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药材的未来发展趋势
张绍波 曲影
( 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近年来, 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 尤
其是在加入WTO 后,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
各地纷纷兴起的“种药热”, 致使许多药材供过
于求, 市场滞销, 价格偏低。特别是一些年销量
在千吨、万吨以上的大宗常用中药材, 几年来一
直在低谷中运行: 如板蓝根、家种丹参、黄芪、白
芍、厚朴、茯苓等。但现在, 沉寂多年的中药材交
易再次活跃起来, 防风、贯众、银花等价格竟然
上涨了几十倍之多, 就连板蓝根、黄芪、白芍等
多年的滥市品种也被抢购一空。现结合中药材
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预测一下我国中药材
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1 中药材市的现状
1.1 幅震荡调整变化异乎寻常
受各地疫情影响, 中药材交易跌宕起伏,
变化异乎寻常, 整体走势明显好于往年。中药材
交易红火, 销量持续攀升, 品种升多降少, 呈现
出近年来少有的活跃态势。从时间来看, 每年
1~3 月份, 中药材行情由疲转畅, 交易比上一年
冬明显增多, 大部分品种价格稳中有升, 市场开
始复苏; 4~6 月上旬, 药材购销两旺, 批量成交
加快, 不少品种价格飞涨, 热点药材市价创历史
新高; 6 月份以后, 药材交易迅速回落, 跌入低
谷; 进入9 月份, 药材交易重现生机, 市场渐趋
活跃。
1.2 销量不断攀升, 品种升多降少
综观本年度的药材交易, 无论是销售量还
是销售额都较往年有大幅攀升。全国17 个中药
材专业市场的近300 种常用大宗药材的销售量
和销售额平均较上一年分别增长25%~48%和
33%~42%不等。其中, 价格上升的品种约占统
计口径的48.5%~54.3%, 价格稳定的品种约占
28%~33% , 价格下降的品种约占12.7%~
23.5%。
1.3 五大诱因催生药材交易热
药材交易红火, 虽然中间震荡起伏, 但整
体交易明显好于以往, 是难得的丰收年。出现这
种向好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3.1 受疫情的刺激, 药材销售旺盛。在狙
击疫情的战斗中, 传统中医药大放异彩, 发挥了
重要作用。一时间出现了抢购中药材热潮, 给疲
软的药材交易注入了活力, 拉动多数家种药材
走出低谷。
1.3.2 受旱涝灾害影响, 药材产量下降。我
国南方和北方先后出现旱涝灾害, 致使湖南、广
西、广东、安徽、黑龙江、吉林等药材主产区的市
场供给量严重下滑, 板蓝根、桔梗、白术、白芷、
生地、关龙胆等根茎类药材和北五味子、车前
子、山栀子、酸枣仁、柏子仁、春砂仁等种子类药
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浮。
1.3.3 受禁猎禁采野生动植物和退耕还林、环
境保护等政策性因素制约, 特别是几十年来的过
度开发利用造成野生药材资源稀缺, 市场供应日
趋减少, 致使价格不断上升。野生药材成为市场近
年来追逐的热点。冬虫夏草、关防风、秦艽、野山
参、穿山龙、虻虫、马宝、林蛙油等野生药材一直处
于高价位。野生药材价格涨得最多的品种当属冬
虫夏草, 由年初的16000 元上涨到26750 元, 特大
虫草王已涨至41000 元的高峰。
1.3.4 出口需求增加。中药材出口呈现恢
复性增长, 整体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我
国加入WTO 后, 中药材出口渠道拓宽, 销售范
围扩大。桔梗、北沙参、山药、黄芩、太子参、罗汉
果等品种出口顺畅。
1.3.5 受粮棉油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牵动, 部
分家种品种都不约而同的跟随农产品价格上浮。
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明年中药材市场依然是优势与风险同在,
机遇与挑战共存。中药材总体走势将如下。
2.1 中药材出口走畅, 呈上升之势。目前,
国际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选择自然已成为不
可逆转的潮流。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
改变, 使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用天然药物替代化
学药品已成为今后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中药
的特色和优势顺应了世界医药的发展趋势, 中
药材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我国已加入
WTO, 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多, 国际社会对中医
药的认识不断提高, 因此预计明年中药材出口
仍将呈走畅上升之势。
2.2 国内药厂总体需求依然不旺。目前, 全
