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弱读中Schwa的声学研究论文
摘要: 笔者利用声学分析软件Parrt对英语弱读中的元音schwa进行了声学分析,旨在引起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教育者对英语弱读现象的重视。研究发现,虽然受到不同的发音者和相邻元音、辅音的影响,schwa基本上与IPA中的中央元音/E/相对应。由于schwa与基本元音在发音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英语学习者有必要学习英语弱读的发音及规律。
关键词: Schwa 弱读 实验语音学
一、引言
弱读是英语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音系学上的现象。弱读,与重读对应,常常指功能词在快速、连续语流中没有重音的现象。功能词主要指介词、连词等,它们在一定的语境中被重读,但在更多情况下被弱读(Roach.P., 2000,pp.102-103)。正如Roach.P.所说,掌握弱读现象有助于英语学习者避免“全重音”的发音方式,同时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在交谈中使用弱读的英语使用者。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几个最常见的有弱读形式的功能词,并通过声学分析软件总结它们的声学规律,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弱读现象,同时为以后的声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关于弱读
许多功能词同时拥有重读和弱读两种形式,有时一个功能词能够有多种不同的弱读形式(Alan Cruttenden, 2001,pp.252-253),如“to”在辅音前会读成 / /,在元音前会读成/ /。然而,无论它们的形式多复杂,功能词在由重读变化到弱读时大致有如下3种变化规律:
1、用中央元音/ /(schwa)代替词中元音。如some /s /, 弱读时读作/s /;
2、缩短音长。单词在弱读时强度都会被减弱,时常变短,这还包括在长元音变短元音时音节变短的现象。如we / /,弱读时读作/ /;
3、省略元音或辅音。如can /k /,弱读时读作/ /; his / / 读作/ /。
在实际应用中,用本族语进行交谈的人会更多的使用功能词的弱读形式,而其重读形式则多用于特殊的强调或对比,或单词处于句尾时。
三、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在英语中有超过200个词具有各自的弱读形式。在本文中,笔者从Alan Cruttenden (2001, pp. 252-253)所列的弱读单词表中选出6个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对比,基本元音的声学性质也被记录下来。
表1 样本单词的重读和弱读形式
样本要求:
1. 为保证所测数据具有代表性,样本单词至少有10名以上不同的播报员进行朗读。
2. 由于男声与女声F1和F2存在差别,本研究只选用男声作为研究对象。
3. 尽量选择音质好的新闻语流,以保证得出的数据不受干扰,更加准确。
4. 新闻的语速是连贯和标准的。因此,研究将选用VOA 常速英语而不是慢速英语作为研究素材。
在对样本单词的弱读音节进行声学分析过程中,同时记录主要元音的共振峰值,以便与弱读音位进行比较。主要元音有:~ ~,~ ~,~ ~,~ ~,/ /,/ /,/ /,/ /,/ :/,/ :/。笔者从新闻搞中挑选出包含这些元音的单词进行分析,以获得元音的共振峰值。在单词的选择上,首选CVC结构的单词,以避免相邻元音的干扰。由于j或w也会对元音有干扰,所以还要避免j或w与元音相连的词。此外,在美式英语中,由于有儿化音的存在,/ /多为/ /。
表2 各元音和schwa的F1和F2的平均值
3.2 实验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本研究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进行F1和F2的峰值提取及辅音省略分析,对所得数据使用Excel及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
从图1中F1和F2的'值可以看出,虽然图中的点总体上是分散的,但schwa的共共振峰平均值与中央元音,即IPA中的/ /相符。所得数据中,F1的值比F2变化更大,从1000HZ 到 1900HZ。值的多样性源于不同发音者的发音习惯和口腔比例。在计算平均值的时候,属于单词的重音形式的一些值会被排除,如“as”的一个样本,其F1为701HZ,F2为1691HZ。
图1:基本元音(灰色的点)和6个单词的F1、F2平均值。
当样本单词在快速语流中被弱读时,它们常常与其他词连读,例如“first of all”, 会被读成 //。因此,“of”中的/?/的值会受到相邻辅音的影响。如表3所示。
表3 与不同的辅音相邻时“of”中/ /的平均值
从连读角度分析,即使是同一个发音者在发同一个音的时候,所得的/ /的值也会不同。如表4所示。
表4 在同一篇新闻中同时与/t/连读时“of”中/?/的共振峰值
另外,/ /的值也会受到其发音长度和相邻元音的共振峰值的影响。如表5所示,虽然相邻辅音都是/t/,/ /的共振峰值各不相同。
表5 在不同发音长度和相邻元音影响下/ /的值
在表5中,t3的共振峰值明显低于其他3个值。从发音的长度和强度分析,发音者没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口腔形状和降低舌位到与其他3组t相似的程度。对比实际发音效果,t3的声音没有其他3组那么清晰和大声。因此,t3显示出最低的F1值和最高的F2值。同时,/ /的F1和F2的值也受到相邻元音的影响,表现为相邻元音的F1和F2的值越高,/ /的F1和F2的值也越高。
五、结论
虽然/ /的共振峰值因为受到不同发声者和相邻元、辅音的影响而变化较大,但是共振峰平均数值基本上与中央元音相对应。由于Schwa在发音上与中国英语学习者日常接触的基本元音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掌握正确的弱读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虽然国内许多口语教材都对弱读进行了介绍(白心敏,2010,pp.70),但很少有提及弱读的变化规律,发音方法等。笔者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学习者对弱读学习的重视,同时呼吁更多的学者对弱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lan Cruttenden.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6the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pp.252-253.
[2]Roach.P..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2n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e p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pp.102-103.
