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饲养肉牛的养殖技术

2023-02-18 21: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毕业论文饲养肉牛的养殖技术

肉用牛饲养管理

1、 营养需要

肉用牛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2.0%-2.5% ,每头每El需蛋白质0.4千克,可消化热能60-122兆焦,钙11-28克,磷11-28克。体重500千克的母牛,全年供给干草1吨、秸秆1吨、青贮1吨、混合精料500千克、盐20千克、骨粉20千克,日平均干草3千克、秸秆3千克、豆壳粉1千克、苜蓿干草1千克、青贮4千克、混合精料1.6千克,食盐和骨粉各0.05千克。

2、饲养管理

肉用牛的饲料以青、粗为主,夏季放牧,放牧期一般为5-l0月份,舍饲期从11月份到次年4月份。放牧期每天保证8-10小时的采草时间,放牧人员要跟群放牧,注意观察牛的吃草、发情、精神状况。主要补喂矿物质、食盐,适当补少量精料。放牧期每日补喂精料1千克,舍饲期每日2千克。

3、供给多样草料,力争营养全面,并做好饲草的加工调制任何一种牧草都不会有完全的营养成分,舍饲牛应尽量供给多样草料。养牛较好的牧草有黑麦草、橡草、苏丹草等。

秸秆可利用玉米秸、稻草、豆秸、花生秧、红薯滕等。精料类有玉米、豆饼(粕)、麸皮、红薯等。为保证饲料的常年均衡供应,春夏可种橡草、冬天可利用耕地种植黑麦草或其他草种等,分茬收割,鲜草饲喂。

种植青贮玉米可在乳熟期,蜡熟期采收制作全株青贮饲料;在秋收后可利用玉米秸、地瓜秧等制作青黄贮饲料。其它的秸秆和稻草、红薯滕、花生秧、豆秸等应全部妥善贮存起来以备冬春利用;要把所产的牧草尽量全部采收、晾晒后贮存。饲草、秸秆等饲喂利用必须经加工调制,先切短(0.5 cm长)或粉碎,然后可采取如下方法:

一是盐化后与精料混合饲喂;

二是利用秸秆饲料微生物制剂发酵后饲喂;

三是加尿素氨化处理后饲喂;

四是青黄贮后饲喂,此法比较适合秋季刚收割的玉米秸。红薯、萝卜等块茎饲料是母牛、犊牛冬季补饲的较好饲料,可以室内堆藏或窖藏,喂前应洗净泥土,切碎后单独补饲或与精料拌匀后饲喂,切勿整块饲喂,以免造成食道阻塞。

精料类的粮食,豆饼等主要通过粉碎后作补饲用,喂量不要过多,否则易得病。补喂精料根据畜体大小、怀孕、哺乳、育肥等情况确定。母牛怀孕的后2个月应补喂精料,每天l—2kg精料,骨粉50g,食盐30g。哺乳母牛产后头2个月,每天应补给l—2kg精料,骨粉60g,食盐40g。

空怀母牛如果膘情差,粗饲料质量不好或饲料单一的也应当适当补喂精料,每天半公斤左右,以利于尽快发情受配怀孕。舍饲养牛应补给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添加剂,可以利用营养舔砖,其中含有盐及钙、磷、碘、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利用舔砖可放在饲槽中或固定在柱子上,让牛自由舔食,保证充足饮水。舔砖要防止雨淋而造成溶解。

4、要注意牛疫病防治牛的疾病预防除按当地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防疫注射外,每年应驱虫2次,可用伊维菌素制剂注射,对防治体内外寄生虫效果较好。

扩展资料:

中原肉牛区

该区域包括4个省的51个县,其中山东14个县、河南27个县、河北6个县和安徽4个县。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132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40万亩左右。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

中原肉牛区目标定位为建成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优质牛肉的最大生产基地。

东北肉牛区

包括5个省(区)的60个县,其中吉林16个县、黑龙江17个县、辽宁15个县、内蒙古7个县(旗)和河北北部5个县。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本区域目标定位为满足北方地区居民牛肉消费需求,提供部分供港活牛,并开拓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

牧区要重点发展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通过调整畜群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改变养殖方式,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为农区和农牧交错带提供架子牛。农区要全面推广秸秆青贮技术、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技术等,努力提高育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肉牛

肉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

选择在地势较高、饲草资源丰富、温湿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地方建设牛舍,选择有良好的繁殖能力、生长健壮、无疾病困扰的种牛进行养殖。夏季每天饲喂3次牧草,配合喂适量复合饲料和适量的水。冬春季每天可以减少一次牧草投喂,提高复合饲料的饲喂量。水槽食槽按时清洗,保证清洁干净,加强种牛的防疫工作,预防传染病。

一、肉牛的饲养方法

1、牛舍选址

肉牛养殖需要将牛舍建立在地势较高、干燥、土壤质量好、饲草资源丰富、交通良好、温湿度适宜、光照充足、空气质量好的地方养殖环境对肉牛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环境能够提高肉牛的生长能力。