国药厂通过GMP 认证的企业尚不到一半, 将有
部分药厂被淘汰, 被认证合格的和即将认证的
企业通过重组、更新改造, 已花费了大量资金,
多数厂家流动资金偏紧, 所以明年全国药厂对
中药材的需求总体依然不旺, 仅呈稳步缓慢微
升之势。
2.3 多数药食兼用品种需求增加, 走势顺
畅。如白芷、山药、桔梗、百合、干姜、枸杞、大茴、
小茴、白胡椒、花椒、杏仁、草果、山楂、桂圆肉、
陈皮、赤小豆、白扁豆、黑芝麻、木瓜、罗汉果、薏
苡仁、莲子、芡实、红枣、薄荷、菊花、金银花、丁
香、肉桂、茯苓、银耳、全蝎等。
2.4 受灾减产减收品种供求偏紧。去年从
夏末至秋季,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长达数月的阴
雨连绵, 致使部分根茎类、果实子仁类和全草类
药材减产减收, 价格上涨。具体品种有半夏、白
术、太子参、丹参、黄芩、白芷、桔梗、防风、香附、
知母、射干、黑芝麻、芡实、酸枣仁、栀子、车前
子、茺蔚子、野菊花、菊花、玉米须、蒲公英、地
丁、半枝莲、马齿苋等。
2.5 补益保健类药材需求旺盛。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特别是通
过“非典”疫情, 人们更多关注增强免疫力, 补益
类保健品需求旺盛, 呈稳步上升之势。如各类人
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黄精、白术、熟
地、何首乌、巴戟天、刺五加、覆盆子、金樱子、山
萸肉、淫羊藿、肉苁蓉、冬虫夏草、灵芝、鹿茸、黑
蚂蚁、海龙、海马、海狗肾、紫河车、蛤蚧、桑螵
蛸、阿胶等。
2.6 野生动植物品种货俏价仍高。许多野
生动植物品种因生态环境变化和连年无序大量
捕捉、采收, 资源逐渐减少, 甚至濒临枯竭。货紧
走俏仍呈高价位的有: 天然牛黄、猴枣、马宝、熊
胆、蟾酥、天龙、海龙、田鸡油、龟板、刺猬皮、斑
蝥、红娘、虻虫、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软蜂房、
野山参、雪莲花、节菖蒲等。因需求旺盛继续上
涨的有: 麝香、蝉蜕、桑螵蛸、海马、海狗肾、野生
丹参、羌活、白及、秦艽、刺五加、苍术、蒲公英、
黄草、石斛、猪苓、冬虫夏草、阿胶等。
2.7 冷背品种供不应求缺口大。常用大宗
品种和较常用的一般品种真正缺口大的不多,
仅有半夏、麝香、黑芝麻、马齿苋、水蛭、茯苓、猪
苓、桑螵蛸、冬虫夏草、蝉蜕等。而许多用量小的
冷背品种因常不被大家注意和重视, 经常出现
紧缺断挡、有求无供。如红大戟、茺蔚子、蛇蜕、
象皮、五谷虫、人指甲、蝼蛄象牙、苦丁香、桔霜、
百草霜、墓头回、鬼箭羽、木槿皮、土槿皮、藤黄、
藜芦、紫梢花、橘络、落水沉香、高山玉桂、苏合
香、安息香、龙涎香、千金子、纯铜绿等。
2.8 常用大宗品种苦乐不均。常用大宗中
药材供不应求的品种在前第7 项中已有述, 大
部分品种供求基本平衡, 价格趋稳。虽有受灾减
产或减种的, 但因陈货库存较丰, 或虽主产地减
产减种, 而次产地、新产地增产、扩种和炒作等
因素, 药价时有波动, 但升降幅度也不会。如人
参、党参、黄芪、玄参、三七、甘草、当归、元胡、生
地、山药、大黄、云木香、家种柴胡、远志、川牛
膝、紫菀、木瓜、枸杞、大茴、花椒、山茱萸、吴茱
萸、砂仁、山楂、连翘、枳壳、枳实、陈皮、牡丹皮、
红花、菊花、金银花、厚朴、黄柏、肉桂等。供过于
求价格持续走低或下跌的大宗品种有白芍、川
芎、黄连、泽泻、天麻、板蓝根、贯众、蔓荆子、补
骨脂、黑胡椒、白胡椒、佛手、大腹皮、槐角、石榴
皮、木蝴蝶、夏枯草、款冬花、杜仲、辛荑花、玫瑰
花、鸡内金、珍珠等。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学[M].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沈映君.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 [M].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3]高学敏, 钟赣生等.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
校规划教材配套书中药学习题集[M].北京: 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5
.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的研究
6
.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
.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研究进展
8
.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研究进展
9
.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
.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
.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
.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
.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
.
