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第38卷

2023-02-21 17: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第38卷

1. 刘宗伟,孙超,杜金燕.不确定海洋声场中的检测性能损失环境敏感度度量,物理学报,62(6):064303,20132. 向龙凤,孙超,刘宗伟,杜金燕.基于虚拟时间反转镜的垂直阵舰船辐射噪声级测量方法,声学学报,38(1):57-64,20133. 易锋,孙超.总体最小二乘算法模波束形成方法研究,声学学报,38(1):35-41,20134. 白晓慧,孙超,易锋,向龙凤.低信噪比下的浅海水声稀疏信道估计算,西北工业大学学报,31(1):115-121,20135. 刘宗伟,孙超,向龙凤.确定检测器和贝中斯检测器的环境敏感度分析,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43(增):1-7,20136. 易锋,孙超,白晓慧.基于正交投影子空间分解的浅海水平阵方位估计,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43(增):1-8,20137. Ma Yuanliang; Yang Yixin; He Zhengyao; Yang Kunde; Sun Chao; Wang Yingm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olutions for high-order superdirectivity of circular sensor array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60(1):203-209, 20128. 易锋,孙超,向龙凤,刘宗伟.基于模态分解的最小方差模态滤波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30(1):112-116,20129. Guo Guoqiang, Yang Yixin, Sun Chao, Reverberation nulling and echo enhancement at low frequency using waveguide invarian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6(2):142-150, 201110. 郭国强,孙超,杨益新.基于垂直阵模态分解的低频水声信号盲解卷处理研究,声学学报,36(1):8-19,201111. 郭国强,杨益新,孙超.一种基于模态提取的深度和距离可变的时反聚焦方法,声学学报,35(4):403-413,201012. Yang Bo, Sun Chao, Yang Yinxin, A method for obtaining sensor array manifold using sound field calculation, Acous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1(2): 129-136, 201013. 杨博,孙超.水听器基阵障板影响和阵列流形的边界元计算及实验验证,科学通报,54(22): 3441-3448,200914. 郭国强,杨益新,孙超,李博.浅海低频本地海底混响的波导不变性结构及抑制方法研究,声学学报,34(6):506-514,200915. 孙超,《水下多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教材,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人大复印转载算两篇文章吗

2022年9月27日西工大新闻网9月27日电(孙伟民)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了《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2篇刊文。其中《高等教育》(2022...

冯东的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美术教授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西北工业大学社科系艺术学教授。 1.中国文化艺术史2.艺术设计美学与实践研究。 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中国书画艺术理论研究会中青年分会理事长中国美协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 《基于产业关联的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战略框架模型研究》发表于CSSCI源期刊《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及文化意义》发表于CSSCI源期刊《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论民族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发表于CSSCI源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高等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发表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期 《户县农民画中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2008年发表于CSSCI源期刊《西北大学学报》第2期 《情感性人机界面探析》——基于形式美的网络教学界面设计。2007年9月发表于CSSCI源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码招贴设计现状分析》发表于CSSCI源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中国文化学术年鉴——权威论文》2002-2008年卷2009年5月收录论文《基于产业关联的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战略框架模型研究》 《中国动画形象设计——动画形象内外两个层面的关系》2008年发表于《大连大学》学报第1期 《高校美育的缺失及改进措施》2007.6发表于《中国研究生》第031期; 学术论文:<韩非子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晋阳学刊>2000年第4期学术札记专栏发表,并于2001年5月被<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检索.<中国画的审美体验与形式语言>,2000年6月入编陕西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一书.<龚贤的心境与笔意>于<西北美术>1997年第2期艺术理论专栏发表.<美的三种含义>于1999年10月17日<深圳特区报>理论版学者论坛专栏发表.<荷塘听雨>于1998年6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专栏专题发表.<幽谷山溪>于1996年9月11日<人民日报>文艺版发表.<高原大壑>于1997年4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专栏发表.<白云深处有人家>于1996年9月7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专题发表.<阴山放骑>(1996年入编<世界美术作品选集>)1. 基于产业关联的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战略框架模型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 2006(5)2. 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及文化意义. 郑州大学学报, 2007(1)3. 论民族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5(1)4. 高等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1)5. 户县农民画中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 CSSCI源期刊《西北大学学报, 2008(2)6. 情感性人机界面探析》––基于形式美的网络教学界面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9)7.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码招贴设计现状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6)9. 中国动画形象设计––动画形象内外两个层面的关系. 大连大学学报, 2008(1)10. 高校美育的缺失及改进措施. 中国研究生, 2007(031) ]  作品《秋耕》2002年入选中国美协与中国文联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作品《荷塘听雨》2002年获“陕西省首届中国花鸟画展”二等奖   作品《山乡秋色》2006.8入选陕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白云深处有人家》2004.10入选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美协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三等奖   作品《荷塘雾雨》2007.6入选陕西省第二届花鸟画优秀作品展览   作品《伏历两千年》2007.3入选丁亥元宵节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作品展览。社会兼职  陕西省政协委员   陕西省中国书画艺术理论研究会中青年分会理事长   中国美协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安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   2005年入选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申报项目评审专家

