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美国生活杂志最后一期封面

2023-02-17 0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美国生活杂志最后一期封面

1913年创刊的《名利场》,是当时已经成功经营了包括《时尚》在内的多种出版物的著名出版商康德·纳斯特将自己经营的两种杂志———《服装》和《名利场》两个杂志合二为一,并将新杂志定名为《名利场》,这么多年来,它已经成为最著名的时尚生活。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的《名利场》,它本身就像名利中人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起伏伏,也大起大落过,它本身的历史就像一个名利场的缩影。它的风格一直是以先锋者的姿态引领时代审美潮流。主要宣扬当代文化的刊物。内容包括报道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品味,政治、名人、图书、幽默、新闻、艺术和摄影,它是造星工厂,是华府政客的读本,更被誉为好莱坞的《圣经》,也是追名逐利的芸芸众生看世界的一个窗口。这一直是个追名逐利的年代,《名利场》就像一个舞台,展现着传媒、娱乐和政界追名逐利的舞台,同时也成为普通大众欣赏名利中人风云变幻,华丽人生的看台。当然更是最赚钱的杂志之一。

天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从1995年开始为《名利场》杂志每年拍摄一副三页折叠的大幅插页海报图片,海报中的人物则是当年最闪耀的好莱坞帅哥美女。下面是《名利场》2003年好莱坞特辑(Vanity fair Hollywood issue)封面

【顶级名单】 汤姆·汉克斯、汤姆·克鲁斯、哈里森·福特、杰克·尼克尔森、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裘·德诺、塞缪尔·杰克逊、唐·钱德尔、休·格兰特、丹尼斯·奎德、伊万·麦格雷戈、马特·达蒙

★满意请及时采纳回答,有问题欢迎追问或私信我★

鲁斯创办《生活》杂志记录了哪些内容?

照相机记录下生命中最充满活力的时刻,生活开始了。

这是《生活》杂志第一幅照片《生活伊始》的附言。

1936年11月23日,美国报业大王亨利?鲁斯(HenryLuce),在成功地创办了《时代》周刊和《幸福》月刊之后,又创办了著名的《生活》杂志。

《生活》的问世,源于鲁斯的一个发现。鲁斯发现人们普遍喜欢图片,但当时的刊物,都是“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模式。因此,他决定创办一本“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刊物。

《生活》杂志刊登来自世界各地的图片,报道一周内的新闻大事,题材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生活、娱乐和科学各个领域。它的创刊词中这样写道:

观察生活,了解世界,目睹重大事件,注视穷人的面孔和高傲者的姿态。

看奇事怪事—机器、军队、人群、丛林中或月球上的阴影;看人们的成就一绘画、高塔、新发现;看发生在数千里外的事,墙背后的事,房间里的事,危险的事;看男人所爱的女人以及许多孩童。

图片使你得到乐趣,图片使你感到惊异,图片使你获得教益。

在《生活》第一期中,刊登了伯克一怀特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荒芜的西部》。这篇来自蒙塔纳州佩克堡的报道,采用照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了当地接受救济的工人家庭,以及建筑工人、码头工人、舞女、酒吧间招待员和流浪者的生活。其中,《佩克堡水坝》这幅照片,还被用作这期《生活》杂志的封面。

这篇报道,确立了《生活》杂志采用组照报道新闻的办刊特色,开创了专题摄影这一新的体裁。

《生活》杂志创刊后,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第一期印数达到42.5万份,三个月后突破100万份,发行量最大时达到了860万份。

急求!摄影作品《胜利之吻》的赏析!

