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教学法是论文里的理论基础吗

2023-02-18 1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学法是论文里的理论基础吗

本世纪40年代开始,结构语言学、数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控制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等相互渗透的学科得到发展;外语教学日益依赖现代技术;各国教学法家竞相实验新的教学法体系。这给所说教学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加上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同盟国"兵工厂"的美国需要派大批军事人员到世界各地工作。他们必须快速掌握有关地区通用语言的口语。

美国国防部乃邀请了一批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研究新的外语教学法。其中为首的学者是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布氏系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语言的机构主义语言学的创立者,又与直接法大师帕默有过学术交往,结果便制订了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操练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陆军口语法,又称布龙菲尔德教学法。试验取得成功;逐渐完善为听说教学法并传及全世界。

1.听说法的特点和理论根据 听说教学法继承了直接法的四个特点:口语第一,听说领先;变换操练;严格控制,养成语言习惯;限制使用本族语,课堂教学运用目的语语内对比。它本身的创新只有两点:以句型为教材和操练的核心;用对比作为以所学外语进行类推和回避学习难点的基本方法。因之,一般将听说法的特点归纳为三点:听说领先;句型操练;对比。

句型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特殊观点。结构主义语言学采用描写方法研究语言的横断面;从句子成分和语序等形式上区分语言的句子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语种具有不同的句子类型。因此,学习一种语言的句型应是学习该种语言的关键。并且每一句型都存在着纵、横两种聚合关系,聚合可以剖分,所以学习句型可以采用替换框架。而替换又是直接法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于是听说法便采用了句型替换操练。

同时,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不同语言的差异体现于句型结构之上;而句型结构又是每个语种在不同平面--语音、词汇、语法内部有意义的对立体系。因此,学习语言免不了对比,对比有助于加快掌握语言。

听说法主张两种对比:第一种,所学外语本身之对立体系的对比。比如,bed --bad中〔e〕与〔�〕的对比,名词单数一复数的对比,同义一反义词语的对比。

第二种,本族语与外语的对比。这只在编选教材及教师备课中进行,用以回避、克服学习上的难点,不在课堂上进行。 插话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是内部各个层次有意义的对立体系。掌握语言就是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的各种有意义的对立体系。比如,语音中的开、闭音节与长、短元音,语法中的过去、现在、将来时态。所以,掌握语言的过程,充满了对比这种对立关系的活动。同时,由于不同语言的对立体系并不相同,要明确所学外语那些对立体系对学生具有特别困难,又必须通过与本族语的对比。

2.听说法的教学过程布龙菲尔德教学法要求教学工作由以所教的外语为母语的发音人和语言学家充当的教师配合进行。发音人带领实践,教师则从理论上让学生理解业已实践掌握了的语言材料。发音人担任最基本的工作是,与学生就不同主题谈话,用以提供听、模仿和记忆的材料。学生在与发音人的接触过程中掌握所学材料后才进入文字教学和阅读。阅读教学主要是反复讲解同一课文。整个教学过程按听、说、读、写次序进行。

在听说法的发展过程中,布龙菲尔德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得到了完善,成为规范的五段:

(1)认知(recognition)认知即对所学句型耳听会意。主要采用外语本身相同或不同的对比,使学生从对比中了解新句型或话语。比如,两组话语的对比:

1)John reviewed his lessons yesterday.Have you reviewed your lesson?

2)I am a worker.I drive a tractor.I am a tractor-driver.Mr Wong drivtes a bus.Do you know what is he?He is a bus-driver.

(2)模仿(imitation)跟读、齐读、抽读、纠错、改正;同时记忆。

(3)重复,检查(repetition) 学生重复模仿的材料,作各种记忆性练习;同时教师要进行检查。当确信学生已能正确理解、朗诵所学句型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段的变换活动。

(4)变换(variation) 变换即替换操练,应按替换、转换、扩展三步逐渐加大难度。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理解情况。 1)替(substituent)。替换分单项替换和多项替换。

①单项替换: T.We‘ll go over the new words.Repeat. S.We’ll to over the new words. T.Have a test. S.We‘ll have a test. T.Talk about some pictures. S.We’ll talk about some pitures.

