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明史毕业论文

2023-02-24 12: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明史毕业论文

你想写哪方面的?

深切怀念张维华教授

著名历史学家、中西交通史专家、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维华先生于1987年6月6日不幸病逝,终年85岁。噩耗传来,我感到十分突然和震惊。我曾经作为及门弟子受教于张维华先生,他一直是我最尊敬和爱戴的楷模。他既是学贯中西、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教授,又是诲人不倦、和蔼可亲的慈祥长者。他以多病之躯为他所致力的事业献出了全部精力。他的逝世,是我国历史科学尤其是中西交通史研究的一大损失。对于我个人来说,更是失去了一位一直关心、爱护和不断鞭策我进步成长的恩师!自从我毕业离开山东大学以后,云山阻隔,只有两次机会回母校看望张维华先生。在最后一次的拜见中,因当时他哮喘病较重,不能长时间谈话,我在他的家中仅逗留了很短的时间就匆匆告辞。没想到那次的分别竞成了永诀。每念及此,我都悲痛殊深,好生惆怅!

张维华先生,字西山,1902年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县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官办或者国立学校,只能在外国教会办的学校免费读书。他自小勤奋努力,以后考入济南齐鲁大学历史系。在大学期间,张维华先生开始接受西方近代史学思潮的影响,逐渐认识到研究历史绝不能只限于古代文献文宇的校订和诠释,而应该探颐索引,钩深致远,着重分析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年,他进入北京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探造,从师于史学巨匠陈垣和顾颉刚先生。张维华先生一直非常推崇和尊敬这两位老师。他说过,陈垣先生治史用力极深,其搜集史料之广博及订正辨伪之精深,是同时代人所望尘莫及的。而顾颉刚先生的特点则是才力过人,以极为锐利的眼光和卓越的辨别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史学界开创了一代新凤。二位前辈的方法虽然不同,其实是殊途同归.均是在历史史实上,力求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去伪存真,揭露出中国古史的真实面目。

在燕京大学,张维华先生即开始研究明末清初中西交通史。他发表的第一流篇文《葡萄牙第一次来华使臣考》,刊于《史学年报》1933年第一期,曾受到法国汉学权威伯希和教授的重视。伯希和曾专门撰文加以以评介,并进一步同他进行探讨。此后,在洪业先生的指导下,张维华先生积数年之力,精心结撰出硕士毕业论文《明史佛朗机吕宋和兰意大利亚传注释》,由哈佛燕京学社于1934年正式出版。这部著作对错误百出的《明史》欧洲四国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据详赅,征引宏富,汇聚海内外成果,发挥一己心得,力求从迷雾中把明后期中国与西欧各国关系的真相揭露出来。几十年来,这部书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赞赏,堪称中西交通史研究的一座丰碑。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为名将之再版。

1933年秋.张维华先生回到齐鲁大学任教。他在这一阶段撰写了不少有关我国长城历史的论文,如《齐长城考》、《楚方城》、《魏长城》、《赵长城》、《秦昭王时之长城》、《燕长城》、《秦统一后之长城》、《汉边塞》等文。解放后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长城建置考》(上册),就是张维华先生早尔率先研究长城历史的勤奋之作。

抗战期间.张维华先生辗转来到昆明,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又开始研究早期中俄关系史。他将法国学者加恩著名的《早期中俄关系史》与各种中国史料相互对证,写作了有关中俄政治、军事交往的《读史札记》(《责善半月刊》1940年第5、6期)、《清初平定喀准两部时之中俄关系》(《学思》1942年 第1、2期)和《康熙初年用兵黑龙江之前一幕》(《学思》1942年第12期)等论文。他还编著过一部《早期中俄关系史》书稿(未刊),并同另一教授合译过一部反映18世纪俄国商队在北京进行皮货贸易的珍贵资料(近期已出版刊布)。张维华先生回忆此事时说,从此自己得到一个经验,学习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去做,顺利的环境干,不顺利的环境也要干,总能有些收获。

