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重视人才培养的诗句
关于重视人才培养的诗句 1.和人才有关的诗句
满江红 魏了翁
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
须认取、天根一点,几曾休息。
未问人间多少士,一门男子头头立。
只其间、如许广文君,谁人识。
冠盖会,渔樵席。豪气度,清标格。
要安排稳当,讲帷词掖。
蜀泮堂堂元不恶,犹嫌偏惠天西壁。
嘱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别诸公 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为
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
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正始如闻本风雅,丽葩无奈祖骚词。
汉唐格律周人意,悱恻雄奇亦可思。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味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这首《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诗人自述诗歌创作发展之路的诗,亦即是诗人成才过程的回顾总结。正是投军西北,参与军机,投入朝廷内外的政治斗争,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领悟到了诗中“三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杰出诗人。陆游这首诗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实践出人才”这一人才成长的规律。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2.人才发展的诗句
赵翼【论诗】
[全文]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3.关于人才发展的诗句有那些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雪中书怀》
唐代:杜牧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縆升,若鸾凤葳蕤。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折桂令 留京城作》
元代:梁寅
龙楼凤阁重重,海上篷莱,天上瑶宫。锦绣人才,风云奇士,衮衮相逢。几
人侍黄金殿上,几人在紫陌尘中。运有穷通,宽着心胸,一任君王,一任天公。
《重送刘十弟判官》
唐代:杜甫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
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和乐天刘家花》
唐代:元稹
闲坊静曲同消日,泪草伤花不为春。
遍问旧交零落尽,十人才有两三人。
4.关于渴求人才的诗句
为伊消得人憔悴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科学使用人才。)
吹尽狂沙始到金
(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千锤百炼的打磨)
千树万树梨花开(谁能汇聚更多的人才谁就能拥有主动权)
唯才是举
思贤若渴
青青子拎,悠悠我心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的千古佳句,网罗人才、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他感到人才难得、岁月磋论的苦闷,把自己对人才的渴望比作少女对意中情郎的追慕,又畅想“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人才济济一堂的情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
孙中山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仲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
——
邵谒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
欧阳修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
康熙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
胡瑗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
孙中山
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
刘向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
杜甫
5.关于人才的诗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收起
6.重视培养人才的成语
【人才辈出】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彬彬济济】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
【济济一堂】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十步芳草】芳草:香草。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十步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十步香车】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十步之内,自有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十步之泽,必有芳草】芳草:比喻人才。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四方辐辏】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钟灵毓秀】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经典事例: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机械设备行业企业培养后备人才,构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项目纪实。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中优秀人才的成长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者提出了难以培养有效的后备人才的问题。然后,在人才需求迫切、外部人才找不到、内部后备人才培养速度太慢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已经被企业管理者提上了日程。有效的后备人才培训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达到人员岗位匹配的效果,进而有效地促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前进是非常重要的。
拓展资料
