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湖南师大学报社科版现任主编

2023-02-22 11: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湖南师大学报社科版现任主编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2年,1984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85年起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起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主管,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刊号是ISSN 1000-2529 CN 43-1165/C。双月刊,逢单月出版。

刘琦的个人简历

1997年在北京大学进修,1998年8月取得副教授资格,2004年至2007年在湖南大学读硕士,获法学硕士学位。在《行政与法》、《湖湘论坛》、《湖南师大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合著法学专著1本《中国特色依法治国方略研究》,副主编和参编教材8本,主持湖南省社科联课题等省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两项,主持长沙市横向课题一项,是《长沙市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的撰稿人。参与国际课题一项,国家课题一项。

郭建勋的主要论文

1.《论〈老子〉和〈庄子〉的辩证思想之异同》,《福建师范大学报》1987年第1期。2.《周易之“周”发微》,《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第4期。3.《汉人观念中的“辞”与“赋”》,《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4.《扬雄及其〈反离骚〉之再认识》,《求索》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5.《〈诗经〉中的意象浅析》,《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6、《论“楚辞”在汉代盛行的原因》,《福建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新华文摘》论点摘要。7.《略论楚辞体作品在汉代的流变》,《中国韵文学刊》1990年第3期。8.《孔子提出的“君子”言行模式》,《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1年第2期。9.《“楚辞”名义浅探》,《中国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10.《贾谊的辞赋及其意义》,《求索》1993年第4期,《香港新亚学术集刊》第13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11.《论屈原特出人格的内涵及其它》,《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12.《骚体的形成及其称谓辨析》,《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5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论点摘要。13.《论建安骚体文学转向个性化的内因外缘》,《求索》1996年第2期,《中国文学年鉴》介绍。14.《论建安骚体文学的转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论点摘要。15.《论建安骚体文学情感指向的主要层面》,《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2期。16.《论阮籍、嵇康的骚体作品及其它》,《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6年第2期。17.《楚辞学》,收张岱年主编《国学通览》,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18.《晋代骚体文学的三大主题》,《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19.《南朝骚体文学艺术上的新变》,《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7年第3期。20.《晋代骚体文学的艺术风格与体式》,《中国韵文学刊》1996年第2期。21.《晋代骚体文学情感的世俗化》,《人文杂志》1997年第5期。22.《论骚体的形式特征》,收《聂石樵教授七十寿辰学术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7年版。23.《楚歌·楚声·楚辞》,《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3期。24.《略论楚辞的“兮”字句》,《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25.《20世纪楚辞研究概述》,收《百年学科沉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26.《论陆云的辞赋》,《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27.《论楚辞在形制上对文体赋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28.《骚体赋的内涵及其地位》,《求索》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29.《楚辞句式对文体赋的侵淫》,《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4期。30.《楚辞与骈文》,《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31.《楚辞的文体学意义》,《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32.《楚辞与哀吊类韵文》,《云梦学刊》2002年第2期。33.《论词对楚辞的接受》,《求索》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新华文摘》论点摘要,《中国社科文摘》论点摘要。34.《游国恩的楚辞研究与教育品格述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35.《楚辞与歌赋诗词》,《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1期。36.《论楚辞孕育七言诗的独特条件及衍生过程》,《中州学刊》2002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37.《论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的象征性》,《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38.《乐府诗对楚辞的接受》,《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39.《论骚体文学研究在当代楚辞学中的定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40.《骚体文学:当代楚辞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第4期。41.《两汉魏晋辞赋中的现实女性题材与性别表达》,《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42.《傅玄的辞赋创作及其理论》,《求索》2004年第1期。43.《楚辞形制与意象在宋词中的作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4月28日。44.《论南朝辞赋的贵族化》,《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夏之卷。45.《晁补之楚辞学论略》,《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46.《论文体赋对楚辞的接受》,《新亚论丛》(香港新亚研究所)2004年第1期。47.《从“恋乡”到“爱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11月24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48.《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体学视角》,《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5年4月15日。49.《诗体赋的界定与文体特征》,《求索》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辞赋作品中“神女”喻象的分化演进》,《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6年1月13日。《北朝骚体文学概述》,《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赋体与诗体之关系论略》,《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赋与骈文》,《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汉魏六朝诗歌中夫妇之情的伦理禁忌与性别表达》,《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 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全文复印。《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求索》2006年第10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全文复印。《〈神弦歌〉的文化阐释》,《云梦学刊》2007年第2期。《从〈长安有狭斜行〉到〈三妇艳〉的演变》,《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论律赋的形式特征》,《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冬之卷。《宋文赋的形成及文体特征》,《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文体赋的组织结构与描写方式》,《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周易〉与中和的美学观》,《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7年8月11日。《“七”体的形成发展及其形式特征》,《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复印;《新华文摘》2008年第8期摘目。《汉魏六朝诗歌中的美人意象与政治托喻》,《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复印。《再论七言诗源于楚辞体》,《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8年12月2日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的介绍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该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刘景华的主要成果

