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福布斯杂志访谈塔拉韦斯特弗

2023-02-18 09: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福布斯杂志访谈塔拉韦斯特弗

自本周起,每周五为各位领导同仁推荐一本好书,祝大家周末阅读愉快。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美国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所写,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书籍。

塔拉·韦斯特弗 Tara Westover 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比尔·盖茨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塔拉·韦斯特弗,《福布斯杂志》访谈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塔拉·韦斯特弗

PDF+epub+mobi+azw3 四种格式自取

545c.com/dir/8142747-36919175-16b317

塔拉维•斯特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你好啊,我是培根不是肉。

2020年7月7日那天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当时书读一半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 如果可以,我希望所有人都读一读这本《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比尔•盖茨 推荐语说道:“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

//01**** 作者简介

塔拉维 • 斯特弗 :美国作家、历史学家。1986年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 17岁前从未上过学 。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02**** 本书简介

比尔•盖茨年度荐书 第一名 美国亚马逊年度编辑选书 第一名《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畅销书排行 第一名

Goodreads读者票选超越米歇尔《成为》,获年度最佳图书

《洛杉矶时报》最佳传记奖

《纽约时报》《卫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经济学人》《奥普拉杂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等二十多家权威媒体 年度图书

过去总是美好的,因为一个人从来都意识不到当时的情绪;它后来扩展开来,因此我们只对过去,而非现在,拥有完整的情绪。 ——弗吉尼亚伍尔夫

最终我认为,教育必须被视为一种对经验的不断重建;教育的过程和目标合而为一,是一回事。

——约翰 • 杜威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塔拉•韦斯特弗,****《福布斯杂志》访谈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 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 教育 。

——塔拉•韦斯特弗

//03**** 书摘

高山令其渺小,山峰让其缄默。沙粒不可计数,叠压成沉积物,然后成为岩石。

我只有七岁,但我懂得相比其他任何事,最令我们家与众不同的是这个事实:我们不去上学。

在家你可以坐下来,真正专心致志,没有任何干扰。真正的挑战在于找时间学习。世界将化为乌有,我的人生随时会终结,我正体验着对过往生活的怀旧之情。 一旦离开这个家,只有疯子才会回来。不管这里发生了什么,现在结束了。 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每天晚上我都学习到凌晨两三点,相信这是为赢得上帝的支持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没有可以打电话的人。没有地方可以去,也没有人可以打电话。 当你是一个地方的一部分,在它的土壤上成长的时候,没有必要说出你来自哪里。我从未说过“我来自爱达荷州”,直到我离开了那里。 我开始看懂课本了,并发现自己读了更多的书,远超必读书目的要求。 我决定尝试过正常人的生活。十九年来,我一直按照父亲的意愿生活,现在我要试试别的活法。 我能在风中站稳,是因为我不是努力尝试站在风中,风就是风。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阵阵狂风,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风。它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头脑中怎么想。当我知道了地面根本不是地面,我希望自己能站在上面。 我几乎有两周没怎么睡觉:睁着眼睛的每一刻,我不是在阅读,就是在思考这些文字。信任自己 ,去阅读这些文字,让我感到一阵激动。这种阅读方法中植入了一些奇妙的假设: 书并非儿戏,我也并不软弱 。 “你不是愚人金,只在特定的光线下才发光。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回到杨百翰大学,甚至回到你家乡的那座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也会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 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 ” 我想相信他,接受他的话,重塑自我,但我从来没有那样的信心。无论我把回忆埋得多深,无论我如何紧闭双眼对抗它们,当我想到自己,脑海中浮现的形象是那个女孩,在卫生间、在停车场的那个女孩。 在杨百翰大学,我几乎可以忘记,让过去的留在过去。但这里的反差太大,眼前的世界过于梦幻。 比起石头尖顶,记忆更加真实,更加可信。 我可以上学,可以买新衣服,但我始终是塔拉维斯特弗。我做过的工作没有一个剑桥学生会去做。不管怎么打扮,我们始终不同。 “你是我的孩子,我本该好好保护你。” 读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我度过了漫长的一生,但那并非我真实的生活。我变成了另一个人,记忆中有不一样的童年。当时我不明白这些文字的磨砺,现在也不明白。我只知道一点: 当母亲告诉我,说她没有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做一个好母亲时,她才第一次成了我的母亲。 我爱你。我写下了这句话,我合上了笔记本电脑。 我回来是为了悔过自新,挽救人生。但这里没有什么可拯救的,也没有什么可把握的。 只有流动的沙粒,转瞬即逝的忠诚,以及不断变化的历史。 现在我明白了,珍贵之物就是迷宫本身,就是我在这里的生活留下的一切:一个我永远无法理解其规则的谜团,因为那些根本不是规则,而是一种意图围困我的牢笼。我可以留下来,寻找曾经的家;我也可以现在就走,在墙壁移动、出口关上前离开。 我所有的学习、阅读、思考和旅行,是否已将我变成一个不再属于任何地方的人? 我的家人从中间一分两半——三个离开了大山,四个留了下来。三个获得博士学位,四个没有高中文凭。裂痕已经出现,而且越来越深。 现在我只能记起那些往事,我们之间已经相隔千山万水,时光一去不返。

