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是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诚然,大的成功都是有微小的成功堆砌起来的,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谈成大事、就大业?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的就是细小事情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用小的“智慧”来装饰大的“智慧”。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万物都遵循着一个规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诚江海”。如果没有众多细流的汇聚。,就没有滚滚东逝的长江;如果没日积月累的尘土,就没有巍峨挺拔的山峰;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学沉淀,就写不出文采飞扬的文章;如果……
试问,一个连家都不爱的人,可能爱国吗?同样,一个连屋都扫不了的人,可能扫天下吗?唐代明君李世民在内蒙古同可汗联盟时,太子李承乾为了救自己的妹妹,甘愿违背圣命。李世民归来时,不但没有责备太子,反而对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因为李世民觉得一个人能爱家才能爱国,才会对社会有所裨益。
有一条缝没有处理好,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就可能消失;有一段块砖没有砌好,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就可能成为遗憾。因此,对小事情的忽略就是对大成功的毁灭。
周恩来总理在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时时刻刻都在为党内的.小事情着想,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日积月累,为党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何尝不是先扫屋后扫天下,而且还扫得很成功。
然而,我们要从小事情做起,并不是说我们对任何小事情都要过分考虑,花费太多的时间,甚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而影响了真正的大事。这只是一种因小失大,固末伤本。这是我们就要懂得取舍,以大局为重。试想韩信如果拘泥小节,不受胯下之辱,哪有后来的一蕃伟大抱负;勾践如果拘泥小节,不卧薪尝胆,哪有后来灭吴反胜的勋绩……
太史公曾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小事情的作用虽然是隐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可以像陈蕃一样有远大的抱负,但决不能忽略这实现抱负所必需的扎实努力。须知,小的成功成就了大的成功。成功是日积月累的金字塔,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空中楼阁。
关于陈潘于薛勤对话的故事大家也许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了,不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潘对薛勤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胸怀远大的志向是没有错的,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古语不是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吗?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将脚下的路走好,才有可能走下千里长途,只有一心一意一点一滴的积累下每一滴水珠,才会有浩荡奔腾的江海,只有安安心心得用扫帚扫好家中的每一寸土地,才有可能扫除天下的大事。 达芬奇是享誉世界的美术大师,他在8岁时就立志成为世界上着名的美术家,他成功了,但是,在他巨大的艺术成就,精湛的画技背后,不仅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还有的是小学时一个又一个的鸡蛋,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达芬奇一开始画的不是鸡蛋,从最初树立了要成为世界顶级的美术大师开始就不屑于画鸡蛋,不屑于连基本的绘画技巧,而是苦心作画,画一些高难度的美术作品,那我们现在也学就看不到经典的蒙娜丽莎了,而达芬奇也不可能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颗闪耀的画坛巨星了。 第一个统一中原的皇帝秦始皇,不也是从小事做起,重申变得一点一滴做起吗?如果在战国七雄中,没有秦始皇的先皇一点一滴奠定起来形成的一系列伟业,始皇不会成功,没有始皇联盟远的国家,攻打近的国家的战略,始皇不会成功,没有一点一滴,兢兢业业的努力,始皇不会成功。若秦始皇从即位开始就好大喜功,沾沾自喜,不自量力的攻打其他六国,我们今天看到的也就不会是秦始皇统一的天下了,而秦始皇也就不会成为中国第一个一统天下的伟人了。 从小事做起,不止是伟人,对于我们,同样是这样,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清清楚楚的明白,只是十一点一滴积累的,并不是明天考试今天在家里抱着参考书肯一晚上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知识,时间,成功,收获,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平时积下每一滴水,踩好每一寸黄土,认认真真的扫好自己家里的每一寸土地,才有机会,扫天下!
此言差异,古往今来凡欲成大事者,必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以一屋之清扫判别人之能用,未免片面。
扫屋与扫天下大为不同,如同打人与打仗,如果硬要把二者联系起来,那么请问,哪朝名将是打人打出来的?如果一个将领,只知道打人、虐待身边的士兵,那试问谁会心甘情愿的为之打仗?那名将之名又从何而来?打人者,多为市井流氓之人,暴戾蛮横为其所长,那么试问,其中又有因为武功而名扬四海?对,其中是出来个秦舞阳,欲刺秦王。但“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如此之人可成何大事?
