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02-19 2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大学生网络社交调查报告参考文献有哪些?

[1] 尚琼琼. SNS与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青年记者. 2010(11) [2] 李园园. 校内网对大学生的影响[J]. 青年记者. 2009(17) [3] 梁世敏,孙理,张丽伟. 基于校园SNS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初探[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 朱峰,吕伟. 校园SNS时代青年网络社会人际交往行为透视——以校内网现象为例[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9(03) [5] 刘文娟,袁文芳. 校内网的SNS人际传播特征分析[J]. 东南传播. 2009(05) [6] 陈卉. 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流行原因分析[J]. 新闻世界. 2009(05) [7] 汪阳.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状况调查——以兰州地区为例[J]. 青年记者. 2009(11) [8] 张楠,钱艳丽. SNS网络社区的出现及走红——以校内网为代表[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9] 张丹. 利用校园SNS网络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J]. 才智. 2009(08) [10] 郝若琦. 浅析基于Web2.0时代的校园SNS网站的盛行原因[J]. 东南传播. 2008(12) [1] 刘蕾. 试论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9(12) [2] 阮敏尔. 大学生虚拟生存的影响及对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伍安春,张新福,余惠琼.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及对策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1] 田卉,柯惠新.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1) [2] 杜骏飞,魏娟. 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 葛晨光. 高校网络论坛舆论形成及引导刍议[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4] 刘建.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05) [5] 王一春.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愤青现象[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 [6] 周千贺. 传统媒体和网络的舆论监督及其互动[J]. 青年记者. 2009(23) [7] 任海.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8] 陶晓华,高健.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J]. 南方论刊. 2009(05) [9] 李雪莹,邓飞. 从传播学视角看高校网络舆论及其引导[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4) [10] 倪晓莉,陈思路,颜虹. 网络依赖行为研究及其干预模型的理论构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论文写作可以到自己本校的图书馆去找寻资料(学生毕业后论文都会统一提交到图书馆保存的),另外还有中国知网(收费的)等也可以查阅资料的。 更多管理类专业资讯详情,可点击用户名【华是学院专硕培训】在线咨询。

首先,不说你这篇好不好写,先说下字数,我给你凑不够啊大哥。跪下了。800-1000字我都想百度出来啊 *** ~! 再次,如果这个问题没人回答,亲,把分给我呗。 我很需要你的分,我马上要6级了,现在还是5级。我真的很需要你这10分。真的,比珍珠还真。 跪舔

全中国的14-18岁网恋的人数占5.3%而网恋中 能走到最后的 只有 0.6%..清醒点吧少年.你只是那 5.3中的99.4 等你长大你就会明白了.为什么不是0.6,哥哥作为一个网恋年程许久的大手, 在这奉劝各位正在网络热恋中的童鞋么,网络终究是网络.哥哥阅女无数,也不是那0.6 你差的还远.不视频的话 你都不知道坐在你电脑对面的是个人还是个狗, 早恋 我不反对,也不赞成, 现实恋恋无所谓,为以后打基础,网恋就不同了.不光伤人,伤心,还伤身,网络是虚拟的,现实才是真实的. 要是为了在网路寻求 心里安慰,找个人说说话,少年,你还是捂被窝里打飞机去把,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

有需要就买,不过遇见商铺有打折就放弃网上购物,而且也怕网上购物有假货,所以一直都没有买价格比较高的商品。一般两个月会考虑买一次,买高达模型、书之类,一般都光顾省内的卖家。

。。。化妆品、零食、电子产品 建议你用表单大师做个问卷吧,放在群里给别人填、放论坛里也行,这样更快

算物流专业的一部份,如果单单是以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来为主体写论文的化,恐怕很不够充分 如果你想具体点,可以淘宝找下帮人查论文改论文的,上面仁兄的扣扣就是,不过他们都要钱 你可以再自己多看点资料,物流不止快递这部份,而且网络购物使用的物流服务只是物流中的一部份,至少要先把行业描写完整,再论

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2017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1] 李小安.民营企业如何突破四大“瓶颈”闭.商业研究,2008, (5).

