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02-20 14: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004-1710] 期刊详细信息 看看投稿指南? 哪里有全文?
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版)
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70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版)
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68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
主题分类:
高校综合性学报: 高校综合性学报

顾琦一的论文专著

近年来在《现代外语》、《外语学刊》、《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输出假说剖析》、《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及其接口之争》、《输入与输出在陈述性知识程序化过程中的作用》等,参编教辅材料多部。部分论文如下:[1]顾琦一.外语中学习中的符号意指活动[A].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2002:2.[2]顾琦一.输出假说剖析[J].外语学刊,2006,02:77-83+112.[3]顾琦一.输入与输出在陈述性知识程序化过程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2:40-45.[4]顾琦一.第二语言句法习得制约因素研究述评[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92-95.[5]秦朝霞,顾琦一.写作话题熟悉度与国内习作者书面语语篇衔接手段运用——基于一种自动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01:95-98.[6]顾琦一,虞爽.第二语言知识的四种二元对立划分论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114-119.[7]陈瑜之,顾琦一.视听输入和字幕视听对二语理解的影响[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01:27-28.[8]朱鑫,顾琦一.输入频率、模态对二语篇章理解的影响[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01:32-34.[9]顾琦一,臧传云.输入模态对第二语言理解和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3:55-59+68+128.[10]顾琦一,杭玲莉.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诱导式模仿研究[J].现代外语,2011,03:262-270+329.[11]顾琦一.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及其接口之争[J].外语教学,2005,06:45-50.[12]杭玲莉,顾琦一.二语习得中的诱导式模仿和语法判断方法[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01:103-105.[13]臧传云,顾琦一.以认知负荷观点探讨输入模式与二语语篇理解[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02:150-152.[14]汪双喜,顾琦一,朱敏华,王琰玲.基于学习不适应分析下的导学实践与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46-148.[15]顾琦一,程秀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花园路径句理解——与工作记忆容量和语言水平的相关研究[J].现代外语,2010,03:297-304+330.[16]顾琦一,宋明珠.任务预设投入量与词汇习得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5:55-59+127-128.[17]顾琦一.输入、输出研究路在何方[J].外语学刊,2009,05:157-160.[18]顾琦一.输入加工教学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06:42-44.[19]顾琦一,毛海燕,李涛.英语专业新生学习困难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254-257.[20]朱敏华,许敏,张洁帆,顾琦一.英语专业新生学习不适应症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4:357-361.[21]顾琦一.“Dragon”≠“龙”——从符号学角度探讨外语学习[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02:46-48.[22]顾琦一.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身势语初探[J].江南论坛,2000,06:43-44.

江南大学简介

江南大学简介

江南大学座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无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到国立中央大学;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到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和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异,办学效益显著,科研、教学、服务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门类,18个院(系),共60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含工程硕士生),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8900余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留学生340余名,继续教育(含特色自考)、网络教育学生15000余人。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及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学校是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48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2名为双聘院士),太湖学者7人,教授184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0名。由35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学校是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苏省“十五”攻关项目等,已有200多项研究成果经过鉴定或验收,其中有80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7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在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2004年,学校共申请专利1056项,授权专利301项。2005年学校专利申请量位于全国高校第五位,江苏高校第一位。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院(系)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中国电信、丹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嘉里粮油(深圳)商务拓展有限公司、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国民淀粉上海化学有限公司、希捷电子、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重庆啤酒集团、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特品(ISP)(香港)有限公司、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学、奖教金,每年发放的奖学金总额达800多万元。

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学校现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大学建立了紧密的校际交流关系,并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近20个国家的高校、机构开展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学校聘请了50多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是江南大学师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她充分表明了学校既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又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既强调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学风,又强调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彰显轻工特色;关注国计民生;拓展学科领域;促进文理交融。”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已形成了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经济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70万册、电子图书8.56万册,中外文期刊3100余种,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学校编辑出版了《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食品与生物技术》、《无锡教育学院学报》、《冷饮和速冻食品工业》、《电池工业》等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学校新校区已屹立在太湖之滨、山水之间。新校区占地3125亩,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青瓦白墙的江南建筑风格与小溪、树林、草坪的多层次园林空间为一体,展现绿色、水乡、文化韵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学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和发展了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全面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把江南大学建成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进行知识创新的基地,推动成果转化的中心,开展社会服务的窗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将屹立在中国的江南!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校长:

校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网址: 电话: 85910799(传真)

王家骏的发表论文

作者(标明独著还是合著) 论文题目 发表的刊物 (或会议) 发表时间1王家骏(译文、独撰)日本的人口及其分布 《国外地理科学文献选译》82年3期2王家骏(第一作者)孙中山“芜-宜-沪”运河规划刍议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86年3期3王家骏(独撰)试论风景资源的择优开发—以淀山湖风景区为例《经济地理》86年3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经济》86年5期4王家骏(独撰)徐霞客的洞穴学研究 《地理知识》87年1期5王家骏(第一作者)1997-90年旅锡国外游客人数预测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87年3期6 王家骏(独撰)无锡市民旅游意向的初步调查 《无锡论坛》87年3期7王家骏(独撰)集休憩、游娱、体育于一身的度假村 《社会科学家》 87年4期8王家骏(第二作者)孙中山对无锡地区交通建设的设想 《经济史论衡》南京大学出版社87年5月9王家骏(独撰)试论风景资源开发次序的确定 《社会科学家》 87年6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经济》88年期10王家骏(独撰)洞穴学研究的先驱:徐霞客 《徐霞客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87年9月版11王家骏(独撰)徐霞客探察过的岩溶洞穴名录《全国岩溶风景学术论文集》园林出版社 87年12月版12王家骏 关于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全国人文地理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 87年12月30日于深圳13王家骏(独撰)徐霞客旅游洞穴开发论 《旅游研究》 88年1期14王家骏(独撰)我国旅游湖泊开发的宏观决策《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88年1期15王家骏(独撰) 度假村区位探讨 《旅游学刊》 88年1期16王家骏 关于度假村区位选择 “发展江苏旅游研讨会”大会发言,88年12月8日于南京17王家骏(独撰) 如何科学地确定度假村理想区位《发展江苏旅游》 江苏人民出版社89年1月版18王家骏(独撰)A Practicle Method to Evaluate Tourist Resources and Determine the Exploitative Order: A Case Study of Six Chinese Seashore Locations “GeoJournal” 90/1-219王家骏(独撰)保护性开发:发展太湖旅游的基本原则 《华东信息报》94/1/1220王家骏(独撰) 适用于旅游地理学的一种概念模型《地理学报》94年6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地理》95年1期21王家骏(独撰)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 96年4月版22王家骏(独撰)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books in English Secondary Geography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97年2期23王家骏 关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98年8月18日于湖北神农架24王家骏(独撰)旅游系统模型—整体理解旅游的钥匙《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期25王家骏 关于旅游系统研究模型 ,“旅游发展、旅游规划、旅游地理高级研讨班”发言,2000年10月7日于广州中山大学26王家骏(独撰) 生态旅游探微《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1期27王家骏(独撰) 关于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1期28王家骏 关于环太湖旅游圈度假产品及产品设计,“ 03华东旅游高校专家论坛”大会发言,2003年3月29日于宜兴29王家骏(独撰)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指标体系初探 《华东旅游报》2003/9/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