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meta分析

2023-02-22 20: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meta分析

Meta分析是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多个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来回答研究的问题。其优点是通过增大样本含量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meta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它是文献的量化综述,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meta分析是什么

英国教育心理学家G.Glass于1976年将Meta分析定义为:Meta分析是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而且还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定量的合并。
一、Meta分析的选题
Meta分析的选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选题不当,容易导致研究缺乏价值、研究困难或无法完成。其注意事项如下:
1、重要性。只有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的问题才适合作meta分析。Meta分析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写一篇高质量的至少也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如果分析的问题无关紧要,则得不偿失,也难以发表。
2、争议性。一般而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最适合做meta分析。通过汇总多个研究结果,得到总的更可靠的结论。怎样才知道哪些具有争议性呢?优助提醒如果是某一领域的医学专家,自然会对本领域有哪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比较清楚,如果是新手,则可以向该领域的专家请教,或者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知道哪些问题有争议性。如:欲研究肾移植领域哪些问题有争议性,则可以以“肾移植”,“争议”在CNKI上检索,或以renal transplantation, controversy; dispute等为关键词在PUBMED或其它医学数据库上进行检索,查到相关论文,详细阅读后即可知道哪些问题是有争议性的。
3、创新性。创新性指的是国内外还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meta分析。同样可以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来得知是否已经有人作过类似的meta分析。如打算作进食牛奶是否会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则可以以“前列腺癌乳制品meta分析”或者“prostate cancer dairy product meta-analysis”为关键词在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发现国外已经有人做过了,那么这个课题就不太适合再做meta分析。最好的情况是别人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已经有人做过了,但是,如果前面的研究质量不高,或者是前面的meta分析已经是很久以前做过的了,或者前面的研究指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那么也还是可以再做meta分析的。由于现在许多适合做meta分析的课题国外已经有人做过了,所以在中文医学杂志上看到的多是“国人×××的meta分析”。但是,由于中文论文的质量及可靠性往往不高,因此影响了meta分析的质量。
4、有明确的效应指标。对于危险因素,可以以OR/RR值为效应指标,对于肿瘤的治疗,可以以×年生存率为效应指标等等。
5、大小合适。选题太大,纳入研究的文献太多,而且问题也不明确,研究难以完成。选题太少,缺乏推广应用的代表性,而且纳入研究的文献也太少,达不到汇总的效果。一般而言,纳入研究的文献以10-30篇比较适合做meta分析。
meta分析的选题是灵魂,优助医学一直倡导好的idea能够事半功倍。
二、Meta 分析的特点
1、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
2、也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提出问题、搜索相关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和剔除标准、提取资料信息、统计学处理、报告结果等基本研究过程。
3、一般研究的不同点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发表与未发表)各独立研究结果资料,而不需要对各独立研究中的每个观察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三、Meta分析的目的
1、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通过对同类课题中多个小样本研究结果的综合,能达到增大样本量、改进和提高检验效能的目的。
2、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当多个同类研究的结果在程度和方向上不一致时,通过Meta分析可以得到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对有争议甚至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得出一个较为明确的结论,而且使效应估计的有效范围更精确。
3、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由于研究水平、研究对象、试验条件、样本含量等不同,多个同类研究的质量可能有较大差异。通过Meta分析可以发现单个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考察研究间异质性的来源,估计可能存在的各种偏倚。
4、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通过Meta分析可以探讨单个研究中未阐明的某些问题,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
四、Meta分析的指征
1、需要作出一项紧急决定,而又缺乏时间进行一项新的试验;
2、目前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3、有关药物和其他治疗,特别是副作用评价方法的研究;
4、研究结果矛盾时。
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2、检索资料
3、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
4、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5、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
6、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六、Meta分析资料检索策略
1、先进行预检索,大致确定检索范围,根据预检索的结果修改检索策略;
2、检索时可进行必要的限定,如研究对象、语种、出版年限、出版类型等;
3、保证较高的查全率最为重要,因为漏检了重要文献可能直接影响Meta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4、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并重视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
5、要注意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如会议专题论文、未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内的章节等通过常规方法难以检索到的文献。
七、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过程
1、制定统计分析方案。
2、选择适当的效应指标连续变量一般用均数差表示效应的大小,二分变量用率差(rate difference,RD)、OR、RR等来表示效应的大小。
3、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
4、模型选择及统计分析得到效应合并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5、效应合并值的假设检验与统计推断。
6、采用图表表示各个独立研究及效应合并值的点估计、区间估计八、敏感性分析
7、按不同的研究特征,比如不同的统计方法、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高低、样本量大小、是否包括未发表的研究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层Meta分析,比较合并效应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医学本科生的论文怎么写