1.我们必须依靠强大而成熟的、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的核心是敬业精神,是全体员工素质的基础,是员工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不断提高的精神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一切行为的道德基础。它是企业人格化的外在体现,是诚实守信、发展创新的灵魂和源泉,是员工敬业奉献的道德基础。因此,企业文化的成功和成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 我们必须建立平等竞争的就业机制。建立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使人才脱颖而出,是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外部环境。能够上下工作的制度是迫使现有岗位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外部压力。公平竞争使员工素质的提高成为可能通过公开公平竞争使员工素质的提高成为可能。这样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一旦建立并健康运行,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活力的学习型企业就会逐步形成。
2.建立适合高素质人才的使用平台和薪酬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全体人才和团队的精英。其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及薪酬机制对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总之,在使用方面,要充分为其创造条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为其安排合适的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薪酬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其实际贡献和示范效果,合理安排其相应的待遇,增加对次高素质人才的激励,尽快实现高质量。使用高素质人才。
3.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培训机制和氛围学习型企业的机制是建立在崇尚知识和人才的企业文化基础上的。全体员工的认识统一到对质量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广泛认识。然后,在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计划时,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指日可待。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首先,全体员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领导提高全体员工素质的信心和决心
企业该如何培养新人才
企业该如何培养新人才,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所以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开始培养人才,下面我分享企业该如何培养新人才的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下吧。
培养人才的战术、做法与技巧
早期介入
主要是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见习机会给大学生,在那些已经实习过的学生中选择对本企业岗位有兴趣的学生,或者企业前置进入校园教育、职业训练项目中,从而提供双方互动了解的机会,在中间找到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人才。简单地选择可用人才的校园招聘模式的效用不高。
重视主动人才
对于在各种场合有主动精神、愿意担当、有问题积极沟通、有经验积极分享的人才给予更多的重视,这往往与这些学生有较好的社会实践经验、社会参与历练有关。很多人力资源人士已经发现了,比较学校的正式学生干部与志愿社团组织者,后者更具有服务精神与主动性,前者与领导的沟通技巧更好一些。
任务中出人才
新人才往往在特定任务中表现出差异,在大胆压任务的时候应该容许人才们的能力与实际的任务要求之间有一定距离,适度赋予他们权力与资源,单位要准备为这样的差距买单,并用好导师与师傅机制减少这样的差距带来的损失。在持续压任务的过程中,一些人才能脱颖而出。
沟通中出人才
对于新一代人才他们的社会阅历、人情世故、职场技能等要使用充分、经常、趣味、丰富的方式加以训练与传授,对待任务分派要学会进行必要与足够的意义赋予,对待职场里面出现的状况要用非常频密充分的方式去沟通,比婆婆妈妈还婆婆妈妈地去沟通,而且还特别注意发现与鼓励新一代人才中善于沟通的人才,让他们能够起到影响、代言、带动新一代人才群体的伙伴作用。
赋予话语权收获人才
让新一代人才有机会在他们不熟悉或者初次面对的事情上有话语权,尝试性地思考、准备、规划与参与,让大家有更多的角色转变的压力与机会感,并且及时地肯定与鼓励来自新一代人才的哪怕微小的贡献,当同样的文化与要求用新一代人才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企业空间中会出现微妙的文化主体的扩展。
企业培养关键人才的困境
企业战略性的人才培养可能有N种路径,虽然企业大学模式看上去很美,可许多拿来即用的企业却并未因此而缓解“提升人才素质,改变人才结构”的业务之急。只有“紧紧围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能力要求”的定位,才能破解企业大学培养困境,获得“你要一,我给二”的效应。
卓越的企业不仅重视对关键人才的大力培养与发展,也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供应优秀人才。然而,人才培养对于诸多企业的经营者和培训管理者却是个十分头痛的话题,提起来无不肯定和重视,但动起来却常常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绵软无力。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面广、成效周期长、培训实施专业性强,需要从战略高度予以统合筹规划。企业大学正是这样一种应时而生的战略性工具,它通过实施能培养个体或组织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活动来辅助企业完成关键人才培养的使命。
自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给中国带来“企业大学”这一全新的'企业培训理念和模式后,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热情日益高涨。宝钢人才开发院、忠良(中粮)书院、国家电网管理学院、中国移动管理学院、中国电信学院、海尔大学和用友大学等企业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挂牌成立。《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研究显示,在参加调研的153家大中型企业中,超过1/4企业表示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同时另有34%的企业计划两年内筹备建设企业大学。
然而,挂牌成立的中国企业大学并没有摆脱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仍然陷入同样的困境:员工参训积极性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与组织战略链接薄弱、培训功能的价值得不到组织认可……凯洛格认为,企业大学在培养关键人才上的“脱困”之路应首先革新人才培养理念,从培训体系、培训师资、培训重心以及培养方式等方面予以重塑。
从课程拼盘到系统培养
一项针对中国企业培训体系现状的调研表明,有67.1%的受访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多数培训部门在实施关键人才培训项目时采取“课程拼盘”模式,搭配组合市面“名牌”课程与讲师。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培训没有针对性更无延续性,培训部门甚至常常因此苦恼:“市场上‘好’的课程都已上完,明年又该如何变出新花样呢?”