//04**** 书评

自2018年3月12日运营培根不是肉以来,我认识了很多贵人,结交了很多朋友,一直很感谢文字,带大家走到我的身边。

这几年来,读过很多本书,接触过很多文字。前段时间知乎上对于荐书的问题邀请,我会回答 《十年一品温如言》 ——这本小说陪伴我考研,读完我哭了很久;但是最近无一例外,我的回答是 《你当想鸟飞往你的山》 。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有很多理由。也许是因为对这本书无限崇高的敬意?又或许是对书读一半发现内容竟然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诧异与怀疑?又或者是对作者真实人生所产生的的同情与羡慕交织的情感?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都认为这是一本好书。

距离读完这本书已经一月有余了,书的细节记不太清了,但是这本书对我产生的影响却深深烙在我的心中。

《Educated》 是英文版的书名, 作者亲定中文版书名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我觉得中文版书名读来更有力量。

对于作者17岁之前的人生,我充满了疑问、不解,甚至觉得有些许不可思议。在读书的前半部分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本单纯的小说,并一直佩服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但又总觉得那些文字真实无比,忍不住怀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直到书中的主人公真的考进杨百翰大学,直到我重新回到书的开头,在扉页中重新阅读作者的简介,我才发现这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发现了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者曾说:“ 我这一生中,这些直觉一直在教导我一个道理——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人只有靠自己,才会强大,这也是我非常认可的一句话。

作者在17岁,摆脱父亲的枷锁,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也正是在那个世界,她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她曾说:“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 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

她说:“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 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 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复印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这位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女孩,凭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有了在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 求学的经历,并有了 哲学硕士、历史博士 的学历。

当作者在书中提起她对于论文的写作、对于学习的坚定时,我时常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做不到像她一样?明明没有家庭的羁绊,没有生活的忧愁,明明我活得比她要轻松得多得多。

逃离大山后,她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她说 那是教育给她的新世界,那是她生命的无限可能。 那我们呢?教育能够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

每当想起这本书,我就会燃起想要学习的斗志,也许这就是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最强大的力量吧。

当这篇文章和你们见面的那一刻,我默默打开了我的论文,又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开始努力。 你呢?如果是你,读完又会去做些什么?