②多项替换: T.I will go with you to the cinema this afternoon.Repeat. S.I will go with you to the ainema this afternoon. T.Him,tomorrow. S.I willtim to with to the cinema tomorrow. T.… 2)转换(conversion)。包括含义转换、结构转换和增减句子要素。比如,主动句转换为被动 句;陈述句转换为疑问句。 3)扩展(expansion)。包括前置修饰扩展和后置修饰扩展。

(5)选择(selection)活用所学语言材料于交际实际或模拟情景之中,即综合运用。

插话 重庆市第二中学欧阳湘同志将变换操练过程概括为原则性的几句话--先慢后快,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死后活。这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国外听说法家和教师鉴于机械变换所受到的批评,也按机械操练、含义操练、交际操练来安排变换操练的难易和使操练兼及形式与内容。

3.弗里斯和拉多对听说法的发展 布龙菲尔德以后,对听说法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外语教学法家弗斯(Charies C.Fries,1887~1967)和拉多(R.Lado)。他们在教学思想上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认为语言和使用它的人民的文化是不可分的,学习外语不能忽视相关的文化。与此相联,表达思想常常因得到具体情景的补充而超出句子的词汇含义。故操练要注意培养综合的自然反应。

第二,教学对象是口头交际的最小单位--句子,词汇、语法应结合句子学习。词汇的作用是将所学句型形象化。各种词汇中应先学习功能词,因为那是结构的骨架。

第三,在语言材料的挑选和安排上,他们认为起始阶段应掌握语言的发音体系和反映各种句子结构。教材应在外语和本族语的对比基础上进行挑选和按难点的类型安排。要区分消极掌握和积极掌握的材料。前者按频率挑选,后者按常用性、典型性和乏同义性挑选。整个学程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总量是:说--100,听和书面理解3000~4000,阅读--近7000。

第四,关于结构的操练方法。他们认为,学会一种语言就是能够运用结构,即在一定结构中填入交际所需要的材料。故要求80%~85%的教学时间用于语言实践,并首先将结构练得纯熟。操练要用多种方法,但归纳起来,仍是模仿、复习、类推、构形和熟记。

研究教学方法的论文属于什么方向

1. 基础理论性论文。这类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相关领域的概念、理论,而非实践规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已有相关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推演等推理方式,过一系列抽象思维获得关于特定主题的认识成。础理论性论文要具有相关学科的雄厚理论基础,乃常不道用于刚刚涉足论文写作的初学者。

2. 应用研究型论文。这类论文关注实践,常是在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的础上,对实践中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尤其是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或建议。如果将理论研究型论文比作科学家进行的研究,那么应用研究型论文就更像是大师的作品,它旨在解决现实问题,推进理论白实践转化。

3. 学术争论性论文。这类论文通常针对他人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进行基于充分论据的商榷,看重揭示他人研究的不足或错误之处。学术争论性论文可以明确争论的对象,如某某专家的某一篇文章,也可以泛指某类观点,争论的主题可以是理论问题,也可以是实践问题,当然,学术争论不是各说各话的争吵,对科学性、逻辑性、严密性的要求更高。最后,学术争论性论文必须“对事不对人”,不能借论文对作者进行恶意攻击。

4. 调查报告型论文。这类论文以调查为础,常从现实中的某一问题出发,通过深入的调查、访谈获取数据,进而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呈现。调查报告型论文必须包含大量的原始数据,“用数据说话”是此类文章的重要特点。

5. 文献综述性论文。这类论文以他人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所谓“综”就是归纳,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系统介绍和综合分析,使同领城的研究成果更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所谓“述”就是评述,要对所写主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或评论,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

请问中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有什么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可以吗?

多模仿,不管是什么英文都去模仿,比如说英文歌曲,还有英文电视等等,你学他们怎么说话。 要以大量的阅读和听力做基础。在读和听的过程中,积累了词汇,掌握了句型,熟悉了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

教学法指的是什么?

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材中内容的时候,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这些内容呈现给学生,教学方法有好多,比如说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等。

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随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由于时代的不同,由于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我国常见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分为了:讲解、讲述、讲读以及讲演四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学科和学段。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

2.问答法:也称为谈话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教师问,学生答”的一种方法;优点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语言变表达能力,但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

3.谈论法:教师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高年级运用较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