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朱淑真论文题目

2023-02-24 16: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朱淑真论文题目

朱淑真的断肠词,其中充满的就是闺中怨女的惆怅,你不妨用比较的角度来分析,她与李清照词凤的特点异同,并分析原因。想不雷同实在做不到,但以此角度容易写,而且容易出成绩。

帮忙想个题目,谢谢大家啦~~

毕业论文。。。我才大三。。。。学姐?学长。。

落寞的婉约 吧。。。。。

话说 朱淑真。。的诗词 没看过。。

如果想把李清照和朱淑真这两位宋代女词人做比较,应该从那些方面着手?

守望与绝望——观望李清照与朱淑真的情感流向(一)

大 中 小
(本文为毕业论文,发表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摘要〕李清照与朱淑真同为宋代女作家,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相异的婚姻状态使她们的作品在花样年华的相似情怀中呈现出相异的情感流向:李清照是守望者,她的诗词看似深婉无痕,却是步步凝眸,凝眸处是相同的身影,身影里是同一段深情,无论步履怎样艰涩流离,她的目光总是专注,哪怕专注的已是幻影,也是以守望终了;朱淑真是流年里的绝望者,她的诗词有过期盼和张望,有过缠绵和炽烈,却因“羽翼不相宜”的婚姻,一一葬送,当游离于婚姻之外的爱情在流年中消散,一切曾有的绚烂如同幻觉,绝望成为最后的姿势。在守望与绝望中,对和谐的追寻成为她们作品的深层底色,对自由的确证成为她们创作的深层动因,在此意义上她们的情感穿越时空趋于永恒。
〔关键词〕李清照;朱淑真;情感流向;守望;绝望

所有艺术的铺展都是为了某一个瞬间的回望,它的价值在于瞬间后的驻足和驻足后长久的观望。在观望中,每个艺术家都以一种渐趋终极的姿势诠释着生命的历程和情感的流向,彼时的光芒和漩涡汇成此刻沉默外壳下的暗流,用灵魂对话,不动声色。作家亦然。他们以语言为媒,将尘封于岁月的情感以文本潜隐、以诗性阐发。海德格尔说“诗性语言仿佛来自未来,它打断了时间的连续性而在另一空间向度上使我们直接面对事物本身以领悟语言启示的原初意义。”[1]
李清照和朱淑真,便是穿越漫长时空以诗语传达情感的作家。情感熔铸成诗语,诗语负载于文本,而文本在时空的坐标系中自行归位,相依而立,在兀立中首先沟通进而聚集起某种统一性,即环绕自身的通路与关联的统一性。这种统一以作家为界,各统其域,以情感为线,各牵其脉。这脉络有着相似的源头和相异的流向,把这种流向纳入感性外观,在感觉向度上予以观望,呈现出的是守望与绝望——李清照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武陵春》)[2]后苍凉的守望;而朱淑真,是“哭损双眸断尽肠”(《秋日有感》)[3]后彻骨的绝望。

一、观望的视线

1.观望的基点

纵观中国古代文坛,女性作家屈指可数,而能够穿透历史樊篱、超越历史约规,在封建礼教重压下坦率展露女性内心、大胆释放个人情感的女作家更是少之又少。李清照和朱淑真作为理学昌盛之宋代的女作家,敢于蔑视封建纲常,突破个体局限,对女性自我予以精神关照,其胆识和勇气本身就足以引人注目。然而历史的底片早已在破碎的光影中斑驳陆离,后人只能以现存作品为入口,在文献资料中回溯流连,做时光下游观望者。通观李清照和朱淑真研究的文献资料,角度繁多,成果丰硕。
李清照声名煊赫,论者甚多。古代研究多见于诗话、词话、笔记或序跋文字,评价多是赞其才华,赏其词章,对其性格则褒贬不一。近代李清照开始作为杰出女作家、女词人进入文学史专著的殿堂,并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研究不断推进和深化。90年代以来呈现出新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将李清照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综合考察,研究视角从“词人词作”拓展到“全人全作” [4]。“全人”即从新的历史高度进行多维审视,考辨生平事迹、剖析思想性格、探寻心路历程、评价文学地位;“全作”即立足于李清照的多种创作文体,对作品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整体风格、艺术特色等进行立体的多层次的剖析,研究以词为主,兼诗文赋,《词论》的研究力度也逐渐加重。
朱淑真研究相对冷清,但近年来有所升温,除大陆外,港台方面不但有论文发表,而且有香港黄嫣梨女士的专著《朱淑真研究》出版。从整体看,朱淑珍研究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对其身世、生卒的研究,一是对其诗词的研究。统观近十年研究状况,突出特点是“对其生平事迹的考订力求突破史料不足的缺陷,更多从作品自身找内证;对其作品的研究能够突破男性文学的标准,在女性文学背景下予以审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 [5] 。

具体如下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题目,请高手指点!

