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手机越来越智能化,社交、游戏、理财、搞笑段子等各方面的手机应用软件铺天盖地,迅速侵占了人们的视野。手机用户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他们手中的这个方寸之物上,部分人因而成瘾,催生了一个新兴的群体——“手机奴”。
手机奴的表现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在低头看手机。”网上流传的这句笑谈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手机奴的生活状态。同学聚会中,他们往往是坐在角落里低头看手机;饭桌上,一盘菜端上来,他们会先拍一张照传到微信或微博上,吃饭时把手机放在桌上,看一眼手机再吃一口饭;上班时间一有空闲也是埋头刷微博、看段子;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也是拿着手机不放,跟社交软件上的好友聊天;他们几乎整天都离不开手机,甚至过马路的时候都盯着手中的这个“魔力方盒”。
手机奴之所以如此依赖手机,究其原因,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敏感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需要另外开辟一个新的生活空间,而智能化的手机适逢其时,轻巧、便捷而又功能强大,为手机奴们撑起了一个新的虚拟世界,他们如鱼之于水中,畅快自如,他们可以用一个虚拟的身份纵横于这个虚拟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否存在危险呢?
手机奴的潜在危险
2013年11月,湖北一名少女因走路看手机而不慎掉入深坑坠亡,这一悲剧足以让手机奴们警醒。
另据统计,目前因为玩手机导致腱鞘炎的病患有明显增加。“手指活动时涉及肌腱拉伸,玩手机游戏的时候手指活动频率速度快,易造成肌腱劳损。”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外科副主任陈增发提醒市民玩手机游戏要有节制,手指长时间反复多次运动,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肌腱发炎,表现为肌腱酸痛肿胀,如果不加注意,长此以往,就会患上狭窄性腱鞘炎。“若只是轻微炎症,可以让指关节停止运动,通过 *** 理疗来舒缓,严重的炎症则需要手术治疗。”
长时间玩手机还容易损伤视力。“成年人的眼球发育基本稳定,但是近距离观看手机屏幕,眼睛高度紧张,就会使得眼睛眨眼次数减少,眼睛泪腺分泌异常,从而导致干眼症发生。”陈增发说。与此不同,孩子的眼球还未发育稳定,如长时间玩手机,导致用眼疲劳,眼睛超负荷工作,容易产生近视等眼科疾病,更严重的会导致视网膜病变等致盲疾病的发生。
随着手机奴对手机依赖的增加,他们的人际交往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人与手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过多地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必然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隔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
这叫‘书名号’----《》书名号是一种标志符号,它标志书名、篇名、戏剧名、歌曲名、报刊杂志名和法规文件等题名。
下面分项叙述。一、标示书名。
例如:1.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还画画,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小学《语文》第七册《三味书屋》)2.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小学《语文》第六册《李时珍》) 《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名著,《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物书。它们用书名号标明。
二、标示篇名。单一的文章名像诗歌、散文、寓言等都应用书名号标出,以免与其它的文字相混。
例如:3.有感情地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暮江吟》《赠汪伦》。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古诗三首》思考·练习) 例3中书名号标明了两首诗。再如:4.《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亡羊补牢”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小学《语文》第六册《寓言二则》思考·练习) 例4中的第一个《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用书名号标明。第二个“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使用引号,不用书名号。
三、标志报刊名。例如:5.还有,我看你是看了《妇女生活》里的一篇《关于孩子》的,是不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给颜黎民的信》) 《妇女生活》是杂志名,《关于孩子》是一篇文章,均用书名号标明。
四、标志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等艺术作品名称。例如:6.当我铺开第二张画纸的时候,就决定画一幅《小武术》。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础训练1》)7.难道罗丹先生雕刻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跟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同传不朽吗?(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散文两篇》) 这两个例子中的书名号标明了两种美术作品,一种是画——《小武术》,一种是雕塑——《沉思者》《巴尔扎克》。像小学第十二册课本上提到的《月光曲》是曲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歌曲。
第十一册课本上的《奴隶英雄》是戏剧。当我们在书面语中用到这些艺术品时,都要用书名号标出。
五、标志法律、法规名。例如:8.“你不知道吧,小伙子,咱们国家新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乘车是可以免费的。”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6》) 例8《残疾人保障法》是法规,用书名号标明。书名号在使用中有两种特殊现象,一是书名中含有书名,二是书名、篇名共用一个书名号。