企业大学强调系统规划培养路径,紧紧围绕员工职业发展与能力要求绘制针对性“学习地图”。GE公司以培养500强企业CE0摇篮著称,其著名的克劳顿企业大学围绕GE领导人的发展管道,构建出全面覆盖职业生涯的领导力学习地图。
例如,针对全球新任经理人提供NMDC课程,对于总经理或总监级别以上人员则提供AMC课程,帮助管理人员胜任不仅单一的管理工作,更娴熟处理不同方面的问题,比如采购、生产和营销等。MDC课程则面向各业务板块的CEO或后备CEO,实现管理能力的跨越。BMC则针对某项业务某一大洲的CEO级别经理人,从全世界范围里面挑选高管参加培训。系统化的针对性课程设置帮助GE公司构建了完整的领导力发展管道,保障管理层培养的针对性与延续性,并确保管理语言的统一性。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香港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 Airway)的做法则是为各线条业务人才绘制完善的学习地图以帮助员工发展。例如针对机场部员工,在其新进公司时将接受公司全体新员工入职培训,之后进入机场部部门入职培训,待员工定岗后会接受岗位技能学习与考核认证,半年见习期结束后员工将获得卓越服务技能的提升培训。如此随着员工的职业晋升,不断针对性地提升和完善员工的能力水平,使人才培养贯穿员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紧紧围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能力要求的系统化“学习地图”是确保关键人才培养的基础。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企业大学都从“外来和尚”到领导者授课“外来和尚念不好经”已经成为企业培训的痛疾:引入大量的外部讲师授课后,企业越来越感觉到此举是“隔靴搔痒”,这些培训无法触及本企业业务实际;经理层和骨干员工听了太多“可乐大战”这样的经典案例、熟稔了“蓝海战略”等一个又一个管理流行语,可是企业内部知识和经验却丝毫没有得到沉淀。
在诸如宝洁、丰田世界级企业,内部讲师占到企业培训讲师资源的50%以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意识到,企业内部知识和经验传递的重任必须由企业“内部讲师”甚至领导者来承担,只要这样才能将企业独特的价值沉淀下来,并传播出去。企业大学关键任务之一即构建内部培训师队伍,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越了培训本身,成为企业战略落地的重要一步。
内部讲师队伍建设普遍的挑战是工教矛盾,讲师缺乏激励,没有时间或无意愿参与内部授课。企业大学的核心作用是促动内部分享与授课文化的形成,这其中领导者的行为至关重要。优秀企业的一把手对培养人才亲力亲为,每年1/3的时间分配在人才发展上,亲自授课时间甚至达到30天。企业大学能够依据领导者战略思想,开发匹配的课程,设计传授活动,提供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帮助管理层履行开发员工的职责。
中国领先的食品领域供应商、财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倡导“各单位一把手是第一培训师”。董事长宁高宁是中粮第一培训师,并亲自参与忠良书院(中粮企业大学)课程设计、课堂授课与促动引导。中粮认为,培训是一种团队工作方法,不断思考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用什么方法解决,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级管理层担任讲师,通过组织引导把大家引入到一个环境中,把智慧激发出来,总结出来,凝练出来,形成统一的思维。在董事长宁高宁的引领下,公司总裁、副总裁以及各级管理层经常投入到讲学与育人中,集团内形成了生动活泼的传道、分享与团队学习文化。
从关注个人到团队学习
企业的成功并非依靠若干高技能的“明星”员工,而是需要一支配合默契的优秀“球队”。传统培训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提升“球星”员工个体的技能,然而在帮助打造高水平的“球队”方面却鲜有思考与作为。
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是在发展员工个体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运营规则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共同目标与价值观的灌输,让团队整体表现出默契与一致,像“一个人”一样思考和行动。从员工个人能力提升,到熟练规则的协作能力提升,再到一致认同的共同理念修炼达成,组织能力实现了逐层的阶梯式发展。因此企业大学在关注员工能力培养的同时,更为关注组织的团队学习,注重在团队间培养默契和一致。
华润集团自2003年导入行动学习方式,通过团队研讨与反思的方式,解决了很多棘手的实际业务问题。从试点到全面推广以来,集团旗下的各大业务板块包括地产、燃气、电力、零售、水泥和医药等各级利润中心与分子公司纷纷启动行动学习活动。华润集团企业大学开展的行动学习活动具有鲜明的特点:立足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培训活动选定的课题都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与难题,例如
成本控制、产品战略地位和项目进度延迟等,并树立明确的改进指标与目标;多元团队参训,强制要求行动学习小组挑选的项目成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确保研讨与建议的多元角度,同时产生团队磨合与文化统一的正面效应;严格的结构化过程,培训过程中依据严格的流程框架设计,提供实用的研讨工具,帮助团队成员统一工作语言与问题解决方法。华润集团的行动学习方法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大大减低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更加速了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提升,强化了企业文化的穿透力。
从关注个体到团队学习,企业大学的培养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直面培训涉及面广、培训效果难以衡量的症结。通过团队学习,邀请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并给出承诺,确保独立培养的个体在工作后不被“打回原形”。
从单一培训到多样发展
培训“721定律”为大家所熟知,即员工的培养与成长70%依靠岗位实践与锻炼,20%依靠岗位辅导与反馈,仅有10%依赖面授课堂。因此,企业大学在培养关键人才方面更加强调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绝不仅仅是培训,更多提供发展手段的支撑。