冯锋的个人作品

(1)冯锋、司尚奇、李徐伟,我国跨省区技术转移差异性分析——基于1996—2007年各省技术转移数据,中国科技论坛,第11期,77-82页,2009(2)冯锋、王亮,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培育机制分析——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中国软科学,第11期,82-86页,2008(3)冯锋、李徐伟、司尚奇,基于无标度网络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功能及培育机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9期,27-30页,2009(4)司尚奇、曹振全、冯锋,研究机构和企业共生机理研究——基于共生理论与框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6期,15-19页,2009(5)司尚奇、冯锋,我国技术转移机构服务项目与比较研究——基于国家首批76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分析,中国科技论坛,第8期,3-6页,2009(6)司尚奇、冯锋,基于共生网络的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10期,48-52页,2009(7)司尚奇、冯锋,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研究——基于38个城市合作网络分析,科学学研究,第8期,1165-1170页,2010(8)冯锋、柳玉滨、司尚奇,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2期,104-109页,2011(9)冯锋、李天放,基于技术转移与产学研R&D投入双重影响的区域经济增效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6期,97-102页,2011(10)冯锋、张雷勇、高牟、马雷,两阶段链视角下科技投入产出链效率研究——来自我国29个省市数据的实证,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8期,33-38页,2011(11)冯锋、马雷、张雷勇,外部技术来源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第10期,42-48页,2011(12)冯锋,马雷,张雷勇,两阶段链视角下我国科技投入产出链效率研究——基于高技术产业17个子行业数据,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10期,21-26页,2011(13)冯锋、汪良兵,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区域科技政策绩效提升研究——基于泛长三角区域的实证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32卷,第12期,109-115页,2011(14)Feng Feng.Leiyong Zhang,Yuneng Du,Lei Ma,MiaoFu.Research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Network of Cities inPan-Yangtze River Delta of China:Based on Social Network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Science,VOL.2(NO.20),2011:116-120.(15)冯锋、汪良兵,技术创新链视角下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研究——基于29个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科技论坛,第1期,36-42页,2012(16)冯锋、吴勋波,产学研中基于熵的固定成本分摊及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第5期,217-220页,2012(17)冯锋,李天放.产学研两阶段R&D投入链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增效实证研究,管理学报,第11期,1661-1666页,2012(18)Feng Feng,Lei Ma,LeiyongZhang&Yuneng Du.Research on Industry University Institute CooperationInnovation in China from Perspective of Ambidexterity Theory[J].Asian SocialScience,Vol.8,No.2,February.2012.(19)冯锋、马雷、张雷勇,外部技术来源对我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及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SFA方法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第42卷,第3期,243-251页,2012(20)付苗、张雷勇、冯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模式研究——以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1-38页,2013(21)冯锋、张雷勇、肖相泽、马雷、付苗,产学研共生网络:概念、体系与方法论指向,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已接收)(22)Feng Feng,Leiyong Zhang.Study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bility of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SymbiosisPhenomenon:Based on the Logistic Model[J]Journal of Emerging Trends in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2012,(2).(23)张雷勇、冯锋、肖相泽,共生网络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J]中国高校科技,第8期,22-23页,2012(24)冯锋、张雷勇,学研机构技术创业活动与孵化机制匹配研究——基于过程视角,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70-74页,2013(25)冯锋、张雷勇、马雷,基于结构方程测量模型的区域学研机构技术创新创业评价研究——来自2001-2008年我国省域数据的实证,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1期,2013(26)张雷勇、冯锋、肖相泽,产学研共生网络共生效率测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自我国省域数据的实证[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43-49页,2012,(3).(27)张雷勇、冯锋.考虑技术转移过程作用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研究——来自我国29个省市数据的实证,服务科学与管理,2012,第1卷,第2期,13-20页,2012(28)张雷勇、冯锋,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转移与我国区域创新绩效研究——来自2000~2008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的实证,服务科学与管理,第1卷,第2期,22-27页,2012(29)Zhenquan Cao,LeiyongZhang,Fengfeng,Yuneng Du,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ng Path ofthe Industry-University Symbiotic Networks:Based on the Small-World NetworkModel and the Theory of Symbiosis[J].Asian Social Science,2012,9(1):15-21.(30)Feng Feng,ZhouqingWei,Leiyong Zhang.Analysis on Convergence of Inn ovation Resource Attraction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in Chinese Provinc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wInput Allocation[J].Asian Social Science,2012,8(12):88-94.(31)徐静、冯锋、张雷勇、杜宇能,我国产学研合作机制动力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第7期,2012