[3]白心敏.英语语音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弱读现象[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6 No.2 Apr. pp.70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该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研究领域: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2014年,声学所共有在研项目977项。其中,承担或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8项,主持(或承担)973项目或课题11项,主持(或承担)863项目或课题29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4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3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5项、重大仪器研制项目13项。声学所是中科院大科学装置“实验1”号科学考察船的法人单位,该科考船在2014年度完成了6个科学考察航次任务,在航155天,安全航行18961海里。2014年,声学所承担的修购专项“新安江湖上试验平台”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该项目新建的“实验叁号”无动力双体实验船总长48米、宽度22米、吃水1.45米,排水量约1100吨。该船是声学所新安江实验场新一代湖上试验主力船舶,为水声装备研究与试验提供基础平台。2014年,声学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中科院杰出成就奖1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项。2014年,声学所科研成果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538篇,其中SCI收录66篇,EI及CPCI收录89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共申请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212项,通过PCT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7项;专利授权143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欧亚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8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0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4项。 《声学学报》(中、英文版)两刊,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声学学会、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具有创造性的声学研究论文、实验性论文和重要应用性论文(包括实验工作、理论和应用研究、仪器研制)。《应用声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声学学会、《应用声学》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刊载声学领域中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和应用基础性的研究论文、综述评论、报道新研究成果和产业化新技术的进展。《网络新媒体技术》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依托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国内唯一的临床医学影像学与影像医学工程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国家重点媒介,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0、2012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1、2、3届)、英国《科学文摘》收录源期刊、荷兰《医学文摘》收录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源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创刊于200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该刊以报道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介入超声学、介入材料学、药物学与护理学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以及医、工、理结合的成果与新进展为主,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2届)、荷兰《医学文摘》收录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源期刊。《声学技术》是上海市声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东海研究站、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和中船重工集团第726研究所合办的技术性刊物,已收录于ULRICH国际期刊指南(美国)和《中国物理文摘》。
物理声学包含.超声学.水声学。声学是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近代声学研究已经广泛渗入到科学研究、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并形成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物理声学的领域开展了大量应用问题的研究,如超声马达的研究得到国家多项基金的支持,中国在2001年研制出当时世界上最细的弯曲旋转超声马达。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国物理学家曾在液晶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中,发现指向波,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物理声学在中国的研究工作中已经发表论文约二百余篇。物理声学领域已经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近二十项,声学领域的研究大多数得到各类基金或企业的支持,迄今物理声学领域十多项课题获得国家级、部委级奖励。现代中国物理声学领域主要研究课题:超声马达、热声制冷、声致发光、时空有限的波在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厅堂声混响、磁流体声波以及声波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等问题的研究。
“统计能量分析应用于墙隔声研究”,声学学报,1982“加权余量法建立声场有限元公式”,声学学报,1982“室内声场动态问题有限元法”,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室内声场计算机声线法模拟的一些问题”,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Calculating Sound Insulation of Walls by SEA Method”, Inter-Noise’87,1987“微机在建筑声学中的一些应用”,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几何声学——虚像空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室内声场衰减过程的统计分析”,声学学报,1987“Computer Simulation fo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Field in Rooms”,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ICA),1992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Kichhoff