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结课论文

2023-02-23 02: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结课论文

  企业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篇3:宝洁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一 案例综述

  宝洁公司创始于1837年,是向杂货零售商和批发商供货的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并且在品牌消费品制造商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的策略设计方面是一个领先者。在1993年,宝洁公司的30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各占一半。公司的产品系列包括了许多种类的产品,公司组织成了5大产品部:保健/美容、食品/饮料、纸类、肥皂、特殊产品(如化学品)。

  宝洁公司的大多数产品类别的竞争比较及集中,在每一个产品类别中,2个或3个品牌产品生产商控制了总品牌产品销后额度额的50%以上的份额。宝洁公司的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其中在产品销售数量发面最重要的几个渠道是杂货零售商、批发商、超级市场、和俱乐部商店。尽管公司于零售商和批发商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那么的和谐,但是宝洁公司的管理层认识到,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要满足渠道的需要。保洁工产品的需求主要是由最终消费者的拉动通过渠道的,而不是通过贸易推动的。消费者对宝洁产品的强有力的需求拉动为公司在与零售商和批发商交易过程中提供了优势。

  在15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宝洁公司已经在积极和成功地进行高质量消费品的“世界级”的开发和营销方面建立了声誉。在公司发展的历史中,宝洁公司强调给消费者提供能带来良好的价值的出色的品牌产品。并且将公司定位于:为忠于品牌的消费者提供根据价值定价的产品的基础上构造公司的未来。

  20世界70年代,产品促销显著发展。伴随大量的促销活动,使提前购买成为行业的惯例,而且导致了制造商很难准确的预测需求的变化。各个环节的库存不断扩大来满足消费者的提前购买需求。它不仅提高了库存成本,同时也导致了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服务成本,也导致了品牌价值和供应链渠道的无效率。

  90年代的渠道转变的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有力的关系,用合作来替代谈判,从而有效率地、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将消费者的忠诚于改进的渠道效率和关系相结合,宝洁公司认为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增长,而渠道和消费者的服务成本将会下降,使渠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受益。

  二 问题分析

  (1)分销渠道的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宝洁对渠道进行了改革。它希望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互利的关系,用合作来代替谈判。它的目的是提高渠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此,它有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集中于通过连续补充计划(CRP)来提高供应物流和降低渠道库存。第二个项目是通过订货和开票系统的修改来改善对渠道客户的总订货周期和服务质量。

  CRP的实施对各个零售商来说解决了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断扩大的顾客需求和有限的仓库容量的矛盾,使零售商不得不通过零担运输的方式来满足需求。零担运输无疑增加了零售商的物流成本,这就会导致价格的上涨。而价格对零售商来

  说是争取顾客的有利武器。宝洁的这种做法解决了零售商的后顾之忧,使零售商只需要关心他的前台运作了。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由于投入太大不会看见很大的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CRP 实施不但降低了宝洁的制造成本,同时也消除了信息放大作用而导致的大的库存成本,同时还可以扩大宝洁产品的市场份额。总之,CRP的实施达到了双赢的局面。宝洁还参与了杂货业渠道的改革,开发有效消费者反应(ECR)方法。

  订货,发货和帐单系统(OSB)是宝洁分销渠道改革的另一项目。原有的系统是宝洁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开发的,虽然经过了多次的升级,但是仍然缺乏效率,也没有什么效果。OSB系统支持宝洁公司在为渠道成员提供服务方面的所有活动,包括定价,订货,发货,开票以及单独的信用系统。OSB项目还集成了许多原先不能在职能部门和产品部门之间一起运行的相互分离的系统,使宝洁公司能够提高协调性和总体的服务水平。OSB的目的在于理解业务是如何运作的,然后将现有的流程自动化,使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来满足不同部门和职能的各种不同的需要。系统消减了现有流程的大量的复杂性问题,消除手工处理的步骤,但不是对现有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新的系统在解决了客户的发票扣除额大的问题,也改善了订单发货的质量,但是现行的定价和促销策略和过程问题人造成了扣除额。要彻底的改进定价和促销的问题,就必须修改OSB的前端。