背景:

1945年8月14日,纽约街头和广场上到处都是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人群,人们情绪亢奋,素不相识的人也彼此拥抱和亲吻。在时代广场上,一名水兵和一名白衣护士萍水相逢了,他们也相拥在一起,深情而吻。然而两人拥吻的场景正好被摄影师阿尔佛雷德•艾森斯塔德及时捕捉了下来,这一瞬间成了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照片。这张照片从此广为流传,被誉为“胜利之吻”。

但是,新闻摄影史上流传了数十年的《胜利之吻》,在20世纪末竟被证明造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说明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吻”,但据照片主人公披露,拍摄时间在1945年5月,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日还有3个月(当然这幅照片还有摆拍之嫌)。

======================HLL的分割线================================

新闻摄影的审美三态——兼评著名摄影作品《胜利之吻》

《国际新闻界》杂志刊登了一幅图片《瞬间的力量》(同名《胜利之吻》),配文介绍:这幅作品摄于1945年8月14日,它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向往和平、痛恨战争的主题,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此前,《环球时报》在《“世纪之吻”从何来?》的文章中曾披露:“一位名叫吉姆.雷诺尔斯的75岁老人公开承认照片中的男性公民就是自己。照片并非摄于当年8月,而是5月,也就是战胜德国纳粹的日子。”3个月后公布于世,造成了时代背景的错位。

拍摄这幅照片的摄影师名叫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 Eisentaedt)。这是他根据《生活》杂志老板的授意,从创意、构图,直至被吻护士小姐身体的姿态,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而作者艾森施泰特却说:日本宣布投降那天,我在时代广场上看见一个士兵沿着大街奔跑,一路上拥抱任何一位成年女性,当他抱住一位白衣护士时,我一口气拍了4张他与护士接吻的镜头。美国《生活》杂志1945年8月第一次发表这幅作品时的文字说明是这样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吻”。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在8月,而不是5月,这也是铁的历史事实。

从以上有关材料来看,《胜利之吻》在真实性与实效性方面是存在争议的。但有意味的是:这幅作品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仍然在各类杂志的评选中居20世纪最具影响的摄影作品之首。几年前,国外报刊发起寻找该作“画中人”的信息,竟应招了好几位“画中人”,护士太太让问“吻后说了啥”,终于辨出“无言”是真人。直到今天,作品仍在高频率放映,众多读者认为:即使作品与新闻事实不符,也难以忘怀其画面及其感人魅力。这正好应合了艾森施泰特生前的话:“人们告诉我,当我走进天堂后,他们会记住这张照片,也就是说也记住了我”。

为什么春秋代序,读者对作品的钟爱并不减退?甚至淡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日或经过,持续欣赏这幅以情理逻辑为基础、相对不真实的新闻图片?这说明作品的背后存在着超越时空的深层次内涵。俄国文艺理论家列夫丘克曾说,每一件作品都会在某一范围的人们中间得到最积极的反响,正是这一作品所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最易理解、最有内在需要的。

原创性审美形态

在新闻摄影的策划、拍摄、编辑、赏析等传播环节中,拍摄作品这一环节始终是第一位的,拍摄者植根于原始生活越深,创造的域境就越宽广,作品的原始创新性也越大。可是,拍摄者真正到达了现场,成为了生活事件的观察者,有了对主题的认识,却往往不能拍到好照片。这中间可能有多方面因素,但是,透过《胜利之吻》超越时空而被人们钟爱的现象可以发现,新闻图片传播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由创造者、传播者和读图者交相催生的互动效应。在这三维的互动效应中有一种尺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是新闻摄影的审美三态:即现场的瞬间势态,主体的审美情态,认识的象征意态,这三者是作品原始创新的支点。

在这“三态互动递进”的关系中,第一现场势态是构成新闻图片信息的条件,它由瞬时过程、瞬间模式、瞬隙状貌三个成分组成;第二个美感情态是新闻反映社会美的创造性特征,受制于作者与读者的审美感知、审美意识和审美理论;第三个象征意态则是新闻摄影“皇冠上的明珠”,其美感呈现出暖昧状与模糊状,其时空呈现出开放性与层级性,它是对事件本义的抽象化延伸和立体化超越,既具有图片信息的传播价值,也具有人生意义的思辨价值。