分享书单: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原版为《Educated 》)

      最开始吸引我去读这本书的契机并不是腰封上的励志“奇迹”,也不是比尔·盖茨年度荐书第一名之类的宣传,当然更不是原书名《Educated》,“教育”一词确实简洁有力,但是对我不具有那么多的吸引力。我很喜欢它的中文译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个名字是取自《圣经》里面的“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的直译,乍看名字我不知道它在表达什么,但是看到的时候会很好奇作者会写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或许是一本励志成功学,诚如你看到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的人生经历,她是一个十七岁之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了一顶学历的高帽,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历史博士每一个与之关联的名词都熠熠生辉,但是读完整本书,你会发现,这一部分反而是作者极力轻描淡写的内容,她说这是“虚空的体面”。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塔拉的经历过分特殊了,她出生在一个偏执的摩门教家庭中,她的父亲对政府有极为强烈的厌恶,认为交付政府即是交付恶魔,所以他们从来不去医院,从来不去学校,整个家庭在所谓的世界末日来临之前一直都在疯狂储备物资,他们相信这样的准备是完全必要的。塔拉从小就生活在被称之为“印第安公主”的巴克峰上,待到年纪大一点,便在她父亲的废料场工作,她和哥哥姐姐的教育来自于父亲讲述的《圣经》《摩门经》教义,以及作为助产士母亲讲解的草药知识。

      其实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很容易顺从习惯,比如那个原本十分吸引我的母亲,起先也是生活在人群中,棱角分明的人,是充满个体力量的人,但她最后却怯懦且顽固。当哥哥泰勒“成为了第一个穿越这场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之后,韦斯特弗的家庭分工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生活中不断穿插着严峻的事故,包括车祸,从高处跌落摔破脑袋,严重烧伤等等,而父亲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让塔拉对真理的理解产生了动摇,她开始渴望了解更多关于真理的真相。她想要上学,想去了解这座山之外的世界,于是在阻碍中塔拉开始准备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不算顺利地进入了杨百翰大学之后,她发现进入大学只拥有进入的证明,但自己是匮乏在大学学习所需要的能力和基本的知识储备的,听起来是很荒谬,在塔拉原本的知识经验里,欧洲是一个国家,大屠杀是五六个人的死亡,历史是片面的构成。

      塔拉的父亲并不支持女儿上大学,因此塔拉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完成学业,为了不回到废料场,塔拉不得不获得几乎完美的GPA,拿到奖学金。在这期间,她大量地阅读政治、哲学、历史,在求学期间,塔拉是巴克峰的背叛者,同时也是新世界的异类,很多事情开始变得不那么确定了,事件本身有更多的讲述层面,她开始意识到话语权这件事情,慢慢地对自己记忆的不确定开始让她更相信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是的,“书并非儿戏,我也并不软弱”,是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或许是在感受和忍受痛苦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塔拉内心的强大超乎了常人,她的天赋加上努力让她获得了去剑桥大学交流的机会,那是与巴克峰隔着一个大洋的彼岸。在新的环境里她是另一个版本的卖花女,她的论文被斯坦伯格教授称之为“三十年读过的最好的论文之一”,塔拉最后决定留在剑桥攻读硕士。不过这与她原本的期望不一样,她开始从探究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认识你自己”果然是不断重复的命题和过程),她试图重塑自己,在自己身上践行两种自由的概念,消极自由——不受外部限制或阻碍的自由,积极自由,一种摆脱内部约束,由自我掌控的自我统治。在这一过程中,塔拉尝试去纠正过去生活里的错误,比如兰迪·弗弗一家的惨案,比如父亲的偏执,比如哥哥肖恩的暴力行为,不过这一切都失败了,因为她再也不是那个在这个家庭中生活16年被塑造的那个人了,她无法唤醒那个偏执的自己,她只能借口逃离。在更多人眼里看到的教育,是塔拉不断取得的学术上的成就,但作者自己在这本书中其实花了更多的笔墨去描述17岁那年开始的我与过去的我的剥离,这一点比博士更为重要。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塔拉与巴克峰渐行渐远的距离,更准确来说,是与她原生家庭越来越远的过程,但这一定不是全然的主动或者被动,我试图去弄明白每一个节点,但就如同塔拉妈妈一开始对塔拉说的那样“你才是那个穿越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虽然妈妈最后也成了这场大火的维护者),但从始至终如同书名一样,“educated”是被动,也是完成时。读至此,其实我们对中文译名也有了更好的认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离开禁锢的原址,是抵达新的信仰,塔拉生活的这一段经历让我想起来汉语中一个很具有鼓舞性的词:涅槃。

      书籍出版之后,塔拉·韦斯特弗在《福布斯杂志》的访谈中有一段话十分具有力量,是她对教育的阐释,我把它作为结尾: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怎么写?