诸多优秀企业通过测评反馈、课题面授、在线学习、轮岗锻炼和教练辅导等多样化方式科学培养与发展人才。例如GE的BMC项目通常为期4周,除了第一周在GE克劳顿学院外,剩下3周学员会分成不同小组针对同一个主题,在全球不同国家进行调研访谈。如针对如何通过社会网络提升GE业务的议题,汇集了全球不同国家的观点,最后形成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美国银行新任高管的转型则由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构成。每年被提升到250名核心高管队伍之一的新任管理者都会在履新时收到一份上任计划。其中会详细列出如何成功地完成第一年工作的路线图,包括哪些是要重点发展的关系,哪些信息需要快速掌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发展自我,以及在不同阶段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他的期望等。这些学习资源和工具已经被证明非常有价值。诺华制药为塑造具备组织能力的经理人,专门设计领导力发展计划工具(Leadership Standard Development Planner),针对每一项领导力素质,提供了完整的5类培养方式和建议,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库会针对性地提供丰富的“营养套餐”,推动关键人才源源不断地成长与供应。
作为一种战略性的人才培养功能,企业大学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培训对象以及培养方式等方面均有全新的突破和实践,帮助企业更为系统、高效和科学地培养关键人才队伍,为企业长远发展构筑独一无二的软实力。
谈企业质量管理与人员素质的关系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
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属质量因素。可以说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问题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素质,质量对于社会来说综合体现了经济、技术和科学文化水平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思想工作水平。企业质量的好坏是通过实施质量管理来实现。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的和谐管理,所以质量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的人员素质.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靠质量取胜,归根到底是人员素质的提升。所以,企业要搞好质量管理,必须加强培肓企业人员素质,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建立起既能促进企业发展,又能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为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创造条件。因此,认识、理解、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与企业人员素质的关系,在企业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
二、企业质量管理概念企业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理。全面质量管理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到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在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就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要求全体职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各部门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责任、任务和期限,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个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尤其是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把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全企业的含意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上层质量管理侧重于质量决策,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政策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的质量管理则要实施领导层(上层)的质量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出本部门的关键或必须解决的事项,再确定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地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基层管理则要求每个职工都要严格地按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和工作。这样一个企业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再从质量、职能上来看,产品或服务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的。要保证和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都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负责,都参加质量管理,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齐心协力地把质量工作做好,形成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四、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固然重要,但高素质的人才更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看了一篇文章,北京有一个老八级工,周霄,他是人大代表什么的,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产品品质实际上就是人的品质.人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次品,人不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正品。这是一个老工人,老八级工的话。事实上,人员的品质是就是人员的素质,人员的素质包括很多产品:有产品质量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时效意识、团队精神等等.
