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评价指标

2023-02-20 22: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评价指标

(一)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当是风景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或者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要求的规划设计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二)学位论文(设计)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三)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应有不少于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论文评价的方面都包括哪些

论文评价的方面有:论文选题是否合适、论文结构是否合理、创新点等方面。

1、论文选题是否合适。原则上只要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方向都可以,但热门的、实践价值强的选题会比较受导师青睐。此外,选题应当与本身的专业水平相符合,题目范围不能过大或者过小。

建议选择与导师研究方向类型的题目,或者自己比较擅长方向的题目。如果选题与专业差别较大,或者与别人重复,文章价值就大大缩水。

2、论文结构是否合理。硕士论文写作中一般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在实际写作中,为了论证需要,还需要把论点进行拆分,分别论述。

这很容易出现文章结构散乱、论据不充分的问题。在写作上我们要注意,每一个分论点不一定是和完整主旨完全符合,但一定是为总论文服务的。只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

3、创新点。创新点是衡量硕士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篇硕士论文创新点很明显且具有价值,只要其他不分不出现太大问题,基本都能过关。硕士论文要求必须有创新点,但创新点不是要求在理论上或者研究上的巨大突破,只要使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新的角度,都可以是硕士论文中的创新点。

论文主要特点:

1、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4、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5、专业性

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

6、实践性

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还表现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是对高校毕业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状况及其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对教学质量及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检验。应用型硕士院校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全面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的原则,按此确定各具体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应力求能客观、准确反映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 键 词: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5-0078-04

撰写毕业论文是硕士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承载着综合检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客观准确地评价毕业论文质量,对检验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应用型硕士院校经管类专业为对象,设计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即评价指标选取应能全面反映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的质量主要通过选题、内容和答辩三个方面反映出来。选题规定着论文研究什么问题,选题不当,或研究的问题没有意义,或作者无能力驾驭,就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内容是评价论文质量的主要依据,需要从它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答辩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并可验证有无抄袭之嫌。同时,为了降低主观性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的影响, 论文评价指标体系通常都包括指导教师评价、 同行教师评价和答辩组教师评价。 [1]

2. 专业性原则。 一是研究的问题必须是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 如此才能反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达到了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是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应符合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范式。 如社会科学的论文需注重采用实践调查法,应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3. 应用性原则。 应用型硕士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毕业论文应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既要注重论文的学术价值,更要注重论文的应用价值,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指标与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上述构建原则, 应用型硕士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次。 一级指标包括选题质量、写作质量和答辩质量3个指标,一级指标下设8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21个三级指标。见表1。

(一)指标释义

1. 论文选题指标

论文的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是判断论文写作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依据,选题质量的高低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论文的写作难度等重要内容。在选题质量一级指标下设置“选题内容”和“选题范围”两个二级指标。

“选题范围”指标用于评判选题范围的合理性,即在选题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角度方面硕士学生是否能够驾驭。

“选题内容”指标包含选题的“实践性”和“与本专业的相关度”两个三级指标,其中“实践性”指标用于评判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与本专业的相关度” 指标用于评判选题与本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性的问题, 即选题是否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能够达到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目的。

2. 写作质量指标

写作质量是反映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效的核心内容,包含了论文的`架构、逻辑、写作内容、选用方法及格式等内容,因此,在写作质量一级指标下设置了“论文结构”、“论文内容”、“技术方法”和“论文格式”4个二级指标。

“论文结构”二级指标内又包含了论文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两个三级指标。论文的“逻辑性”主要用于评判论文结构的严谨性问题,即从论文的整体架构上来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前后逻辑顺序是否适当;“合理性”主要用于评判论文各部分内容分析详略是否适当的问题,即对于论文核心内容部分是否给予适当的篇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论文内容”二级指标下设置了“实用价值”、“知识运用”、“论文表述”和“创新性”4个三级指标。“实用价值”指标用于评判论文是否能够有助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知识运用”指标用于评判论文是否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研究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论文表述”指标用于评判论文的语言通顺性,立论的正确性,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严密性及结论的正确性等问题;“创新性”用于评判论文的研究方法、手段是否有一定的特色或新意,结论是否有新见解等。

“技术方法”二级指标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研究方法以及在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语言与计算机等工具的运用能力,因此下设的三级指标具体包括“研究方法”、“文献检索”、“计算机操作”、“英文运用”和“统计工具运用”5个三级指标。“研究方法”指标用于评判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各课程中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开展论文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文献检索”指标用于评判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检索中外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并能对所研究问题的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存在的问题或进一步发展方向的能力;“计算机操作”指标用于评判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应用Word、Excel等软件进行论文写作;“英文运用”指标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参阅英文文献,对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英文翻译是否准确到位;“统计工具运用”指标用于评判学生是否能够借助统计软件、统计图表等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