1939年,张维华先生同顾颉刚先生等人一起离开昆明,回到当时己迁往四川成都的齐鲁大学工作。在这里,张先生除了开设秦汉史、中俄关系史等课程外,还以饱满的民族感情和深刻的理性思考写出了《明清之际欧人东渡和西学东渐史》,有少量石印本流传,现在已由齐鲁书社出版。这部书在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对明末清初中西各方而的交往情况作了准确的描述和精到的总结。与他的成名作《明史佛朗机吕宋和兰意大利亚传注释》相比较,这部著作将许多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史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阐明了其因果关系和规律性。近代世界历史发展已经证明,那种企图避免各民族间文化波轮撞击、互溶的想法显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勇敢地向一切值得自己学习的文化学习,井逐步摒弃、更新种种陈腐的传统观念,使先进文化和本民族原有文化的合理成分融合成为一种更为创新的文化,才能在当今世界的广泛联系中形成独树一帜的力量。张维华先生的史观,恰恰反映了这一“现实”,或者说反映出这种“愿望”。他在谈到编撰《明清之际欧人东渡和西学东渐史》的宗旨时说,新航路开辟之后,中西交通的新局面到清初已入繁盛。而《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受到西方列强控制,几乎全袭西欧之唾余。抚今追惜.则以明清之际中西交通为其转移的关键。这一番议论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在成都期间,张维华先生对汉代中西交通史也迸行了认真的研究,写出了《汉张掖郡与骊靬县得名之来源》(《齐大国学季刊》1940年第1期)、《汉武帝伐大宛与方士思想》(《学思》 1942年第4期)、《汉河西四郡建置年代考疑》(《中国文化研究汇刊》1942年第2卷)等论文,特别是《汉河西四郡建置年代考疑》一文,表现出精深的史学功底,至今为研究者所称道。解放后,他撰著《论汉武帝》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并由齐鲁书社将他有关秦汉史的论述编辑成《汉史论集》。

张维华先生有关明清史的论文也较多,如《明江东卫、都卫、都司建置年代考略》(《禹贡》1931年第4期)、《明代辽东所建置考略》(《禹贡》1931年第7期)、《满族未统治中国前的社会形态》(《文史哲》1964年第10期)、《跋丁耀亢的出劫纪略和问天亭放言》(《山东大学学报》史学版,1962年第3期)、《顾炎武在山东的学术活动及其与李焕章辩论山东古地理问题的一桩学术公案》(《山东大学学报》史学版,1962年第4期)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50年代撰写的《明代海外贸易简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一书,言简意赅,线索明晰,每次通读,总有一种“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的感觉。直到今天,仍是研究明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的必读之书。

50多年来,张维华先生孜孜不倦地从事历史科学特别是中西交通史的研究,不断将最新的思想成果贡献给学术界。他一贯光明正大,胸怀洒落,从不趋附众议,投人所好,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一切事情,治学严谨,学风朴实,淡泊明志,一直保持书生学者本色。他时刻关心国内外形势,不能忘情于祖国的治乱兴衰和经济文化建设。尽管自从1957年后,他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沉浮跌宕,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十年动乱中又屡次遭到冲击,备受折磨。但他并没有动摇对祖国的信念。粉碎“四人帮”之后,张维华先生重新焕发出青春,又撰写了不少极有学术价值的论述,他以前的部分手稿也逐渐得以整理出版。1981年以来,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几次住院抢救。但他仍然兢兢业业,不遗余力地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关心学校尤其是中西交通史研究室的工作,并担任了名誉主任一职,赢得了后辈的尊敬和热爱。他常常告诫我们,在学习上必须有恒心,保持持久不懈,奋发努力,不投机取巧,老老实实,才能学有所成,才能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我记得一位俄国学者曾经说过:“学者们化费了惊人的劳动去著述,只有一种劳动较之更繁重,那就是阅读他们的‘学术著作’”。这在历史学界似乎是一种通病。但张维华先生的学术著作不是这样。他的文字总是充满真实情感,毫不做作。既意蕴深长,又简明流畅。他特别善于把积淀在人们心灵汉处的历史因素加以揭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因此非常富有哲理的启迪意义,使人感到他的文章确有一种通透洒脱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他十分不喜欢那种片面追求华丽词藻的作法,而是反复强调史学论文应当使用具有准确科学含义的概念,容不得半点虚假的装饰。只有在自己感触最深的范围内,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功力,才能厚积而薄发,举重若轻,三言两语,切中要害。我从张维华先生的著述,也深深体会到,没有一种不可以简单明了地说出来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与读者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探。

