘然而过,愁情满怀,欲语未尽。如果说驹子还是可感有触的女人,那么她只能尽似于仙,或者更确切地说,尤物。不只是岛根对她有很多疑问,读者也是。而这些疑云,随着作者对她向善、向美这两个维度的描绘直接有些失真却又确切地成全了她的“神性”。这就似乎注定了她不能跟着岛村去东京,她只能逝去,因为有神性的东西总是不能融于世俗的。所以她丧命了,在一场火灾中。对她生命终结的场景的描述显得凄美悲壮,“女人的身体,在空中挺成水平的姿式”,“叶子落下来的二楼临时看台上,斜着掉下来两三根架子上的木头,打在叶子的脸上,燃烧起来。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而需要注意的是,面对这样的死亡,川端康成用了这样的描写“不知为什么,岛根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川端康成有着与文本中岛村相似的经历,且不说在岛村身上有着多少主体投射,川端康成就是借岛村的感觉告诉读者,她并没有死。那她变成什么了呢?或者蚕,或者仙,大概是随着神性飞升了吧。她本就是“叶子”,本就该长存着,就算以飘零的姿态。
而作为振保的妻子在的烟鹂相对于叶子的精彩来说,就显得相当淡漠了。如果说以叶子作白玫瑰是突出其圣洁的话,那么烟鹂的白就只能是扁平、单调。虽然张爱玲在开篇就说,“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但很明显,烟鹂给人的感觉没有圣洁,只有乏味。她是女学生,她最开始的时候有着少女的美,也与婆婆相处融洽,但这样或许由于新鲜产生的正面效应太短暂而很快就消失了。她因生女儿很吃了些苦头而觉得可以发些脾气,婆婆却以为她未能生儿子所以不待见她,于是终于搬离了她与振保的家;而时间长了之后,振保也觉察出她的乏味。她不会与人交际,在家里没有地位,连女佣都可以给她脸色看。她好心表现出与客人的亲近,却常常过分,常常以祥林嫂般的诉苦方式因而引起客人的反感。她在振保的生命里几乎没有存在的位置。或许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义和存在感,她与在振保眼中相当不堪的小裁缝偷情——只有在比自己更“低”的人那里,她大概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讲,这个女人都不圣洁。凭着张爱玲对世情的洞明,她大概不是想创造一个失败的“圣女”。她的意旨大概是在写明平常夫妻生活的单调。它就是这么无聊,这么惹人厌烦,而这就是活生生的生活。于是,最后的结局里,坏过一阵子的振保又突然变回了“好男人”,生活如常。
如果以驹子、骄蕊为红玫瑰,以叶子、烟鹂为白玫瑰的话,似乎可以看到在两个文本中红、白玫瑰的倒置现象。虽然红玫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热烈,但白玫瑰却是不一样的圣洁。在《雪国》中,白玫瑰明显是以高于红玫瑰的地位存在的,虽然在描述中,一直是红玫瑰不待见她、压着她;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只有红玫瑰才是振保——“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的浪漫想象,白玫瑰只是他不得不接受的妻——现实而已。当然,文本展开空间的不一样完全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两位不同国别的作者对两类想象中的女人的别样塑造。相比来说,红玫瑰是川端康成的小说中更现实的女人形象,而白玫瑰是张爱玲文本里最后终结于的现实。红、白玫瑰——对两类女人的不同想象,或者说是言说方式,也许有着类似于文学母题的意义,可以照见不同民族、不同 文化 的差异性。
雪国读后感3
《雪国》这部作品,如果单从语言的表达与意义这方面来看的话,我们极易发现它只不过是浅浅淡淡的生活的一种持续,没有什么值得真正吸收的亮点,然而如果我们着眼与它的表现浸透力(所谓的浸透力,是指浸透于作为对象的人与物之间的力量)。也就是着眼与它语言的价值的话,就不由你不觉得川端康成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也同样会认为《雪国》是一部十分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雪国》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岛村在一次机遇中认识了当地的一位艺妓后的情景,那时所为的艺妓就是平时在家里做些平凡的家事,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唤时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地道的艺妓,有的时候她们在客人的旅馆内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闲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们熟悉起来,而后,当她们看到男人们穿着棉睡衣就寝或起床时便会给予精心的料理,荀子就是这种地方艺妓中普通的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逐渐的熟悉起来,并且经常见面。
《雪国》这部书中虽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岛村与这个艺妓的交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浸透力,就会很轻易的发现《雪国》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因为川端康成的文学大都具有动摇作品根基的浸透力,然而也正是它牵动了作品的整个世界,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登场入物男女关系的构成方式,对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接触方式来看可以说其特点就是《雪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采用象征、暗示和自由联想来剖析人物的深层心理。同时又用日本文学传统的严谨格调加以限制,使自由联想有序的展开。在文中作者借助两面镜子作为跳板,开始把岛村从现实世界诱入到超现实的回想世界又从梦幻回到现实。作者通过这种有节奏的跳跃联想,一步步地唤起岛村对驹子和叶子的爱恋之情。可以说,驹子和叶子的内心世界常常是岛村的意识流动中展露的,是属于岛村的感觉中产生的幻觉。这种把人物的心情、情绪朦胧化,正是川端式“意识流”的独特表现。寂寞、寒冷。