“论文格式”二级指标主要用于评判学生是否遵守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规范,下设“排版规范性”和“表述规范性”两个三级指标。“排版规范性”指标评判学生论文是否符合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表述规范性”指标用于评判论文内容表述是否清晰、全面,是否能够将论文重点内容表述清楚,突出论文的核心观点。

3. 答辩质量指标

答辩质量一方面能够反映出学生对自身论文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一方面能够用于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根据答辩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在其下设置了“内容自述”和“问题回答”两个二级指标。

“内容自述”二级指标下设置了“语言表达”和“内容表述”两个三级指标。“语言表达”指标用于评判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内容表述” 指标评判学生在答辩过程中是否能将论文内容进行清晰、 全面的表述, 是否能够将论文重点内容表述清楚,突出论文的核心观点。

(二)权重设定

权重对于指标体系评判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本指标体系的权重是经20位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充分研讨获得。 首先将100分在三大一级指标间进行分配,其中,选题质量指标为30分,写作质量指标为50分,答辩质量指标为20分;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分数分配见表1。

(三)评判标准

对于每一项指标的评分,能够“完全符合”指标释义的情况下获得满分,“比较符合”的得分为该指标满分的80%~90%,“基本符合”的得分为该指标满分的60%~70%,“一般” 的得分为该指标满分的50%,“不太符合”的得分为该指标满分的50%以下,“完全不符合”的得分为0。分数保留到整数位。

对于选题质量和写作质量两部分指标, 要求由论文指导老师和同行评阅老师分别评分, 每部分指标的总分由两项分数的加权求和得到, 其中论文指导老师评分权重为70%,同行评阅老师评分权重为30%;对于答辩质量指标,以答辩组老师的平均分为统计标准。

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由三大一级指标分数的加总求得,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分数在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在80~90分(含80分)之间的为良好,在70~80分(含70分)之间的为中等,在60~70分(含60分)之间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三、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建议

1. 指标体系要向学生公开。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因此,在学生进入毕业论文撰写之前,应向学生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意义,并公开毕业论文的评判标准,解释各项指标的涵义,让每一个学生理解各项指标的评判依据,从而达到引导学生重视毕业论文写作,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最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2]

2. 评价过程要公平透明。 由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工作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为保证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对各指标理解和评分尺度把握尽量一致,参与论文评价的教师应在评判前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深入讨论,对各项指标的具体内涵和标准达成共识,在评价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

3.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 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后,要及时进行结果反馈,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指导毕业论文工作中及时改进。