2011
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
.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
.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
.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21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2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23
.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24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5
.某医院调查报告
26
.某药厂调查报告
27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28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9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0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1
.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32
.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33
.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34
.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我平素在临床上喜用经方,用得最多的当推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和接轨方。所谓加减方包括《伤寒杂病论》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五条柴胡汤。
此外,小柴胡汤与时方平胃散、温胆汤、经方五苓散等的合方,当代经方大家刘渡舟先生起了一个雅名叫接轨方。这两类方,不但在外感病,也在内、妇、儿诸科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确实不愧为经方中的一支“精锐部队”。
许多古今医贤对小柴胡汤研究甚精细,首先让我们看看刘卫红先生对该方七味药功能的分析:
①疏肝(柴胡);②清胆(黄芩);③和胃(半夏,生姜);④健脾(人参,大枣,炙甘草)。
其相关的对应主治症状也分为四类:
①肝气郁滞: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神情默默,脉弦。②胆腑郁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③胃气不和:喜呕。④脾气虚弱:不欲饮食。
这样理顺小柴胡汤的提纲证及“四大主证”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心中了了。
小柴胡汤不但适用于“肝郁、胆热、胃滞、脾虚”诸证,其加减方(包括经方与经方的合方、经方与时方的接轨方)更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刘渡舟先生说:“推陈升降小柴胡,古今接轨第一方。”经方善治危难大症,善治疑难杂症,举世闻名。下面举本人应用柴胡汤辈的两个典型医案:
1.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疑似症
黄某某,男性,32岁,农民企业家。1993年2月20日中午因暴饮暴食后出现胸闷气憋、脘腹胀满伴阵发性腹部疼痛。初不介意,在当地医疗站输液治疗。不料两天后病情急转直下,恶寒,高热(T39.3℃),呼吸急迫,胸胁胀痛程度加重,口唇发绀,爪甲青黑,急送我院内科救治。
经会诊后诊断为:①慢性胆囊炎急性感染;②急性胃炎;③急性腹膜炎?④急性胰腺炎?
当时的病势已呈危重征象,但生化检查却有很大出入,X光腹透未见异常,血常规除白细胞1.4万单位外,余尚正常;血及尿的淀粉酶检查又在正常范围内。
病者当时除吸氧、插鼻饲管(以降腹压)外,予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等静滴抗炎等。但病情越来越不容乐观,除告病危通知外,欲转诊广州,家属及主管医生又恐路远道不平,病人经不起8个小时的颠簸,左右为难。遂急邀本人会诊。
