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山海经的研究论文

2023-03-02 14: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山海经的研究论文

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出自《山海经·水经注》
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1.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刑天舞干戚:“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后来陶远名有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我觉得孙悟空有点刑天的气概.
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你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已美好的追求.
精卫填海
发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顽强精神.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山海经》对后世的影响1500字求助大神

《山海经》自古以来都被称为神话之书,被认为是荒诞不经之作,司马迁曾说“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经意之间就把山海经摆在了神坛。

现在很多人了解山海经是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讲的是绘图的人面兽,九头蛇,三足鸟。

由于这些误导,结果以讹传讹,山海经几千年来就完全被当作神话了。

实际上,《山海经》只是一部综合各种知识而显得庞杂的古籍,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五藏山经,这是以东、南、西、北、中五大山系为主体的地理著作,这部分只是鸟兽怪异,山川道里很难考证;另一部分是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这部分是图文参照的历史著作,但是图像部分已经失传,其中神话传说又比较多,所以被人误以为荒诞。

自古以来对它的性质众说纷纭,而对它做的目录学分类也不统一,先后被归入地理类、数术略形法家之类、五行类、神怪类、小说及古史类等。

然而就《山海经》的性质及其成书来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论断才是确定不移的。

《山海经》确是古代的巫书,是一代一代的巫师把所见所闻通过口耳相传,积累而成。

而早期巫史不分家,包罗万象的记载使得书中内容历经各代润泽扩增愈发驳杂。

这一本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生物、医药、帝王世系及重大技术发明等方面的百科全书,对后世的影响自是不言而喻的。

一、科学研究价值

《山海经》的原始资料是由后世的人整理记录的巫师们口耳相传的知识,到了战国时期,有人把这些性质相似而杂乱无章的资料编撰成文而成。

到了汉代,又经人增删润饰,就成了现在所看到的《山海经》。

1、自然科学

《五臧山经》五篇、《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中,记载了华夏之地和海外各国的山川地理,奇异的动物、植物、矿物,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巴蛇和贰负等状况等。

此书所记的山、水、国、民族、动物、植物、矿物、药物等,除大部分是殊异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见的。

然而,无论其是殊异的还是常见的,都是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的一个侧面,都为后世地理、水利、天文等科学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和数据。

2、社会科学

《山海经》中对祀神的典礼和祭品、祭器、诸山山神的形貌、职司和神力、不同国家和民族、帝王的世系,器物的发明创造等均有记载,涵盖了许多古代文化、历史、民俗等知识。

如帝俊的后裔番禺发明舟,吉光发明车,晏龙发明琴瑟,又均是最早的锻工,炎帝的后代鼓延发明钟,并且作了乐曲等等虽无可考证,亦提供了姑妄言之的参考。

而且,《山海经》也为人们了解自然知识和古代某些充满巫神祈祷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使得千百年后的我们得以一窥先人生活,触摸那个遥远的时空。

二、文学参考价值

历史上,明朝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说:“《山海经》,古之语怪之祖。”,将它看作是神怪之类的书。

清朝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在辩驳了诸家的说法和归类后,认为“核实定名”,应是“小说之最古者”,又看作是小说性质的书。

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把《山海经》列入古史类,则看作是史书。

而三者中不论哪一类,都不可否认肯定了《山海经》的文学价值。

在它广博、丰富的内容之外。

奇特、高超的想象力更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称道、所叹服,因而它不仅是广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也是广大读者朋友了解神话传说,体会先民纯真的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的一大宝库。

《山海经》看似荒诞不经,它对我们现在的影响有多大?

《山海经》对我们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可以说对孩子们的启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山海经》中记载着许多的远古神话故事,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在《山海经》中就有类似内容。所以说,我们小时候听的很多故事的雏形都来自于《山海经》,这些奇异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童年。

其次,《山海经》中除了我们熟知的神话内容外,还有丰富的地理、宗教祭祀、医学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涵盖远古时代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我们理解上古时代的中国有着重大意义。《山海经》中记载的地域、山川河流的信息也引发当代人的论证和探索。其中对于矿产信息的记载更是对我们有指导性的作用。

再次,《山海经》与今天的商业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对于文化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作品足够震撼、但又不能是毫无出处的胡编乱造。《山海经》凭借着瑰丽的想象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最近热播的《秦岭神树》中也有对《山海经》的引用。

虽然很多人都在怀疑《山海经》的真实性,但不得不说,《山海经》作为文学作品,在写作上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想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直至今天,也让人叹为观止。大学时候,老师经常提起《山海经》,每次都会提到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即使《山海经》的内容荒诞不经,但并不妨碍它成为经典,因为它的价值不止在这些内容上。

关于山海经的资料?

关于山海经的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最早整理《山海经》的西汉刘歆,在其《上山海经表》中认为此书是三代时所作。他说:《山海经》这本书,产生于尧舜禹的时代……禹把天下划分成九州,益与伯翳等人区分万物的本质,写出了《山海经》。刘歆这一说法是受到《列子》的影响。《列子·汤问第五》中,夏革回答汤的疑问,提到了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产,此外还有怪异之物,这和《山海经》记载地理、特产以及怪物的写法相似。同时,《列子》中又说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时亲眼见过的,他的臣子伯翳了解这些怪物,夷坚听说之后把这些怪物记了下来。因此,这种说法就影响到刘歆以上的论断。其后,王充《论衡·别通篇》、赵哗《吴越春秋》等都持这种观点。

大约是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叶,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校时,才合编在一起。 宋人胡应麟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

全书18篇,《山经》五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五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五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俗。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事实上,即使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就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到清人编《四库全书》 ,则说其"侈谈神怪 , 百无一真, 是直小说之祖耳。入之史部 ,未为允也",遂改列子部小说家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