[2] 风杰中.《小企业创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 2006.

[3] 刘昊.中小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阴[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 (6).

[4] 薛建刚.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9, (4).

[5] 徐红.李涛浅析中小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 (6).

[6] 石磊,罗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的匹配性研究[J].商业时代,2007, (9).

[7] 庄彪.完普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 (10).

[8] 清华.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0, (2).

[9] 李长禄,尚久悦.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0] 曾漫丰.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改进对策[D].

[11] 张清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4, (7).

[12] 魏明.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 (3).

[13] 清华.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学苑版.

[14] 郭晶.钱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 (3) .

[15] 朱晓敏.浅谈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田社会科学家[J].,2005 (2).

[16] 王洋.谈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田现代经济信息[J].,2010, (9).

[17] 瞿群臻.基于三类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剖析[J].生产力研究,2005.

[18] 李书治.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J]..民营经济,2007, (4).

[19] 徐红,李涛.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 5) .

[20] 李亚.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研究[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5 ,(7).

[21] 曾亮.浅析中小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8)

[1]李娜.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向实务演变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

[2]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美〕埃里克瓜弗兰霍尔茨著,陈仁栋译,‘常勋,余绪缨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4]许静.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人力资源,2011, (4): 85.

[5]提拉依木.高校人力资源会计运用的研究[D].江苏:河海大学,2005.

[6]张文贤.人力资本[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2008. 1-9.

[7] 一涛.基于薪酬激励视角的高校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构建[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8.

[8]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 AAA.A Statemen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 1966 Ch.5.

[10]邵文波.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与核算相关问题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8.

[11]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18.

[12] 苏品.人力资产会计核算制度设计[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9.

[13] 秀娇.对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0, (20 ): 29-34.

[14]宋粉鲜.民办高校人力资源会计的构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15]倪素清.论人力资源会计[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 (5): 71-78

[16] 孟利琴.人力资本理论综述_基于人力资源会计困境视角[J].会计师,2010,(12 ): 11-12.

[17]罗新华.人力资本会计确认与计量实证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8.

[18]李馨.从人力资本到组织资本[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9.

[19]朱浩.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若干问题与管理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3, 23 (5):87-89.

[20]陈仲常.高校人力资本特征及激励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8 (1):123-124.

[21]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34-36.

[22]任润竭.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 (11): 147.

[23] 徐文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 (2 ): 103-104.

[24] 周占文 主编. 《人力资源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5] 陈刚 吴焕明著.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26] 施必善编著. 《人力经理必做的100件事》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

[1]薛璟.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社会心理科学.2013(02)

[2]毕楠.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2(07)

[3]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05)

[4]张生太,梁娟.组织政治技能、组织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2(06)

[5]麦影.企业社会责任、组织信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2(03)

[6]常凯.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纳入我国的劳动法制轨道[J].中国共产党政干部论坛.2004(03)

[7]屈晓华.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企业良性行为反应的互动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3(05)

[8]陈秀娣.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探索[J].现代商业.2011(27)

[9]周祖城.走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丛林[J].伦理学研究.2011(03)

[10]张兆国,尹开国,李庚秦.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会计论坛.2009(02)

[11]霍娜,李超平.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9(04)

[12]凌玲,凌红.工作满意度、组织信任和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9(01)

[13]曹科岩,龙君伟,杨玉浩.组织信任、知识分享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05)

[14]郝云宏,汪月红.企业员工责任对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

[15]杜鸿儒,阮金钟.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工作态度:组织信任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J].南大商学评论.2006(04)

[16]贾良定,陈永霞,宋继文,李超平,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员工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企业管理者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17]黄素芳,詹颖.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9)

[18]李峰.企业道德建设对员工满意度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中介效应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3)

[19]刘家凰,吕春晓,吴爽.员工组织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及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01)