医学本科生的论文怎么写

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本科生的论文怎么写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MB)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临床决策都应当建立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之上。本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的辩证思维的培养、医学文献信息的评价与运用等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本文从开课的必要性、课程设置时间及课时量、教学过程及考核等几个方面谈谈循证医学在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思考,以期为后期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循证医学又称循证医学实践是一种新的医学实践形式,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1]其核心思想是须在当前最佳的证据基础上建立并且制定全面的临床相关实践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将医务人员个人经验与临床证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虽然这个学科兴起至今不过二十余年,但以其对问题科学辩证的思考方式、多学科融合和跨地域合作的实践模式,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渗透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领域和医学教育各个方面,为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医疗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3]。因此循证医学被《英国医学杂志》评为20世纪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和革命之一。

由于循证医学属于舶来品,国外对于循证医学教育起步较早,如美国超过20%的大学在20xx年以前开设循证医学课程,随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将循证医学设置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4]现有更多的国家在不同层次医学生或继续教育课程中引入了循证医学。在我国中医领域最早接受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培训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医科和广西中医药大学。我校在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时间较短,尚处于摸索阶段。笔者在带教的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总结如下,希望为中医学专业循证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开课的必要性

中医学已有数千年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医疗效评价的科学性是中医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瓶颈问题。

循证医学属于临床实践的范畴,其核心思想是临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诊治时,应充分掌握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科学证据,任何决策均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医疗环境和条件,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及愿望,从而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所接受,目前临床疾病相关指南、国家卫生政策的修订等都基于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被更多人认可,加快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中医模式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中医领域的临床、科研人员逐步认识到用科学的方法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中医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在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切不可照搬西医院校的方法和内容。在中医药领域进行循证研究应在其基本理论框架内进行,同时借鉴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中药评价不能忽视中医药的特点,有效性评价应根据中药的功能主治选择目标病症,重视以病统证、病症结合的评价,既符合中医理论,也能为西医和国际认可,有利于国际接轨。[5,6]循证医学能帮助中医药鉴别和确认中国传统医学中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让其走出国门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对于现代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临床前学习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2课程设置时间及课时量

我校于20xx年下半年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当中,属于专业限选课,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8周16学时。

目前不同的学者针对课程设置时间意见不一,主要有4个时间段:低年级、实习前一学期、实习期间和实习后段。[7-9]虽然有作者认为在低年级学生中介绍循证医学原则上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批判性的思维考虑在临床轮转时所进行的治疗和临床决策,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程。[10]但笔者认为中国低年级的医学生课程任务较重,除了要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很多公共必修课,使得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很少。而循证医学这门课本身注重的是实践,因此在实习前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运用循证医学实践的相关方法,阅读科学期刊频率也会大为增加。

而且这个阶段的中医学专业学生已经修完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和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流行病学及统计学基础的同学对循证医学部分相关章节内容的理解明显比没有学习过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知识的班级的同学课堂反映好。[7]

3教学过程及考核

由于本门课程课时量较少,因此针对中医专业本科生课堂教学旨在让其了解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和方法,建立循证医学实践的思维模式。因此为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编订的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主要有:循证医学基本概念、提出临床问题、循证证据及其检索、证据评价、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就教学方法而言,国内外循证医学教学常采用方法有讲授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小组学习、杂志俱乐部等方式。[11]鉴于我校的课时限制和大班授课的客观情况,为避免上大课时老师“一言堂”,学生“一听而过,听完就忘”的现象,本门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授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以老师讲解为主,给学生介绍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其中贯穿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案例。第二部分以学生见习中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做具体案例,结合所学习的临床知识来进一步巩固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提问-索证-评证-用证”。由于是大班授课,案例讲解多采用学生先阅读和讨论,最后老师指导的形式,特殊问题课后单独指导,从而帮助同学们掌握和巩固循证医学实践的相关方法,培养循证医学辩证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目前,考虑到该门课程学习的重点在于实践,因此我校对该门课程的考试方式主要采用报告考核的形式,4~8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选取见习过程当中遇到的感兴趣的临床案例,开展“提问-索证-评证-用证”的循证医学实践,并将实践过程及收获整理成报告的形式上交。由于我校实际情况限制,目前授课都只能采取大班授课,这样的考核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补充了学生“实践”的不足。总体来说,我校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目前受师资力量、实习医院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如何将循证医学的方法与中医理论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开展教学工作还需要更多的院校、教学医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尝试、摸索、创新以及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泓午.循证医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SACKETTDL.Evidence‐basedmedicine[M].WileyOnlineLibrary,2000.

[3]李幼平,李静,孙鑫,等.循证医学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献给中国循证医学20周年[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1):2-6.

[4]张鸣明,李幼平.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J].辽宁医学杂志,2001.15(5):225-7.

[5]李廷谦,刘雪梅,张鸣明.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Meta分析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3):180-8.

[6]李幼平,吴泰相,刘关键,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策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3):159-61.

[7]邱红燕.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94-5.

[8]王琰.关于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5):139.

[9]黄鹏,李譞超,陈宝,等.南昌某高校不同层次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需求和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7-9.

[10]SRINIVASANM,WEINERM,BREITFELDPP,etal.Earlyintroductionofanevidence-basedmedicinecoursetopreclinicalmedicalstudents[J].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2002.17(1):58-65.

[11]高钰琳,陆爱平.国外循证医学教学研究进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16-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