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提纲
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起源探析论文
内容摘要:皮影戏,古代称为影戏,也称纸影戏、皮人影、驴皮影。是一种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艺术。它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信仰血肉相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探讨皮影戏起源的三种说法,进一步阐述了历史语境下的中国皮影戏。
关键词:皮影戏起源说民间艺术艺人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关于影戏的起源,说法很多,顾颉刚先生在《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一文中指出: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春秋两汉隋唐以其地为最盛。宋以后盛兴于河南,自此其最盛之地即随帝都而转移。至今影戏尚可为数十区域,如川、镇、鄂为陕西直接传入者;河南及河北西部、山西所有为汴京之遗;江苏、浙江、福建所有为南宋之遗;其另一派即为广东及湖南现存者,其影人尚用纸,或即为初为素纸雕镞之衍变;山东所有另为一种,当亦为南宋之遗,因北上与本地戏曲结合者。而负盛名之滦州影戏,则河北东部及东北各地尚为其领域。此盖由于各地皆有特殊之风俗伎艺,以此同源之影戏,及染地方色彩以后遂呈极大差异之现象也。①
顾先生在文中所作的分析与归纳,不仅明确地指出我国影戏的共同发源地及其流布,而且指出其流布之后与各地方戏剧及风俗伎艺的融合,造成各地民间皮影戏的不同色彩。对顾先生的同源异流说,学者大都表示赞同。但皮影戏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学者们的见解很不一致,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汉代起源说
根据历史学家的文学记载,部分学者认为皮影戏起源于汉代,这种说法源于《汉书·外戚传》中讲述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的故事,其事为:
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帷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②
北宋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说:“故老相承,言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夫人无已,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帷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③这里方士少翁为取悦汉武帝解其思念而作李夫人影像,被人推想为影戏。因为它要张灯烛,设帷帐,让帝居于他帐观看,其情境与影戏完全相同。所以宋代高承在《事物纪源》中便断言:“由是世间有影戏。”但紧接着说:“历代无所见,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吴蜀三分战争之像。”④高承所谓的“历代无所见”,即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哪个朝代也没看见影戏,直到宋仁宗时,才把三国故事“加缘饰作影人”,开始有了“魏吴蜀三分战争之像”。可见,高承虽然援引汉武帝与李夫人故事,由此演绎出“由是世间有影戏”之说,但此论点他本人也持否定态度。所以后人所谈影戏始于汉,也多是根据史载所作的推论。
二、唐代起源说
皮影戏与木偶戏同属傀儡戏。木偶在唐代已经很流行,并且演出技巧已具较高水平。当时梁锽有一首著名的《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一人在梦中。”梁锽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人,他这四句诗,反映了木偶制作的特点和表演技艺的高超,说明唐代已有了木偶戏。⑤不过唐代是否有了影戏,这不仅在唐代小说杂文中没有看到只字的记载,就是在题材广泛的唐诗中也没发现提及影戏之类的话。
因此,由于史料的缺乏,影戏出现在唐代的说法,至今还不易确定。但值得研究探讨的是,唐代盛行一种类似说唱艺术的俗讲,这可能与皮影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程毅中在《宋元话本》中提到:“俗讲却不是纯粹散文的讲述,其间颇杂以韵文的歌唱……它是把佛经改编为说唱体,用来吸引听众,宣传佛教。”这种说唱形式,一直延续到五代时盛行不衰,以后由于说话人中的女性出现,和民间艺人在说话技巧上的提高,促使俗讲不得不在形式上来一番改革。但它因受本身的局限,不可能跳出佛经的圈子去改弦易辙讲那些烟粉、灵怪、传奇、公案之类的东西,只好在说唱形式上变化一下。于是,俗讲和变文⑥一样,在讲宴时,设有图像或纸人,照图解说,用以招徕听众。这种形式持续了若干年,到五代时,出现了人死后用僧人超度亡魂的习俗,这时超度几乎成了俗讲僧的唯一职业。超度亡魂时,设图像、画像或剪成纸人挂在帐帷内,作为亡魂的象征。此形式与后来的皮影戏很接近,或者说很像影戏的雏形。因此,有学者认为皮影戏由俗讲演变而来,起源于唐代。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只是猜测,尚待考证确定。
三、宋代起源说
皮影戏出现在北宋,在宋代多种书籍中都有记载。如张耒的《明道杂志》、高承的《事物纪原》、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以及宋·无名氏的《百宝总珍》等,都对影戏作了较具体的记述。《东京梦华录》中《京瓦伎艺》一节载,北宋汴梁的著名影戏艺人,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风僧哥等8人。《武林旧事》在《诸色伎艺人》一节中说,南宋临安(今杭州)有著名影戏艺人18人之多,其中已有女演员的出现和家庭影戏班。又据《百宝总珍》载,当时有“亡国十八国,《唐书》《三国志》《五代史》《前后汉》,并杂使头一千二百头”。说明宋代已有1200个影人角色,表演剧目丰富,雕刻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反映出皮影戏在宋代已能演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历史故事戏了。
上述三种关于皮影戏的起源说,在时间上相差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汉代与唐代起源说,由于缺乏确切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的佐证,难以令人信服。笔者比较认同皮影戏起源于北宋汴梁的说法。北宋初期,社会比较安定,当时的政治中心汴梁,手工业和工商业经济发展稳定,相继出现了“百伎竞艺”的演出场所——勾栏、瓦舍,这就为影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宋代人写的诸多著作中,记载着影戏在北宋都城汴梁的活动情况,说明影戏已形成于北宋。
注释:
①转引自张紫晨《中国民间小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90页。
②班固撰.汉书·外戚传.陈焕良,曾宪礼标点,岳麓书社,1996年,第1927页。
③④宋·高承撰.事物纪原.明李果订,全圆,许沛藻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第495页。
⑤唐山市戏曲志编辑部.唐山戏曲资料汇编第三集(内部资料),1991年,第8页。
⑥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本文转引自: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
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
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
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