高分在线求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宋东梅 全文

  2006 年12 月
  第8 卷增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 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ec. 2006
  Vol18 Supplement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宋东梅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
  [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其一旦形成将释放出巨大的
  力量。因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应当包含什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产物应
  否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应否涉及社会责任,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企业应如何
  看待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问题,也是经营性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认为企业文
  化中应当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内容,并论述了企业文化应包含的社会责任的范围。
  [ 中图分类号] F270 - 0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2511 X( 2006) 0 S20082203
  [收稿日期] 2006 - 10 - 12
  [作者简介] 宋东梅(1979 - ) ,女,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
  其一旦形成将释放出巨大的力量。正如约翰·P ·科特
  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合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所
  写:“企业文化,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产
  生极为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应对自己的竞争对手,
  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
  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在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
  滩。”因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应
  当包含什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产物应否承担社会责任, 企
  业文化应否涉及社会责任, 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这实
  质上是企业应如何看待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问题,也是
  经营性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
  长期以来,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常被简单地定义为追求
  利润的最大化,似乎这也同时成了企业的惟一目标。在现
  代经济中,企业作为经济组织, 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追求各
  种经济资源合理的组织和优化配置, 通过市场竞争、交易
  及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 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以此
  来获得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企业属性的研究
  大都侧重于与企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把企业完全看作是一个只单纯履行纯粹经济功能和经济
  责任的社会成员。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如果高效率
  地使用资源,为社会提供其所要的产品和服务, 并以消费
  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 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全部职责,
  企业惟一的任务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生产经营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但在今天,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 企业仅仅体现并
  履行这种单一属性的经济功能,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经济
  发展的多样化要求相适应。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社
  会责任越来越凸显出来。企业原来单纯的经济性越来越
  向经济性与社会性并存的方面发展,使企业成为经济属性
  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社会成员。
  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追求经济功能和经
  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其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各
  方面义务。而且,这些社会责任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进步
  和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原来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
  视或背离社会价值和责任的理念与行为,已经难以为社会
  所接受,缺少了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无法在今天的经济社会
  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1 .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首先,从一个企业整个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来看, 企
  业的社会责任支出虽然增加当前的经营成本, 然而, 正是
  这些社会支付增强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
  提高了企业的公众形象与社会信誉,从而为企业创造了更
  多的利润回报。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求得企业的长远生存,应该关
  心的是企业长期资本收益率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点,
  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他们
  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广告宣传等方式
  来保护社会福利,他们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及资助慈
  善组织,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良好的公众形象,和谐的工作氛围也有利于企业的长
  远生存。这是因为一个良好公众形象的企业,可以获得更
  多的顾客、更好的雇员、更顺畅地进入货币市场, 以及其
  它益处。而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则必须致
  力于相应的社会目标。同样,和谐的工作氛围也能使企业
  创造出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令人向往的团体,而创造出和
