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评价标准

2023-02-15 17: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评价标准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一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MLA。三、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四、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当的人文素养,具备独立承担风景园林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五、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一定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六、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按照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并结合用人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课程内容应反映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体现风景园林事业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七、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当是风景园林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具有明确的风景园林背景和应用价值,应有先进性、难度及必要的工作量。学位论文(设计)必须由攻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者独立完成,能体现其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学位授予单位与用人部门合作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由学位授予单位相关学科和风景园林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九、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需有来自风景园林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十、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由国家批准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十一、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由学位授予单位颁发。关于“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建议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1、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建设需要风景园林硕士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67个城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快速推进。按照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据估算,我国未来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城镇总人口约8.40亿。快速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机遇,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快速出现的城市新区、层出不穷的新的建设项目,并由此而推动人们追求最佳人居环境质量(表1、表2)。(略)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上世纪末,北京国际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指出,二十世纪的城市建设,城市及城市群建设使城市环境、城际之间的环境变坏,特别是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遭到破坏,明确提出二十一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必须顺应城市生态化的趋势,大力倡导城市生态建设。为促进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建设部从1992年开始组织全国“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至今已有56个城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区)”。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部今年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更高目标。同时,我国城镇绿化和生态区域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的公共绿化面积已达18.8万公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77个,约占国土面积的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各级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超过14%,还有一大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以及公路、铁路、河流水系绿色网络系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发展为中国风景园林事业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园林文化和科技源远流长,在2000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提出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至今仍为世界所推崇和追求,而且中国风景园林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更应突出中国特色,光大中华国粹,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世界科学和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2、现行人才培养规模、规格不能适应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城市化建设需要建筑、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前两者相比风景园林发展不足,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目前我国风景园林领域的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布在三个学科进行:①工学门类----建筑学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8个博士单位、26个硕士单位;②农学门类----林学一级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5个博士单位、23个硕士单位;③文学门类----艺术学一级学科----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5个博士单位、75个硕士单位。从学位设置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看,在上述学科中主要是培养从事教学、科研的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偏重于科学理论,知识领域综合性不够,实践技能相对较弱。每年的培养能力300人—500人。这些博士、硕士主要充实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工作岗位,只有少数人到风景园林事业的第一线工作。风景园林实践工作一线的高层次人才奇缺,难以完成快速扩展的风景园林事业各相关领域艰巨、繁重的任务,也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领域对应用性、复合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约500多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约占3.5%,硕士及以上层次专门人才比例更低,缺口很大。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对现有的具备一定基础理论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风景园林事业从业人员专门培养、提高,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素质,满足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艰巨、繁重的任务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位制度。(表3)(略)注 :1、全国有市级园林管理局680个,有1200个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45000个物业管理公司,5.2万个花卉企业,4225家大中型花卉企业,花卉市场2397个,2100个国有苗圃和花圃。2、表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项统计人数不含部分私营规划设计及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所涉及的从业人员,该部分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大多在本专科以上;该项大学生数量是指恢复高考制度后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不含跨行业的大学生。3、现在读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园艺等的大学生约3万人,并逐年递增。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园林统计年鉴》和首都绿化委员会统计,截止2002年底,北京市园林局系统职工合计21188人,其中干部3812人,具有高级职称135人,中级职称785人,初级职称1794人;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2481人。各类风景园林设计公司、设计所40余所,从业人员约1000余人,90%为专科、本科毕业生。此外,北京还有许多风景园林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均有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学生近800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和注册风景园林师的目标人群是为风景园林事业服务的人员,包括:园林植物(花卉、园林树木)应用人员;城市规划与设计人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人员;风景资源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人员;部分生态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人员。促进城市化建设,保护和建设秀美山川,加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奋斗目标和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3、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有利于推动风景园林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有利于和发达国家的相应学位制度对接。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范用人制度,规范行业行为,我国正在各个行业中逐步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国家建设部和人事部已经开始启动“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制度建设。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任职资格紧密相关、与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相互衔接的学位制度。及时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有利于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直接推动和配合风景园林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共同推动我国的风景园林事业发展、城市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据调查,康乃尔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大学等32所美国大学、5所加拿大大学设有同类职业学位。美国明确规定----从事研究工作的只能攻读MA(文学硕士)、MS(科学硕士)、Ph.D,获得MLA方可加入美国风景园林学会(ASLA)。美国有46个州开展与注册建筑师并行的风景园林师的注册工作。(表4)(略) 1、学位名称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可译为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MLA。此名称可以与国际上通行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概念与内涵上实现对接。2、学位内涵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核心是社会、生态与艺术三位一体,主要特征是规划设计、生物生态与人文社会并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任务是培养协调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建设与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风景园林文化的专门人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是围绕以自然素材为主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培养应用性人才,以“注册风景园林师”为职业背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围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人居环境、园林城市、大地景物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领域服务,主要包括:(1) 园林植物(观赏树木、花卉、草坪)应用;(2)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3) 风景资源(文化与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的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4) 城市景观设计;(5) 景观建筑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6) 生态区域(绿色廊道、防护林网、大地绿化、生态示范区等)规划设计、建设;(7) 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建设、保护与管理。3、关于 城市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者的关系:城市规划----城镇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城市规划是城镇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是建筑和风景园林建设的前提。建筑----既表示营建活动,也表示这种活动的结果——建筑物,也是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的总称。风景园林----以植物学、农学、气候学、土木建筑工程和社会学、美学、文学艺术为基础,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水文乃至航空遥感、卫星定位等多个领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城市规划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亦即建筑、风景园林等城市符号上。建筑和风景园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需要三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从专业学位的角度区分,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是围绕以人工素材为主的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培养应用性人才,以“注册建筑师”为职业背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以“注册风景园林师”为职业背景,分别不同的任务,有利于三方面协调发展。 1、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与管理培养硕士层次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2、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主干课程包括:景观生态学、中外园林史、设计方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植物生态学、园林植物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区规划原理、城市绿地规划原理、园林美学、园林艺术、地形地貌学等。3、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与其他专业学位一样具有应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1) 了解我国及国际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前沿与发展动态;掌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生态区域规划与设计基本理论;(2) 掌握园林植物应用(栽培、繁育、养护管理及应用)、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各类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与规划、森林公园保护与规划、生态区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具备综合运用国内外先进文化和艺术原理、设计理论和植物材料进行规划设计的能力;(4) 熟悉我国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森林与国土资源管理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5) 掌握和应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理。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快速发展对风景园林事业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大量而迫切的需要,改变风景园林事业相关学位类型单一的状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尽快在我国设立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关于风景园林的毕业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摘 要:主要阐述了园林设计行业现状,园林设计师的培育、执业制度和管理组织,行业法规完善五方面的想法与建议。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 Frederick Law, 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 Andrew 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 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 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 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 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 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 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风景园林专硕论文必须要有整套的设计么

必须。风景园林专硕论文是关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硕士毕业研究论述文章,该文章是必须要有整套的设计的,且只有整套的设计才能提现出论文的论证点和陈述内容。

风景园林学专业论文一般发表在什么期刊上 有哪些是比较权威的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格式相关书籍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写作技巧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