利用一周多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初读了几个章节,觉得很不可思议。在一个十分发达的国家,却出现了一个原生的山村家庭。家庭暴力、女性偏见、大男子主义、宗教色彩充斥着整个家庭。整个家庭似乎有爱,又似乎没有。由于父亲的双相心境障碍,导致了一个家庭处于“非常态”的情境中日复一日。

全书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述的是笔者自述的童年回忆。因为种种原因,塔拉(笔者)的家庭经历过几次重大事故:车祸、父亲的烧伤、爆炸,以及数不清的小事件。同时,塔拉的童年还充斥着来自父亲和哥哥的言语羞辱,肢体暴力和思想控制。

塔拉无疑也是家庭中几个孩子中比较幸运的那一个,因为她其中一个哥哥泰勒对她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并且在这种影响下,塔拉试图走入课堂。泰勒的黑白CD,似乎成为了塔拉昏暗童年的一颗糖果。

但走入课堂这一行为,无疑会被父亲视为对家庭的背叛、对上帝的藐视,是政府的走狗,因此塔拉走过了很长一段自我谴责的路。

就是这样一个在极端原生、无教育背景、甚至可以说社会化不完善的家庭中成长的塔拉,却走入了世界级学府。这让我想到了在心理学史上争论了几百年的问题:遗传和后天到底谁决定了个体?

似乎心理学发展至今,原生家庭和教育(后天)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而塔拉是如何从那个废旧回收厂走出来的?本书的第二部分的主题即为“教育”。

教育给予塔拉的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常识、历史、人文知识。同时还给了她看待世界的视角和感知力。书中有的一段让我影响深刻的描述是,当作者刚刚踏入大学的时候,学习艺术绘画鉴赏课的过程中,她并不能理解这堆东西,因为在她看来,无论是“集中营”还是那些难懂的画,都是没有内涵的,她通过考试的方法是,也仅仅是去记住它们。但后来的塔拉,在读到马丁路德金时,会产生愤怒(因为她明白了哥哥的辱骂)、在读到历史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在和伟人对话。慢慢的,塔拉也逐渐“醒悟”过来。

但这种“清醒”,带个塔拉的并不像想象中美好。在我以为塔拉终于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痛苦、过上幸福的生活时,事实却是,作者陷入了无限的纠结中,她甚至无法区分爱和达州家里的她和剑桥的她哪一个是真实的存在。书中也出现了两个塔拉。

然而到了书的最后,这种重影消失了。读完这本书,其实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所以也去看了别人的书评。最多的一种解释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作为经历者的塔拉和作为叙述者的塔拉重合了,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种重合,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在现实中,塔拉没有和家人达成和解,但是她已经走出了过去,达成了和自己的和解。

在知乎上热评第一的答案里有这样一句话:这本书其实是塔拉在精神崩溃之后的自我治疗过程。让她痊愈的,正是教育赋予她的一种能力,一个全新的看待自我的视角、一个叙事自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看了她的故事,比尔·盖茨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这本书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离奇,边缘,十七岁前她从未上学

在美国的山区,有这样一个家庭:孩子们在家中出生,没有出生证明。一对父母、七个孩子,生病、受伤从不就医。但令这个家最与众不同的是这个事实:孩子们不去上学。

这就是塔拉的家庭。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从小她就在父亲的废料场帮忙干活,或是跟随母亲制作酊剂和精油。他们与世隔绝,相信世界末日终将到来,每天都在囤积物资,做生存准备。