张维华先生是中西交通史研究方面的一位大家。凡是认真读过他的著述的人都会承认这一点。说他是大家,并不念味着他的学术观点没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也不是说他在50年学术生活涯中所得出的结论都全部正确。实际上任何时代的任何学者都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张维华先生在动乱的历史环境和艰难的客观条件下,潜心钻研,辛勤耕耘,在开拓中西文通史研究领域方面做出了极其有益的贡献,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中西交通史的认识,纠正修订了不少错误和偏见。更为重要的是,他较早地将中西交通史研究置于深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从而抉发哲学的精微和进步或蹇滞的必然,给后来的研究者打下了极为广阔的基础。这一点足以使得他永垂不朽。

最后,还应提及师母李琼芳夫人。几十年来,她以惊人的毅力陪同张维华先生经受了各种磨难。在张先生晚年病重期间,她更是以挚爱的感情倾注了全部心血。她的无私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在她蒙受这一巨大悲痛的时刻,我真诚祈盼师母节哀顺变,好自保重身体。我知道,这篇短文远远不能充分反映出张维华先生多方面的成就和功绩,只能寄寓千里之外一位学生发自内心的哀思和缅怀,遥祝先生英灵得以安息!

跪求关于魏学曾的一切资料

魏学曾,字惟贯,陕西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升郎中。有宦官为商人请求支取上万两粮草银。魏学曾坚持认为不可以,于是停止。不久,升为光禄少卿,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年,当地少数民族大举进攻永平。魏学曾进驻山海关,下令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取得大胜。魏学曾升为右副都御史。于是,他调换将吏,招纳降将,规范屯田二千多顷,数次击败敌人,被朝廷封赏。后因病离任。又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很快改在吏部任职,转为左侍郎。
穆宗皇帝去世,大学士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官弹劾他。魏学曾修书大学士张居正,说:“朝廷官吏都说您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您之手。今天的事情是不应该庇护这个阉官。”张居正大怒。等到高拱被赶出朝廷,满朝的文武都大惊失色。唯独魏学曾高声地说:“皇上登位伊始,就贬逐顾命大臣,诏书出自何人,不能不公开告诉百官。”他要求各位大臣到张居正的府邸争论此事,各大臣大多数不肯去,张居正也以疾病推辞诸臣来访,从此更加与张居正相违悖。魏学曾贬为南京右都御史。没有上任,给事中宗弘暹迎合张居正弹劾他。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征召为右都御史,督察仓场。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
