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 2010年,该校学生高考文科本一上线率37.20%,本二上线率96.50%,本三上线率99.10%,最高分625分,理科本一上线率52.08%,本二上线率89.32%,本三上线率95.31%,最高分662分,理科实验班平均成绩607分,超过本一录取线539分,该届高三毕业生中共有4位同学录取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2011年,该校高三毕业班12位同学被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1位同学总分列全省文科前50名,9位同学获全省数学单科状元,1位同学获全省英语单科状元,该校实验班总分平均达650.2分。 2012年,该校高考成绩理科本一上线率达83%,文科本一上线率达72%;理科600分以上高分率达40%,文科600分以上高分率达13%;理科实验班平均分627分,本一上线率100%,600分以上高分率达96%,7位同学通过保送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该校再度成为福建省保送浙江大学人数最多的学校。 2013年,该校高考成绩文科本一上线率86.19%,本二上线率99.26%;理科本一上线率87.50%,本二上线率99.79%。600分以上文理合计逾80人。共有25人通过北京大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人数位居全省第5位;有5人通过艺术特长生考试,人数位居全省第3位;另有2人通过高水平运动员考试。11位同学通过保送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人数位居全省第8位;该校再度成为福建省保送浙江大学人数最多的学校。语文单科省状元128分,英语单科省状元147分均在该校。该校优秀毕业生中共计81人次被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高校录取。 2014年,该校高考成绩文科本一上线率85.1%;理科本一上线率92.5%。文科实验班平均分606分,超过本一线45分,600分以上高分率68%,本一上线率99%;理科实验班平均分615分,超过本一线109分,600分以上高分率77.1%,本一上线率100%。 学科竞赛 各学科竞赛获奖统计时间获奖情况/荣誉获奖人次2009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22人省级一、二、三等奖32人市级一、二、三等奖2人 2010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16人省级一、二、三等奖31人市级一、二、三等奖20人 2011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39人省级一、二、三等奖68人 2012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12人省级一、二、三等奖37人 2013年省级一等奖3 2014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38人省级一、二、三等奖8人 创新大赛 创新大赛获奖统计时间获奖情况/荣誉获奖人次2009年国家级一、三等奖3人省级一、二、三等奖16人 2010年国家级一等奖1人省级一、二等奖13人 2011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5人省级一等奖9人 2012年国家级一、二等奖4人省级一、三等奖11人 2013年国家级一等奖1人 电脑作品比赛 电脑作品比赛获奖统计时间获奖情况/荣誉获奖人次2009年省级一、二等奖4人 2010年省级一等奖3人“福建省小科学家”称号3人 2011省级一等奖2人 2012年省级一等奖8人“福建省小科学家”称号6人 2013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6人 2014年“福建省小科学家”称号12人 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德国奥格斯堡展览中心举行第67届“创意—发明—新科技”iENA国际专业发明展中,福州第三中学2人发明作品获“金奖”;2人发明作品获“银奖”;2人发明作品获“铜奖”。 2009年,该校教师课题“教学精品课光盘”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中期检查交流汇报会暨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2009北京联合会中获一等奖4人;论文/教学案例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中期检查交流汇报会暨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2009北京联合会中中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论文/教学案例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暨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2008高考经验交流会中获一等奖2人;现场课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组举办的“高中课堂教学现场精品课、说课展示研讨会上”评选中获一等奖1人;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AMD杯”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获二等奖1人;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AMD杯”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获二等奖1人。 2010年,该校教师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二等奖1人;在福州市中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中一、二、三等奖各1人;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二等奖1人;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中优秀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 2011年,在5月举行的全国电视公开课比赛中,该校邵东生校长获优秀校长奖,林珍芳老师获全国一等奖,陈俊老师获全国二等奖;在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 2012年,该校邵东生校长获“福建省第三届杰出人民教师”荣誉称号,郑其瑞老师获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特等奖、全国思想政治课说课比赛特等奖,陈原老师获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组特等奖第一名。 2013年10月,在福建省普教室举办的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说课比赛中,该校黄志刚老师获高中组一等奖。 2014年,该校黄璐璐老师在福建省生物学科优秀微课程评选中获一等奖,在2014年福建省高中生物学教学研讨会暨福建省教育学会生物教学委员会第20次学术年会上,黄璐璐老师凭借微课程《生长素的发现》荣获福建省生物学科优秀微课程评选一等奖;在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优秀“微课”评选中,洪玲老师获一等奖;陈原老师获二等奖;龚惠儿老师获三等奖;在“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中,该校林珍芳老师代表福建省参加比赛,获一等奖。 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德国奥格斯堡展览中心举行第67届“创意—发明—新科技”iENA国际专业发明展中,该校魏丽真老师获“第八届世界创意节——国际发明项目金牌导师奖”。 励志、笃学、力行 励志: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笃学:专心好学力行:努力实践 1、三个“中”字排成三个重叠的“三角形”,形似三座山(“三山”是福州的别称),意为福州第三中学。 