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这是我们多数人遵循的成长轨迹。但塔拉的成长经历颇为离奇,童年只有废铜烂铁、桃子罐头。没有读书声,更没有大学的影子。她一度笃信自己的未来就是早早结婚生子,继承母亲的工作去替人接生孩子。

她的人生曾经不由她选择,一切仅因父亲的奇怪信念:学校是洗脑,送子女上学便是将他们交给恶魔。父亲偏执狂热,母亲顺从隐忍,这个家庭渐渐偏离主流太远,灾难如影随形。一家人伤痕累累,瘀青、擦伤、车祸、坠落、脑震荡、腿着火、头开花,但他们仅靠母亲收效甚微的草药治疗,将体会苦难视为一种赐福。令人难以想象,这一切戏剧性事件就在我们的现代社会真实地上演。

觉醒,逃离,教育打开新世界

随着塔拉步入青春期,父辈主张的不容置疑的声音开始在她心中动摇。父亲不顾她的安危,一次次将她推向咆哮着的几乎要将人脑袋咬下来的轧钢剪刀;一个哥哥屡屡出现暴力倾向,把她的头按进马桶,掐住她的脖子叫她妓女;母亲无视她所受的委屈而选择沉默。家的形象变了。家庭所谓的忠诚信条,成了围困她的牢笼。

她的另一个哥哥通过自学离家上了大学,为她播下一颗好奇的种子:废料场沉闷而危险,家之外是否有一个可以救赎她的不同的世界?当她拆下散热器上的铜,将第五百块钢扔进分类箱时,属于她自己的声音渐渐苏醒:离开家,去上学。

那时她只有十六岁,在替父亲工作的间歇偷偷自学,准备大学入学考试。几个月的努力之后,她收获了一个奇迹:大学入学通知书。十七岁,她才第一次走进真正的课堂。大学是全然陌生的世界。她不知道论文为何物,不明白教科书是用来读的,错认欧洲是一个国家,甚至不认识“大屠杀”这个词,以为犹太人被杀害不过五六个人的规模:

“我不认识这个单词,”我说,“请问它是什么意思?”教授抿紧了嘴唇。“谢谢你提了那样一个问题。”说完,他接着讲课。这节课剩下的时间我几乎一动不敢动。我盯着鞋子,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每当我抬起头,总会有人盯着我,好像我是个怪胎。我当然是个怪胎,我清楚这一点,但我不明白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她生活中处处感觉自己格格不入,起初没有朋友,与室友相处艰难。她不明白同居一个屋檐下需要承担家务、如厕后要洗手这样简单的道理,因为她就是被那样教育长大的:洁净是虚伪,污垢才是诚实。尽管她身在大学,部分的她仍未走出大山,仍未找到摆脱父母教诲的所谓真理、开始全新生活的勇气。

她被自己从前的生活和新生活割裂成两个人:一个被家庭紧紧捆绑,不舍离去;另一个想要展翅高飞,追逐自我。摆脱无知是一条艰辛的路,塔拉凭借毅力和信念,从不及格生成为全优生。她获得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又成为哈佛大学访学者,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愈见光明,她一步一步重塑自己的人生,然而代价是被视为家庭的背叛者,与父母决裂。分离之痛让她一度发疯,整夜梦魇尖叫,光着脚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梦游狂奔。

获得,失去,努力找寻回家的路

尽管塔拉的经历具有独特性,但她的故事所映射的问题却是普遍的: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女孩该如何追逐自我?自我意愿与家庭责任之间要怎样平衡?