万历十八年(1590),顺义王扯力克西赴青海,火落赤、真相进犯洮河,副总兵李奎、李联芳先后被杀。朝廷命尚书郑洛经营管理七镇并兼任总督,郑洛坚持推辞任总督之职。第二年春天,内阁大臣王锡爵推荐魏学曾。于是,魏学曾起用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当时郑洛一心一意主张议和。魏学曾到来后,与他意见不合。陕西巡抚叶梦熊帮助魏学曾。起初,顺义王受封时,叶梦熊因为直言劝谏阻止而获罪。魏学曾也向高拱说不便于这样做。这时,扯力克帮助叛乱,魏学曾、叶梦熊想征讨他们,抨击郑洛不认真对待敌人。恰好扯力克东归,火落赤诸部也迁走,魏学曾上奏认为扯力克虽然归去,暗地里却留了两万精兵在嘉峪,想帮助火落赤、真相。这个话本来是道听途说,朝廷官吏却争相附和。王锡爵心里后悔,上疏奏明,又送信责备叶梦熊。兵部尚书石星以为顺义王既然东归,宣府大(同)事情就很紧急。将郑洛召回商议安抚事宜,不理魏学曾的奏疏。没有多久,河套部落首领土昧明安完成互市交易,要求增加赏赐。魏学曾命令总兵杜桐、神木参将张刚、孤山游击李绍祖出其不意斩杀明安,俘杀四百八十余首级,夺马匹器械无数。魏学曾因功加封为太子少保。而明安的儿子摆言太声明要复仇,号召各部落。
第二年,継拜反叛,于是煽动诸部落叛乱。継拜,西部人,嘉靖中得罪其部落首领,父亲兄弟都被杀死,継拜逃脱投降朝廷,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前任督抚王崇古、石茂华先后奏请加封他为副总兵,于是多收集一些亡命之徒。其子承恩,是継拜梦到妖物进入他的妻子施的肋骨后而出生的,身体像狼,啼哭像枭,性格凶狠、乖戾。継拜老了,承恩承袭他的爵位。万历十九年(1591),洮河有警报,御史周弘礻仑推举承恩及指挥土文秀、継拜义子継云等。巡抚党馨下令文秀西援,継拜谒见经略郑洛,表示愿意与儿子承恩一同出师。党馨讨厌他的自荐,故意压制他,継拜因此心生怨气。到金城,看见各镇士兵都出于他的手下。等到击退叛贼,取道塞外回来,敌人骑兵遇到他都避开,于是有轻视中原内外之心。党馨数次裁制継拜,并且按治承恩罪行鞭打了他二十下,継云、土文秀也因为其他原因怨恨党馨。恰好戍卒请求衣服、粮食,很久都没有得到。継拜就唆使军队先锋刘东阳、许朝犯上作乱。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杀死党馨及副使石继芳,逼迫总兵官张维忠自杀。継云、土文秀杀死游击梁琦,守备马承光、刘东..,自称总兵,推举継拜为主谋,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継云、土文秀为左、右参将。承恩于是攻陷玉泉营、中卫、广武,黄河以西地带望风而降。只有土文秀进攻平虏,参将萧如党坚守不投降。叛贼已经夺取了黄河以西四十七座城堡,而且渡过了黄河,又诱使河套著力兔、宰僧进犯平虏、花马池,陕西全境震动。
魏学曾下令副总兵李日句率游击吴显赶赴灵州,另遣游击赵武赴鸣沙州,沿黄河一带阻止叛贼南渡,自己进驻花马池,正当叛贼的冲要。李煦等渡过黄河,叛将大多逃跑,四十七座城堡全都收复,只有宁夏镇城还被叛贼盘踞。著力兔等部落与明兵叛军遥相呼应,継拜、土文秀进攻赵武于玉泉。継云引导著力兔攻平虏,如薰设下埋伏射死継云。李日句回救赵武,围困才解除。四月,李日句领兵与前任总兵牛秉忠抵达宁夏镇城下。皇上已提拔董一奎为总兵,李贲为副职。不久,又提拔如薰代替董一奎,以麻贵代替李贲。他们还没有到,李日句等已经攻城。叛贼从东西二个门各出骁勇善战的骑兵三千迎战,步兵排列火车为阵营。官军冲上来,夺得战车百辆乘胜追击,将叛军逼入湖内,叛军淹死的不可胜计。副总兵王通作战尤其卖力,他的家丁高益等乘胜进入北门,后因援兵没到而被杀死,王通也负了伤,榆林游击俞尚德力战而死。第二天,许朝、土文秀胁迫庆王登上东城,乞求暂时罢兵,诡称愿意献出首倡叛乱者的脑袋。正好官军粮食吃完了,于是领兵退去,在附近城堡休整。