傲然耸立的三座山又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意, 激励同学们不断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2、三个“中”字围成图案的中间“三角形”, 意为创办时的 “福州市立初级中学”,周围的三个“中”字, 表示先后归并的三所私立中学(中建、黄花岗、福华),以体现学校的历史沿革。3、三个“中”字朝向三个方面,喻为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也象征学校的“三为” 办学原则(德育为首、教学为首、育人为本)。4、三个“中”字的中间竖笔,连接成“Y”形,为“育”字拼音字母的字头,体现学校的 育人属性。“Y”又形似幼芽,象征中学是从事基础教育、 培育幼苗的园地。5、三个重叠的“三角形”, 又形似挺拔向上的三棵树,喻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6、衬底的白、蓝两色象征着纯洁与希望。 福建第三中学校歌 湖畔榕荫丛,巍峨福三种,尊师重教今昔同,李白桃红济济一堂沐春风。啊,啊,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学海杨帆乘长风,用于创造,敢攀高峰,明日英才万千众。壮志凌霄汉,丹心灌长江,又红又专体魄健,少年才俊报国不忘化雨工。啊,啊,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学海杨帆乘长风,用于创造,敢攀高峰,明日英才万千众。啊,三中可爱的三中,这里是生命的新起点,我们翱翔海阔天空(海阔天空)。 截止2011年1月5日,福州第三中学有学生社团23个。 无戒动漫社PASSERS-BY DV社话剧社魔术社纯木空间吉他社现代视觉研究会街舞社天文社英语角LIVING VOICE乐队尘昕図画社Tick-Tock乐队湖滨文社棋社魔方社模拟联合国社篮球社推理社羽毛球社Loading 乐队雅言社超现实事物探究社湖滨文社-古典文化组
王璐璐毕业留校后将人生的重要抉择选定在高校辅导员这个富于挑战和充满激情的职业,以“真爱于心,尽职于行”为工作准则,在八年多的时间里,她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到学生们的成才发展中,尽职尽责地引导着每一位学生自信成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是事无巨细的,做好这份工作不仅要用手、用眼,更要用脑、用心。王璐璐在学生教育管理、班级特色建设、宿舍文化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创了品牌,受到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善于归纳,以“一中心”、“两抓手”、“三位一体”、“四阶段”、“五角色”、“六颗心”定位角色。她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归纳概括,“一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两抓手”即以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培养形成一批得力的学生骨干队伍为两个抓手; “三位一体”即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她在新生第一个寒假开展的“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迎新制作“家长联系卡”等,加强三方沟通;“四阶段”即针对大学四个不同特征的阶段,开展相对应的活动;“五角色”即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的“教导员”、专业学习上的“督导员”、生活中的“服务员”、情感上的“倾听者”、成长中的“守护神”。“六颗心”即在工作中要具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公心和狠心,对于学生的问题、困难要真情以对,但对于学生的错误也要及时指正,严肃对待。在这一系列做法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几乎覆盖全面,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个性化指导,塑造了一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典型。科学管理,开创了“知行合一的班级学习实践123模式”。具体内容为:每两周固定1次的时政热点学习活动、每学期至少2次的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每学年至少3次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所有活动要求做到有计划、有亮点、有总结、有提高。此外,王璐璐要求班级活动立项化运作,打造了“天使在身边”关爱活动、“徽常我班”班徽设计、“独‘剧’匠心”外语短剧表演等十余个广受学生喜爱的品牌活动。在每个学年末,各年级班级通过“班级展示会”的形式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这种横向设计、纵向展示的全方位班级建设模式给学生活动带来了主动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此项活动模式在团省委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该模式的培养下,她所带的2003级商务英语班、2003级英语三班、2007级日语二班获得了省级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008级德语团支部获得了“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切准主题,分层推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王璐璐注重营造宿舍的文化氛围,将宿舍的文化建设分为表层宿舍文化(物质环境建设)、中层宿舍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及深层宿舍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三个层次,以多重举措推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该建设侧重对学生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的调查,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如“舍韵”宿舍风采大赛、宿舍连心结等特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宿舍归属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有效的宿舍文化管理,还可以及时发现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指向,及时疏导解决困难。身正为范素质全面王璐璐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注重提升理论修养,现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此外,她担任了学校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课专职教师,关心时政,熟悉政策,并获得教学能手称号。她担任了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学院机关党支部委员,努力做到身正为范,积极开展党支部立项活动,多次在党委组织部评选中获奖,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融为一体。在日常工作之余,王璐璐不断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先后通过了国家心理三级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技能考试;参加了KAB、TTT等专业培训;于2008年4月、2011年8月先后两次被学校选派参加了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培训班”;承担或参与了七项学校党建、团建课题;撰写了多篇工作论文,其中两篇工作论文分获2010年度和2011年度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此外,她多才多艺,表达表现能力突出,在全国《辅导员之歌》歌词征集活动中获二等奖,在山东大学首届辅导员风采大赛中获一等奖。