风景园林硕士的专业学位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一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MLA。三、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四、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当的人文素养,具备独立承担风景园林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五、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一定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六、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按照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并结合用人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课程内容应反映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体现风景园林事业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七、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当是风景园林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具有明确的风景园林背景和应用价值,应有先进性、难度及必要的工作量。学位论文(设计)必须由攻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者独立完成,能体现其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学位授予单位与用人部门合作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由学位授予单位相关学科和风景园林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九、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需有来自风景园林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十、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由国家批准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十一、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由学位授予单位颁发。关于“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建议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1、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建设需要风景园林硕士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67个城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快速推进。按照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据估算,我国未来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城镇总人口约8.40亿。快速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机遇,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快速出现的城市新区、层出不穷的新的建设项目,并由此而推动人们追求最佳人居环境质量(表1、表2)。(略)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上世纪末,北京国际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指出,二十世纪的城市建设,城市及城市群建设使城市环境、城际之间的环境变坏,特别是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遭到破坏,明确提出二十一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必须顺应城市生态化的趋势,大力倡导城市生态建设。为促进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建设部从1992年开始组织全国“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至今已有56个城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区)”。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部今年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更高目标。同时,我国城镇绿化和生态区域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的公共绿化面积已达18.8万公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77个,约占国土面积的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各级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超过14%,还有一大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以及公路、铁路、河流水系绿色网络系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发展为中国风景园林事业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园林文化和科技源远流长,在2000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提出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至今仍为世界所推崇和追求,而且中国风景园林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更应突出中国特色,光大中华国粹,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世界科学和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2、现行人才培养规模、规格不能适应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城市化建设需要建筑、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前两者相比风景园林发展不足,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目前我国风景园林领域的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布在三个学科进行:①工学门类----建筑学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8个博士单位、26个硕士单位;②农学门类----林学一级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5个博士单位、23个硕士单位;③文学门类----艺术学一级学科----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5个博士单位、75个硕士单位。从学位设置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看,在上述学科中主要是培养从事教学、科研的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偏重于科学理论,知识领域综合性不够,实践技能相对较弱。每年的培养能力300人—500人。这些博士、硕士主要充实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工作岗位,只有少数人到风景园林事业的第一线工作。风景园林实践工作一线的高层次人才奇缺,难以完成快速扩展的风景园林事业各相关领域艰巨、繁重的任务,也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领域对应用性、复合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约500多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约占3.5%,硕士及以上层次专门人才比例更低,缺口很大。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对现有的具备一定基础理论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风景园林事业从业人员专门培养、提高,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素质,满足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艰巨、繁重的任务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位制度。(表3)(略)注 :1、全国有市级园林管理局680个,有1200个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45000个物业管理公司,5.2万个花卉企业,4225家大中型花卉企业,花卉市场2397个,2100个国有苗圃和花圃。2、表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项统计人数不含部分私营规划设计及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所涉及的从业人员,该部分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大多在本专科以上;该项大学生数量是指恢复高考制度后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不含跨行业的大学生。3、现在读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园艺等的大学生约3万人,并逐年递增。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园林统计年鉴》和首都绿化委员会统计,截止2002年底,北京市园林局系统职工合计21188人,其中干部3812人,具有高级职称135人,中级职称785人,初级职称1794人;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2481人。各类风景园林设计公司、设计所40余所,从业人员约1000余人,90%为专科、本科毕业生。此外,北京还有许多风景园林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均有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学生近800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和注册风景园林师的目标人群是为风景园林事业服务的人员,包括:园林植物(花卉、园林树木)应用人员;城市规划与设计人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人员;风景资源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人员;部分生态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人员。促进城市化建设,保护和建设秀美山川,加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奋斗目标和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3、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有利于推动风景园林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有利于和发达国家的相应学位制度对接。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范用人制度,规范行业行为,我国正在各个行业中逐步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国家建设部和人事部已经开始启动“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制度建设。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任职资格紧密相关、与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相互衔接的学位制度。及时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有利于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直接推动和配合风景园林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共同推动我国的风景园林事业发展、城市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据调查,康乃尔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大学等32所美国大学、5所加拿大大学设有同类职业学位。美国明确规定----从事研究工作的只能攻读MA(文学硕士)、MS(科学硕士)、Ph.D,获得MLA方可加入美国风景园林学会(ASLA)。美国有46个州开展与注册建筑师并行的风景园林师的注册工作。(表4)(略) 1、学位名称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可译为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MLA。此名称可以与国际上通行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概念与内涵上实现对接。2、学位内涵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核心是社会、生态与艺术三位一体,主要特征是规划设计、生物生态与人文社会并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任务是培养协调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建设与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风景园林文化的专门人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是围绕以自然素材为主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培养应用性人才,以“注册风景园林师”为职业背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围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人居环境、园林城市、大地景物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领域服务,主要包括:(1) 园林植物(观赏树木、花卉、草坪)应用;(2)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3) 风景资源(文化与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的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4) 城市景观设计;(5) 景观建筑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6) 生态区域(绿色廊道、防护林网、大地绿化、生态示范区等)规划设计、建设;(7) 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建设、保护与管理。3、关于 城市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者的关系:城市规划----城镇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城市规划是城镇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是建筑和风景园林建设的前提。建筑----既表示营建活动,也表示这种活动的结果——建筑物,也是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的总称。风景园林----以植物学、农学、气候学、土木建筑工程和社会学、美学、文学艺术为基础,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水文乃至航空遥感、卫星定位等多个领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城市规划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亦即建筑、风景园林等城市符号上。建筑和风景园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需要三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从专业学位的角度区分,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是围绕以人工素材为主的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培养应用性人才,以“注册建筑师”为职业背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以“注册风景园林师”为职业背景,分别不同的任务,有利于三方面协调发展。 1、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与管理培养硕士层次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2、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主干课程包括:景观生态学、中外园林史、设计方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植物生态学、园林植物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区规划原理、城市绿地规划原理、园林美学、园林艺术、地形地貌学等。3、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与其他专业学位一样具有应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1) 了解我国及国际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前沿与发展动态;掌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生态区域规划与设计基本理论;(2) 掌握园林植物应用(栽培、繁育、养护管理及应用)、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各类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与规划、森林公园保护与规划、生态区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具备综合运用国内外先进文化和艺术原理、设计理论和植物材料进行规划设计的能力;(4) 熟悉我国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森林与国土资源管理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5) 掌握和应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理。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快速发展对风景园林事业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大量而迫切的需要,改变风景园林事业相关学位类型单一的状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尽快在我国设立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硕士毕业论文abc等级怎么评定