2、选择种牛

选择有良好的繁殖能力,能够正常生育,生长健壮,无疾病困扰的种牛进行养殖,这样才能够使后代幼牛有着较强的生长能力。

3、饲喂

(1)肉牛的主要饲料是牧草,但是牧草在每个季节的生长情况都有所差异。所以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饲料的饲喂量及频率,夏季等牧草生长旺期可以每天饲喂3次左右,配合适量的复合饲料,然后在饲喂饲料后,喂适量的水。

(2)冬春季每天可以减少一次投喂,提高复合饲料的饲喂量。其次就是在每次饲喂后最好让肉牛适当运动,提高血液循环速度,促进饲料消耗,防止积食水影响肉牛的生长。

(3)育肥时也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添加剂,比如维生素、钙等微量元素,有利肉牛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有利于消化的药物,增强肉牛的抗病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二、肉牛日常管理

1、加强种牛的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危害。传染病对肉牛的生长危害是非常大的,轻则降低养殖效益,重则会导致肉牛死亡。

2、水槽食槽中不宜有残留物质,及时进行清理清洗,水槽食槽也要注意消毒,消毒剂可泼洒生石灰。

3、夏季要注意防止肉牛受到太阳直射,避免中暑,提高荫蔽度,增强通透性。

养肉牛的技术和方法 养牛的方法和技术总结

1、品种选择

选择牛时,应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牛,在实际当中,应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选择,如选择肉用品种牛,应尽可能选择纯种肉用品种,如夏洛来、兰白花、西门塔尔、皮蒙特、海福特、安格斯、南德文牛等,以及肉用杂交后代。总之,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养牛规模大小,以及当地品种进行适当合理的选择。

2、规模确定

养牛规模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应根据农村家庭的综合条件,包括现有耕地,草地饲草饲料,家庭现有劳动力多少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条件来决定。一般每个劳动力饲养10~30头为最佳,但在家庭综合条件转好时尽可能多养牛,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牛群结构合理

牛群结构合理是养牛生产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保证,这对从事养牛生产的农户极为重要。

首先,应确定当年的养牛头数(牛群规模),使每年的出栏头数等于或小于成牛群的50%左右为佳,再根据成年母牛以每年15%的比例淘汰,就应有相应的后备母牛,所以用后备母牛来补充淘汰母牛,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母牛都能成为后备母牛,所以后备母牛应占20%左右。

4、加强选育及杂交

改良力度在诸多养牛户中,由于不重视引入外来血缘无选择的繁殖,造成后代牛群的品质逐年下降。对此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引入本牛群以外的同种优良公牛进入牛群,可使牛群的品质得到提高。在本群中选择无直系血缘关系的优良公牛和母牛进行繁殖,也可使牛群的品质得到保持。

引入与本群不同品质的优良公牛进入本群,通过杂交使牛群的品质得到改良。有条件的养牛户应建立牛群系谱档案,防止近亲繁殖,有利于牛群优良性状的基因得到提高,不断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5、合理降低饲料费用

自配饲料:自配饲料的方法有科学的配合日粮,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通过计算得出使饲料的营养价值与阶段牛的营养需要相一致的精饲料,此方法养牛户一般不易掌握;另一种是“土方法”就是搭配饲料,即把多种饲料按同等比例均匀混合在一起的配制饲料方法。

合理利用粗饲料:由于牛是反刍家畜,所以饲喂粗饲料是不可少的,用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喂牛,其营养价值均有所提高,还可降低饲养成本。

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一般不作种用和繁殖用的商品牛采取人工快速育肥法,使其短时间内长成成年牛体重后出栏,饲养好牛更应注意营养价值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在日喂饲料中精饲料与粗饲料应有一定比例。

育肥用壮乐康效果好,如果精饲料比例过高,营养过多,无疑是一种浪费,会导致牛生长发育缓慢,降低生产性能等弊病,一般精饲料与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为1∶1.3为宜。

6、实施暖棚养牛

在农村无论是养殖肉牛、育肥牛、奶牛,冬季暖棚内饲养可人为地创造一个有利于牛生长适宜环境,减少牛体的热能消耗,使这部分能量得到利用,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7、注意驱虫

牛饲养过程中,易感染内外寄生虫。感染上内外寄生虫的牛生长慢,产奶和产肉量下降,严重者造成死亡,因此,搞好牛的驱虫工作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驱虫时间:农户养牛一年应进行次驱虫,春秋各驱虫1次。春季为2~4月份,秋季为9~11月份,对短期育肥牛应在育肥开始时驱虫。

8、疾病预防

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染,应对牛舍内外一定范围以及常用设施用具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可用来苏儿、生石灰、高锰酸钾、火焰等进行消毒和灭菌。但应注意奶牛舍内禁止使用来苏儿等有异味的消毒药品,以免影响奶质。同时,要按照预防免疫的要求给牛注射预防疾病的疫苗如口蹄疫疫苗等。

在牛的养殖中,购取优良的品种,进行精心的饲养管理,全面的疾病防治,让牛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育肥、繁育,带来好效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