广告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实行广告代理制的现实意义 2、大众传播媒体与广告传播方面 3、论专业媒体购买公司的发展背景、经营原则及其经营特征 4、论不同消费群体的广告诉求特征 5、论广告活动与促销活动的互补和整合 6、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7、广告对现代文化生活的影响 8、广告对现代消费生活的影响 9、广告对社会伦理的影响 10、广告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11、论广告作品中的美女经济 12、论广告中的性感诉求 13、广告口号在广告中的地位和作用 14、从电视媒体特点看电视广告文案的写作 15、论广告创意中的戏剧化手法 16、论我国当前大众传媒广告的主题倾向 17、论我国新闻媒体违法广告的特征及对策 18、论中国比较广告的现状 19、论广告语的艺术魅力 20、广告创意中的民族特色 21、我国虚假违法广告的原因探析 22、论广告伦理在广告中的重要意义 23、谈我国广告格调和品位中存在的问题 24、我国当前广告道德失衡与错位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25、对网络广告活动的规范化研究 26、大众传媒广告的美感分析 37、广告中的童心魅力 28、论大众媒体广告中的***倾向 29、户外服装广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30、形象代言人策略对品牌塑造的影响 31、论广告的语言艺术 32、论广告的本土化 33、广告语言的模糊性分析 34、广告媒体特性与广告设计 35、网络时代广告发展前景 36、当前国内房地产广告现状与发展 提示:可从不同地区、广告不同层面展开分析、比较,预见未来趋势 37、当前国内汽车广告现状与发展 38、从比较文化的观点看广告 39、时尚市场细分与广告定位(性别、年龄、价值观念多样化) 40、公益广告与品牌形象 41、广告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42、广告作品中形、声、色运用的艺术魅力 43、论广告公司的客户开发与客户管理 44、×××城市现代橱窗展示设计的现状 45、论广告的娱乐价值 46、强势媒体创造强势品牌 47、现代橱窗展示与城市环境 48、图形、符号设计在广告中的视觉传达(论文) 49、中西方思维在中国广告设计中的交融(论文) 50、从抽象符号到具象图形的过渡 ——三大构成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51、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的设计(论文) 52、标志设计在视觉传达中的识别性(论文) 53、插图艺术的文化内涵(论文) 54、平面广告设计中的现实因素(论文) 55、浅谈中国大陆影视广告 56、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 57、化妆品广告心理策略分析 58、论广告公司财务经营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59、论民族文化在广告设计中的传承 60、论大众传媒广告对消费者审美取向的影响 61、网络广告效果调查 62、论平面设计的风格化 63、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的定位 64、论广告设计的时尚化 65、论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66、论平面设计过程的延续性效应 67、论商品包装设计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68、论平面广告中视觉语言 69、从产品营销策略谈广告媒体排期策略及其控制方法 70、河北省(或石家庄)广告发展现状 71、论商业摄影在广告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72、论广告作品风格化、个性化的利与弊。 73、商业摄影在平面广告的视觉传达中的作用。 74、某某品牌广告的视觉形象分析。 75、论时尚广告对青少年的消费行为的影响。 76、探讨品牌信仰的塑造之道。 77、论现代广告对网上消费的影响。 78、浅谈现代广告人应具备的素养。 79、论网络广告中的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 80、寻求平面广告设计的个性差异之道。 81、浅谈版式设计对平面广告的信息传达的影响。 82、论平面广告的视觉污染。 动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动画技术与游戏开发设计 2.虚拟看房软件(动画、音响制作)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世界的文化生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蕴涵民族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所以,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让学生感受乡土文化的亲和感,重温前人的生活方式,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典范和价值。是维系民族文化生命,弘扬民族精神的诉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庞大,是课程开发和利用的不竭源泉。国家在各学段的人文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对认识和了解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了规定。我校地处潮汕平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潮州音乐 潮剧 潮州大锣鼓 铁枝木偶戏 澄海灯谜 剪纸 大吴泥塑 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分别于2015年和2015年列为国家级、省级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的极好教材。
高中课改四年多来,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发展方向,提出 以人为本,绿色教育,和谐发展 的办学理念和 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的教育思想,积极构建校本绿色教育课程。但在课程理念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滞后现象。因此,我们应当把体现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作为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开发和利用本土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
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对今后正确推介、宣传家乡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等优势方面有着长远的作用。
通过人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索与发现,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开发和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加强学校教育教学人本取向和社会取向的联系,革除学校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病,完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转变人文学科教师教学观念,把握课改精神,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的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领域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应用性研究。
其研究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若干原则,通过对潮汕地区(主要指广东省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行调查、整理、总结,有重点地将近年列人国家级和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的项目进行筛选、加工,引进高中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语言和文学 人文科学 、艺术选修课程为实验阵地,分学科和年级开展专项实验研究。以完善高中人文和艺术学习领域的校本课程建设,从而探索出开发和利用本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理论依据
课程论。施良方在《课程论》中提到: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