1.引言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是否达到所授予的学位标准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是对学位论文是否达到相应水平作出的评价。评语虽短,但是至关重要,涉及到能否毕业、能否得到相应学位,或能否以优秀的评价取得相应学位等问题。因此,客观、准确地写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每位论文评阅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2.评价依据 学位论文评语需要对所提交审查的论文作出评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一九八零年二月十二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由于研究生学位分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两大类,所以,对论文的要求也有原则不同。
  对于申请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审查: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对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主要审查: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评语层次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的写作,一般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审查:(1)导师的审查;(2)同行专家评阅;(3)答辩委员会答辩会答辩;(4)学位委员会审查。前面三个环节都需要写出书面评语。由于角度不同,定位不同,因此,评语的写法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评语的结论部分,文后笔者再具体说明。
  一般来说,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为副高职职称以上的专家,一般应为硕士生指导老师;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为正高职以上的专家,一般应为博士生指导老师。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要求用词准确、评价客观,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应该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好的评价不能多加一个字,也不能减少一个字。
  4.评价内容 一般来说,学位论文评价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主要看是否属于学科前沿,研究工作是否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如果在国内,列入国家973专案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选题,大多是属于科学发展前沿,因为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同行专家已经论证过,是同行关注的热点或重点。
  (2)文献综述 主要看是否掌握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文献综述有量与质两个方面,量的方面主要看是否围绕论文主题基本覆盖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主要文献,质的方面主要看是否综述本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有影响的主要文献。例如在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文献,有影响的学者论著,应该在文献综述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学位论文评语需要通过作者的文献综述,看是否概括、归纳出本学科、本研究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规律和待解决的问题。
  (3)主要工作与创新点及其学术意义、价值 这是学位论文评价的核心内容。对于博士学位论文来说,要求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评语不仅要列举、归纳、总结出提交审查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而且还要指出其学术价值。
  在学位论文评语写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评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一般作者已经对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作了归纳、总结,论文评阅者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总结、评价论文的工作与创新。
  (4)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是学位论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审查论文写作是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实验资料是否可*,推论是否科学正确。通过论文写作,也可看出作者是否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论文的条理性与系统性也是研究工作是否有系统性的一个反映。
  (5)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任何一项研究工作,无论是高水准的还是低层次的,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这本是无可非议、众所周知的。但是,一般来说,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国内学术界在写学位论文评语时,生怕指出过于尖锐的问题会影响对论文的整体评价,从而只作肯定的评价,不指出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重点院校学位论文评价中,专门设了存在问题一栏,有不少专家如实地给予指出,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客观来说,对待论文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的关系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存在问题多或者大,并不一定说明论文整体上没有创造性成果或成果价值小。
  (6)评语结论 通过对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审查,评语结论应该包括或隐含着下列内容:
  a.学位论文是否反映出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b.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否能反映出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c.论文研究工作是否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最后的评语结论与评阅人的身份有关。笔者认为,如是学位论文导师,定位比较准确的最终结论拟为: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提交同行专家审查。如是同行评审专家,拟为: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或建议)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如是论文答辩委员会,拟为: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全票(×票)通过×××同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意(或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或: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全票(×票)通过×××同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意毕业,同意(或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5.范例欣赏 下面是一则学位论文评语,本人认为是一篇值得欣赏的评语例文:
  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覆盖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是当前CAD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意义下的CAD技术着重于辅助产品的详细设计和绘图输出,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以图形单元作为产品设计资讯的载体,通过运动分析、功能映射、变型设计、关联设计等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面地融入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1.将零件结构划分为零件、功能结构和基因单元三个层次,以功能结构为单位组织基因单元,有利于实现基于功能的零件概念设计。
  2.提出了产品骨架单元的提取方法,通过插入、删除、替代、分解、整合、克隆、派生等多种骨架单元置换手段,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变型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尺寸的产品参数化设计不同,上述变形设计能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因而为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CAD手段。骨架单元表示完整地体现了该结构与产品中其他结构的约束关系。在保证产品中各结构单元有序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附加大数据量,有利于在概念设计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斟酌与修改。
  3.在关联设计中,归纳总结了五种关联的约束模型,为详细设计阶段自动生成导出单元提供了设计依据。
  4.以图形单元置换、叠代技术为核心,构造了单元化产品信息建模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MCADDS系统,并在冲剪机床设计XJD型转辙机传统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5.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在运用CAD技术辅助产品的变型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提交答辩。
  6.结束语 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既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评价,也反映了评阅人综合水平。既反映了评阅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评阅人的写作文风。它属于应用写作中一种专业应用文写作,值得我们研究。

就我感觉,存在的问题 分2种,一是小问题,可以明确指出,并且写明解决办法或者建议,如果是大问题,看你是否想要他通过了,(如果整体结构、内容没有大问题,而是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你可以概括的评价一下,建议不要说的很详细,语气尽量缓和、委婉。比如:如果能够更加完善******* 方面,或者**方面叙述应该更加详细等等。 当然如果论文的确不行,也不要一下定死,可以写:**方面需要从新考虑或者查阅相关文件等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