通过写下自己的故事,塔拉找到了一种答案。教育意味着自我创造,令她鼓起勇气去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去接受不同的声音。她曾活在父亲确凿的规训之下,是主动寻求教育让她发现了真正的自己。接受教育,世界不再非黑即白,而是色彩斑斓。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这个故事会让你改变对“教育”的传统看法,重新感激接受教育的每一次尝试。但这绝不是“风雨剑桥路”,也不是一个女孩的成功修炼手册。

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塔拉在书中也只是轻描淡写。她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美国梦的化身。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间划出难以修复的深深裂痕。她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

家庭终究是我们心中一块难以厘清是非对错的所在,有时它给你温暖,有时它令你刺痛。尽管观念不同,立场相左,爱却始终存在,无法割舍。塔拉在奥普拉的节目上说: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但获得的和失去的同等重要,她感激这个教育打开的新世界,却也还在努力寻找一条回家的路。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塔拉真实的人生故事被写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中,这也是她的处女作。

2019年,这本书创下出版界奇迹,上市第一周便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85周仍然持续高居榜单前列。全球37种语言译本,读者口口相传,甚至中文版尚未出版,英文原版就已在豆瓣拥有9.0的高分。

塔拉生于1986年,不是距离我们遥远的人物,写下这本书的时候,她只有一个头衔:剑桥大学博士。因出版此书,2019年她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她将自己的成长和求学经历汇成这一部独一无二的回忆录。

为何一个无名女孩的回忆录,可以博得如此之多的关注,成为年度之书?

因为那些荒诞的轶事,那些闪耀的标签,从来不能真正打动我们。触动我们的恰恰是平凡却又复杂的真实。我们一直在寻找作者这样非凡的勇气,不妥协、不放弃爱,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执着坚定地做自己。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被作者的经历震惊,17岁之前没有上过学,通过自考上了大学,2009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0年哈弗大学访学,2014年剑桥博士学位。没翻来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我可以从这本书里读到的是一个女孩如何自我努力获得教育,以为是如何自学,而读过这本书以后,感受的是无法言语表达的疼痛。中途多次都返回目录,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可读到最后是一次灵魂的救赎。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不会相信西方和我厌弃的文化中竟然有类似甚至更恶劣的情况。因为没有宗教文化信仰(非宗教信仰偏见),我甚至不能理解塔拉的家庭为何着魔般相信上帝,以至于面临严重烧伤或者生命垂危,依然不肯使用抗生素,不去医院。很难想象,在这种环境里面,塔拉的突破自我,不仅是一种追求,而且自杀般的重生!我佩服她追求的勇气!本书开始,四个字叫"献给泰勒",读完以后,回望四字是一种温暖!

我想说,什么是教育?教育不只是获得什么学位,有什么成绩,教育是打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正如塔拉说,教育是思维的拓展,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书中有几个片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外婆叫塔拉去厕所后要用粉色的香皂洗手,当塔拉不明白为何要这样的时候,外婆说,我没有这样教过你母亲!一个是泰勒鼓励塔拉去读书,去自学,去看世界!一个是母亲开始和塔拉说,以为能走出去的是塔拉不是泰勒,和后来塔拉看过世界后,母亲说要和父亲站在一起,母亲的鲜明对比!果真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远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环境会慢慢腐蚀一个人的思想,远离伤害,坚定自我,突破式寻找,这种抵抗带来的分裂式痛苦,在我上大学时候价值观重塑时,有过类似的痛!我很庆幸自己选择的正确,更佩服塔拉超越凡人的抵抗能力,心疼塔拉的孤独与对家庭关爱的渴望!

感触颇多,难以表达。安利这本书,推荐给那些自我抗争和寻找的人,这本书对让我们重新认知什么是教育!

很多事情我们称呼很多,比如转变,蜕变,“虚伪”“背叛”,但我称之为:教育!

