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丝绸之路论文5000字

2023-02-21 0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丝绸之路论文5000字

丝绸之路作文800字

漳州月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林登山

【核心提示】漳州窑瓷器作为中国外销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漳州月港运送到世界各地,也把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从16世纪开始,随着东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欧洲人分别绕过非洲、南美洲,从东西两个方向扬帆而来,汇集到中国沿海。在这次贸易交流浪潮中,漳州月港成为兴盛的国际贸易港口。从月港出发的海上航线,东达日本,南通菲律宾,西至马六甲,然后与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相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环球航线。与月港同盛同衰的漳州窑瓷器不仅是月港外销商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和载体。
月港及漳州窑业的兴起
  漳州月港“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因其状似弯月而得名。明代以前,月港尚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但据沈定钧的《漳州府志》卷二十五记载,在明景泰四年(1453)月港海外贸易已经兴起。至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月港已是“风回帆转,实贿填舟……巨贾竟鹜争持”的“小苏杭”了。
  月港之所以在明朝中叶兴起为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靠的不是港口自身的优势,而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月港由于“僻处海隅,俗如化外”,国内外走私船只多数汇集在这里进行交易,特别是从事走私贸易的闽人,一般都从这里出洋。因此,当明朝政府决定开海禁时,就不能不考虑沿袭闽人由此出洋的习惯。另外,月港为内河港口,其出海口在厦门。月港的管理官员仅需在厦门设立验船处,即可对进出口商船实行监督,避免出现隐匿宝货、偷漏饷税等现象。且当厦门出现倭患或海寇而发出警报时,停泊在月港的商船可有足够时间转移或采取防范措施。再者,月港距离省城较远,非市舶司所在地,海外贡船一般不由此入口,不易发生扰乱事件。
  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正式取消海禁,随即开放漳州月港为对外通商口岸,“准贩东西洋”。月港的地位得到了政府的确认,从此正式作为我国东南沿海一个外贸港口迅速地繁荣起来,到万历年间(1573—1620)走向全盛。明景泰至天启年间(1450—1627),月港从兴起到繁荣昌盛近200年,它与东南亚、中南半岛以及朝鲜、琉球、日本等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易往来,并以吕宋(菲律宾)为中转站,与欧美各国相互贸易,在我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漳州窑文化的对外传播
  欧洲与东方贸易往来的新航线开辟之后,中国瓷器给世界文化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漳州窑瓷器作为中国外销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漳州月港运送到世界各地,也把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据明张燮《东西洋考》载:“文郎马神(相当于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初盛食以蕉叶为盘,及通中国,乃渐用磁器。”这体现了中国瓷器通过贸易对东南亚饮食文化的影响。1992—1993 年,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海域打捞出水了一艘西班牙“圣迭戈”号船,该船沉没于1600 年12 月,出水有漳州窑青花大盘等大量外销瓷器。这些瓷器造型和图案上都加入了很多域外文化元素以迎合当地人民的需要。
  16世纪,伊斯兰教盛行于印尼群岛,当地人具有喜欢席地而坐、共同围绕一个大盘进食的伊斯兰风俗。今天,在当地出土或传世的许多大瓷盘正是当时来自漳州窑的瓷器。
  在东南亚,中国陶瓷常被作为显示身份财富的象征,被用于婚礼喜庆、丧葬与宗教生活。据《东西洋考》记载:“美洛居(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东海中稍蕃富之国也……嫁女多市中国盛酒器,图饰其外,富家至数十百枚以示豪侈。”考古发现,印度尼西亚乃明清福建漳州窑系陶瓷的重要销售地,福建陶瓷普遍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至今在北苏拉威西地区漳州窑系陶瓷还用于婚宴上盛放食物。当今富有的印尼家庭中,也会把中国瓷器当作装饰品,摆设出来以示身份。当然,更有意思的是在北苏拉威西地区,漳州窑系青花大盘还被用作接生之用。《东西洋考》又载:“文郎马神又好市华人瓮,画龙其外,人死,贮瓮中以藏。”可见漳州窑瓷器在东南亚部分地区影响之大。
  漳州窑瓷器也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如漳州窑五彩方位帆船鱼纹盘,就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盘内绘24向位罗盘,中央为简体阴阳太极二重圈,圈内写有“天下一”字样,内圈24个楷书铭文,“文武廉辅破廉武巨文禄廉文,破破武贪文禄廉辅破巨武贪”,依首句“文武廉辅”,大约是文武官职俱要政治清廉、相辅相成,不要贪财之意,后面重复或错位文字则为民间俗写方式。外圈由天干8字、地支12字、八卦文乾、坤、巽、艮4 字搭配组合。盘壁饰星宿、岛屿、海涛、帆船、飞渔、鹦鹉等图案,口沿饰山岭、草树、行船、桥渡等景物。大盘中心的罗盘即指南针,指南针作为定向工具在北宋时已应用于远洋航海。南宋时,人们开始以天干8字、地支12字加上八卦乾、坤、巽、艮4字定位罗盘,每个字相当于经度15°。在罗盘上,子为正北,按顺时针方向顺序是丑、艮(东北)、寅、甲、卯(正东)、乙、辰、巽(东南)、巳,丙、午(正南)、丁、未、坤(西南)、申、庚、酉(正西)、辛、戌、乾(西北)、亥、壬、子(正北)、癸。中国宋代首先使用指南针导航,开创了世界航海史的新纪元。此星盘图形反映了中国的航海文化。瓷盘中另绘有星宿图,星宿图又称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太阳和月亮所经天区)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东西南北各有七宿,与指南针皆有指示方位和航向的功能。盘中用红线连接绿彩圆圈表示星宿图,显示了中国人吸收印度、阿拉伯人的航行经验并加以发扬光大的结果。
  窑业技术的传播
  漳州窑瓷器作为外销瓷,其产品主要供给海外市场,对于海外制瓷的影响显而易见。被称为日本古陶瓷研究之父的楢崎彰一曾谈到,当漳州窑系瓷器大量从月港销往日本之时,其窑业技术亦随之外传,而在此之前,日本尚未掌握在陶瓷上绘画等技术。当时,一位被日本人称作“阿米夜”的中国人在日本京都一带传授漳州窑的热烧技术和绘画工艺,他很可能来自漳州。楢崎彰一通过将日本瓷器与大量发掘出土的漳州窑系器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织部”、“志野”、“黄濑户”等产品是受漳州窑的影响而出现的。他认为,漳州窑系在日本陶器文化形成中产生过重要影响,日本人在模仿漳州窑技术的同时融进了日本民族特有的风格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陶瓷文化,日本人应重新考虑自己的陶瓷历史。日本古陶瓷专家森村健一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漳州窑陶瓷和日本唐津、志野的陶器被称为“三大新餐具”,显示了近世陶瓷的辉煌。16世纪末期,丰臣秀吉进口了漳州窑的青花和白瓷,让陶工仿制,这些仿制品就是志野陶器。
  通过以上可见,漳州月港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时空链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月港走向没落,漳州窑瓷器也因销路受阻而颓废,蜚声海外的“砂足器”、“汕头器”、“吴须赤绘”、“交趾瓷”、“饼花手”等各类瓷器,只能成为后人遥远而美丽的遐想。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漳州窑瓷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输出产品,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