Integral Formula to Acoustic Scattering from Arbitrary Shaped Body”, 14 ICA,1992;“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消声工程”, 《环境噪声控制论文集》,1992“建筑与数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人类工程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低噪声消声通风器”,国家专利,922248982,1993贺加添(研究生)、秦佑国,“开敞办公室声环境及语言私密性”,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94傅立新(研究生)、秦佑国,“噪声方向结构的主观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 1995“沿街住宅防噪研究”, 第六届全国建筑物理会议, 1995“城市住宅声环境的要求、问题与改善”, 小康住宅通讯和住宅与房地产,1996“北京王府饭店发电机房噪声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教学讨论会,1997“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居住区噪声环境预测和评价”, 全国声学学术会议,1998“对重建圆明园的意见”,建筑学报和瞭望周刊刊载,纽约时报、CNN、加拿大国家电视台采访,1999“我们的建筑教育思想”,全国建筑教育讨论会,1999“梁思成、林徽音与国徽设计”,建筑史论文集第11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失控”,时代建筑,2000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声学特性测量与分析”, 建筑史论文集13集,2000“北京地区民用机场系统发展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4月;.“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建筑学报,2001年第六期;“改善城市住宅声环境的措施与建议”,住宅产业,2001年6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古戏台台基之变迁”, 建筑史论文集14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两个戏台的混响特性及分析”,华中建筑,2001年第二期;“From “Hi-skill” to “Hi-tech”,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6月;“中国城市住宅声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2001年6月。“从Hi-Skill 到Hi-Tech”,世界建筑,2002年第1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专业学位制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1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建筑史论文集 16辑,2002年6月;.白静(研究生)、秦佑国,“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新建筑,2002年第2期;“建筑技术概论”,建筑学报,2002年第7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清华建筑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学术报告会(庆祝吴良镛先生80寿辰),2002年4月;薛长健(研究生)、秦佑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声学”,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2年李保峰(研究生),秦佑国,“‘生态’不是漂亮话”,建筑与文化2002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新建筑,2003年2月;“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永续绿建筑》(论文集),台湾建筑报道,2002年10月;“隔声材料与结构”,新世纪绿色房屋建材技术与市场发展论坛,2002年11月;“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设计”,建筑学报,2003年第1期;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反映时序特征的听神经自发发放模型”,声学学报,2003年5月;“建筑和住区中疫病传播途径的控制”,2003年5月,SARS期间提交给建设部部长和中国建筑学会;“SARS后关于居住密度的思考”,经济观察报,2003年6月23日;全国低密度住宅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现代主义’这堂课要补”,中关村,2003年7月;“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建筑学报,2003年第8期;“中国大陆的建筑教育”,建筑师(台湾),2003年9月;“绿色建筑评估”,绿色建筑、绿色奥运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2003年9月7日“From Upenn to Tsinghua” ,国际学术会议,美国 费城,2003年10月;“Ecological Housing Rating System in China” 国际学术会议“大城市环境”,香港,2003年11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Stochastic Resonance Driven by Time-Modulated Neurotransmitter Random Point Train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91, 208103(2003), 2003年11月;“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singhua”,国际建筑教育研讨会,南京,2003年12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Noise-enhanced hearing sensitivity”,Physics LettersA,v323, n5~6 , 434, 2004;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Lower Hearing Threshold by Noise”,ChinesePhysics Letters,v21, n4 , 757, 2004;“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建筑学报,2004年第6期;“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百年建筑,2004年8月“Difficulties of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Courtyard Houses”,国际学术会议,意大利 罗马,2004年9月;“不仅讲‘素质’‘能力’,还要讲‘气质’‘修养’”,新清华,2004年10月;“声景(Soundscape)学的范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0月,建筑学报2005年第1期;“墨西哥城的教训与拉美化的防止”,了望周刊,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