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抚顺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02-22 18: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抚顺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抚顺煤炭工业学校整体并入;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65年来已培养10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煤炭等各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省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共建我校的历史机遇,把“顶天立地”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把强化内涵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实现了新跨越。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资格单位、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少数民族本科专科预科生培养基地,是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2006年学校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景观和谐交融的新校区。新老校区连成一片,成为融教学、科研、人文、生态于一体的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学园区。学校占地面积1906亩,校舍建筑面积78.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23.84万册,各类运动场所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72亿元。
学校有各类在校学生22774人。教职工1521人,专任教师932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9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1.3%,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83%,有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辽宁省攀登学者,2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67人为国家和省部级科技专家、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和优秀骨干教师。
学校设有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下辖石油化工、化学与材料、环境与生物三个学院)和研究生、信息与控制、计算机与通信、机械工程、石油天然气、经济管理、数理、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体育、矿业工程(职业技术)、顺华能源、继续教育、教育实验、国际教育、民族教育、艺术设计和营口大学园石油化工等18个学院。现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建成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资助学科5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4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9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含硕士领域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19门、省级视频公开课程2门。2014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
学校集中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石油化工过程运行优化与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批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辽宁省石油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20个,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1个。与抚顺市联建了信息技术中心、精细化工研发中心、新能源研发中心,与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组建了石油化工联合实验室。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成效显著,成立了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辽宁省社会稳定研究会,建立了辽宁省舆情信息研究中心,取得多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揽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436项,获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奖35项,获授权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出版著作、教材295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300余篇,其中被SCIE、EI、ISTP收录734篇。学校公开出版《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个科技核心期刊。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荣获“全国大中城市先进社科组织”称号。
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发挥“问学穿石、修身诚化”校训的激励作用,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实施“雷锋精神种子工程”,总结凝练出了雷锋“五个一”精神(“一颗钉”的刻苦钻研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爱岗敬业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通过抓“两课”教学、开设“雷锋精神在线网站”、丰富校园雷锋精神元素、开办“百家讲坛”,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形式,满足了学生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被授予教育部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学雷锋优秀组织单位、辽宁省“雷锋号”等称号。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了“厚基础、宽专业、素质高、能力强、重德育、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弹性学分制、学雷锋示范班、教学改革实验班等教改新举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成绩。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广泛开展,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347项、省级奖励836项,竞赛成绩位于辽宁省高校前列。学校重视体育工作,大力开展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运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设有羽毛球、击剑和龙舟3个教育部高水平运动队,在全国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学校被评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学校”。我校毕业生以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全面,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连续10年获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已与美国、俄罗斯、英国、韩国等18个国家的42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开展本科生“2+2”、“1+2+1”、 “4+1”等培养项目,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等高校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学校是教育部指定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单位,有在校留学生360人。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党委、辽宁省文明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依法治校示范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
2014年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全体师生将在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以新的思想理念、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举措,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辽宁抚顺石油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抚顺煤炭工业学校整体并入;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61年来已培养8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煤炭等各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及时分析形势,调整目标定位和办学思路,把“顶天立地”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把强化内涵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和外向战略,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实现了新跨越。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学校在校学生23430人,其中研究生1300人、本科生16200人、高职专科生3200人、成教本专科1900人、少数民族生830人。到2006年,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征地1300亩、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景观和谐交融的新校区全部建成。新老校区连成一片,成为融教学、科研、人文、生态于一体的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学园区。新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和现代化体育场等拔地而起,多功能电子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和高速宽带校园网络等一应俱全,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技术堪称一流。学校拥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12个,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49个,先进的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200台件。学校占地面积1906亩,校舍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总量254.6万册(含电子图书139.7万册),各类运动场所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35亿元。