一、主持或独立承担的国家级(3个)和省部级社科项目(7个):1、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时期英国经济发展中的外国人和外 国资本,经费7万元,2004-2007年。2、199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世纪西欧城市新论 -城市与社会经济全局发展之关系的研究,经费2万元。已于2000年2月由全国社科规划办鉴定结项。3、199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16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研究,经费0.8万元。己于1995年3月由全国社科规划办组织鉴定结项。4、教育部“十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第一批项目(2001年11月下达):转型时期西欧商人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形象研究,经费5万元,2001-2005年,已结项。5、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全额资助项目:16至18世纪社会转型时期西欧各国城市发展不同道路的研究,经费1.6万元,已于2001年结项。6、 200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欧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商人和商人集团研究,已结项。7、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转型时期商人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形象研究,经费4万元,已结项。8、湖南省教委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素质教育与跨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经费1万元,已结项。9.天津市社科基金项目(2006年下达):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的科学和技术,经费0.6万元,2006-2008年。10. 主持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转型时期英国的地区经济及其整合》,经费2.00万元,2008年12月。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3个)1、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吴于廑先生主持的“八五”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研究(1992年下达):郑和与哥伦布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总经费5万元。本人为子课题“东西方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负责人。2、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刘明翰教授主持)研究:欧洲文艺复兴研究,总经费6万元。本人为子课题“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和技术”负责人。3.作为主要成员参与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侯建新教授主持):15至19世纪西欧社会过渡问题研究,项目总经费10万元。三、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6项):* 2008年12月,著作《走向重商时代》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2年6月,学术专著《西欧中世纪城市新论》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2年4月,《西欧中世纪城市新论》获“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3月,《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1997年12月,《城市转型与英国的勃兴》获“湖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92年6月,论文《十六和十七世纪英国城市经济职能的变化及其意义》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1978—1989)优秀成果奖”;四、已出版的著作(著作18部,译著2部,未注明者均为独著,论文同):1、《欧洲文艺复兴史·科技卷》(刘景华、张功耀著,学术代表作),48万字,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2、《走向重商时代 —转折中的西欧商人和城市》(学术代表作),3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3、《大国衰落》(刘景华主编),38万字,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4、《城市转型和英国的勃兴》(学术代表作),20万字,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年5、《西欧中世纪城市新论》(学术代表作),29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6、《人类六千年》(上、下)(学术代表作),100万字,花城出版社2000年7、《东方的‘西方’——日本国的起落兴衰》(刘景华主编),36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8、《梦幻帝国 ——星条旗与世界》(刘景华、赵士国),37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9、《‘日不落’的落日 ——大英帝国的兴衰》(刘景华主编),38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10、《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要》(刘景华、刘新庚),34万字,湖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11、《世界文化典籍导读》(刘景华、王茂侠编著),30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12、《世界史画卷·欧洲卷》,17万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1998年再版13、《世界史画卷·德意卷》,16万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1998年再版;14、《世界史画卷·英法卷》(刘景华、刘启良),16万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1998年再版;15、《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历史学卷》,38万字,花城出版社2003年1月16、《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政治学卷》(刘景华、李群编著),33万字,花城出版社2003年1月17、《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文化、社会、人类学卷》,34万字,花城出版社2003年8月18、《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地理、旅游、探险卷》(刘景华、曹松林、隋阳编著),40万字,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19、《过渡期的英国城市》(薛国中译、刘景华校),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20、《美国工业设计史》(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编译),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年五、主编的丛书(3套)1、《外国政体和官制史丛书》(共8部),湖南师大出版社1998—2000年出版。2、《20世纪大国丛书》(共4部),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3、《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已出6部),花城出版社2003—2005年出版。六、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共16篇):* 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创新者 ——庞兹和他的《欧洲中古经济史》、《中世纪城市》载〈世界历史〉2008年第6期;* 从经济史到经济-社会史 ——“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三十年(侯建新、刘景华)载〈世界历史〉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刊* 文艺复兴研究成就的最新展示 ——〈欧洲文艺复兴史丛书〉前6卷的学术特色载〈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 《人文关怀的技术体现》 世界历史 2006-5* 《多模式的封建时代,多元化的精神文明》 世界历史 2007-3* 《十五十六世纪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姚凯、刘景华) 世界历史 1986-3* 《十五和十六世纪英国城市劳动者和城市资本向农村的转移》 世界历史 1986-7* 《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城市经济职能的转变及其意义》 世界历史 1989-6* 《近代荷兰经济兴衰演变的全景图》 世界历史 1991-4* 《海上马车夫何以落伍?》 