  在新的订货流程中,宝洁将产品定价和产品规格整合在同一个数据库中。用于简化定价的数据库被设计成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将数据提供到客户自己的系统中,这种做法导致了发票扣减的大大减少。这种新的订货流程使订货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从1992到1994年,发票出错的概率降低了50% 多,同期,有利于宝洁的发票的争议问题增加了300%多。

  在新的订货流程中,宝洁还采用了价值定价的策略。所谓理解价值定价法,就是根据消费者理解的商品价值,即根据买主的价值观念来定价。这种定价要求企业在有利润可赚的同时适当减价,以及找到维持甚至改善质量的方法。价值定价立足于消费者,它不仅消除了零售商提前购买的动机,从本质上提供不变的采购成本以及伴随一些灵活的折扣或提供用来开展零售商店促销的基金,还培养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一个中型的企业不可能实施如此做法。原因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宝洁在渠道改革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来做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这种巨大的投入不是一个中型企业可以承受的。

  2. 宝洁是一个有着很强管理体系的大企业,它对整个渠道有很强的控制力,在这种控制力的约束下来对分销渠道进行改革,当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一个中型的企业没有这么强的控制力,它的重点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而不是对渠道的监控和改革,一旦失去这种强有力的约束,就会对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对于零售商来说,特别是杂货零售商,他们的利润时很低的。商品的单位价格低,而销售数量很大。商店的运营利润也就很大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有效率的运作。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零售商的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是有限的仓库容量,他们的订单大多是小批量的,采用成本很高的零担运输,尽管这样,他们也还是会时常出现缺货问题。并且,零售商为了进一步提高利润,他与制造商之间的价格之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如同 文章 中所指出的,零售商们把采购的价格作为利润的一个重要的来源,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在80年代出现为促销而出现的大批量的提前突订货的现象。总的来看,宝洁的这种做法会给零售商带来一些好处,但是要很好的实施这种做法也不是平坦顺利的。在实施上零售商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1. 建立信息交互平台用于与宝洁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VMI的库存管理方式使零售商节约了库存的成本。但是VMI是建立在有效的EDI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零售商同样也应该拥有也宝洁信息系统匹配的数据交换系统。在这个系统的开发同样也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支持。

  2. 与宝洁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零售商和宝洁的这种合作要求零售商能够对宝洁信息透明,同时宝洁也要保证能给零售商及时,充足的供货。要达到双赢的目的,二者必须要有高度的信任作基础。

  (2)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1985年,宝洁公司与一个中等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进行了补货的渠道的新方法实验。这一试验设计到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每天将仓库想每个商店的产品发货数据从里零售商发给宝洁公司。然后宝洁公司利用发货信息而不是根据零售商产生的订单来确定向零售商的仓库发运的产品的数量。产品订货由宝洁公司计算,目前在于提供充足的安全库存,同时将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并消除零售商仓库中多余的库存。

  这一初始实验的结果在降低库存和提高服务水平以及为零售商节约劳动力等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的订货流程的第二次试验是在一个超级市场进行的,在这个阶段,宝洁公司建议零售商将尿布产品储存在连锁超市的配送仓库,零售商向宝洁公司提供有关仓库从各个商店每天所接到的订单数据,并允许宝洁公司根据仓库每天的发货数据来确定仓库所需要的补货数量。通过这样的操作,消除了昂贵的零担运输,并减少零售商店的缺货。公司和零售商通过降低成本和增加销售都会获得收益。总的来说,较低的成本促使较低的价格,通过更高产品可获得性提供更好的服务,将导致销售额的增加。

  第二次试验证实了,通过减少渠道成本和增加销售量,物流创新在为零售商和制造商提供共同收益方面存在潜力。

  与主要超级市场之间的CRP的成功实施使其他零售商对这一新的流程产生了兴趣。到1990年,大多数超级市场已经全面实施了CRP。这些较早采用CRP的杂货零售商,在降低库存和缺货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高度成功。

  CRP的成功不能离开EDI 。EDI体现了宝洁公司提高订货过程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对于CRP的实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EDI本身不能被认为在提高效率和订货质量方面的工作重视特别重要的,就其本身而言,EDIs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然而,当流程和系统重组平行实施时,EDI能够成为一个强力的工具。