同时,学校注意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条件,在建设2万平方米教授博士公寓后,又建设了15万平方米教职工公寓,使近千名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学科建设不断优化。2005年以来学校确立了“坚持特色、突出重点,促进交叉,强化创新”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辽宁省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和抚顺市建设中国北方石化城等发展战略,在原有石化、机械、信息等工科学院的基础上,新组建增加石油工程、化材、环境、计算机等工科学院,形成了以重点学科为先导的石油化工、石油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生物、化工机械、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等体现行业和地区经济特色、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群。学校还注重培育新兴、交叉和应用学科,发展人文和社会学科,先后建立了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目前,学校设有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学与材料、环境与生物、机械工程、信息与控制、计算机与通信、经济管理、数理、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体育、高职、顺华能源、继续教育、教育实验、国际教育、民族教育、研究生和营口大学园石油化工等20个学院,建成2个省级高水平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资助学科、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50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和新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被辽宁省确定为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初步建成一支较为稳定、结构较为合理、政治和业务素质较为全面的师资队伍。学校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博硕工程”(45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年内力争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5年内力争获得硕士学位)和“151工程”(培养和引进10名领军人才、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教学科研骨干)。2007年5月召开第一次人才工作大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启动了以“理念 思路 质量 特色”为主题的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了学校人才结构朝着优质、高效、协调、高层次的方向发展。目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94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0.77%,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75.23%,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97人。教师中有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人入选国家和省的百千万人才工程,62人为国家和省部级科技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和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揽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550余项,获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奖46项,实现科研进款1.5亿元,申请专利110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出版著作、教材196部,参加国际会议82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714篇,其中被 SCI、EI、SCIE、ISTP收录582篇。根据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统计结果,我校被《SCIE》和《EI》收录论文近5年平均分别居全国高校第170位和140位。学校组建了22个省级、18个市级校友联谊分会和学校校友联谊总会。与抚顺、营口、盘锦市政府和10多家大型石化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与抚顺市联建了信息技术中心、精细化工研发中心、新能源研发中心,与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组建了石油化工联合实验室。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成效显著,成立了辽宁省2个省级研究会——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和辽宁省社会稳定研究会,建立了辽宁省舆情信息研究基地,成功举办了2届全省学雷锋论坛,取得多项国家和省维护社会稳定和弘扬雷锋精神科研成果。学校公开出版《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个科技核心期刊。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了“厚基础、宽专业、素质高、能力强、重德育、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弹性学分制、双学位制、学雷锋示范班、理论班、教学改革实验班等教改新举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建成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通过积极推进质量提高工程建设,实施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及学生学业警示帮扶制度,增强教学督导团和学生信息员监控力量,进行学院教学和绩效评估,加大对教学环节、教学秩序和教风考纪的监查力度,建立了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社团、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专项资助科技学科竞赛活动、提供科技活动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建立创新实验室、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11项、省级奖励176项。毕业生以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全面,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名列省内高校前茅,连续6年获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学校积极推进“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工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学校“问学穿石、修身诚化”的校训,雷锋的“五个一”精神(“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爱生如子、潜心育人的模范典型路永洁,已经成为培育师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通过抓“两课”教学、开设“雷锋精神在线网站”、开辟“百家讲坛”、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体育文化节、精心组织校、院两级学生社团活动等,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艺术团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学雷锋示范班和大学生学雷锋理论与实践协会被授予辽宁省“雷锋号”;雷锋精神在线网站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雷锋“五个一”精神办学特色被辽宁省评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生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学校设有橄榄球、击剑、定向越野、羽毛球、乒乓球、龙舟等各具特色的运动队,其中击剑队、羽毛球队、龙舟队是高水平运动队。近三年学生在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9项、省级奖励13项。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展。目前学校已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埃及等10个国家的2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开展“2+2”、“1+2+1”、“4+1”等培养项目,已有12批学生成功赴英国、美国、俄罗斯、比利时、法国学习。2007年学校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成功举办了以 “能源产业的机会与合作” 为主题的大型合作论坛,独联体国家有5个高校和4个科研机构参加。2009年学校与中石油集团公司和俄罗斯4所高校成功举办了以 “金融危机下中俄能源产业合作” 为主题的合作论坛。2010年学校与辽宁省科协成功举办了“低碳经济下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机遇与战略(国际)论坛”,有中外30多所大学的校长参加。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加强了留学生、对外汉语本科生、俄语和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动为石油石化海外发展战略培养人才。学校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来校任教,并派出大批教师到国外留学、访问和进行合作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 2007年学校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0年学校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近五年学校先后被辽宁省政府和辽宁省教育厅授予“先进党委”、“依法治校示范校”、“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0年3月学校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四方共建我校,为我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平台。 2010年9月25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十年校庆活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出席庆典的贵宾及海内外校友1200余人,收到捐赠2000余万元,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校庆盛况32次,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自豪感与凝聚力,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十二五”时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全体师生将满怀信心、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石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自身优势和办学特色,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较强,省内先进,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行业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一本吗?