所有这些都使她的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做好学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素养基础。正是由于对于信仰的坚定和热爱,促使她一步一步的在内涵上提升自我,在技能上锻炼自我,在风范上塑造自我,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做出表率,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力。敬业奉献用爱育人王璐璐作为一线辅导员和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几乎所有的周末都是在加班工作和参加学生活动中度过的,每天晚上伴着夜色回家已成习惯,很多除夕夜都陪边疆的学生一起共度。但是对学生倾情的付出、细心的关爱和力量的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成就自己的青春梦想,正是这种职业价值体现促使她甘于奉献,同学生们一起成长。新生入学军训时,她与学生们朝夕相处了二十几天,几乎将全部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将迎新、军训工作开展的顺利有序。她用自己的激情和奉献精神带动和感动着学生,所在连队在军事训练、合唱、内务整理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多次被评为优秀连队。因为表现突出,她在2003年、2007年、2011年三届新生军训工作中获得了“军训优秀政工干部”的荣誉称号。在共同拼搏奋斗的过程中,学生们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坚定的意志品质,上好了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辅导员是一份需要投入感情和关怀的工作,王璐璐通过人人网、微博、飞信、邮件、面谈等方式,与学生们亲密接触,主动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帮助他们面对专业的不适、情感的困惑、选择的犹豫、交往的障碍。一位同学不幸患晚期癌症,王老师积极组织全校师生为其捐款,并在暑假到学生家乡日照五莲陪伴她走过生命最后的日子;日语专业的一名同学,因父母离异,情感受挫患上重度抑郁症,王老师通过这名学生变化的qq签名和他在学生会的工作状态,关注他的情绪波动,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帮助他重拾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并将赴日本留学;2011级一名新生,由于患有严重的颈椎病,造成学习压力过大,王老师积极与家长和任课老师联系,介绍医院专家为其诊治,并安排高年级的师姐为其补习课程,家长送来了“知心姐姐,良师益友”的感谢锦旗……只有在回顾这些与学生们共同经历的时候才发现,对学生们深情而细心的关注、对他们在人生分叉路口的引导和帮助,能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力量,经历过挫折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人格。满架蔷盛收获成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们的成长与成才是对辅导员最大的鼓励和肯定。王璐璐老师所带的学生中,省级优秀学生三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两人、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三人、十佳团支部两个、十佳共青团员一名、国家级英语演讲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二十人、各类社会奖学金获得者近百人、校级三好学生及优秀团员获得者多人。多个班级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及优秀团支部的称号;近两年学生满意度在85%以上。此外,王璐璐分管的学院团委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多次获得思想教育、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红旗团委、先进团委。几年的辅导员职业生涯,使王璐璐老师伴随着学生们的青春梦想,也在不断的收获着成长,实现着自我的价值:她获得了第二届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山东大学2009年度优秀青年工作者、山东大学首届辅导员风采大赛一等奖、山东大学2011年爱岗奉献模范人物等三十余项荣誉称号。初识王璐璐都觉得她是一个干练的人。很难想象,瘦瘦的她所带学生年均超过370人,管理13个班级,担任三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参加27个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大强度的工作量让她很少有休息时间和完整的周末;很难想象,她看似健康的状态,却因为长期加班和不规律饮食患上了胆囊腺肌症,胆囊功能受损;很难想象,她是作战部队军人的妻子,丈夫长期训练不能回家,她要照顾父母和三岁儿子,有时只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边工作边照顾,问孩子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儿子天真地说:“妈妈是加班的。”……游走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她没有抱怨和不满,因为,这一切都因为热爱,而变得很主动、很执着、很快乐。
中文系其前身为1978年临沧师范中文大专班,1978年开始招生,1984年设中文科,1996年改设中文系,拥有33年的办学历史,培养各类毕业生达一万余人。专业设置分为普通专科、普通本科两个层次,拥有中文、文秘、初教文科、旅游管理、对外汉语教学、少数民族预科文科等六个板块,开设语文教育、文秘、公关与文秘、初等教育(文科)、小学教育(文科)、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电大小学教育(文科)、康乐经营与管理、少数民族预科(文科)等10个专科专业。本科层次为合作办学,2008年与云南警官学院联办法学函授本科、2009年与云南师范大学联办汉语言文学函授本科、2010年与云南民族大学联办汉语言文学全日制本科。2014年有全日制学生34个教学班1465人(含本科252人),在册函授本科学员243人。2014年有教师48名(含兼职),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占总数的37.5%,60%的教师获得硕士学位。近年来承担省级、校级科研课题3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8种,出版学术著作4部,先后有3人获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12人次获省级教育教学奖励。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教学名师2人,语文教育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分别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与临沧市旅游局联合组建的“秘境临沧”导游礼仪服务队已成为全市旅游服务行业的知名品牌和行业典范。近三年年终就业率平均高达95%。系主任:董庆保、赵卫华系团队成员:陶汝崇、王英、刘绍彬、董军…… 数理系是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成立最早的教学系之一,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临沧师专班数学教研室和1984年成立的临沧教育学院数学系,2005年更名为数理系。从事专科层次教育已有30余年的历史,担负着为临沧乃至云南的基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任务。30余年来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4000余人。