  在宝洁公司,EDI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为CRP的运行提供一个基本的平台。CRP曾被表述为双向的EDI,于双方公司的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CRP不仅需要系统变革,而且在CRP中,每个组织的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程度,要比在没有CRP客户的EDI中要紧密得多。两个公司的系统之间由EDI促使的连接,导致了公司之间的大量数据的无误差的自动交换。CRP大大增加了渠道公司共享的数据量,这使得EDI成为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技术。尽管早期的第CRP试验是用传真和电话来发送数据,但是宝洁公司的几位经理表示,没有EDI的CRP是不可行的。

  EDI通过降低交易成文为公司提供经济效益,即使在没有投入CRP的情况下,这也促使了EDI的采用。

  在上述的应用当,生产家庭用品的宝洁(P&G)开始将信息系统作上、下游整合,希望通过正确和快速的信息传递、分析和整合,达到对市场的需求作快速反映并降低库存等目的。同时,这种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系统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下好处:

  1、缩短需求响应时间;

  2、减少需求预测偏差;

  3、提高送货准确性和改善客户服务;

  4、降低存货水平,缩短定货提前期;

  5、节约交易成本; 6、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供应商管理; 7、减少生产周期; 8、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1987年,宝洁公司通过了改写整个订货、发货和账单系统的决议。它支持宝洁公司为渠道成员提供服务方面的所有活动,包括定价、订货、开票和单独的信用系统。OSB项目集成了许多原先不能在职能部门和产品之间一起运行的相互分离的系统,使宝洁公司能够提高协调性和总体服务水平。

  通过对总订货流程的重新设计,宝洁公司在减少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收益。除了减少发票扣除额以外,重新设计过的业务流程使宝洁公司能够降低整个订货流程中的成本。其尿布产品经理认为:随着宝洁公司协力合作,更好地利用从CRP订货数据中获得的有关需求的改善信息,宝洁公司将实现进一步的成本节约。通过与供应商之间的更加有效的谈判,以及更好地利用实际需求数据进行计划和安排,在生产中还可以实现额外的成本节约。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的业务流程中,新的信息技术影响了各个环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新的信息技术支撑着整个环节的运转。

  宝洁是处于渠道核心环节的企业,它要将与自己业务有关(直接和间接)的上下游企业纳入一条环环相扣的渠道中,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渠道的计划中,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增强了整个渠道在市场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

  我们从渠道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来谈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

  渠道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产品(服务)设计、生产、 市场营销 (销售)、客户服务、物流供应等。它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通过采用各种不同信息技术来提高这些领域的运作绩效。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是需要大量信息技术来支撑的,在宝洁的整个运作流程中,新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对渠道的支撑可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由标识代码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基础信息技术构成。当中要特别提到电子数据交换(EDI)。EDI技术是指不同的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方法。EDI是实施快速响应(QR)、高效消费者响应(ECR)、高效补货等方法必不可少的技术。目前,几乎所有的渠道管理的运作方法都离不开EDI技术的支持。EDI的主要功能表现在电子数据传输和交换、传输数据的存证、文书数据标准格式的转换、安全保密、提供信息查询、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供信息增殖服务等。

  第二层面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开发的支持企业生产。

  在具体集成和应用这些系统时,不应仅仅将它们视为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而应深刻理解它们所折射的管理思想。宝洁深刻把握了这一点,更通过和IBM的合作,在更广泛的范围推广了它的应用。

  就在宝洁加快发展的脚步时,它依然没有忘了向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宝洁希望完全根据实际销售结果发货,而不是基于预测。为了更接近这种实时要求,宝洁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具体成效包括:成本大大降低了;流程的改善带来了更优服务、更高效率和更低零售商成本……

  (3) ECR的利用

  高效率的消费者反应(ECR),内容是“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通力合作,及时对消费信息作出反应,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核心内容有五个原则:

  原则1:向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商品或服务。

  原则2:确立商品供给链内部的合作关系

  原则3:建立高效率的物流。

  原则4:建立正确、及时的信息流。

  原则5:建立共同的费用评价方法

  在这些原则下,ECR提出要在如下四个方面实行变革:

  1.高效率的商品归类。采取最新的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技术等),对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进行合理分类,统计分析各类商品畅销或滞销的原因。由于采用了电脑技术,这种分类变