目前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

截至2020年5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890亩,总建筑面积53.2万平方米,纸质、电子藏书306.3万册;设有20个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9130人;教职工1525人,其中教师1088人;拥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6个本科专业;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2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历史沿革。1950年,学校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时名抚顺石油学校;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1970年,更名抚顺化工学院;1978年,筹建抚顺石油分院;1980年,成立抚顺石油学院;2002年2月,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科研成果。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高校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科研成果。2010-2014年,学校共承揽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613项,获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奖147项,专利195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出版著作、教材21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 SCI、EI、SCIE、ISTP收录692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术资源。图书馆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藏书187余万册(含电子图书89万册)。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术期刊。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和《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两种刊物。《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创刊,季刊。设有石油化工、化工机械、油气储运、石油工程、油田化学、环保与生物、计算机与控制、基础理论研究、专论与综述等栏目。曾获辽宁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秀期刊二等奖,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报刊三等奖,"RCCSE中国扩展核心学术期刊"。《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主办,为石油、天然气工业专业性学术期刊,1988年创刊,双月刊。主要设有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石油工程、石油地质、油田化学、石油储运、石油控制等栏目。本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石化。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曾获辽宁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期刊一等奖,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报刊一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规范执行优秀奖,"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术交流。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与美国、俄罗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英国、埃及等5个国家的2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已有11批学生成功赴英国、美国、俄罗斯、比利时、法国学习。2007年学校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成功举办了以 "能源产业的机会与合作" 为主题的大型合作论坛,独联体国家有5个高校和4个科研机构参加。2009年学校与中石油集团公司和俄罗斯4所高校成功举办了以 "金融危机下中俄能源产业合作" 为主题的合作论坛。2010年学校与辽宁省科协成功举办了"低碳经济下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机遇与战略(国际)论坛",有中外30多所大学的校长参加。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办学条件。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0个学院。开办52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师资队伍。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509人,专学院风光任教师97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44人。专任教师中,有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辽宁省攀登学者,20人入选国家和省的百千万人才工程,55人为国家和省部级科技专家、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和优秀骨干教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5门、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门、省级双语示范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训。"问学穿石,修身诚化""问学"出于《中庸》27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是追求知识,勤勉学问的意思;"穿石"来源于"滴水穿石"的典故。表示求学过程中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修身"见于《周易 复卦》,儒家经典《大学》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修身是知识分子修炼品格,涵养德性的必由之路;"诚化"出于《中庸》23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诚"代表忠诚、真诚、诚信,是修身的根本;"化"是人的知识与品格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是修身的目标。由"诚"到"化",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只有做到"诚",才能达到"化"。由这八个字组成校训,概括"问学"和"修身"两个方面,是知识分子成才和立身的必修课。要求师生追求学识要有恒心和毅力,矢志不移;修炼品格要立身以诚,追求化境。另外,这则校训嵌入了"石化"二字,体现了学校的专业特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徽。1.标志将汉字"化"变化为展翅的飞鸟,同时也融合"辽宁石油化工大校徽。学"英文字母"LSHU"的组合变形。2."化"字体现石化大学特色。飞鸟,象征着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面貌。展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美好未来。3."化"字也好似飞扬的飘带,寓意着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园文化。学校通过抓"两课"教学、开设"雷锋精神在线网站"、开辟"百家讲坛"、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和"百场报告进校园"大型系列讲座、组织"红色之旅--走进西柏坡"和"走进棚户区系列活动"等,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艺术团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学雷锋示范班和大学生学雷锋理论与实践协会被授予辽宁省"雷锋号";大学生舆情研究会2013年12月被省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评委第四批辽宁省大学生示范社团;雷锋精神在线网站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雷锋"五个一"精神办学特色被辽宁省评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生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学校设有橄榄球、击剑、定向越野、羽毛球、乒乓球、龙舟等各具特色的运动队,其中击剑队、羽毛球队是高水平运动队。2010-2014年,在全国和省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作品比赛、力学比赛、英语比赛中,共获得国家和省级奖68项。大学生定向越野队6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大学生橄榄球队在国内外历次比赛中,均获得前两名。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抚顺市"学雷锋先进学校",连续多年被团中央和教育部授予"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学校被辽宁省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和应用化工哪个期刊较好

都差不多
石化大学学报录用容易些
应用化工相对比较权威一点
基本上都很少有人关注
个人建议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期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