  谐的工作氛围也需要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其次,从整个社会企业的群体的发展来看, 企业的社
  会责任行为也没有明显降低企业的经济绩效。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则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
  最基本的单元。同时,企业又是一定社会中的企业,不能
  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企业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决定了
  它们之间的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同时又受到各自发
  展规律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方面看, 企业是社会的组
  成部分,企业活动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层次和单位形式, 社
  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同时, 企业之所以不能
  孤立存在于社会,是因为企业还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物,
  企业中的劳动者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的,这种
  关系要求企业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约束下对企业劳
  动者的利益负责,对企业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承担责任,
  而这种责任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此外,在现代
  经济中,绝大多数企业的资本来源于企业外部的社会。而
  这些资本的所有者又大都外在于企业,因而要求企业必须
  对社会各阶层的投资者负责, 维护股东或投资人的权益。
  因此,政府、社会及投资人也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经济、
  法律及社会的监督。企业的行为越来越超越企业自身的
  范围而转变为社会的行为,从而需要相应地承担更多的社
  会责任。
  其次,从企业与社会的区别来看, 企业毕竟不等于社
  会,企业只是社会的一个层次,一种组织。企业利益具有
  独立性和排他性,社会利益具有公众性和共享性。企业发
  展的目标在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诸如利润、利润率
  等;社会发展目标则在于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提高, 诸如
  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及人的发展条件的
  改善等。然而,企业的活动是以社会为背景, 因而, 企业
  的利益就不能不受社会利益的约束,企业的目标就不能不
  受社会目标的约束,这种约束使得企业利益、企业目标在
  某种程度上要服从于社会利益和社会目标。此外,企业活
  动的经济外部性质所导致负效应如环境污染、资源开发等
  公害,其实质是将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转嫁到社会, 并对社
  会生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现实的和未来的负面影
  响,这种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客观上要求企业以承
  担在环境、资源方面的责任的形式服从社会目标。
  再次,从社会整体运行角度看, 社会是按一定的组织
  形式建立起来的,对社会的组织与管理是社会运行的客观
  需要。政府是现代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社会的公共管
  理机构,而政府行使社会职能以及社会运行本身都是需要
  成本付出的,这种付出即为社会成本。然而政府本身却并
  不具有直接创造价值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作为
  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基础层次,也必须在分担社会
  运行成本方面承担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企业经营的
  社会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也越来越趋
  向于统一。谁忽视了社会利益, 谁就难以在社会站稳脚
  跟。从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来看,一味只知道自己赚
  钱而不顾及任何社会利益的企业,也很难为广大老百姓所
  认可。不为老百姓所认可, 企业也就难以发展壮大。因
  此,只有获得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才能赢得企业的可持续
  发展。企业,是应当具有社会责任的。
  三、构建企业文化应包含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
  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
  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
  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前面已经讲到企业是应当承担社
  会责任的,那么形成于企业中, 作为企业灵魂与标志的文
  化自然应当包含社会责任的内容。
  首先,企业文化的结构构成中本身就包含了社会责任
  的内容。如,企业的最高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
  求,使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那它必然要涉及
  员工的要求,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感。企业的宗旨要
  求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
  其次,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种
  责任必然反映在文化上,而且一个企业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建设,本身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倡导
  什么、反对什么,哪怕是错误的、偏执的,也会在企业的员
  工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贯彻执行。而企业的员工除了是企
  业的人,更是社会的人, 企业也是社会中的企业, 如果一
  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消极的、反动的, 或者有消极、反动
  的元素,那就会把这种消极和反动传递给社会, 从而给社
  会带来消极不良的影响。比如,一个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
  经济利益把企业的诚信不当回事,那就会对整个社会的诚
  信产生负作用; 一个企业做出了违法的事情, 也就对整个
  社会的法制建设产生了负作用,企业也就没有尽到应尽的
  社会责任。所以说,一个企业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也
  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愿意和尽己所能努力承担
  社会责任的企业, 也才是一个真正有发展的企业, 否则,
  这个企业必将被社会所抛弃。
  再次,企业文化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民族文
  化传统中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有助于促进企业认识和承担社会
  责任,培养企业全体员工关心社会的伟大胸怀, 在社会的
  认同下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形象的高扬,并使企业
  为推动全社会的繁荣竭尽全力。以孝悌、仁义为核心的儒
  家伦理思想, 主张修身为本, 以维护社会集体利益为上。
  这些观点必然会渗透到企业的文化中去。
  此外,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也印证了企业文化中存在