  得非常容易,成本也很低。

  2.高效率的库存管理。通过对商品进行合理归类、统计等,利用有关的数据建立各类商品销量变动模型,并据此预测商品的销量,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商品库存量,既能减少了库存量,降低成本,又不至于脱销。

  3.高效率的促销活动。对于促销活动,ECR一改过去应用广告“狂轰滥炸”的形式,而是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积极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性能、优点和适用范围等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4.高效率地推出新产品。ECR对消费者的偏好反应迅速, 并在收集消费者偏好信息的基础上,快速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及时把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投放市场。

  与零售商、批发商和其他制造商、行业贸易协会和咨询公司合作,宝洁公司参与了渠道创新中的有效者反应(ECR)方法的开发,这一方法将使杂货零售连锁企业能够有效地与其他低成本的零售形式展开竞争。

  CRP是ECR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到1994年平均增长率月为止,总共有家渠道客户采用了与宝洁公司之音的CRP,宝洁公司超出26%的销售量是通过CRP来进行订货的。随着这些客户将CRP的使用扩展到新的产品系列和多个配送中心,预计到1995年年底,这些客户的总CRP需求将增加到宝洁销售额的35%。CRP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在为零售商降低库存水平和缺货的同时,管理增加了的库存存储单元的解决方案。CRP计划对宝洁及其分销商的另一个重要的收益是增加了销售额。

  整个订货流程的重新设计根植于“简化,标准化然后机械化”的哲理,减少大量人工操作。对于那些利用新的定价数据库来核实或确认采购床单信息的零售商来说,这导致发票扣减的大大减少,大大的提高了宝洁公司的总订单质量。从92到94年发标出错的概率降低了50%多,同一时期内,以有利于宝洁公司的方式解决的发票争议问题的比例增加了300%多。订货流程的重新设计在减少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收益。

  定价方法的根本性调整改变了以前由于价格不稳定所带来的信息放大作用,消除了零售商提前购买的动机,从本质上提供不变的采购成本以及伴随一些灵活的折扣或提供用来开展零售商店促销的基金。不采用这种定价结构,想要提高渠道的物流效率几乎是不会有什么收益的,CRP的实施也是不可能的。价值定价法的实话使宝洁公司的价格变动次数从1992年的每天55次减少到1994年初的每天少于1次。新的定价方法虽然在销售额要低一些,但利润要强一些,而且将公司更好的地定位在:为忠于品牌的消费者提供根据价值定价的产品的基础上构造公司的未来。

  CRP、OSB和价值定向法的共同实施实现了有效率的库存补充,使整条链上的信息流及时、准确、无纸化,并能产生与消费相匹配的平滑、连续的产品流。并使以前盲目的促销更趋于理性,有效。

  从品牌管理到类别管理的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宝洁公司的管理层开始实话类别管理。类别管理方法为宝洁公司产品线的重构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在以前的结构下,品牌的重新构造或者合并是很难实现的。品牌经理仍然负责广告和有限的促销活动,但是类别经理制定总体的定价和产品政策,使宝洁公司能够消除较弱的品牌,还能够避免在同一渠道中的相似品牌之音,为争夺广告和分销资源而导致的冲突。向类别管理的转变,是公司将运营和产品线简化和标准化的努力相一致的,既可以清洁卫生许多不必要的库存存储单元也可以增加新的库存存储单元。库存存储单元的重新构建为消费都提供了更多的符合他们需要的产品选择,而能够更好的实现ECR。

  行业联合ECR方案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零售高从购买者向类别管理者的转变。类别管理是指零售商与供应商共同协作,将品类作为战略管理单元,以消费者价值为中心,提高共同投资效益的管理过程。品类管理的关键 零售商与供应商共享零售管理信息,分析研究影响品类业绩的因素,协调双方之资源,共同提高品类的销售及利润。品类管理是ECR(高效消费者回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扩大需求,最大化店内资源的主要手段。向类别管理的转变,对于零售高和宝洁公司都有好处。类别管理者的工作更好地定位在,掌握产品中的每一种产品产生的真实成本和利润。此外,类别管理者能够意识到由宝洁公司定价政策和物流计划的简体带来的储存和搬运成本的节约。宝洁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完全实施。