五、企业质量管理与人员素质的关系,文化知识、技术水平是支撑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与自然资源的物质相比,人力资源的作用更为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都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企业人员知识的多少,新旧和优劣决定了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水平.
只有建立在人员专业知识丰富,高技术水平基础之上在企业质量管理,才能使其管理决策思维正确,产品研发、组织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技术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起点才会走在竞争的前沿,产品质量也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企业人员具有全新知识、高技术水平基础上组织生产的产品,企业质量管理才会在一个高标准、高技术起点的约束下展开,企业质量管理才有现实意义,企业才具竞争力;再一方面,企业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人员文化程度,使企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为人员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一个超前的平台,打下质量管理的良好的基础,才能不断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不断发展。可以说,企业以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去组织生产,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企业质量管理层次。一切企业质量管理工作都将以技术管理工作为依托来开展.敬业精神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精神资源
敬业,就是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对工作执业的态度、精神、行为规范,具体包含如下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对某种职业和事业要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第二,指对待事情、工作要严肃认真.敬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就是人员忠于职守,爱岗尽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体现了集体主义思想.
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从质量、职能上来看,产品或服务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的。要保证和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都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负责,人人都参加质量管理,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齐心协力地把质量工作做好,形成全企业的质量管理。而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有各自的岗位,各个岗位有其工作职责。敬业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全体人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责任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把思想变为自觉行动,全身心投入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积极主动工作、按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以自身的工作质量保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以高质量管理、以企业人的优质服务、精益求精、克尽职守、讲究信用的态度对待公众与社会,从而追求效益的质量管理形为方式。
敬业精神是推进企业质量管理的一种无形替能,是企业人员高尚的质量管理风格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是高素人员的思想境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精神文化基础。企业质量管理是以保证工作质量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所以,企业质量管理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员的敬业精神,企业质量管理只有员工的敬业精神推动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那种工作态度不好,工作不认真踏实、工作不积极,人浮于事,工作拖拉等,是工作质量差的表现,或者是敬业精神失落的表现,这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无法接受,而且要提高人员素质加以避免的。
当然,在技术理论底下,技术水平与敬业精神也有联系,敬业精神差,他不会自觉钻研技术,提高水平,但是敬业精神毕竟又不能替代技术水平,在培养敬业精神的同时,应该提高技术水平。
总之,在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敬业被看作是工作中处理质量管理事务时所具有的专心一意、严肃认真、勤奋努力、谨慎稳妥等态度、精神和行为方式。是可再生的精神资源。诚信、正直的高尚品质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做人的原则。曾经在有关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高学历的到苹果公司面试的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话之余,他表示,如果他被录用,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又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听了这番话之后,如果你是面试者,你会录用他吗?象他这样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讲信用的人,即使被雇佣了,难保他不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成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他公司讨好的贡品呢?这说明,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真正有所作为的。个人如此,还能说给企业质量管理带来成效吗。我们企业也曾有过这样的事,一位有业务知识本科学历、几经跳槽到本单位的求职者,由于企业目前太缺乏人员,在他不愿签约的情况下就以临时工之用留下了他。领导安排工作时,他说什么都能做,也能如期完成,可当他“无声无息”走了人的时候,经专业人士检查才发觉他非但没有完成,而且不按规范标准、资料残缺不全,只有他才能读懂工程,根本不能指导施工之用。成果资料的质量已经如此,就不用说造成工程施工周期的延误所带来的损失了。这样一个做人不守诚信、做事没有工作原则的人,即便签了约又能怎么样呢。有这样的人,能给企业质量管理带来成果或成效吗?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靠质量取胜,在竞争中合作更加密切,人员与企业也是在双向选择中合作,都是建立在讲诚信之基础上的合作。诚信合作才能双嬴。正直才能做成好事,做成大事。
