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中国地理历史的小论文

2023-02-16 15: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中国地理历史的小论文

首先,外国中国都有名家论述过地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上网一搜很多,这些可以给你参考,也可用作理论佐证。

其次,你要大量搜集资料。

历史论文的资料丰富性和真实性是最重要的。

相关书籍有《史记》《汉书》有专门的表或篇目,《水经》《水经注》是了解历史水道的重要依据。

再次,必须细对地图,现在的地图不一定可靠哦,因为地表外貌是会改变的,尤其是水道之类的。

最后,给你一点可以阐发的思路。

你可以论述譬如河流(尤其是运河)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的影响,例如京杭大运河对于杭州经济的影响,。

还有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内陆地区的文化经济对比。

平原地区的农业或者说产业结构,民风习俗。

通常来说,植被、气候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产出;气温、地表、地域视野(如平原开阔、盆地保守)会影响一个地区民风民俗、人们的性格;河流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对外沟通等。

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有关历史地理的论文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题和研究特点相关资料: 图片

研究主题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题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综合性,它涉及政治制度、政治历史、政治哲学、理想模式、治国战略、施政方策、权力运用等。

二是主题稳定。

自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之际两千多年间,历代研究者长期使用形式固定的概念、范畴、范式等,尽管含义有所不同。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要涉及下述主题:①政治哲学。

包括仁、礼、法、道、势等范畴,天与人、义与利、君与臣、君与民等关系,以及人性论、历史观等理论。

②理想社会政治模式。

如孔丘的“天下归仁”的“有道”之世,孟轲的“足衣足食”的“王道”世界,墨翟的“兼爱”、“尚同”的政治思想,老聃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荀况的“王制”天下,朝非的法治社会,鲍敬言的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乌托邦,康有为的“大同世界”,等等。

③治国战略。

为了达到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治国战略也是中国历来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历代研究者提出了诸如:仁爱、礼治、峻法、尚同、无为而治、孝治、刑德而治,通过格、致、诚、正,达到修齐治平,以及改良、革命等各式各样的治国战略。

同时还研究各种治国战略间的协调、配置等等。

④施政方策。

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决策研究,也是中国历来政治研究的课题。

这种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总体层面,如经济发展中的重农抑商,唯农除商,农商协调发展,重商等等;外交领域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和亲,羁糜,以夷制夷等等。

二是具体层面,即各个历史时期统治中面临的政治问题的决策研究。

⑤权力运用。

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要求统治者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总揽全局的统治术。

因此,有关谏议、兼听、独断、考课、监察、防奸等统治术的研究,在近代以前的政治研究中一直受到重视。

⑥政治制度。

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制度、规范的研究与建设。

数千年来的中国政治研究对在封建体制框架内如何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和规范、保障政治的有效运行,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诸如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官吏的选拔与任用、政权机构的组织、监察制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维护和发展封建政治统治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近代以后,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制度改造。

⑦政治史。

中国历代的政治研究者,特别重视政治史的研究,在政治沿革史、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留下了大量著述。

他们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总结前代的政治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研究特点  数千年来的中国政治研究,在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可归纳为:①范式单一。

尽管中国历史漫长、曲折,但从西周、春秋战国起对封建社会政治研究,到秦、汉时期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的,糅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范式。

这一研究范式在中国政治研究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直到为近代新的政治研究范式所替代。

②注重世事。

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较为注重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与社会、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倾向和浓厚的“经世致用”倾向,而疏于对国家、权力、体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

③强调布政。

在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中,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注重的是对治国之道及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国战略、施政方策、权力运用、选才用人以及它们与政治哲学范畴的关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体制的合理性问题,这一状况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④侧重伦理。

受到单一范式的影响,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在研究治国之道时,侧重于对伦理调控手段的研究。

从孔丘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到荀况的“导之以礼、齐之以刑”,以至董仲舒的“德经刑权”、朱熹的“为政以德”,无不体现着政治道德化的浓重色彩。

虽然政治运作中的“阳儒阴法”,使法理调控在政治研究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但与伦理调控相比,法理调控长期被置于次要地位。

⑤学科界线模糊。

由于中国历代学科分化不明显,由于单一范式的影响和偏重伦理研究,历代政治研究一直与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合为一体,学科界线极不明确,未能确立独立的学科地位。

我要关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论文!