走过了一段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目前在校学生人数近1000人。数理系现有10个专业,涉及理学、工学两大学科门类。有专职教师5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讲师14人,助教1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3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总数的65%。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骨干教师2人。教师专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数理系坚持教师教育和高职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加强专业建设。1978、2005、2006、2007、2011、2013年,相继开设数学教育、初等教育(理科)、生物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计算机系统维护、矿物加工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专业,其中数学教育专业是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9月我校与云南民族大学联合办学,我系承担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开启了办学的新纪元。数理系坚持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突出实践、工学结合”为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奖,2014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9%。毕业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大部分已成为用人单位教学及管理的骨干力量,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数理系师生正以高昂的斗志,与时俱进,勤奋工作,奋力拼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为当地社会文明进步培养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政法系成立于1984年9月,是临沧师专(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最早成立的四个系之一,建系初期,主要为临沧地区培养合格的中学政治、历史教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986年9月开始依托云南电大先后开办了电大政教、政史、劳动经济、金融、财会、法律、边贸、档案等九个专业;2002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音乐专业和美术专业;2004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2006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历史教育专业;2007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2010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司法助理专业、工商企业专业。根据专业发展需要,2004年10月音乐、美术、体育三个教研室从政法系分出,成立艺术与体育系;2007年4月,思想政治教研室和法律教研室从政法系分出,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从临沧师专班政治教研室开始运作,三十多年的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办学历史,自1986年月月依托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开办政教专业以来,培养人才近5000人,现在全系办有学前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方向)、司法助理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等六个专业。2011年9月与云南民族大学合办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有18个教学班,856名学生(其中本科生98名),学生来自云南省各个州市,学缘结构合理。我系现有专兼职教师52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名,在读博士2人,硕士37,在读硕士3名,教师学缘结构合理,他们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教龄最长的达37年,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有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1个,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专业1个,校级特色课程1个,建有校内实验室两个,校外实训室16个,这些条件为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外语系成立于1985年,是我校成立较早的系科之一。外语系办学20多年来,为临沧市和云南省各类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3100多毕业生,并给临沧市外语教学、教研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长期以来,为社会提供各级各类英语、缅甸语、泰国语、老挝语、越南语培训及口、笔译服务,积极地为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进入新世纪,外语系规模空前发展壮大,如今已形成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5人,其中副教授8人、讲师23人、助教13人,硕士研究生26人,40岁以下教师34人,聘请美国籍教师2人,缅甸籍教师1人,泰国籍教师1人,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外语系现有英语教育、应用缅甸语、应用泰国语和应用老挝语四个专业。根据“以语言教育为基础,构建专业知识平台, 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外语类专业人才为目标” 的语言类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我系提出“一体两翼”的建设思路。所谓“一体”就是指语言教育为主体, “两翼”是指建设“应用英语”、东南亚小语种专业群两个应用型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外语系全系师生秣马厉兵、求实奋进,为把外语系目前的专科教育早日升格为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而努力奋斗。 体育系于2013年9月成立(原隶属于艺术与体育系),2005年9月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办学层次有初中起点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于2011年开始与本科院校合办函授教育,招收体育教育在职人员。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以为当地培养人才为目的,以招收临沧籍生源为主,适当招收云南省其他地州生源;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班以招收云南生源为主,适当招收其他省份生源;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大专班、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班均招收少量的缅甸籍留学生,已有学生学成回国进入当地学校担任教师。全系现有全日制学生约210人,函授学员约100人。