  (4)下一步战略

  宝洁应当更专注核心业务,宝洁将CRP出售给IBM公司的资公司——集成系统解决公司,一方面是可以使零售商以同样的形式与供应商相互合作,增加了制造商采用CRP的可能性,在行业中创造了一种强大的标准化动力,另一方面,将合适的工作交给擅长的人,可以使整个CRP服务在运行和维护上更专业化,更具效率,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方面IBM无疑在信息系统方面堪称行业翘楚,由IBM运营的CRP对更广泛的使用群体而言,其可靠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举动,将导致整个行业的进步和生产运营成本的大大降低,而且,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也有了稳步的提高,为这个流程的高速运转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而宝洁也能将集中其主要的精力用于品牌的发展和服务的提高,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另外,完善ECR战略。ECR战略通过有效率的库存分类、库存补充、促销和产品引进,能够实现销售空间和库存的最优化、订货流程中时间与成本的最优化、促销的总系统效率的最大化、新产品开发效率的最大化。在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店、消费者之间传递及时、准确、无纸化的信息流,达到与消费者匹配的平滑、连续的产品流。使渠道中的所有成员的成本下降,都能够受益。

  彻底实施行业联合的类别管理。向类别管理的转变所带来的潜在利润的提高能够很容易地超过CRP的成本节约。向类别管理的转变,对零售商和宝洁公司都有好处。类别管理者的工作更好地定位在,掌握产品类别中的每一种产品产生的真实成本和利润。宝洁公司的客户服务小组与类别管理者能够利用可靠的经济分析,证实他们管理的品牌应该被分配更多的货架空间或种类,因为宝洁公司品牌的每单位货架空加的零售利润比该类别中大多数其他产品要高。此外,类别管理者能够意识到由宝洁公司定价政策和物流计划的简化所带来的储存和搬运成本的节约。但这一过程序要执行总裁强烈的要求以及变革的命令。

  不断创新销售渠道。必要的话可以越过中间商,直接面对零售商和顾客。和长期合作的零售商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供应链的角度,采用更新的供货和库存管理,使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到最低和信息扭曲最小。

  加强产品的开发和质量管理,拓展产品的系列和种类,根据顾客的个性需求就,生产真正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品牌产品,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保持产品的销售是由消费者的需求拉动的,而不是通过渠道推动的这一形势,使宝洁在供应链上处于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宝洁也应该努力采用一些新技术。例如条形码技术。优秀的技术也靠人来实行,所以人才的培养也是应该注意的。

  三 结论与总结

  通过宝洁的案例分析,我们注意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宝洁给我们的一些启示和经验。

  在21世纪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之间,已经升级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也要兼顾供应链上的利润,使所有成员都能够盈利。在70年代,促销活动带来的一系列的信息扭曲、库存不断增加,供应链效率低下。宝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互惠互利,用合作代替谈判,从而有效率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

  不断的创新也是宝洁成功的关键,几十年来,宝洁一直是一种品牌管理制度,并且被认为是品牌管理的优秀楷模企业。然而在80年代后期, 宝洁公司的管理层在其品牌管理结构方面进行了一次提高协调和效率的巨大变革。即从品牌管理到类别管理。

  宝洁之所以能够发起这场渠道改革,不可不提的是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强有力的需求和忠诚。使其在渠道中处于优势地位。宝洁定位于为忠于品牌的消费者提供根据价值定价的产品的基础上构造企业的未来。而宝洁也确实通过实行根据价值定价建立起品牌顾客忠诚度。

  多品牌战略的经营策略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重要方面。宝洁公司的产品的种类很多,涉及保健、美容、食品、饮料、肥皂和纸类等,每种产品都有几个大的品牌多品牌虽营运成本高、风险大,但灵活,也利于市场细分。宝洁公司名称P&G宝洁没有成为任何一种产品和商标,而根据市场细分洗发、护肤、口腔等几大类,各以品牌为中心运作。在中国市场上,香皂用的是“舒服佳”、牙膏用的是“佳洁仕”,卫生贴用的是“护舒宝”,洗发精就有“飘柔”、“潘婷”、“海飞丝”3种品牌。洗衣粉有“汰渍”、“洗好”、“欧喜朵”、“波特”、“世纪”等9种品牌。品牌的频频出击,使公司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实力雄厚的形象。

  差异化的营销密切配合多品牌战略。宝洁公司经营的多种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诸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这样,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