魏学曾日夜办理粮草,调动延绥、庄浪、兰、靖、榆林的部队。道路遥远,打造的船只也没有准备好,于是驻于花马池,等部队一到就移到灵州。很快,延绥游击姜显谟、都司萧如蕙,甘州前任总兵张杰及麻贵军都到了,又抵达宁夏镇城进攻。叛贼考虑到延绥、榆林兵士出来后,城内空虚,便勾结黄台吉的妻子,命令他儿子舍达夫、侄子火落赤、土昧铁雷攻掠旧安边、砖井堡以牵制官兵。継承恩又以计谋集合叛贼兵力,埋伏在延汉渠,抢掠二百辆运粮的车子。魏学曾从花马池回灵州,被叛贼包围,救援部队到后才解围。麻贵等数次攻城未能攻下,叛贼杀死庆王的妃子,将宫人、金帛一抢而空。朱秉忠在战斗中右腿负伤,于是官军再次将部队撤回。皇上听从尚书石星的建议,赐给魏学曾尚方宝剑督战。正好宁夏巡抚朱正色、甘肃巡抚叶梦熊、监军御史梅国桢,各位大将刘承嗣、董一奎、李如松先后到来,六月再一次攻城,连战不下。
起初,魏学曾想招降刘东..、许朝,命令他们杀死継拜父子以赎罪,派遣部下叶得新前去。刘东..等四人相约同日同月死,于是折断叶得新的小腿,将他关在狱中。巡抚朱正色听信叛贼诡称请求投降的话,张杰曾总管过宁夏兵,过去与継拜很要好,于是,朱正色派他进城招降。许朝于是命令叶得新与张杰见面,叶得新大骂叛贼,被杀死,张杰也被扣压不让他回去。魏学曾以叛贼要求安抚为之请求,皇帝严厉地予以责备。等到这时,镇城中百户姚钦、武生张遐岭用箭将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火点后,城外的官军未到,叛贼将与姚钦同谋的人五十余人杀死。姚钦逃了出来,投奔魏学曾。当时,叛贼对外假意要求抚恤以缓兵,暗地里与盗匪勾结,然而粮食已吃完,形势更为不利。七月,魏学曾与叶梦熊、梅国桢定下计策,决黄河大坝让黄河之水灌城,水达到城下。此时,河套盗匪卜失免、庄秃赖率三万骑兵进犯定边、小盐池,以土昧铁雷为前锋,而另外派遣宰僧领万骑从花马池西沙湃口进攻,声援継拜。麻贵在右沟阻击,其士气稍稍有些挫折,分路赴下马关及鸣沙州。魏学曾命令游击龚子敬扼守沙湃口,征召延绥总兵官董一元捣毁土昧铁雷的巢穴,斩首一百三十余级,盗寇大惊而走。在沙湃口遇上龚子敬,将他重重包围,龚子敬战死,外寇也离开了,叛贼的援军没有了。魏学曾增大坝水决口。八月,黄河决口,大堤毁坏,又修治大堤,城外水深有八、九尺,东西城崩塌百余丈。著力兔、宰僧又进入李刚堡。李如松、麻贵等打败他们,将他们一直追赶到贺兰山。叛贼更加害怕,要求和议,悬而未决时,魏学曾因得罪被罢官。朝廷命令叶梦熊代替他,叶梦熊于是取得成功。
起初,魏学曾遣人招降刘东..、许朝,曾在固原停留十余日等待消息,皇帝责备他玩忽职守。李日句渡黄河又迟了点,松山、河套的盗匪先进入,官军由是再次失利。魏学曾曾上疏要求监军不要参与兵事,皇上命令梅国桢遵守这一点,梅国桢颇不满意。等他来到军队,梅国桢弹劾诸将观望,而定魏学曾玩忽职守罪。给事中许子伟也弹劾魏学曾为招抚所迷惑,耽误了国家大事。梅国桢又说佥事随府从城上逃下,叛贼命令四个人下来捉拿,我军距离咫尺却不敢上前救援,又北边盗匪数万人截断我军粮道,杀戮无数,却隐匿而不上报。皇上于是大怒,将魏学曾逮至京城。魏学曾逮捕不到一个月,宁夏城破,明朝大军乘势而入,叛贼被灭。
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是他的建议。等到宣报大捷,皇上召见大学士赵志皋、张位,赵、张二位极力为魏学曾辩解,尚书石星以下多说魏学曾无罪。梅国桢也上疏说:“魏学曾应变稍慢,臣请求责备诸将是要振奋士气,而逮捕魏学曾的命令,发自我的上疏,我暗暗地感到悔恨,魏学曾不昭雪,我将受到万世的讥讽。”李如松也说:“魏学曾被逮捕时,三军将士泪如雨下。”叶梦熊也将功劳归于魏学曾。皇帝开始不听,后恢复他的官职。魏学曾在家乡居住数年后死去。叶梦熊因为功劳提拔为右都御史。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