体育系目前有21个教师,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6人 ,占教师总数的28%;讲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48%;助教5人,占教师总数的24%;具有硕士学位(含在读研究生)14人,占教师总数的67%;40岁以下教师有18人,占教师总数的86%。体育系目前是临沧市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的培训基地。除专业教学外,还承担着全校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及临沧市各种大型运动会的组织及裁判工作。目前,体育系下设有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教研室、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教研室、公共体育课教研室。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适应基层小学义务教育的小学体育教师。具体要求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初步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课外活动组织、科学研究等能力。体育系重视教风和学风建设,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文体活动与公益活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在“专升本”考试、事业单位招考等上岗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社会和学生家长满意度较高。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更加突出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艺术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2年开始招生,隶属于政教系;2005年成立艺术与体育系;2013年成立艺术系。艺术系目前有高中起点三年制和初中起点五年制两种学制,专业分教师教育和高职教育两种类别,具体专业有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音乐表演专业、雕塑专业。艺术系在不断发展中,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配合,抓牢抓实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基本功,艺术系发展至今,每年“专升本”成绩位居全校第一,年就业率98%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艺术系共有教师31人,音乐专业方向17人、美术专业方向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硕士、在读硕士12人。艺术系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技能比赛,近三年来,有42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本系自编教材《简笔画教程》获云南省精品教材,发表专著两部,完成省级以上课题两个,参加省级、国家级课题两个,近三年全系发表论文100余篇。 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2004年9月,现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五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4名。建系以来,信技系始终坚持以市场和专业需求为导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为根本,力求教学全过程锤炼学生技能。近年来,有多名学生在省级、国家级计算机应用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杨芳同学在“正保教育杯” 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荣获了全国一等奖。岂今为止,信技系已为云南省各州市输送了近千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分布在电脑设计、营销、数字化管理、软件开发、教学培训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岗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多数学生经过几年的奋斗已经成为所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信技系师资队伍建设结构合理,有专业负责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并聘请了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等兼职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培养锻炼了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0名,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20人,助教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老师占全系教师总数的96%;有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专业负责人5名,双师素质教师23名。教师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素质结构合理,教学成果显著。 近年来,信技系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成绩得到了社会、学生、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的肯定,有多人次获省级教学、科研奖励,并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两项,参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多项,主持在研省级课题多项。先后获得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校级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和ITAT就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团队专业负责人:舒清录成 员:李燕梅、尹红泽、吕维体、袁海根、陈江丽、穆俊、崔赛英、杨建宇、行业专家1-2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团队专业负责人:潘璐璐成 员:潘璐璐、梅英、杨文明、单祖辉、李正、陶文玲、行业专家1-2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专业负责人:司飙成 员:司飙、洪贵华、廖明梅、侯冬青、施建林、李东、舒清录、张金波、曾正全、行业专家1-2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团队专业负责人:张金波成员:张金波、赵家玉、谭庭俊、单祖辉、李正、陶文玲、行业专家1-2名公共基础教学团队负 责 人:穆俊成 员:李燕梅、黄美琼、崔赛英、孔继涛、杨建宇、李佐军、何钰龙、李红丽 农学系创办于2006年,现涵盖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畜牧兽医四个专业,其中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我省特色专业。本系现有专职教师18人,学生230人,生师比为12.78:1;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助教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约占38.8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教师11人,本科学位教师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约为66.67%;外聘兼职教师22人,专兼比约为4:5。