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生学术论文

2023-03-01 17: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生学术论文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生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医生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临床医生的创新

【摘要】临床医学的特点是研究未知数最多的人类自身,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探索与创新的本质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但近几年来,国内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们宁愿做“太平医生”而不敢创新了。本文就此问题做一简要浅析。

【关键词】临床医生 探索 创新 风险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01-02

我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的一个品牌栏目----探索与发现,也经常由此想到临床工作一线的医生,在日复一日大量而又繁琐的临床工作中,有没有探索和发现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医学是一门仍在探索的科学,人类对自身和疾病的认识,至今还是处于“童年阶段”。面对充满未知的医学世界,医生们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或发现新的认识。一部医学史,充满了探索与发现,才成就了今天的医学。我们临床医生现在所学习、认识、掌握和应用的医学,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无论内科还是外科,无论手术还是用药,都是由无数“医学哥伦布”先驱们为我们所探索、发现和揭示的。探索与发现的起点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永无止境。

临床医生们身边的病例和诊疗工作中有着许多未知与疑难的问题,带着疑问去查找文献资料,求教老师或同仁,参与会诊讨论,上网发帖求助,使出浑身解术利用各种渠道来寻求解决办法,这就是在探索。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奥秘,找到了新的、好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术式,甚或会有小小的创新与发明,这就是发现。看似很普通,很平常,却深刻地反映出科学活动的思维认识过程,目的是找到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以帮助医生们战胜疾病。

然而,世事都有两面性,探索就意味着冒风险。最近几年,国内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生“带着钢盔开着坦克”行医,自我防护意识越来越强,该做的手术不做了,该冒的风险不冒了,该创新的不创新了。临床医生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愿做“太平医生”。在医患关系和谐的年代,医生的失误往往能够得到患者的理解,这才促使医生不遗余力地为患者治病,从而加快医学的进步。对于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状况,大多数临床医生的内心都充满了矛盾与苦闷。我们既希望探索医学禁区,又害怕患者无理取闹,使本来单纯的医学问题,最终上升为法律纠纷。为此,许多医生不得不选择“无为而治”。

一代名医张孝骞曾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现在国内从医的谨慎。医生面临的病人个体差异巨大,诊疗过程时刻存在犯错误的可能。因此,有些医生感叹,如果把每个医疗过程倒过来分析,多数都能发现一些治疗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为此,美国医学会于1999年发表了著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告,指出:公众必须认识到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把所有医疗缺陷的责任都归结在医生身上是不公正的。有资料显示,即使在医疗技术更发达的西方国家,医疗缺陷的发生率仍高达10%~15%,比一些恶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都多。

我们目前对医疗缺陷还缺乏理性对待的态度,医生对自己的医疗缺陷有种神经质的忌讳。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对医疗缺陷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飞机失事,国家有一套赔偿标准来安抚家属,可是对医疗缺陷却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于是医疗纠纷中的争执和天价赔偿屡屡见诸报端,这更加剧了医务人员对医疗缺陷的逃避。如此,在面临患者质疑的时候,就把医德、规章抛在脑后,通过修改病历来“保命”。而我国法律规定的医生“举证责任倒置”,也使我们医生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当前医生和医院的隶属关系,使得某个医生的过失,成为某个医院的过失。一旦发生了赔偿,一般也需要医院承担大头。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在共同利益的作用下,会不遗余力地为医生修改病历创造条件,甚至敦促、指导当事医生修改病历。

相比起来,国外医生的独立执业的管理方式就显得合理些。在很多国家,医生尽管和某些医院发生工作关系,但其利益是独立的,其和保险公司直接挂钩,病人找医生看病,然后到保险公司报销,包括医疗缺陷,也可能由保险公司来买单。可是一旦某位医生经常遭到患者投诉,赔偿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保险公司就可能和该医生解约,而医生一旦失去了保险公司的支持,就意味着病人找他看病没有保险公司报销,那么一般也就很少有患者会找他,他也很难和医院签订工作合同。这种医生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模式,既可以增强医生的责任感,也可以避免医院和医生因为利益关系,玩“猫腻”共同应付患者的情形。面对医疗缺陷,如何让医生相对独立出来,应该是当前医疗改革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没有失误也可能失败,没有失误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错误就等于完美无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更何况,从来不犯错误的医生是没有的。医生们的这种“无为而治”,不仅阻碍了医学进步,也损害了患者的根本利益。医生应该怎么办?医学应该怎么办?