如果以“名作”为参照对象,应当承认:在当今新闻图片报道中,往往比较重视图片信息的短平快,而忽视对瞬时过程、瞬间模式、瞬隙状貌的探索;比较注重对摄影对象的纪实抓取,而缺乏自觉的新闻审美意识和审美理论指导;比较盼望作品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但对作品的象征意态却缺少追求。新闻摄影传播效果要求我们:每一位忠于职责的摄影记者或图片编辑都应该是“三态合一”的追求者。因为第一态是新闻图片这一精神产品立身的基础,可谓“真”;第二态是创造者进入新闻审美体验的标志,可谓“美”;第三态则是作品成为“历史存照”或“瞬间精华”的依据,可谓“妙”。这“真、美、妙”三种形态代表着三个高度,“三态合一”可谓“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于《胜利之吻》这幅佳作来说,审美“三态”完美地体现在它的画面里:有限的方寸间,无限的永恒影,作者、作品、读者勾通理解;瞬态、情态、意态水乳交融;“三态”潜存于画面,简约的画面,对应无限的意象,达到了新闻摄影原始创新的最高境界。

现场势态

新闻摄影的现场势态指的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势头与形态,它以凝固画面的瞬间为最小的检测单元。新闻摄影的美感存在于“现场势态”之中,因此,这一“现场势态”也同时是审美之所。新闻摄影记者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基本的新闻事实,即事实材料的骨干部分,所谓的五个“W,’,还有新闻的“新”,新闻的指导意义如何,读者是否欢迎等问题。而这些考虑是通过新闻发生的现场势态实现的,如果陷入了“公式化”的机械程序,则新闻作品的“一汪活水”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新闻摄影凝固的影像虽然是短暂的瞬间,但这个瞬间存在于事件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通过密切地观察,才能发现并锁定其中的某个场景。这个场景正是最佳瞬间模式,表现为诸种摄影要素有秩序地、恰到好处地呈现为“有意味的形式”,主体鲜明突出,陪体交待情节,环境烘托气氛,影调表现透视,一切与主题无关的要素都排除在取景框外。当然这“有意味”的瞬间模式会因题材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样式。此时,创造者的全部精力只需要集中在主体的瞬隙状貌上,透过主体生动的表情,饱和的情绪,变化的行动等外在现象,去发现其生机勃勃的内心世界,并在对象的心灵情思外化之时,确认自己认识和判断的准确度,发出捕捉的指令。这一“瞬隙状貌”隐藏在事物发展的瞬时过程中,发生在瞬间模式形成的基础上,它的信息量大、饱和度高、主题指向性明显,常常成为“瞬间精华”之所在。《胜利之吻》发生在纽约时代广场,有好几位摄影家都拍到这一个场面,一位海军摄影师维克多.乔治森使用120双镜头相机拍摄,白衣护士的腿部被切去,破坏了她优美的体态,画面呈呆板方形构图,主体不鲜明地出现在背景上,透视效果受阻。而艾氏采用135相机,竖式构图,大街线条向前方汇聚,主体鲜明突出,形成悠远的透视效果;护士的头、腰、腿三点绷成反弹式的优美弯弓,男士表达了喜悦的热度,护士回敬以充分理解的态度;士兵握过枪的手此刻停留在白衣天使的腰间,刚柔成趣地凸现了结构中心,使得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新闻敏感和新闻美感。所以“照片来源于大脑”的艾氏名言能够伴随着他的作品互为印证地流传至今,这不能不说他对现场势态的把握高人一筹。

审美情态

审美情态指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图片读者在实践活动中自身的情感状态,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新闻摄影的用途与作用,并把自己的情感附着在眼前的事业上。情感正是美感的核心,美(Aesthetic)的初始意义正是“感觉”、“感性的”、“感兴趣”之类与情感密切相关的概念,而并非一般的“漂亮”“酷”之误解。新闻美感是伴随着各人不同的感知、情感、思维等新闻实践活动发生、形成的,欣赏《胜利之吻》一类以生死存亡大事件为背景的可视新闻,必会从中寻找、体验浓郁的情感抚慰以满足和平的审美需要。至于美感的心理形式则是一种比较稳定、个性化的审美心理,这种心理需要在审美知觉、审美意识和审美理论三者的相互诱发下逐步形成。人的审美心理不一样,审美情态就会千差万别,即所谓“见仁见智”。