原生家庭的羁绊到底有多大?以前我总是对自己是留守儿童耿耿于怀,父母从未让我感觉到关爱,即便是后来同他们在一起,也是被不停的嘲讽,“你真笨,脑子有问题,是个傻子”这是小时候大人们给我贴的标签,尽管现在我明白自己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但每次与他们对峙时,他们说那只不过是个玩笑,是我自己太认真想得太多,我还是会心灰意冷,难以自制。

我读了很多有关修复童年创伤的书,从最初将所责任归咎到他人,到与自己内在小孩对话,告诉他我会给他无条件的爱,我不用再苦苦弥补童年的情感空洞,我将自己从受害者模式中挣脱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着自己,接纳那些让我心痛的瞬间,我会告诉自己允许痛苦的存在,并带着痛苦好好地生活,但是还是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刻,这一生我也无法弥补他们给我带来的'伤害,但我可以选择更加爱自己。

亲密关系很好的揭示了缺爱、被否定的童年给我带来的问题,在感情里我是没有安全感的人,不管伴侣做得再多,我都怀疑他是否爱我,并且我不相信他会真的爱我,我是一个掌控欲很强的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亲密关系里我都不停的寻求确定性,试图让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当某一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简直无法相信,同时我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我从未以如此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周遭的一切都不在我的掌控之中,多么可怕!

《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多么振奋人心有醍醐灌顶的标题,原生家庭对塔拉的羁绊比我们大多数人要大得多,父亲的极端和偏执,哥哥对她的虐待,即使是博览群书,快要获得剑桥博士学位的塔拉也无法做到完全释怀,在父亲反对教育,反对政府的一切,生病不准去医院的环境下,7个孩子中能有3个获得博士学位,堪称奇迹。

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容易,阅读还不一半时,已经不下10次想要放弃,这让我痛苦了整整一个星期,今天终于完成阅读,说不上高兴还是难过。塔拉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可追求自己的人生,换句话讲,决定自己未来的不是命运,而是我们自己!

Educated是一个简洁有力的词,谁都可以读懂。但如果将它直译过来,是否还能保留这种力量?

它的被动语态,既传递一种结果,又表达一种状态。

“受过教育”和“教养”是这个词的两个层面,选择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整地表达原意。

“受教”更像一个抱拳的动作,生硬而有年代感。

似乎中文里,再也找不到同样恰当有力的表达。

在中文版之前,英文原版的《Educated》有一定知名度,已有很多译名:《教育改变人生》《教育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等。这些译名直白、约定俗成,将故事引向一个方向——成功。

但若读过此书,你会知道,这不是一部励志成功学,作者最不想展露的一面恰恰是成功。她的光环是她书中极力轻描淡写的部分,她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美国梦的化身,因为那毫无意义。

有关书名的困惑,编辑部通过版权代理与作者本人反复沟通商讨,大半年的时间里,双方都纠结在中文版的译名上。作者塔拉理解中文语境很难找到与原书名相匹配的名字,甚至为中文版提供了另一个名字:Things gained and Things Lost.

只可惜这个书名,同样属于中译过来会丧失味道的语句。我们没有采用,但由此书名更加了解了,作者的用意与我们阅读此书的感受一样:她想强调的不是自己的成就,而是得与失之间两难的境地。

为了想出作者满意的书名,我们甚至翻阅她的Twitter寻找灵感。内容大多是一些她的读书心得,但其中有一条跳脱出来:

纽约时报书评发问,如果把一本书纳入高中课程,作家们会推荐哪本书?塔拉的回答是:

《圣经》拥有文学作品所有的一切。

就像突然打开一扇窗,新的思路涌进来。我们联系书中的内容,也找到了种种迹象:作者从小没有上学,仅凭借阅读《圣经》和《摩门经》学会了阅读和写作,书中十几次提到《圣经》,有多个小标题典出其中。

那时我们早已确定采用英文原版封面:一支铅笔勾勒出大山的轮廓,一个女孩站在一座山头,眺望远方的崇山峻岭,一群飞鸟向着远方的山林飞去。

一句话浮现了,似乎用在这里正合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

作者不正是逃离了故乡的山峰,像飞鸟一样去寻求教育,找到自己真正信仰的山林了吗?这种情境与封面不谋而合,也更加贴近作者提供的另一个书名:Things gained and Things Lost。

4月,台版面世,名为《在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从社会边缘到剑桥博士的震撼教育》。塔拉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最佳译名。这也过滤掉了“教育改变人生”等同样励志向的译名,以及其他添加“佐料”的译名。所以一开始,塔拉没有同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她想保留自己的原词。