刻见:危重痛苦病容,呼吸急促,全腹胀大如鼓,上腹部压痛明显,下腹部有反跳痛,发热持久不退,午后尤甚,T39.2℃,大便三天未解,导尿管导出的尿液色黄赤,量少,脉滑数(96次/分),舌红苔薄白。
综观此证显为少阳与阳明合病,即拟大柴胡汤加减:柴胡20g,黄芩12g,枳壳15g,白芍18g,厚朴15g,法夏10g,大黄15g(后下),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甘草3g。一剂,水煎服。
上方服后一个半小时先解浓黄小便,后泻秽臭黏液便,可谓臭气熏天,胸闷、腹满、胁痛随之明显消退,体温渐退至37℃,精神转佳,脉滑略数(82次/分),舌红苔薄白,病已转危为安,遂拔去鼻饲管和氧气管。我再以厚朴三物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善后,一周后告愈出院。
此证堪称危重,西医会诊最大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但实验室生化检查又不支持,况又治疗乏效,方改由中医诊治,采用六经辨证,拟用经方施治,终获全功。
2.柴胡桂枝汤治疗太阳、少阳经合病
黎某某之妻,40岁,农妇,城区捷胜沙角尾村人。2000年9月初诊。患者两个月前外感,当时时有发热,恶寒,周身骨节烦痛,经当地医生及彭湃医院拟为“风湿病”治疗,诸症反反复复。因家贫已卖掉耕牛,但仍未康复。当时我的一名跟班学生是该村人,见其可怜,乃介绍她来我处就诊。
刻见面容倦怠,诉每日午后仍有发热恶寒感,口苦,眩晕,两胁苦满,困顿,四肢关节烦痛,饮食、睡眠、二便尚可。舌苔黄,脉细弦。此证与《伤寒论》中所述的柴胡桂枝汤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相符,拟为太阳、少阳二阳经合病,乃书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2g,法夏10g,桂枝6g,白芍12g,太子参15g,大枣20g,甘草3g,防己10g,生姜3片。
5剂。
上方仅服1剂,诸证若失;5剂服完,人已康复。举家欣喜,托我学生前来致谢。
有人认为一些医案称药到病除、效若桴鼓乃言过其实,但类如此案确无夸张成分。对于经方与时方的合方,刘渡舟先生称其为古今接轨方。这类接轨方意为用“古方”以补“时方”之纤弱,用“时方”以补“古方”之不全。本人就谈谈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小柴胡汤与平胃散、二妙散、三拗汤、二陈汤等接轨方的体会。
3.小柴胡汤合三妙散治疗外感头晕口苦
约1992年夏,一外感病人来诊,从其显示出来的症状来看,头晕,口干苦,时有恶寒,小便黄赤,舌红,脉有弦象。自诉已经易医三人,历时四周,都拟为外感治疗无效而来诊。
我即拟小柴胡汤加白蒺藜、僵蚕二味,心中窃喜,肯定3剂功成。但世事难料,患者竟来复诊,述上诊之头晕、恶寒已减,余症依旧。细诊之下见其舌头后段有黄腻略厚苔,此为伴有下焦湿热,难怪小便黄赤,遂于上方加三妙散:黄柏12g、苍术6g、薏苡仁20g,3剂而愈。
4.小柴胡与平胃散等合方
有一些病例,患者原有脾胃湿热,症伴口臭,舌苔黄厚腻或尿黄,大便溏黏不爽,一旦外感,单纯发散风寒或疏解风热是无济于事的,我常用小柴胡汤合黄连平胃散加减,常常三五剂完事。
感冒发热夹有咳嗽痰多者,疏解外邪为主,止咳化痰为辅,此时我的杀手锏仍是小柴胡汤合三拗汤,然后根据偏寒偏热,或加二陈汤或加清泄肺热的黄芩、桑皮、枇杷叶等,随证适当加减,也常常事半功倍。
我曾写过一篇论文《柴胡黄芩治疗感染性发热临床应用心得》,肯定了柴、芩不但在外感热病,也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热相当有效,验证了《苏沈良方》对小柴胡汤的退热作用,其归纳为五点:
“《伤寒论》虽主数十证,大要其间有五证最得当,服之必愈。
一者身热,心中逆或呕吐者可服,伤寒此证最多,正当服小柴胡汤。若因渴饮水而呕者不可服,身体不温热者不可服。仍当识此。
二者寒者、寒热往来者可服。
三者发潮热可服。
四者心烦胁下满,或渴或不渴,皆可服。
五者伤寒已瘥后,更发热者可服。
此五证:但有一证,更勿疑便可服,服之必瘥。”诚非虚言!
现在我也对《伤寒杂病论》以柴胡为名的六个方剂的临床加减应用,对小柴胡汤与时方的接轨方谈点粗浅的临床体会。我认为柴胡汤辈在临床上的应用机会多, 几乎无日不用。难怪有人说,学懂应用柴胡汤辈,临床已可应付半数疾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