  宝洁成功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但也不能照搬经验,宝洁的财力雄厚非一般企业能比。而且行业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经营战略自然有一些不同。但宝洁的这种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的企业学习的。

看过"企业案例分析报告"的人还关注了:

1.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2. 企业案例分析范文

3. 成功企业案例分析

4. 创业案例分析报告

5. 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求助】财富管理案例分析文章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结课论文
【摘要】本文以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为例,首先分析了在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的编写要求和内容特点。
【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案例
财务管理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利于高校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相对于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化的需要来说,存在着相当的滞后性,与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就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管理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比例非常低。与国外著名商学院相比,国内高校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少,有的学校甚至为零,远远不能满足财务管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哈佛商学院为例,除一两门理论性课程以外,其他课程全部都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90%以上;而国内的高校,案例教学的比例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
(二)财务管理的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一方面,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由于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致使案例的数量非常少,并且缺乏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和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案例的编写采用“拿来主义”,不符合我国的国情,适用性较差,并且落后于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潮流,有关跨国投资、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及教学都相当薄弱,不能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二、高校教育中财务管理案例库的开发
案例库的开发状况直接影响案例教学质量,一套高水平的案例库的建立是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同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而且还需要按照课题一样的方式组织调查与编写。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案例,它是教学案例库构成的必要条件;其次是指案例的类型众多,这些案例可以是学校组织教师自行编写的,也可以是收集整理的二手案例;再次,教学案例库还必须具有完善的系统分类储存功能。那么,什么样的案例可以编写进案例库呢?
(一)案例具有典型性、符合实际决策的要求。
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种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特征。案例设计中,其问题往往是若隐若现,提供的信息并非一目了然,有关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加工、推导,才能直接用来进行分析。案例通过模拟现实企业财务管理中纷繁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最终获得符合实际的决策。
(二)案例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符合教学的要求。
教学案例必须设计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其中有的问题比较外露,有的比较含蓄,而通常是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案例中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案例提供的情况越是有虚有实,越能够诱人深入,从而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案例的选择必须符合财务管理教学目标的需要。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符合财务管理教学目标的需要。财务管理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四)案例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具有不同的深度,因此,案例库中的个案,其编写的理论深度和实践要求要与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的需求相适宜,适于相应层次的学生使用,篇幅长短以及问题的设计也应配合协调。
(五)案例的设计应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
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分为专题案例和综合案例。专题案例内容应富有针对性,不同个案要突出不同的知识重点,且在编排上要体现出相关知识点相对集中的系列化特点;综合案例则应注重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通过一个案例往往可涉及多个章节的知识。综合案例的使用一般在总结复习阶段,因此,这类案例应该编排在案例库的后面部分。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另一方面,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式的、启发式的,应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案例教学、传统讲授教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教学手段,例如实证分析、模拟实验、撰写论文等手段,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囿于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两种方法,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是学习的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学生应该把案例教学看作是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断考验。在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学生们培养的不是“正确”和“非正确”的观点,而是从这些问题的讨论中获得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阮萍.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石泓,于成.税法案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乐菲菲,吴兰飞,贺翠芹.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论坛,2008,(4)
[4]张凤娜.税法案例教学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
[5]贾莉莉.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问题及对策[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4)