我们尊重作者的选择,决定采用直译。又查询了多个版本的译名,发现一些版本其实也牺牲了被动语态,只单纯保留了“教育”这个核心词(如西语版:Una educación)。有些版本则发散开去,如葡萄牙语版《大山女孩》,瑞典语版《我所学到的一切》,德语版《释放:教育如何向我打开世界》,俄语版《学生:背叛,为了找到自我》。这些改变原词的译法,确实少了一种东西,也可能是各国语言译来译去的理解偏差,让词语丧失了原本的力量。

一时间,《教育》似乎也是可行的。设计师开始尝试用《教育》这个书名进行排版,可当“教育”这两个方块字出现在主图上,总觉得有点儿不对劲。词语太短,缺乏英文字体的流动性,就像一种沉闷的说教,重重压在铅笔勾勒的大山上。

《Educated》成了文案会的常客,围绕着“直译”这个原则,我们想出过《我的教育》《春风化雨》《教育的奇迹》等等书名,几乎每周文案会暂定的书名都会在下一周被自己组内推翻,然后新的点子出现,又被否定。无数次讨论后,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直译——《教育之名》,简洁,保留了一些原文的力量。

与此同时,塔拉正在一个几乎没有wifi的小岛上度假,处于“失联”状态。就在我们内部决定提报《教育之名》这个译名时,度假归来的塔拉有了新回复:她决定使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为中文版书名。

数月来的反复推敲在这一刻化作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我们再次联络塔拉,请她再考虑一下直译的书名“教育之名”。但塔拉仍坚持说自己更喜欢“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她的想法有了转变,也许她重读了《圣经》,发现了隐秘的联系,也许有别的理由,但在那一刻,她决定放弃“Educated”,采用一个全新的名字。

她期待简体中文版尽快出版。这是她的最终决定。没有更改的余地。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句话排到封面上,没有“教育”两字的生硬,与英文名的轮廓完美契合,与插画主图交相呼应。塔拉的故事始于描写故乡的山峰,全书的最后一个字,也落在“山”上。似乎是一个绝妙的巧合。

书中,塔拉的回忆按照时间的顺序流畅地展开,只有这样一段往事插叙其中:塔拉一家曾救助过一只野生的大角猫头鹰。这个受伤的野性生灵发现自己被囚禁,险些将自己拍打致死,于是他们只好将它放生。塔拉的父亲说:它和大山在一起比和我们在一起更好。它不属于这里,也不能教它属于这里。

这支小插曲似乎就是对这个书名的诠释,也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诠释。她身在剑桥,与周遭所有人都不同,童年的独特经历让一部分的她永远属于那座大山,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这是她无法剥离的原生家庭痕迹;另一部分的她不能被家人所束缚,她注定是飞鸟,要飞往自己的山去。这山是她为自己找寻的山峰,不是家人给她定义的山峰。她就是那只猫头鹰,有着自由飞翔的意志,不能教她属于那里。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正如塔拉所说,“学位和证书”只是“一种体面的虚空”,她想要表达的是Educated带来的Things gained and Things Lost。

对于引进版的书,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通常情况下倾向于尊重和保留原书名的直译, 会竭尽全力去寻找一个最佳直译。极特殊的情况下,我们才考虑换思路采用一个非直译的书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尊重原书名所要传递的意涵和力量。Educated就属于这类特殊情况。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似乎是一个“不常见”的组合。对于部分读者来说,初读有一些拗口,不解其中的典故,可能会有点儿迷茫。或许,这个名字的来龙去脉,正像作者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韦斯特弗,《福布斯杂志》访谈

塔拉在最后一刻对于书名的抉择,或许正代表了她的教育观点:她接受了一种差异,接受了不确定,满怀激情地拥抱了一种全新的想法。

希望读者能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特别的中文版书名。

希望你们喜欢塔拉的故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