医生这个职业,是相当特殊的职业。因为人命关天,所以,对这个职业的要求更高一些。就拿大学本科来说,正规的医科大学的学制要比普通大学多上一年。毕业以后,必须要当相当长时间的住院医师,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才有可能真正当上医生。但是,医生又是个高风险职业。除了确实因为医术不高或因为疏忽可能发生人命关天的问题外,来自病人家属的误会也不得了。因为医生接触病人,而没有一个病人不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医生又不能保证每个病人都尽快好起来,这样,势必会发生医生和病人的摩擦,经常听到的新闻是某某医院某某医生又受到了病人家属的攻击。受攻击的医生中,应当有不少人是无辜的。不是他们不想治好病人,而是他们回天乏术。这个回天乏术不是医生的手段不高强,而是病人已经病入膏肓。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的未知数是最多的。医学的局限性在于认识的局限,而认知也是相对的,也许是片面的,过后是错误的。医学原理也会如此。科学并不会说“我什么都知道”,科学只知道一部分。“包治百病”肯定是谎言。医生对病人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什么都能治,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治;没有任何副作用,就意味着没有作用。医学的局限性还在于方法的局限性,100年前没有输血、没有抗生素、没有真正的麻醉。疾病不可能被人类征服,它们总是伺机反扑,或者“提升水平”,把人类推向陷阱。

医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到患病的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治疗并不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而已。2004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曾刊登这样一段话:对于有些“病”(至少60余种),没有必要采取什么方法去治疗,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有什么方法有效,也许不治疗比用什么方法去治疗更好,也许最好的方法是不去治疗。

医疗也有很大的风险性,因为医疗的特点是在获的人体上实施诊断和治疗。医疗的风险性存在以下几种,诊断风险:误诊、误伤。用药风险:毒副作用、剂量耐受差异、过敏。手术风险:麻醉、出血、损伤、感染。风险在于疾病的复杂、认识的局限、技能受阻,也有责任心和经验不足。医疗是服务性行业,却是特殊的、极大风险的服务。医学是一辆行使在高速路上的破车。各种媒体电台将医学推向尴尬,使医生陷入无奈。医生的手谨慎而颤抖。医生只能以“尽可能”“尽力而为”的表达得到理解。

作为临床医生,要有为科学、为患者献身的精神。一名医生如果不愿冒险,就只能成为“修机器”的匠人,而不能成为医学大师。医生的冒险精神不仅来自于对真理的追求,也来自于对患者的感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医生深怀仁爱之心,患者都是通情达理的。当然,患者理解医生也是有条件的。在临床中,尽管误诊是客观存在的,但医生不能以此为借口,无视生命的尊严,随意让患者付出无谓的牺牲,承受无谓的痛苦。患者可以宽容正常的失误,却无法宽容因敷衍塞责、草菅人命造成的失误。

中国古代政治家、哲学家说:做事要“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作医生也当如此,对医生而言,天理即为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人情即为人的思想、意识、情感和意愿。而国法即为诊治的原则、规范、技术路线、方法技巧和政策。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探索的本质就是排除错误,不断进步,服务病人。“先病家之忧而忧,后病家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医学仁爱的真善美精神,这种精神正深深地植根于现代医务人员之中。无论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仍然是中国医学的主流。

郎景和教授的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好好回味的:珍视自然的每一种状态,是客观地看待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认识无限,而我们认知的程度和探索的范围总是十分有限的。疾病的诊治要遵循两个原则:科学原则与人文原则。科学的原则是针对病情而言的,需要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和技术路线而采取科学谨慎的原则;人文原则是针对人情而言的,需要对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属要求而采取人文关怀的原则。

现金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生要将科学与人文交融: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繁荣思维品质,有效地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医生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是诊断、治疗、医学发展和医疗纠纷防范的关键环节,也是医德的表现。新时代的临床医生必须是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和敏锐的交流者。

临床医生们的探索与发现之路就是一条临床医学研究之路,是理论联系实践、修炼求道、功成自然之路。临床科研的土壤就在临床诊治的病例、病案之中,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要有思维、学术的敏感性,抓住问题就去研究、去探索,在探索中产生创造性。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的探索与发现之路更是一条深入云端的羊肠小道,需要咱们临床医生们具备一种执著的献身精神,一种事业激情,一种睿思智慧和一种行动习惯,不是为了寻求功利,而是为了选定的目标和使命而去苦苦探索的。真正使医生能力和智慧提高的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只有这时(在病人面前,而不是在书本上),医生的双眼才能焕发智慧。病人是医生真正的老师。专业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是必要的。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具有根本性、终身性。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地内,我们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医生学术论文

医生需要发表论文

各省医生晋升职称发表论文要求:

北京
北京乡镇卫生院或者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发省级以上的正规期刊。
北京副高:2篇,北京正高:3篇。北京其他大多数医院要求发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 版面无要求,报材料时间:每年8月15日以前。
天津
市卫生厅公布的期刊目录内的期刊。天津市副高:2篇以上,第一作者;天津市正高:3篇以上。 报材料时间:每年的3、4月份报名。
河北
河北省副高:以下条件满足其一:①发表2篇核心期刊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4篇学术论文,1篇为核心期刊,3篇省级以上期刊③在15万字的书上任主编、再发表3篇学术论文④出书2本任副主编,15万字,再发3篇省级以上的正规期刊。
河北省正高:以下条件满足其一:①出书2本,任副主编,字数不少于20万字,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
②出书一本,任主编,字数不少于20万字,发表3篇论文,其中一篇必须发核心期刊。
③发3篇统计源期刊
④发6篇论文,其中2篇核心期刊,4篇省级以上期刊。报材料时间:8月之前必须拿到书,对版面无要求。
河南
河南省副高:3篇国家级,1篇科技核心期刊。
河南省正高:3篇国家级,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科技核心期刊。
报材料时间:9月底前
版面要求:河南省副高1500字以上,河南省正高2000字以上。
论文必须要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得到。
河南省卫生厅有自己的目录分一类、二类、三类期刊。
山西
山西省晋升正高:省级医疗机构发表论文3篇以上;
市级以下医疗机构:发表论文2篇以上;个人著作一部,个人承担不少于10万字。
山西省晋升副高:省级医疗机构发表论文2篇以上;
出书,个人不少于3万字,发表1篇论文。
论文必须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得到。
报材料时间:6月底-7月14日报材料。但至少5月就要拿到书,因为中国知网上传还需要1-3个月的时间。
山东
山东正高:国家级以上3篇,均为第一作者,每篇3000字以上;出书2部。
山东副高:省级以上3篇,均为第一作者;出书一本。版面一般要求:一个整版。报材料时间:10
月之前。
陕西
陕西省副高:在省卫生厅认可的期刊目录内发表2篇以上第一作者的论文,1500字以上。
陕西省正高:发2篇以上,一篇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另外一篇第一作者在省卫生厅认可的目之内。报材料时间:9月底必须拿到杂志。
江西
江西省职称晋升必须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的到的正规期刊,发表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三甲、三乙一般要求发中文生物核心期刊,论文必须在晋升前一年年底发出来。
报材料的时间:8月底之前拿到书。 版面要求:1500字以上
湖北
湖北省副高:2篇以上的国家级期刊
湖北省正高:3篇以上国家级期刊,对版面无要求。报材料时间:10月底之前。
湖南
湖南省副高:2篇省级以上第一作者的论文;
湖南省正高:3篇省级以上第一作者的论文,个别三甲医院会要求发中文生物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报材料的时间:每年的6、7月份版面要求:1500字以上
广东
广东省正高:4篇省级以上的正规期刊,第一作者;
广东省副高:3篇省级以上的正规期刊,第一作者;
版面无要求;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正规期刊,根据论文质量评定
报材料时间:8月31日之前发出来的论文。
广西
广西正高:3篇,1篇核心,2篇省级以上正规期刊;
广西副高:省级以上发2篇,以论著和综述形式发表至少6、7篇;
报材料时间:8月份之前。
四川
总体要求:必须在A、B期刊目录之内。
四川省正高:第一作者4篇,其中三甲、三乙医院至少2篇论著,其他医疗单位论著至少一篇,另外至少一篇论文在A类期刊。
四川省副高:作为第一作者要求在A、B类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论著至少一篇;出版本专业较高水平著作一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版面:发论著的话必须3000字以上。
报材料时间:8月15日--8月30日
重庆
副高、正高发论文、选期刊均应是科技核心期刊以上的杂志,
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只
能做为加分用,版面无要求。报材料的时间:【市级】7月底之前,【县级】8月中旬之前。
江苏
江苏省副高:至少发表2篇省级以上的论文
江苏省正高:至少3篇以上省级以上的的论文。
注:江苏省所发表论文的杂志必须在新闻出版总署能够查得到,同时江苏省在网站上面查到的刊名刊号与发表杂志刊登的一致;社区服务站的论文发表在增刊上也可以。报材料时间:一般年底出刊为第二年初准备。
安徽
安徽省副高:2篇正规期刊;
安徽省正高:2篇以上正规期刊。
版面无要求。报材料时间:8月底之前
福建
福建副高:第一作者在国家级以上杂志发表1篇;第一作者,省级以上,发2篇。
福建正高: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期刊上2篇;第一作者在省级期刊上3篇。
论文必须在晋升前一年年底发出来,版面无要求。
浙江
浙江省卫生厅有自己的目录,浙江省自己的杂志或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或者是中文生物核心期刊。
版面无要求
报材料时间:8月20号以前。