中国社会科学 1991-6* 《评〈商品经济与荷兰近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1993-3* 《生产不足论: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问题的新思考》 世界历史 1993-4* 《乡村工业发展:英国资本主义成长的主要道路》 历史研究 1993-6* 《中世纪意大利城市衰落的经济结构因素分析》 世界历史 1996-1* 《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 1997-1* 《转型时期西欧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和消极作用》 世界历史 2001-2* 《<社会转型中的西欧与中国>读后》 世界历史 2002-5* 《商人研究新视角》(刘景华、沈琦) 史学理论研究 2004-1* 《评<新编剑桥中世纪史>》 史学理论研究 2004-3七、其他重要学术论文(发表在其他核心刊物或重要论文集、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历史学年鉴评介、摘要)* 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及大国衰落问题载〈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中世纪英国的意大利商人(刘景华、宋家臣)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文艺复兴欧洲科技与社会的互动 ——兼谈李约瑟难题载〈经济-社会史评论〉第4辑(2008年10月)* 汉萨商人在英国的活动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刘景华、宋峻)载〈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近代英国崛起中的尼德兰因素(刘景华、徐艳丽)载〈史学集刊〉2009年第1期,〈新华文摘〉论点摘要2009年第11期* 试论崛起时期英国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4-15世纪英国大众生活状况探讨》(刘景华、张道全),《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2004-4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丛刊2005-5 全文转载* 《近代欧洲早期农业革命考察》 史学集刊 2006-3* 《近代枪炮的起源》 历史教学 2006-7* 《欧洲印刷术与知识的大众化》 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二辑),三联书店2006年10月* 《中国学者对英国中世纪城市的研究评述》(刘景华、陶峻) 都市文化研究(第二辑),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8月* 《封建时代中西城市比较的几个问题》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7-2* 《人文主义学者的技术情怀》 人文论丛(2007年辑),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世纪英国市民的社会与经济生活》 现代化研究(第四辑),教育部南开大学 “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 《世界历史新四分法》 全球史研究(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2008年12月* 《前工业时期英国城市问题的研究》 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6-5* 《领导者的地位与阶级的形成》 武汉大学学报 1986-3*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问题新认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论丛 1986-1《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7年第2期重点摘登*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述要》 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7-4* 《乡村工业兴起与西欧的早期近代化》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89-1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丛刊1989-4全文转载* 《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危机论》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90-1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丛刊1990-5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丛刊1990-5全文转载* 《周围农村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0-1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丛刊1990-4全文转载* 《英国城市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0-3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丛刊1990-10全文转载* 《试论历史的横向发展》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90-4 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丛刊1991-3全文转载* 《15、16世纪英国城市劳动者和城市资本向农村的转移》 载吴于廑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续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商人资本历史作用的局限性简论》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91-3人大复印资料《政治经济学:前资本主义部分》丛刊1992-1全文转载* 《十五世纪以前中国航海技术的考察》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92-4人大复印资料《科技成就与管理》丛刊1993-3全文转载* 《十六世纪前后英国城市经济考察》 载吴于廑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三编,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经济冲击农村的第二次高潮》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93-3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丛刊1993-10全文转载*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起源问题的各种学说及其评析》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94-2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丛刊1994-6全文转载*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为何夭折》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5-3 《世界史研究年刊》总第2期(1996)重点摘登* 《论中西封建社会共同体意识的差异性》 载中国史学会编:《成长中的新一代史学 ——全国首届青年史学工作者代表大会论文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中世纪欧洲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考察》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96-1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丛刊1996-5全文转载* 《意大利中世纪城市衰落的历史过程》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1997-1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丛刊1997-5全文转载* 《阿拉伯人造船和航海技术考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7—3 《中国历史学年鉴》1998重点评介* 《重新认识中世纪天主教的历史地位》 武汉大学学报 1997-6* 《论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8-6* 《世界文化概论》 载何祖健主编《大学生文化名著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霍尔顿“后封建社会”理论评述》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1998-1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研究》丛刊1998-4全文转载*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冲击农村的第一次高潮》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1999-1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丛刊1999-6全文转载* 《从对自然的认识差异到真善美观念的不同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一说》文明比较研究 创刊号(2000),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大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办* 《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过渡某些问题的再思考》 载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新方向》,商务印书馆2002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