扫屋与扫天下乃不同之志,扫屋者,清污洗瓦,终其志,最多不过为家政师,如果让其扫天下,问其又会几许?如果非要如此“集腋成裘”,那么试问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有谁是真的从扫屋做起,然后家政师、县令、知府、巡抚……然后乘为一代名相、国之栋梁的?今天的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甚至省长市长,又有谁出身家政世家?祖逖、岳飞可谓胸怀大志,接那么试问,他们是何家政出身?
积小成多、集腋成裘我同意,那是在一脉相承的事务上,如说管理不好一个县就管理不好一个国家我同意,但要说你做不了家政师就成不了国之栋梁那我就不赞同了。扫屋乃实词,扫天下实为代词,二者相差甚远,就如同打人与打仗、杀人与杀猪,虽有同字、但亦有差别。
说爱因斯坦做小事认真,从小就锲而不舍用的例子是他做板凳,一个不行做两个、两个不行做三个,可他最后也只不过作了三个就停下了,接而且并没有达到预想目的、做出来的仍很难看,如果发扬其集腋成裘的风格,他应该继续做下去,一直朝着这方面发展、研究板凳、改进板凳,直到天下人都说他的板凳做得好他的目的才达到,而不应该是区区三个就弃置不理。
如果照老兄的思维,那他应该成为有名的木匠,而不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与此同时也证明了要成大事者,必先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为了做实验放弃了最基础的做板凳,他为了研究世界而放弃了最简单的研究板凳,而照老兄的话说,他却是最大的“失败者”!何其可笑!
所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是错误的。老兄说周总理“假若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扫地’工作”,那么要用扫屋的理论,那你这个引号就该去掉了,他就是干扫地的,于是周总理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清洁工,将来还会因为干得好而成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而他永远都会与“扫天下”绝缘!
用现在话说,扫屋与扫天下乃为不同的专业,家政师有家政师的书,扫天下有扫天下的道,二者也并无交叉,也不要因为扫屋而耽误了学扫天下的时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个道理老兄不会不知吧?
所以,仅以单字的相同,就把本质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是很可笑的。这句话因此而有毛病,一味盲目吹捧就更是不可取的,这句话可以适度的改为“一县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我们绝不该再担忧因为没时间扫屋而变得不会扫天下了!
我的房间总是又脏又乱,让人无从下脚。妈妈每天喋喋不休地批评我,我总是以作业多、学习任务繁重来作逃避打扫的借口。新春到来,妈妈又在全宅清扫,吩咐我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我又找借口逃避打扫,妈妈生气地说:“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挥舞着“屠龙刀”大扫帚,拎着“军用铁铲”簸箕来到自己的`房间。定睛看:哇,垃圾太多了!桌子上有食品袋,床上有玩具,地上有废水笔、有纸屑......我不做二不休,手“刀”手“铲”,不管这些垃圾是大是小,是花是黑,是纸屑还 是笔屑,全都成为我“刀”下之魂!
我仿佛听到了各种垃圾的乞求和哀求声:“尊敬的许天聪大爷,小的们在这块地上生活这么多天,既没影响你做作业,又没影响你睡觉,可以放小的们马吗?”
我冷冷笑:“哼,不管你是小的们还 是大的们,弄脏了我的房间就是罪恶滔天,今天就是你们的末日!”垃圾们垂头丧气灰溜溜的被“屠龙”和“铁铲”押送到了“屠宰场”——垃圾桶。
还 有些垃圾故意粘在地上不动身,赖在冰凉的地板上,任扫帚怎么扫也扫不掉。我暗暗“呸”了口唾液,心想:哼,你们别以为许哥就没办法了,我的秘密武器——手还 没发挥出来呢!我抓二捡三扔......不说这么多了,先制服你们再说!
扫完地后,就是抹地。
我拖着大拖把,看着眼前那“尘不染”的地板,不禁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我从角落开始,点点仔细地拖抹起来。不会儿卧房真的尘不染了。
当窗明几净时,我已经累得不要不要了,心想:我才干这么点活就累得精疲力尽,而妈妈养我12年,直干了那么多活,也没说苦和累,总是微笑着去面对!同时我也明白了妈妈说的“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个人应该从小事做起,如果连小事都懒得去做,将来怎么能成大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