关于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论文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摘 要: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核心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为保证人力资源效用最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本文简述了我国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在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科学开发、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前问题的对策。关键词: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从经济学角度也称之为人力资本,可看作是生产要素中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之和。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其货币资本等共同构成了经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于1960年最早提出,其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西奥多·W·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根据简单的生产函数Q=F(K,L)如果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无异于生产函数中劳动数量的增加,从而增加生产过程中的产出。舒尔茨认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带来的产出的增加将高于对物质资本和劳动数量的增加带来的产出增加。同时,因自然资源中某些要素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使用自然资源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而像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有正的外部效应,同时其边际效应递增。因而我们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显得更加重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则指人力资本能够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稳定地满足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要使人力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无疑是关键所在。人力资本的投资要求灵活的经济体制更加具有生产性,也就是资本市场、劳动力和产品市场这些灵活的机制更加具有生产性,要有更加适合市场的观念。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人力资源的比重———相对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众多的人口并没有转化人力资源强国。人口是一个地区的总人数,而人力是劳动能力的总和,现阶段中国的消费人口比例远大于资源人口比例,也就是说人力数量占人口数量的比重很小,人口众多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和包袱。(二)人力资源的质量———不够高中国劳动力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劳动力质量低下。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源优秀部分的人才资源严重缺乏。人才是人力资源的精华,也是经济倍增效应的源泉。现状是普遍存在下列现象:在岗员工不能有效履行职能,或缺乏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厂长、经理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和知识;技术人员知识老化,难以设计出一流的新产品;市场营销人员缺乏现代营销观念和技巧,仅会在请客送礼层次上开展工作等等。  (三)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和谐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首先是地区分布不合理,人才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优秀人才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沿海省市。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使人才在地区上分布不合理愈演愈烈。各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从内地涌向沿海地区造成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现象,高级人才东部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明显不足。其次是行业分布不合理。我国优秀人才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IT产业汇集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人才。而处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却人才寥寥。(四)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表现为一部分人才找不到工作,或因“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而阻碍其总体能量和个体能量的有效释放。大约数以百万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处于闲置或“在职待业”状态,大材小用、人才不用、庸才重用、偏才正用的现象不乏其例;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的领导大有人在;“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可以考虑,专科生一律不要”,极大地造成人才的浪费。此外,资源配置不合理还表现为人才使用的高消费。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一般人都能胜任的工作,都要求招纳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毕业生。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在发达地区出现人才高消费,而落后地区则人才资源严重短缺,从而造成发达地区的人才配置剩余,而落后地区的人才配置不足。(五)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低因人力资源使用的不合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使用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区或企事业单位以人才的拥有为标准,不考虑人才的使用价值。在现实中,存在着专业上学非所欲、学非所用,用人上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错位现象。同时,在知识更新高速度的今天,在职的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能力差。一方面表现为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老化,曾经的人才变为非人才。二、原因分析(一)人口基数大与老龄化现象并存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过多,在教育投入有限的前提下,人均占有教育经费就少,那么人均接受教育的机会就相对少,人口素质就会降低,这是人力资源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由于高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影响,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1亿,老龄化的特点总结为“两高、两大、两低”:“两高”是指高速度和高龄化;“两大”是规模大和地区差异大,全世界每5个66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两低”是指老人自我养老意识低、城市社区养老社会化水平低,这一现象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比重偏小。(二)教育投资低与开发成本高并存2001年美国的学校教育占GDP的比重是9% -11%,可见对学校教育的投资很重要,包括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健康投资、成人教育在内的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17% -25%左右。而中国, 200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057. 0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 19%。我国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非洲的乌干达。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过高。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四年费用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的收入。如果读民办高校,则远远不止这个数。至于出国留学费用更要翻上不止一番。高等教育投资费用对一般工薪家庭、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家庭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同时,对于家庭来说,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家长对子女培养的投资同他们对其他选择的投资是一样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子女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有较高收入的工作,他们所期望的目标并不都能达到。如果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过高,那么他就不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三)地区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并存我国西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大都是比较贫困的地区,人均GDP很低,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等原因,经济水平落后,就业机会少,人才流动性也很差…….这些不利于个人发展,“良禽择木而栖”,因此,外面的人才不进来,里面人才流出去,致使西部地区人才匮乏。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第一产业发展缓慢,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业人才缺乏。