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间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其构建机制含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包括讨论)和意义构建。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民间体育能强健他们的体魄,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民间音乐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闻名于世,使学生受到听觉熏陶;民间工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可以启智、冶德、可以引领创新,成就好的人格;口头文学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结合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的目标
通过系统收集和总结潮汕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种类、历史渊源、发展趋势,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构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操作体系,形成教学活动的一般模式。
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在高中新课程 语言文学 人文科学 和 艺术 等多个学习领域中引入潮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内容,开发学科校本课程,形成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进家乡文化,了解家乡的民俗民情,在实践中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激发热爱本土的志趣,树立起自觉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意识。
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华和特长,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丰富自身阅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人文教育的品位。
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提炼人本主义绿色教育理论,规范和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为本区域兄弟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研究的主要内容
潮汕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情况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潮汕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名称、种类、历史渊源、发展趋势。
制定《潮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本课程大纲》,对潮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行筛选、加工,然后引进高中课程,建设高中人文和艺术学习领域的校本课程,编制校本课程资源包,保证研究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最终成果的可靠性。
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利用潮汕文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进家乡文化,在实践中促进他们认识、继承、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研究重点
开发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资源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对课题研究对象的界定和研究程序的设计,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模式。
增强校本课程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性,突出本校的教学特色,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学校特色和个性化,提高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表(3篇)各类报告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开展本课题研究要遵循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课题研究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主体性原则。指进行课题研究时要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制定实验方案、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课题研究方法、组织研究过程。
发展性原则。应以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发展功能和价值,使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开放性原则,即把小课堂与 大社会 结合起来,让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将 大社会 引进小课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状况,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2)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乡土文化与校本课程方面研究的理论和经验。
(3)行动研究法:主要运用此法推进、优化、活跃研究过程,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活动案例的研究,吸收成功经验,总结活动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推广经验和成果。
课题研究研究实施步骤
阶段 研究主要任务 阶段成果及形式 准备阶段
XX.2 调查及基础性实验阶段(2015.10-12)
①潮汕地区 非遗 调查分析;②以学科组为单位,撰写子课题申报表;③研究性学习方案。 调查报告;
子课题计划书;
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阶段性小结报告。 核心性实验阶段(2015.1-8)
①全面实施方案,开展子课题研究;② 非遗 校本课程建设研究;③ 非遗 校本课程资源包。 课程资源包一套,含案例、论文、教具等成果样品;阶段性小结报告。 深化实验阶段(2015.9-12)
①高中各学习领域 非遗 学习内容教育价值研究;②编写《潮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本课程大纲》;③收集阶段成果、案例。 《潮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本课程大纲》;阶段成果、案例;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阶段性小结报告。 总结阶段
XX.3 7 ①组织成果、案例展示;
②撰写结题报告,结题。 收集、整理论文、典型案例、成果论文集、结题报告。 预期研究成果及保障措施
潮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程教学资源包一套。包括潮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人访谈实录、调查报告、统计数据;教例、电脑课件、研究性学习优秀作业等;
潮汕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教学论文;
实验报告一套(包括各阶段小结报告和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