  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之所以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电器公司,与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提倡的“产
  业报国”精神是分不开的。松下规定企业的基本经营原则
  是:“认清职工身为企业人的责任,追求进步,促进社会大
  众的福利,致力于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松下还说:“如
  果我们的工作不受社会的欢迎,则不能期望从社会获得报
  酬。”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中也必然要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
  3 8 增刊宋东梅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而要分析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哪些社会责任,首先就要了
  解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并非企业应承担的所有
  社会责任都要成为企业文化。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1) 企业应该向社会提供更加安全的产品,这种产品
  既要符合生产工人的安全需求,也要符合使用者健康安全
  的要求;
  ( 2) 企业要倾听和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并以公平、合
  理的价格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 3) 企业要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和保障劳动者
  平等就业的机会、合理的报酬及应享有的福利;
  ( 4) 企业应积极建立与社会的沟通机制,树立良好的
  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的公众形象, 并获得社会更为广泛
  的理解和支持;
  ( 5) 企业要拿出更多的行动来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
  和消除其在经营活动中给周边环境及生态带来的破坏;
  ( 6) 企业应通过降低产品成本,以更好的品质和低廉
  的价格为社会提供服务, 扩大消费范围, 提升生活的质量
  并增进社会福利;
  ( 7) 企业应积极服务于所在的社区,为社区的公共事
  务做出贡献;
  ( 8) 企业应树立起关心社会、爱护社会的价值原则,
  通过自己的行为,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 9) 企业应尽其所能, 参与和支持社会的公益事业、
  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
  ( 10 ) 企业的行为应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价值规范,
  并更多地承担社会道义上的责任;
  ( 11 ) 企业应与社会、政府一起做出努力, 消除贫困、
  饥饿、不平等、失业等社会问题;
  ( 12 ) 企业应通过自己的活动, 促进人们社会经济权
  利和政治权力的实现,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社会经
  济政治发展的决策和选择,扩大社会各个阶层在经济文化
  及政治发展中享有的权力。
  ( 13 ) 企业应努力使自己更好地融人到社会之中, 更
  多地履行自己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自觉地
  促进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目标与社会进步的相互协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凡是对企业的经营有利的, 能促
  进企业经济发展,能使企业得到社会较大的认同的社会责
  任应当融入企业的文化中, 如1 - 6 条是必需的。企业是
  由人组成的团体, 是人的集合, 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不
  仅企业内要与人打交道,企业外也要与人发生联系。企业
  要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环境, 优越的待遇, 发挥才
  能的机会,为企业外的人提供过硬的产品, 优质的服务,
  同时关注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为今后的发展所需的
  资源与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一
  切都是直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与其说是企业应当承担
  的社会责任,不如说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自身的责任。而其
  余几条则应量力而行, 应当分析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比
  例,在企业能承担的范围发挥其作用以扩大其知名度并为
  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毕竟企业应当尽可能留存资本以扩
  大企业的规模,而作为企业文化也应当是对企业来说最为
  有利的目标、观念、精神、风气等的综合。虽说建设企业
  文化应当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对社会责任统一的原则,在
  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笔者
  认为,对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的最终目的仍是实现企
  业的利润,所以企业的文化应当体现这一点, 把直接有利
  于利润的归纳入内,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其余的
  社会责任企业仍需量力承担,但无需具体成为员工所要遵
  循的企业文化。当然企业也可按其各自实际情况增减企
  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
  哈佛大学教授约翰- 科特说:“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
  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
  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每一个追求发展壮大的企业
  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要从企业发展战略
  的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要积极探索和构建自己
  的企业文化。而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产物,使社
  会的细胞,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完成了企业文化构建的一大步。
  [ 参考文献]
  [ 1 ] 徐国平. 管理学[ 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9 98 .
  [ 2 ] 宁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社会学分析及我国企业的社
  会责任[ J ] . 南方经济, 20 00 ( 6 ) : 71 .
  [ 3 ] 田广研. 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属性[ N ] . 中宏数据库,
  2 00 4 - 09 - 2 1 .
  [ 4 ] 李琪. 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差异[ J ] . 改革,
  1 99 9 ( 2 ) : 25 .
  [ 5 ] 陈伯齐.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J ] .
  湖南社会科学, 1 99 0 ( 6) : 6 9 .
  [ 6 ] 韩岫岚. 注意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J ] . 中国工业经
  济, 1 99 6 ( 7 ) : 84 .
  4 8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8 卷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