因此,人才都集中在第二、三产业,人才的缺乏又反过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从而恶性循环。(四)人事制度落后与人力资源市场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真正进入科学的管理系统,还徘徊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的边缘。以事为重心,管理活动着眼于为人找位置,为事配人,忽视人的开发和利用;重视人才的拥有,忽视人才的使用;对人才的选拔、奖惩和培训等缺乏一整套科学系统的量化指标体系,也缺乏一整套严格客观的科学评价系统。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观念和认识上的相对滞后;相关的体制和配套改革措施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队伍等现实问题。此外,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还未建立起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仍较多地沿用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套路,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的人才激励机制,致使人才潜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一方面,人才供求机制尚不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不仅不能做到“适销对路”,有效配置,即使对人才存量、流量和社会需求也无法满足。另一方面,人才流通渠道尚不畅通,在档案和户籍制度限制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存在较严重的人才部门或单位所有制。人才的流动和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存在较高的交易费用。(五)人力培养、选择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力资源在实际应用中能否产生高效益,首先取决于其技术知识类型与含量是否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两者不相吻合,那么,所开发出的人力资源就会被闲置或因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浪费。我国在对人才的选择、培育和合理的使用上缺乏有机的整体性的联系和良性循环,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相脱节,致使许多在校大中专学生处于学非所用或学而无用的境地。人才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育考试形式,一次考试决定终身的弊端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这种考试制度一方面单纯片面地强化智商的核心地位,对人才的情商测试缺少必要的考核。另一方面严重束缚了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和视野的拓展以及创造能力的积极发挥。现行的人事制度的选才标准过于狭窄,方法过于简单。真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品质优良、富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三、对策与思考(一)科学开发以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和促使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首先要为人力资源的开发“瘦身”———解决好人口问题。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讨论如何发展教育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首先,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9年义务教育的完全普及,而其作为准公共物品,其费用理应由中央政府完全投入。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导社会力量办学,以适应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其次,积极调整教育结构。以调整知识结构为中心,设计新的教育体系,形成人力资源结构配置的“三角形”稳定结构。即面向全社会公民大力发展以掌握生产、生活知识为目的的普及型文化知识教育;面向广大就业群体后备军,以训练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技能型职业教育;面向大量的专业科技人员和各种管理人员后备军,以掌握专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目的专业型技术教育;面向高科技人员、高级专家及高级公务员等后备人员,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决策和管理为目的的专家型科技教育。再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方法和教育实践。为社会培养出高情感、高智能、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缩短高等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最后,强化职业培训教育的战略地位,在科技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环节,没有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中国就无法实现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德国把“双轨制学徒培训”作为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日本把职业技能开发作为振兴经济的基石。(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从开发到利用的中间环节。这一环节的基本功能就是连接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使开发出的人力资源能根据其不同的专业及能力而投入到社会和经济部门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去,即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首先,制定宏观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人力资源供求的调节主要是需求导向和价格调节。由于人力资源供求和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市场调节只能是动态调节,难免存在市场信号失真,因此要制定宏观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允许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各种人才到中小城市、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就业。鼓励人才到西部去,到农村去,不仅要调动他们愿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积极性,更要通过政策倾斜,使他们在经济上得益,使他们的教育投资得到一定程度的回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健全人事管理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加大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改革力度,坚决裁撤冗员、优化结构。另一方面,建立平等竞争和效益第一的用人制度,政府、企事业单位都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实行公平竞争,优才优用。再次,进一步规范人才市场,畅通人才流通渠道。针对市场不规范应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立法和管理,防止欺骗行为发生,以便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加快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使人力、人才进入社会化管理的轨道;建立科学的用人公开、平等、择优竞争的机制,使人才可以自由合理地流动;以报酬作为调节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杠杆,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三)合理使用首先,改善管理水平和建立激励机制,大力提高人力资源效率。实现从传统的行政性劳动人事管理向现代经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在“权、责、利”三者统一的关系上,通过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进行绩效考核。建立以薪酬和待遇为主的多种激励机制。薪酬和待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广泛而深入的激励作用,应逐步向贡献大的劳动者倾斜,真正通过薪水和待遇体现出知识和技术的含金量。优绩优酬才能激发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能。其次,用人单位要发展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以完成人才的保值和增值。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还需要不断追加来保值。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同时知识更新、技术刷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很快就会陈旧,因而,只有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人才才能得以继续进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延长其“人才寿命”。教育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和发展性,它不能在人成长的某一时期集中完成,而必须多次实施才能日臻完善;它没有固定模式,而必须根据人处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发展要求来针对性进行。继续教育是人力资源增值的途径之一。最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稳定。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阀”与“稳定器“,用于降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增强人们的生活安全感。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失业保障问题,为人力资源解决后顾之忧,他们才能致力于岗位,发挥最大效用。(责编 郭晓蕾)参考文献[1]刘丽萍,王宪君.试论我国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黑龙江财专学报, 2001(4).[2]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7.[3]张德.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对策[J].中国人才论坛, 2002(7).[4]张成君.再论我国人力资源的现存矛盾与解决对策[J].商业研究, 2001 (11) .[5]张文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