审美情态的发生有赖于新闻本身的审美价值。实际上,新闻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是伴随着审美价值而共生同在的,除了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事件的首要尺度以外,还有另一个与新闻价值密不可分的审美价值同样是衡量新闻本身的重要尺度⑽。新闻摄影的审美价值是一个既严格又模糊的判断,新闻信息如不具备严格的审美价值,就等于是信息垃圾而应被摈弃;而且这种审美信息是难以精确计量的,其“妙悟”之处常在无声的通感中浸人心灵,合乎“人本真实”的原理,与人的“理念真实”相比,“人本真实”更能做到润“心”细无声,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传播无障碍效果。只到那时,你才能体会到朱光潜先生所描述美的感受:“这种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由此可以说,从业者的情感态度和美感韵致是通过画面的细节、环境气氛、人物行为来传达的;新闻的审美价值是伴随着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来辐射的,鉴赏者对图片的新闻价值与审美价值也是双需的,人们总是面对具体的可视形象,敞开感觉或情感的大门,在情动神摇的过程中受到审美感染,进而产生连锁的理性认识。如爱森斯坦所说“画面把我们引向情感,又从情感引向思想”。

1993美国人物杂志封面人物怎么了

1.《时代》杂志 批评人士认为,《时代》的这张封面不需要这么肉欲。有人则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杂志封面却成功引发人们的热议。

2.《滚石》杂志 封面右侧为约翰·列侬,左侧为他的妻子小野洋子。而在照片拍摄后几个小时,他就永远离开了人世。

3.《时代》杂志 辛普森杀妻案的男主角辛普森。这则出版于1994年的杂志封面当时招致不少批评,因为杂志是在辛普森受审时出版的,且封面使用了阴暗基调。有批评人士指出,照片被人利用,使辛普森看起来更具威胁。《时代》杂志最终为此事出面道歉。

4.《纽约客》杂志这则2008年的封面本来打算用于嘲笑那些围绕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不实传闻,但谁知引发来自奥巴马及麦凯恩支持者们的猛烈抨击。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纽约客》卡通画家巴里·布里特在漫画中,将奥巴马夫妇画成了恐怖分子。漫画中,奥巴马身着伊斯兰传统服装,米歇尔肩背AK47步枪,胸前斜挎一条子弹带,脚蹬战靴。两人站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各伸出一只手握成拳,相击致意。奥巴马身旁的壁炉中是正在燃烧的美国国旗,而壁炉上方悬挂着“基地”组织头目拉丹的画像。

5.《时代》杂志 杂志封面人物为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她因当时承认是同性恋,而导致自己的节目被不少电视台停播。她生于1958年,是美国著名脱口秀喜剧演员、电视节目主持和演员。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主持过奥斯卡、格莱美奖和艾美奖的主持人。

6.《生活》杂志 该杂志将一名被捕的越南士兵的照片用作封面,以此唤醒美国公众对越战的关注。

7.《时代》杂志 该杂志在1966年4月8日出版的杂志封面写着“上帝死了吗”。这期封面一直被称为最具争议的封面之一,文章内容涉及“上帝死去运动”,遭到读者强烈批评。

8.《连线》杂志 这期杂志是在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于1997年重新加入该公司后发布的。

9.《名利场》杂志黛米·摩尔是首个全裸同时怀孕登上杂志封面的明星。1991年,黛米怀孕九个月的裸照登上了《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杂志创下1913年创刊以来的历史最高销量。

10.《滚石》杂志 1993年9月16日出版的杂志封面人物为珍妮·杰克逊。本报综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