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发行的杂志、报纸等等,分为两类,一是对外公开发行的,如《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等。这一类不涉密,或者是故意泄一点密以威慑敌对国家。
二是只对解放军内部发行的杂志、报纸,以及设备培训教材资料,这是涉密的,不能随意公开。特别是部队设备装备的培训教材和资料,是一定要妥善保管的。
金城出版的《保密工作》
《军工信息安全与保密》投稿方式:(请注明“杂志投稿”)
1.电子邮箱:
对涉密人员上岗要先经过培训,签订承诺书,在岗涉密人员分类管理。
《保密法》第三十五条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六条 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扩展资料:
涉密人员保密规定
1、不该说的国家秘密不说,不该问的国家秘密不问,不该看的国家秘密不看,不该记录、录音的国家秘密不记录、不录音;
2、不准通过普通邮政传递国家秘密载体,不得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3、不准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参加外事活动和参观、游览、探亲、访友或者出入公众场所;
4、不准私自或者在无保密保障的情况下制作、收发、传递、复制、使用、存放、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5、不准在公共场所或者向家属亲友谈论国家秘密;
6、不得将已作废的国家秘密载体出售给废品收购站或者个体商贩;
7、不得使用无保密措施的电话、电传、传真、计算机等通信网络传递国家秘密;
8、不得向境外和国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及电台、电视台投寄涉及国家秘密的稿件;
9、未经批准不得引带境外人员到军事禁区、国家规定不对外开放的区域或者保密部位进行参观、交流活动;
10、不准隐瞒泄密事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保密法
管理工作方面,一些单位和部门仍然存在诸多值得注意和反思的问题。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做好保密管理,先决条件是领导重视这项工作。如果得不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是依靠部门和单位专(兼)职保密员的力量,保密管理工作很难保质保量完成。而有的领导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懈怠思想,甚至认为保密工作能有多少事,随便搞一搞就行。这严重制约了保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密教育和检查流于形式
有的机关单位和部门在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管理上,仍然停留在“重大节日前开开会,上级检查前突击拉横幅、办板报”的水平。“填鸭式”宣传教育的结果,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保密管理人员缺乏对保密检查技术的系统专业学习,在日常的保密检查工作中,习惯于沿用“提醒一下人员,清点一下载体,核对一下数量”这种简单的手段。这种方式显然不能对抗高科技的窃密手段,存在的失泄密隐患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被发现整改。
对保密载体数量不加控制
有的机关单位和部门为便于工作,配置较多的各类涉密载体,如便携式笔记本、U盘、移动硬盘、文件光盘等,而且随意扩大涉密载体发放范围,加大了涉密载体失控的风险。这就很可能导致载体之间随意交替使用、随意扩大知悉范围、遗失涉密载体上报不及时等问题。
对离岗离职及脱密期间的涉密人员管理松散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机关单位和部门对离岗离职涉密人员管理不够严格,存在涉密载体和设备清退清点不认真不严格、涉密文件或内部文件资料清退后未及时销毁、部分涉密人员在国家规定的脱密期内未进行保密审批就擅自出国旅游探亲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体会,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保密管理,逐步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加大保密管理在年度工作和年终考核中的权重。领导要肩负起保密工作的职责,将保密管理工作纳入年度重要工作内容,和业务工作同布置、同开展、同检查。有关职能部门可用绩效考核来强化领导对保密工作的责任和意识,将保密管理按较大分值纳入年终考核,督促每一位领导作表率,带头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儿,保密工作就延伸到哪儿。
运用现代传媒技术进行保密管理宣传教育。当前,涉密人员面临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利益诱惑越来越多,保密管理和宣传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一次保密培训活动中,笔者部门采取了和以往领导讲话、保密员传达不同的方式,先播放保密警示视频,然后让涉密人员交流心得体会。失泄密案例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大家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冲击,都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
切实加强保密人员防范技能培训。当前的窃密手段更加隐蔽化、高科技化。比如,某些国外型号的打印机内置中存在后门,以此来监控设备、实施窃密。如果保密管理人员不掌握此类隐患排查手段,就很难发现排除失泄密风险。因此单位必须重视对专(兼)职保密管理人员的系统专业培训,特别是强化防范技能和知识项目上的深层次培训学习。
严格执行最小化专人集中管理制度。“最小化原则”是最为重要的保密管理原则之一。一个单位涉密载体和涉密设备的总体数量越少,管理起来就越容易,相反,数量越多,管理成本与风险就越大。执行最小化专人集中管理制度,首先,要合理规划涉密载体数量,对于可有可无、使用率较低、功能重复的载体和设备应及时清退和报废;其次,须按照相应保密管理规定购买同等密级的保密存放柜,安排专(兼)职保密员专人对涉密载体和涉密设备进行统一管控,按照涉密等级、涉密类别分类存放与管理,实行建档建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检查与核对,做到载体实物与电子台账数据保持一致。这样能让专(兼)职保密员随时掌握涉密载体和涉密设备的借用、送修、维护、外带、制作、传递、报废等各个环节,实现对涉密载体和设备“由生到死”全链条管理。
加大对离岗离职及未满脱密期涉密人员的管理力度。涉密人员发生人事变动时,要对其提醒告知、清退涉密载体、签订保密协议、收回相应信息系统及进出入管理权限等;在其离岗离职后及脱密期间,保密管理工作也要紧盯不放。比如,可根据涉密人员的涉密类别、涉密程度、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等,充分了解其离岗离职后可能的去向、从业情况并开展有效评估,通过电话联系和实地探访,继续加强对其保密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亦可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对涉密人员脱密期间的出境进行严格审批审查,增强其保密观念,有效防止涉密人员在出境后被境外敌特人员策反而泄密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