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医学版官网

2023-02-22 02: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医学版官网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陕西中医药大学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CN:61-1501/R,ISSN:2096-1340,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主要栏目有:岐黄新语、专家论坛、三秦医药、国医传承、经典研读、学术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文献综述。

(1)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2)摘要及关键词:文中必须附中文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4个部分内容,要求以第3人称撰写200-300字为宜,并附3-8个关键词。有条件者,可将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译成英文。

(3)提交稿件时,同时提供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信息。

(4)如果论文属于基金项目,请在页脚处表明该基金项目的名称和标号。

(5)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的介绍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中医学院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主要报道国内外中医药学科最新科研、医疗成果和学术成就。

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陕西中医药大学地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西咸大道,该校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北校区坐落于古都咸阳,南校区位于沣河之畔的西咸新区,总占地面积796675.3平方米。现有各类在校生近1.5万名,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2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91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04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6名、博士后导师8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7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2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人才13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培养

六十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8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现开设24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中医、中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356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20人,本科生12215人,留学生127人。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

四、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打造一流学科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已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陕西省一流学科2个、优势学科6个、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建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基地2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与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级“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咸阳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点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药》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40年,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示范医院,也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医院针对不同个体的优质服务和健康指导,建立起独具中医特色的“诊”“案”“调”“管”“养”齐备、产业链条完整的健康服务平台。拥有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等为代表的医疗、教学、科研、文化平台38个。是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工程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医院注重文化建设,富含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庭院环境收到了很高的社会赞誉,荣获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第二附属医院是西北地区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项目21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别)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9个、重点学科2个,咸阳市重点专科4个。2017年获批为“陕西省危重孕妇救治与转诊中心”,被誉为本地区“母婴健康的保护神”。

六、科技产业

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产学研优势,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大健康产业,先后与咸阳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旬邑、子洲、佳县、柞水、镇巴、洛南等二十余市县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步长制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学校作为技术总依托单位对全省60个县中药资源进行了普查,摸清了中药资源的家底,为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决策依据,学校指导建立了20多个以“秦药”为特色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学校研发的固肠止泻丸、咽炎清丸、金砂五淋丸、消炎退热合剂、天麻眩晕宁合剂、通脉口服液、益视口服液等系列中成药畅销全国,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对外交流

学校是中国最早有条件开展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进行中医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有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先后同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为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中医药人才,现有来自15个国家在校留学生127人。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校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播事业,先后获批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陕西)、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日内瓦),在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成立了中医药医疗中心。

能不能给几个容易发表的医学类省级和核心期刊的投稿网址??

心电与循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浙江医学教育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中国微循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卫生经济研究
医院院长论坛
长治医学院学报
承德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
济宁医学院学报
川北医学院学报
沈阳医学院学报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健康研究
内科
泸州医学院学报
神经药理学报
泰山医学院学报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潍坊医学院学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辽宁医学院学报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赣南医学院学报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求医问药
药物评价研究
北方药学
基础医学教育
生物医学研究杂志(英文版)
中草药(英文版)
广东医学院学报
中药与临床
中外医学研究
骨科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中外妇儿健康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肿瘤药学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北医学教育
国际眼科杂志英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
兵团医学
药品评价
西北药学杂志
天津药学
上海医药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今日药学
海峡药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四川精神卫生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
实用手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抗感染药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国际骨科学杂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糖尿病杂志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消化病杂志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
医学检验与临床
现代诊断与治疗
透析与人工器官
天津护理
实用疼痛学杂志
实用临床医学
实验与检验医学
上海医学影像
蛇志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
临床护理杂志
当代护士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解剖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江苏卫生保健
安全与健康
中医药文化
中医研究
中医文献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
现代中医药
四川中医
实用中医药杂志
甘肃医药
中医儿科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上海针灸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
陕西中医
江西中医药
湖南中医杂志
湖北中医杂志
黑龙江中医药
河南中医
国医论坛
广西中医药
西部中医药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职业卫生与病伤
浙江预防医学
医学动物防制
现代医院
现代医用影像学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上海预防医学
江苏预防医学
口岸卫生控制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工企医刊
浙江实用医学
云南医药
右江医学
医学研究与教育
医学信息
医学新知
医学理论与实践
现代医药卫生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临床医学
西南军医
西藏医药
微创医学
首都医药
实用医药杂志
青海医药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
齐鲁药事
农垦医学
宁夏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江西医药
交通医学
吉林医学
淮海医药
华夏医学
解放军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
黑龙江医药
黑龙江医学
河南医学研究
河北医学
哈尔滨医药
贵州医药
广州医药
广西医学
食品与药品
心理学探新
心理与行为研究
山东医药
基层医学论坛
全科护理
临床医药实践
山西中医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中医外治杂志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东方食疗与保健
按摩与康复医学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首都公共卫生
疾病监测与控制
包头医学
安徽医学
中国医院院长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口腔医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广东牙病防治
北京口腔医学
口腔生物医学
肝博士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查了一下 所有中文类的 核心期刊目录,都查不到这个期刊。
所以这个期刊 就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
就是 普通期刊。

陕西中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
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同样也查不到任何核心期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