作为一个财务部门的员工,写一篇关于管理类的论文怎么写?

探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摘要:会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现,企业会计工作的任务,已从单纯的信息咨询、监督、服务等职能进一步向预测、监测和参与企业决策职能方向发展。如果没有完整、真实、及时的会计信息,企业管理将变得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并巩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
关键词:会计;完整;真实;企业管理;基础地位
  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各个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顶工作。随着国际投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及内容来看,各项准则环环相扣、衔接有序,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但是,在我国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如:
  (一)管理模式僵硬。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地位缺失。
  一些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不重视会计工作,造成会计部门的不健全和会计工作的杂乱无章。这使得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忽视,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完整、及时、真实地被记录。事实上,会计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影响到会计信息差异的大小。会计地位的受控性越强,受控制人的支配越具体,越容易受到非会计因素的影响(如控制者利益驱动的影响),会计信息差异就越大;控制会计的权力主体越多,会计的公正性就越高,会计信息差异也就越小。会计委派制、代理记账制提供的信息质量要高于会计企业身份制,因为支配会计的权力主体多元化。但总的来看,当前会计工作处于受单位负责人控制的地位,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各种目的,控制会计核算向非会计规范转变,大大削弱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扩大了会计信息差异。
  (三)意识淡薄。
  意识淡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意识淡薄。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能按时报送出会计报表,完成报送任务就可以,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建不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为了局部利益远,迫使或诱导会计人员说假话、报假数,以显示其“政绩”,取得“政治荣誉”,或逃避税赋,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遇。以至于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缺乏统一、规范的领导。
  二是会计人员的意识淡薄。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会计约束机制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的约束等几部分构成。正式约束是指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制度等法律约束;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等。对会计信息差异的影响来说,突出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诚信度差等方面,当然会计职业道德匮乏与社会大环境有直接关系,社会不正之风和党政人员腐败对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意识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使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能规范进行,导致会计信息差异增大。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
  (1)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还不够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还有欠缺、会计岗位设置还不够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
  (2)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机构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企业中表现好的、技术全面的会计人员往往被分流,安排他职,从而因为岗位的变动,影响到会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一些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并不是向社会广招人才,公平竞争,而是把一些文化水平低、不懂业务、“听话”的人安排在会计机构,这些人不懂会计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只为了讨好领导,惟命是从,不按规矩办,记帐随意,手续不清,资料不全,任意伪造。在是非方面,不坚持原则,对违法违纪行为不敢于制止和揭发,影响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二、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部门,其管理成效的优劣不是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企业若干部门共同执行的结果。由于会计部门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发生广泛、直接、连续的关系,因此,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会计工作,就没有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具有复杂的内容,它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等等。它涵盖企业人财物、供产销每个方面。这些内容,错综复杂,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其中,会计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则是处于基础性地位的,这是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对会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分配劳动,以节约劳动时间。要科学地管理经济,就必须要进行经济核算,而经济核算的中心是会计核算。现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劳动分工和协作更细,更复杂,再生产各环节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更广,因此,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各种有关数据和资料,才有可能组织企业经济的综合平衡,才能对社会生产进行反映和控制,做出科学预测,以指导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监督职能越来越重要。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和目的。会计监督是加强企业法规、制度的需要,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是企业经济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三)会计工作更具有政策性和科学性。