这个网址,绝对有用!我经常 用这里的论文。下载地址:


以下是简介,打开上面链接就行。
1.20年来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概述 [ 地理地质 ] 历史地理学是近年来渐渐兴起的一门显学,有关的研究文献已经蔚为大观,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却一直是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
(2008/9/8 16:29:00) 2.我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 理学其它相关 ] 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讨论,自20世纪30年代即已开始,“文革”以前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①,至80年代初历史地理学界对本学科的...
(2008/7/20 10:12:00) 3.沙漠历史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以我国河西走廊历史上的沙漠化研究为例 [ 历史学 ]【内容提要】干旱地区的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内陆河流下游,沙漠化过程的途径主要有就地起沙、风蚀绿洲、流沙入侵、洪积物掩埋绿洲4种, 前两者最重要。由于绿洲水...
(2006/4/28 15:59:00) 4.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兼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 [ 历史学 ] 内容提要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在侯...
(2006/4/26 15:50:00) 5.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 历史学 ] 【内容提要】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的文献记载,涉及的时间和空...
(2006/4/26 15:35:00) 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历史学 ]【英文标题】WU Hong-qi,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The history, pres...
(2006/4/26 15:32:00) 7.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 历史学 ] 一、总体进程传统的舆地学孕育了历史地理学。舆地学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变异,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附庸,是治史的四把钥匙...
(2006/4/26 14:11:00) 8.谭其骧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 历史学 ] 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20世纪以来,特《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创立和完善的。20...
(2006/4/25 14:29:00) 9.唐代三峡“竹枝”:一种文学现象的历史地理学考察 [ 历史学 ]唐代以后,原本为山地民歌的“竹枝词”成为多受文人重视的诗体。诗人文士记事咏物抒怀,往往采用这种文句平易朴实、风格活泼清丽的形式。 要探求这一生动清新的文化支脉...
(2006/4/5 14:20:00) 10.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 历史学 ]【内容提要】史念海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他在将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坚持“为世所用”的原则,努力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对中国历史...
(2006/4/5 10:11:00)

以我眼中的中国为题,求一篇地理论文,800字以上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曾经,有多少文人雅士歌颂他,有多少爱国诗人赞美她。他就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可是,翻开历史的昨天,我们的祖国母亲又饱经过多少磨难:19世纪后期,英、法、俄、日等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入北京,掠夺并烧毁皇家园林圆明园,随后与清廷签定《北京条约》,新开放长江沿岸和北方沿海的通商口岸。俄国则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东北和西北1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并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并在慈禧太后默许下开始围攻外国驻北京使馆。于是,各国以解救驻京使馆人员的名义侵入中国,史称八国联军。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各国签定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同时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由各国派兵驻扎,开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国人不得入内等。就在这时,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带着千万名满怀热血的中国人为我们的母亲而奋斗,战士们用热血洒满了这片黄土地,终于,经过十三年的奋战,饱受煎熬的人们走出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那一夜,沉睡了五千年的狮子在烈火中苏醒了:1949,10.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 气式飞 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大庆油田建成。 中近程地地导 弹飞行试验成功; 第一颗原 子 弹爆 炸成功。 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赢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我国第一艘无 人飞 船“神 州一号”发射成功,一直到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51枚金牌。
这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正在告诉世界我们炎黄子孙的智慧与努力。现在,中国是世界强国之一。母亲啊,你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很高兴呢?
母亲啊,您用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作为您的子女,我们将把握住新世纪的方向,为您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