校内实训室总面积达1260m,生均实验室面积约为6.77m,包括茶叶加工实训室、茶叶审评实训室、茶艺茶道实训室、茶叶综合实训室、茶叶深加工实验室、植物生理实训室、植物学实训室、作物种质资源实训室等8间;校内实训基地有茶树扦插苗圃1处、生产茶园1处、生产试验基地1处3。校外实训基地有正大集团(云南区)、云南滇红集团、云南澜沧江企业集团茶叶分公司、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云南和成集团茶叶有限公司、临沧华洋畜禽养殖公司、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基地等15处。在承担教学基础上,农学系全体教师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各项科研工作包括:申请国家专利1项;参与“五优稻一号”、“五优稻二号”水稻选育工作;参与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子项目(2003AA207060-5)研究;参与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LRB04-217)项目;参与完成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05-32);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Y211),主持云南省精品课程《茶树栽培技术》,主持云南省高职教育研究会高职教育科研课题(2011YGZ08)研究;主持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门;主持校级课题8项。目前,农学系还承担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对外国际交流特色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项。同时,在《作物杂志》、《长江蔬菜》、《核农学报》、《北方园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20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33篇,省级核心期刊40篇;同时,撰写学术著作3部。在此基础上,或各级奖励若干项。农学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直强调“厚基础,宽专业”,始终以“立足临沧,面向云南,辐射周边”为指导思想,坚持“服务地方、突出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近年来,人才培养成绩显著,2009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100%。现在有多家企业与我们专业预订毕业生,比如正大集团,已与我系09级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签订毕业协议,另外,接收10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该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同时接收11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假期到正大集团进行实践;樊梨花林业有限公司也与我系09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签订了毕业协议;临沧健身茶叶有限公司已与我系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达成意向性协议,顶岗实习结束后可以留在该企业工作,同时接收大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到健身茶叶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目前云南白药集团下属分公司凤庆茶叶有限公司也在招聘农学系学生加盟该公司。所以,农学系各个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非常看好。 管理与经济系是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相结合,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单位。管理与经济系根据社会对管理与经济类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状况,大力深化专业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现已开设经济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会计电算化、会计、金融保险、市场营销等九个非师范类专业。管理与经济系坚持德育为先,质量立系,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成立以来,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专业实习实训,重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就业渠道广阔。毕业生因专业知识面广,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较强,往届毕业生已实现全部推荐就业。管理与经济系毕业生均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以下简称思政部)成立于2007年3月,是直接隶属于学校管理的副处级教学组织机构,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三生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云南省地州专科院校中,第一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评估。设四个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三生教育”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助教4人;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18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骨干教师2人,云南省“三生教育”骨干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校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2007年成立以来,共有17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2项;20余项教科研成果获校级以上奖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编写集体讲义2本;编印学生文集3本。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该团队为云南省第一个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精品课程1门。2009年,“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管理模式探索”获第六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后获得临沧师专先进基层党组织、临沧师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思政部秉承立德树人的校训,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为”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理论指引,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和边境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