  企业的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必须在企业长远目标的引导、约束、规范下进行。而企业的各项决策,又绝大部分直接地或间接地落实在会计工作中。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加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和完善会计工作,强化会计部门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中的最大的效益,也就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荣誉,并且还会实现各个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都是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而反映出来的。会计部门可以直接通过对企业的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不但促使企业决策者可以很快的了解当前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和欠债能力的高低,而且还可以发现企业风险的大小,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劣,使决策者在企业运行的很多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好最大的利润。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必要的问题,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一些相关依据。
 四、会计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会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很多人看来,一般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会计报告,不具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即使部分参与企业管理工作,也是财务经理们的事,其实,会计除以报表方式为其他管理人员提供公司经营信息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管理之中,无论是进行成本核算、报账、记账,会计是企业预算执行第一个知情者和监督人,从材料采购到销售回款,通过预算、比较价格、信用管理、指标对比等,会计无不履行着监督的职能,无不参与于企业管理之中。
  会计工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业工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人员进行,并采用较多的专业术语和专门方法,然而会计其服务对象并不是会计专业人员,其存在的宗旨除自身通过控制与监督有限地参与管理外,更多是为企业相关管理服务的,而这些管理人员并非都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全面、真实、及时与可比,还要求对此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有用,则除自己能读懂外,还要求所涉及管理人员、相关利益者都要能读懂,如果其中包含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信息,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解释,使其他管理者能从会计提供的信息中读到其所需的相关管理信息,只有这样,会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发挥更大的潜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者能够更方便的读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决策。
  因此,会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管理工具,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与结果,还通过预算、监督、参与决策等,参与到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管理环节来使用,作为履行此项工作的会计人员自己应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自己管理工作职责。
  五、会计资料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会计体系由五个分支组成:(1)财务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外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2)管理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支持管理决策的信息。(3)成本会计,其功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以合理确定存货价值及计算损益,二是为管理会计提供决策分析中的基础信息。(4)税务会计,主要功能是依据税法计提税金,订立税务规划。(5)内部审计,主要功能是维护企业会计体系的客观性和安全性。
  这些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在企业管理中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参考资料。对会计信息的会计分析既是制定计划的前提,又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反映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意见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所进行的会计分析,一是可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二是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三是可以找出差距及原因进而提出对策。
  六、会计主管是企业领导的左膀右臂
  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依靠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共同努力来完成。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每个单位都要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经济建设,必然与社会发生多方面的联系或多种形式的经济往来,这些经济关系需要会计主管人员来处理。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每个单位都要按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尤为重要,需要会计主管人员认真细致地研究生财、聚财、用财等理财之道,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核算内容更加广泛,要求更加规范,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对企业决策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决策者就不得不借助于会计主管的工作和帮助。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应该坚决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决策者服务,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服务,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平稳、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希旗:《浅论如何强化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8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陈圻葳:《试论会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17期;
  【4】陈永波、羊芙蓉:《浅议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和现状》,消费导刊.理论版 2007年第2期
  【5】黄新生、赵晓文:《商业时代》,2006年第25期;
  【6】祝道武、田晓静:《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0卷
  【7】严凡英:《会计工作与企业管理》,中国管理传播网 2007年1月16日
  【8】花永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弱化的成因及对策,万方数据 2009年7月1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