企业质量管理中,质量被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由此可知,质量高则满足要求的程度就高,质量它包括产品质量、工程量、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质量将会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二十一世纪将是质量世纪。谁拥有最好的质量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动权。面对现实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的角逐和较量归根到底就是比质量的高低优劣。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所在。质量是人类聪明智慧结果所在,质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内容。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是我们社会精神文明必备的内容。为此,我们可以看出质量与诚信的关系:诚信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可靠基础保障,质量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追求;诚信花,质量则是果。纵观历史,人类社会从商品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实物交易到货币交易再到信用交易这么个过程,每一过程都较前一过程有质的飞跃,每一过程的进步都极大地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若无诚信作基础,人们之间互相猜疑,欺诈,那么,很难想像能够有全面的发展过程。人类也许还会停留在最原始的交换商品经济阶段。眼下由于中国的法制还不够完善,极少数人见利忘义,丧失诚信,搞得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不少,金融、商业欺诈时有发生,社会信用危机,如此等等,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以诚信作基础,以质量来兴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方可在市场中有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让质量与诚信的理念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心田,让先进的、严格的质量管理融入到全公司的各个角落,我们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才能兴旺发达、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做好企业质量管理的保证
什么是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任何一个团体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相同的利益要求是一个团体组织产生的首要前提。没有这一点,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企业目标是企业决策的前提。企业目标的作用在于它是企业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目标是一个企业对它的全体成员的利益承诺,那么它自然也就成为鼓舞大家斗志、协调大家行为的核心力量。
今天,当面对一个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时,生活在群体中,就必定要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因此,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企业质量管理的利益和目标要求员工要树立起全公司一盘棋的思想。企业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每一项工作都是质量管理目标工作的一部份,在向质量管理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需要一点一滴的有利益提高质量的工作积累,只有朝着质量管理的目标做好我们自身的每一项工作,方向才正确,才不会走弯路,要达到目的,工作才有实效。所以,员工做企业质量管理的任何事情都要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凡是有利搞好企业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的事就要主动、认真地去完成它,力求做得好一点,快一点,要深刻领会“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含义,想办法把事情做好,切不可坐失良机。总之,在一个信息产业的企业里,能形成一盘棋是多么的重要!其次,企业质量管工序要求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在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各道生产工艺一环扣一环,互为质量保证的前提,缺一不可,产品质量的形成凝聚了不同专业学科知识及管理,只有通集体智慧才能完成,而生产在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前道与后道工序之间的关系都是供应链的关系,这种联结关系只有通过相互协作、群策群力才能圆满地完成。微软公司在的产品研发中,有超过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万行代码。没有这样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一个好的企业或者一个好的部门,往往是通过自我调节,把摩擦问题降到最低点的,我们千万不要对一些处于边界的问题采取“踢皮球”、“守球门”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把这些边界问题尽量在自己部门里加以解决,为其他部门、为下级、为下道工序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再次,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团队不同于团体,团队的作用在于相互补台、相互沟通、信息共享。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事情不尽是十全十美的,如一项工程布置下来,大家明明知道无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诉领导。因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却花更多的时间去算计怎么把这项工作的失败怪罪到别人身上去。这些人和这样的工作作风是缺少团队精神的。所以,一些容易被人们疏忽、或者遗漏的地方又往往是很关键的,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团队精神,主动为其他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尽心尽力帮助他人解决难题,使企业各方面的工作都能做到领先一步,胜人一筹。企业质量管理才能快速前进。总之,团队精神与质量是力做功的关系,团队精神是有效的合力,质量保证是有效的功。
当今世界很多企业质量管理所渴求的人才已不再只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而更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迅速,工作节奏加快,工作目标明确,已不容我们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看看今天一此成功的企业,无不汇聚了一些成功的人,而他们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呢?所以,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六、总结
企业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决策,而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决策进行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以求得最佳的质量效果。企业质量管理与人员素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只有加强培肓、提高人员素质,企业质量管理才有基础保证,才能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企业才有竟争力,也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助于促进人员素质的培养和高质量的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中,要强调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是决定世纪企业整体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保护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质量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