提供的的题量有些多,但可以供你更多选择。希望对你有用,谢谢!
毕 业 论 文 参 考 题 目

论生活教育和教育生活
浅谈语文课堂的改革
语文创新教育和活动课程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识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结合
“生本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社会转型中看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网络对传统大学的冲击
网上语文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与多媒体应用的思考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运用策略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创新精神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学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浅探
从思维方式(或文化)角度看汉英语言差异
广州话三字、四字格叠字词研究
成语的文化内涵
论关联词的感情色彩
元曲《西厢记》中的口语与粤方言之对比研究
兼语词的界定和辨析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广告语言
《聊斋志异》中的某种语言现象
《醒世恒言》中的四字模式词语研究
论〈三国演义〉中“望”“就”的介词用法
从《水浒传》中关西人物人称特色看人物刻画
充满行业语色彩的粤方言词汇
客家话的方言研究
初探方位词“上”之历史演变
疑问句探究
文学批评的当代性
新现实小说的美学研究
关于新人类小说的难于沉重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伊万形象分析
“悟”的解读——试论审美经验对禅宗美学契入
中国文士的孤独意识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奥塞罗》之比较
生命与爱情的错失——解读陀斯妥耶夫斯基《温柔的女性》
安娜•卡列尼娜与郝斯佳
孤独的谜底:爱的缺失——论《百年孤独》
杜拉斯《厚颜无耻的人》中的三角关系——母亲、儿子、女儿
卡夫卡《城堡》中的一些隐秘比较
浅谈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爱情诗创造特色
《简•爱》的自我意识
“炼狱与人生”—浅析《活着》与《老人与海》中的生命意识
说不尽的于连
深沉的美学巨卷——由《平凡的世界》看路遥创作的美学追求
论司汤达的《红与黑》
昆德拉或“跨掉一代”的作品
从谭恩美的《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的对立和融合
韩愈诗歌的“以丑为美”
苏轼与李白之比较
浅论佛教与唐诗
论《诗经》中的婚姻文化观
李清照诗词
《古诗十九首》研究
比较《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论《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论禅诗(古代文学)
岭南旅游景点文化
杜牧的诗(古代文学)
孟浩然(古代文学)
屈原(古代文学)
魏晋文学—从“人的自觉”到“文学的自觉”
《世说新语》语言中的魏晋风度
吴文英词的意识流手法
李清照与朱淑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比较
宋诗中的茶文化
唐代饮食文化
唐宪宗与中唐元和文坛
王维山水诗的空白艺术
老子思想的积极生活观探讨
柳宗元的诗
试论《战国策》的寓言
探讨《聊斋志异》
《三国演义》
谈《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塑造
晴雯与袭人
论《聊斋志异》中的死亡意象
论九十年代以来的汉乐府研究
李清照词
唐代女冠诗人研究
传统文人观和陶潜的反叛
李商隐诗中梦的意象
唐诗中的释家思想
试论晏殊词中的生命意识和人生哲理
论秦观词
中国古代悼亡诗初探
试论《聊斋》中狐女形象
《西游记》的某一方面
试论王安石诗
李渔《十二楼》
陆游诗词中“梅花”意象探讨
试论《漱玉词》之愁怀
王维与孟浩然比较
浅析李商隐诗中感情的流露
孟浩然的思想及其山水田园诗风初探
“太白风度”与“魏晋风度”的关系
论佛教信仰对李煜人生及其词作的影响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由“笑”看《红楼梦》人物
求真向善----王国维论“花间”
民间立场与哲学审视—池莉小说与方方小说的文学审视角度比较
贾平凹笔下的乡土人情
张承志《北方的河》中的人物形象
解读《穆斯林的葬礼》
论铁凝小说
论白先勇
《白鹿原》的文化蕴涵
漫谈女性写作热
冯骥才的文革观
爱的诠释和女性意识的苏醒—对张洁、池莉爱情女性题材一些比较
.评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从理想中塑造人性美----探究池子建小说中的人性立场
寂寞的萧红和寂寞的文字
张爱玲/女性文学评论
陈染小说的审美
张爱玲
谈论张爱玲散文的精神世界
论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
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巴金创作论
从《家》看巴金的创作特色
沈从文小说研究
老舍知识分子人格的嬗变
沈从文湘西作品的“水”性
沈从文的小说情景模式
毕叔华的戏剧性艺术
周星驰喜剧中的后现代意识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读〈再别康桥〉
现代文学:苏青《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
萧红作品的生命、死亡、无家意识
深远宁静的心灵牧歌——论萧红的文字
比较张爱玲、萧红、冰心
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比较
探讨《生死场》的归属问题——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不屈不挠,各领风骚——池莉、方方比较论
从《呼啸山庄》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金庸小说中个人意识的解放
试论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论《红与黑》的心理描写
余华《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苦难意识比较
中外神话比较
试谈《阿Q正传》与《唐吉诃德》中的象征艺术
王小波的小说艺术
探讨王朔----痞子?心声?
高中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完善考试方案 推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或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求一本能概括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简介及作品集的书。

1、《断肠芳草远:朱淑真传》   作者:黄嫣梨 / 吴锡河   ISBN:9787806119198   页数:255   定价:14.5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1-1-1

2、《朱淑真集注》   作者:[宋]朱淑真撰 / [宋]魏仲恭辑 / [宋]郑元佐注   副标题: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ISBN:9787101063868   页数:448页   定价:36.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8-12   
PS:这本是竖版繁体,不过很全,不但有诗词文全集,还有历代诗话词话中关于她的评论。另附有多篇当代学者关于朱淑真的论文。

3、《荼蘼花间惹尘埃:朱淑真·断肠词》   作者:王臣   ISBN:9787538288353   页数:202   定价:26.00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丛书:王臣·私享笔记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10-6-1
PS:这本书装帧精美,语言优美,不过没什么文化底蕴,对她生平介绍不大详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