雪国读后感4
所有的浮躁都沉淀下来,但是所有的热情和温暖也流失了。
那一刻只觉得时光漫长,世界的律动和嘈杂永不止息,却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眼前只有茫茫雪国,白色的山脉,白色的轻烟,白色的结晶飘落,静谧无声。
一直觉得雪是很奇妙的事物,明明寒冷彻骨,却又给人柔软的感觉。《雪国》也是,明明清冷无比,却又透出绝望般的丝丝温暖。
我曾经是为了爱情描写而看《雪国》,最后看见的却不是爱情,而是生命的脆弱渺小之忧伤。
还是无法说出心底的感受,毕竟,这是一本太棒的书。只能说,这份震撼,我也许一生都不会忘记。
回首昨天,我们不难发现,在通古搏今的大世界里,其实仍有许许多多我们认为已经很完美的东西,仍旧还需要那么一些极小甚至细微的东西进行一下精心的点缀,包括我们认为无法更改的记忆亦同样如此,《雪国》一书的出现就为我的记忆增添了一道绚丽的亮点,《雪国》一书已记不起是哪个假期读的了,大概距今已有许多时日了吧!然而书中精彩之处至今仍记忆尤新。
书中虽没有什么大的波澜,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却在幽艳,光润的文体底层,如同透过那细细的网眼,充分地展现出那充满透力的描写,仿佛从我们的内脏中像雾一样弥漫开来,并且渗透我门内心深处,使我迷雾内从中吸收到在 其它 书中所吸收不到的文学知识。自然、清晰、流畅是我对《雪国》一书的简短评价,然而这评价正如《雪国》这部书一样,具有着极深的内涵,值得久久的回味。
雪国读后感5
第一次读《雪国》纯粹是因为喜欢川端康成。川端康成一直被我认为是亚洲最好的作家之一。川端康成纤细透明的心成就了伟大的《雪国》,当然,《雪国》也成就了川端康成成为了日本第一个、亚洲第二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为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雪国》无疑是让我十分痴迷的。不过我却没有勇气再读第二遍,一直隔了半年之久。
第二次读《雪国》是上个星期,原本今天还想读第三遍不过行健学院没借到这本书。如果不是因为要 考研 究生,恐怕我读第二遍的机会小很多。《雪国》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稀稀拉拉的结构,让人感觉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川端康成是一个不怎么关心政治的作家。那时候日本的政治十分混乱,但是他一直都能保持着一颗纤细透明、孱弱的心灵,去描述《雪国》里的爱情,这是我很喜欢《雪国》的原因之一。我一直非常不喜欢文学作品和政治理念还有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扯上关系,那样就不能称之为纯文学。这样的文学在社会意义上无疑是出彩的,但作为一部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他们输得一败涂地。
《雪国》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岛村。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在那里出卖声色的年轻貌美的驹子。他们之间虽说是买卖关系,但驹子对岛村表现了比较真挚的感情。岛村一共来雪国3 次,同驹子厮混,驹子对他则伺候饮食,陪同游玩,两人之间也流露了互相爱慕之情,最后挥手而别。岛村第二次前来雪国时,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在精心照料一位患病的男青年。岛村凝视,不禁神驰。后来岛村得知叶子原来是驹子三弦师傅家的人,行男则是三弦师傅之子。岛村风闻三弦师傅活着的时候,曾有意叫驹子和行男订婚,驹子也是为给行男治病才当了艺妓的。但驹子对此表示否认,实际上对行男也毫无感情,甚至岛村二次离开雪国,驹子送到车站时,叶子跑来 报告 行男咽气,哀求驹子前去看看,驹子也未予理睬。岛村虽然欣赏叶子年轻貌美,但在第二次来雪国后的几次接触中,并未对她有爱的表示:直到在他离开雪国之前,剧场失火,发现叶子从二楼上掉下来死去,也只是略表同情而已。只是,故事简单,驹子的感情却难以让我释怀。
因为复习到亚非文学,我浏览了很多关于《雪国》评论的 文章 和书籍。但是教材上都一律评价驹子的爱是病态的,而叶子作为驹子的一个承衬托人物,却显得这样的透明和干净。我不否认叶子的心地是善良如雪的,但对于驹子,我始终是偏爱一些。整个大三我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尤其是柏拉图的精神国度还有存在主义。驹子是一个在生活上十分坚韧的女孩,在爱情上爱的很纯粹。有时候我一度觉得,她爱上的不是岛村,而是爱情本身。驹子明明知道自己和岛村没有任何结果,却爱的很死心塌地,甚至忽视掉了能给他生活和幸福保障的行男。这对于一个艺妓来说,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然而,驹子的爱情并非是勇气那么简单,因为有爱,所以她不计较结果,这种纯粹的爱情就像是柏拉图的精神恋爱,驹子爱上的这种爱情的感觉,她宁愿自己去倾出自己的所有,去认真的对待这份爱情,去对待这个人,这种爱情却在教科书中被称为病态。
对于驹子,其实我想到了很多。我想说些什么,不过自身没有话语权,我甚至觉得,也许就此会因为这么一个角色去放弃我现在在复习的现当代文学而去考外国文学,尽管外国文学很难。我可能因为她而放弃我可以拿来当做 毕业 论文的学年论文的一万多字,重新为心中的驹子写出自己的所想,因为爱情,因为她的纯粹。这就是为什么这个角色一直带给我这么大的冲击。因为我和她有共同的精神世界何对爱情的信仰,会为了理想中的爱情,而不是爱人去付出而不会想到要得到什么回报。或许这样讲会有些偏激,但却是,精神上的爱情远远比现实中的爱上某个人更有心痛和心动的感觉。我一直弄不明白这种爱情为什么会称作是病态的爱,而对于叶子的性灵上的追求,驹子更多的被称之为肉体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