医学生的论文

医学生的论文范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医学生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摘要 :针对当前医院检验科带教师资水平低下的现状,提出要从提高带教教师专业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及制定规范化的带教流程等方面来切实提高医检验科实习带教水平。

关键词 :医学检验;实习带教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仪器在检验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医院检验科开展的大多数项目都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在有些大医院甚至连样本分检都应用了流水线,这使得现在的检验实习生进入医院实习后几乎沦落为“仪器操作工”,很多实习生反映在生化、临检等专业组实习期间只是从事简单的样本编号、离心、上机等枯燥而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实习期结束后,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独立的检验工作,更不要说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与预期的实习效果相差很远。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经过考察与调研,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带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使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认真负责、学识丰富的带教教师,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却是大多数的带教教师理论知识匮乏、知识结构陈旧。

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本科室各个专业组除了专业组长,其他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任何带教能力,实习生跟着这些老师只是简单地模仿他们的工作流程,根本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有的工作人员自己的工作习惯都是错误的,这样对实习生的临床实习非常不利。随着时代的快速前进,现代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前进与发展,带教教师也需要适时转变观念。

首先必须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一方面要经常阅读专业书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经常查阅文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熟悉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以及前沿技术。其次,带教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端正工作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弃唯利是图的思想观念,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准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促使实习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成为实习生学习的楷模,把实习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二、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对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不理解会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独立思考,教学效果自然不好,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采用病例讨论的方法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比如在《临床检验基础》关于尿液检验这一章节中讲到试带法尿蛋白检测采用的是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因此尿液pH变化会干扰尿蛋白结果,pH高会出现假阳性,pH低会出现假阴性。学生在学习时由于不理解原因,所以经常会记成相反的结果。因此当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尿液pH高于8、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的样本时,为了证明是否是尿液pH干扰导致的假阳性,带教教师可以将这份尿液用生化分析仪进行尿蛋白检测,根据生化分析仪上的阴性结果再反过来向学生阐明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的原理,这样就能有助于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PBL模式进行实习带教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的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病案为先导的学习方式[2]。在实习带教之前,带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因为要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学习时就会自觉地理解记忆,这样比简单的说教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比如在凝血检验中会遇到很多心血管科的病人要多次检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通过这一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病人要定期复查这一项目?”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知道了心脏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之类的抗凝药,学习了这类抗凝药的抗凝原理,并且了解了华法林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使用过量易致出血,用量不足又会导致体内血栓形成,所以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而INR值是根据PT计算出来的,因为每个批次的凝血酶原试剂活性不同,这样检测出来的PT结果差异很大,不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所以每批试剂都会有相应的国际敏感指数(ISI),利用ISI和PT计算出INR,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对于INR的临床意义就会记得非常深刻。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期间带教教师再配合一些病例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使理论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将复杂的网络样结构的医学知识以“疾病”连接起来,将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比如在临床专业中的本周氏蛋白检测,可以与生化专业中尿蛋白电泳检验出的M蛋白带,以及血液科的多发性骨髓瘤进行联合讲解,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得以交叉,使学生学到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而不是片面的、断层的知识,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建立规范化的带教流程

带教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不同的教师其工作习惯、实践经验、心得体会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一项工作一个老师这样做,另一个老师却是另外一种做法。例如在临检组实习期间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时,有的老师说需要染5—10分钟,有的老师却说染2—3分钟就足够了,这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使得临床带教无法规范化、标准化。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建议科室可以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实习生带教流程。各个专业组根据本专业的检测项目和工作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带教要求写出本专业的带教目标、带教内容、带教方法以及评价要点,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文件,各带教教师定期对文件进行系统学习,对各自的带教内容做到熟记于心,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也才能真正认真对待实习过程。

四、定期进行实习带教效果考核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带教工作的有效总结。科学的实习考评制度既可以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以衡量带教教师的实习带教水平[3]。我科现有的考核仅仅是对实习生进行的出科考核,并没有对带教教师的操行品德及教学方法进行考核。即使是针对实习生的出科考核,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专业组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逻辑性无从得知,打分也充满随意性。针对这种现象,应该由科室成立实习带教考核小组,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及考核计划,按照计划定期进行考核。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临床实习生而言,是他们从学习到工作角色转换的非常重要的中间时期。医疗模式从过去的直觉医学到现在的循证医学,发展到未来的精准医学,对检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实习生既要学习医学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又要学习人文知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习生的未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规范化的实习教学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优秀的带教师资队伍、合理的教学实习计划、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的教学实施、科学的考评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何伟业,蓝红云,杨平英,等.检验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几点认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666.

[2]顾兵,潘世扬,黄佩珺,等.开放实验室及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69-71.

[3]郑磊,王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的优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1):35-3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