例如:9.下面的《〈古井〉读后感》用的就是第二种写法。(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4》)10.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诸子百家名言》第534页广西人民出版社92年版) 例9《〈古井〉读后感》是一篇作文题目,所以用书名号标出,而作文题中又含有《古井》这篇课文的题名,为了不使混乱,用单书名号标志。凡是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个用双书名号,里面一个用单书名号。
例10中《荀子·劝学》这种标志告诉我们,“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出自《荀子》这部书中的《劝学》这一篇。书写时,书名与书中篇名之间,加个圆点(叫间隔号)隔开。
书名号是一种标号,它像一顶帽子,扣到了具体的文字上,文字就变成书名或篇名了。例如:11.(1)小明把剑拿过来。
(2)小明把《剑》拿过来。例11的①②文字相同,都有“剑”。
第一个“剑”是武器,第二个却是一本书,因为它加了书名号。书名号在使用中前后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前半个书名号不能单写在一行的结尾,后半个书名号不可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附书名号歌:书名号,前后弯,标明书籍和报刊。篇名、曲名也可用,标得清楚方便看。
河南省嵩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河南省嵩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地址:嵩县城人民路5号,经营范围包括:国内版图书报刊,妇女生活杂志零售。
读者俱乐部成立于2009年9月16日,注册地位于嵩县城人民路5号,法定代表人为赵淑玲。
很难看到的
推荐《丽人行:民国上海妇女之生活》古吴轩出版社
作者卓影
上海出版社的史料档案中可能有
上海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有
上海市档安馆
1934年5月1日张静庐办起了“上海杂志公司”。这是第一家专门出版杂志的小店,仅有20元的资金作为创办费。由于资金太少,张便采取“代订代办发行”为主,出版为副,但还是出版了鲁迅主持、黄源主编的《译文》,孟心主编的《自修大学》,艾思奇、柳湜主编的《读书生活》,沈兹九主编的《妇女生活》等杂志。1936年张静庐把重心转移到出版上。从此以后,他成了出版商。以后还出版了《高尔基选集》、《中国文学珍本丛书》、《青年丛书》等100多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张静庐将上海杂志公司迁到汉口,作为主张抗日的一员,也参与了抗日宣传活动。他出版了一批政论书籍和剧本,如《飞将军》(洪深著)、《八百壮士》(崔嵬著)、《民众基本论》、《出狱前后》(均章乃器著)、《抗战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张静庐著),还有《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汉奸的产生和扑灭》、《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和战术》、“活跃的肤施”、《大众剧选》(抗日剧本)、《全面抗战的政治形势》、《告大时代青年》、《改良教育与学生救国》、《青年军事常识》、《高粱红了》(诗剧)等。那时的武汉,成了文化的中心,报告文学出版达到了一个高峰。张静庐以上海杂志公司名义,出版了许多抗日战争小册子,也着重抓报告文学的出版。其中著名的有李辉英主编的“战地报告丛书”,计有碧野的《北方的原野》,田涛的《黄河北岸》,张庆泰的《在西战场》,姚雪垠的《战地书简》,李辉英的《军民之间》,张周的《中华女儿》,曾克的《在汤阴火线》,师田手的《背叛祖国的罪人》,黑丁的《沁河岸上》,石光的《鲁北烟尘》。叶以群主编的“战地生活丛书”,计有刘白羽《游击中间》,舒群的《西线随征记》,罗烽的《莫云与尔漠少尉》,天虚的《两个俘虏》,陈克寒的《八路军事兵队》,刘白羽、王宗祀的《八路军将领》,吴奚如的《阳明堡大战》。这两套丛书对武汉人民了解前线形势,了解共产党、八路军,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上杂”还于1937年10月在武汉出版了宋之的的《烙痕》,它是一本收有四个短剧的国防独幕话剧。1938年4月又出版了宋之的、陈白尘合编五幕剧《民族万岁》。1938年3月为抗战需要而出版的文艺刊物,有丁玲和舒群主编的《战地》半月刊,由武汉、上海杂志公司总经销,16开本,但这个刊物在同年6月出版第6期后终刊。张静庐为了扩大抗日宣传阵地,除武汉外,还在重庆、广州、长沙、柳州、桂林、贵阳、金华、昆明建立分店达12处,大量刊行文艺书籍百余种,极力配合抗日宣传。1943年至1944年期间张静庐在重庆任上海杂志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继续出版宣传抗日的书刊。同时,他又出任新出版业联合管理处总经理,并在成都(由邓作之任经理)、广州、重庆(由张鸿钧任经理)、汉口(由马仲杨任经理)设立“联营书店”,主要任务是管理联营书店出版事宜。与此同时,张静庐还任国民党文化教育委员会设计委员(主任委员潘公展)。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张静庐回到汉口,一部分时间主持“上杂”业务(因其次子张鸿人当时任汉口经理),大部分时间参加社会活动。曾任武汉市文教公会(这个公会是资本家商会性质)常务理事,主要处理上与下、同业间的各种业务纠纷。1947年6年1日,武汉大学发生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汉口联营书店也遭到搜查,并逮走了经理马仲杨和几位店员共七人。张静庐即组织力量多方营救,并作为释放马仲杨担保人之一。在延安保卫战期间,延安失守,有些同志从延安经西安来到武汉,找到张静庐,但由于张静庐不是共产党员,本身又有国民党关系,不便亲自出面接待,他就嘱其次子张鸿人接待。这些来汉同志身无分文,来张处主要找接济,同时由于他们随时有被捕可能,张可为他们找到藏身之所。于是在张鸿人掩护下,把他们送出了武汉,到目的地去了,前后一共接待三批。但国民党仍有察觉。有天上午,张静庐等人正在“上杂”楼上开会,警察局找上门来,张静庐等人闻讯后,从后门跑掉了。警察就找张鸿人的麻烦,并搜查“上杂出售的期刊,并将他们认为的“违禁杂志”,如《展望》、《新观察》、《新闻天地》等杂志,要张鸿人抱着到警察局去,叫张一人坐在一个房间内,一直到下午四点钟,他们才放人,但却被他们敲走了200元光洋。l950年张静庐调任北京新闻出版总署任私营企业处处长。出版总署撤销后,在中华书局担任近代史编辑组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四人帮”的迫害,于1968年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