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告策略问卷调查分析论文

2023-02-16 05: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广告策略问卷调查分析论文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们迎来了消费和休闲的时代。科技革命带来了丰盛的商品,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恰当的说,富裕的人们不再象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1)这是波德利亚对现代消费社会的描述。随着物的增多,大型超市等销售场所应运而生,传统意义上的人与人通过交往而购买商品的方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人与物的直接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来传达的。尽管新商品层出不穷,但技术上的创新已不大可能,顶多是某技术的衍生物。故在面对商品功能趋于同质化的时候,商品的外在形态即感性特征愈来愈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人们的选择越来越趋于感性化。
  如今,“我们根本已没有不做选择,而只是以用途来考虑购买一件物品这样的可能——今天已没有任何一件物品如此地提供给‘零程度’的购买了。”(2)产品的外观,肌理,触觉时时带给我们美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文化内涵,性格,所焕发的人性化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也预示着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感性消费的时代。
  (二)广告设计策略的转变

  任何企业卖的都不是产品,专家们认为工业化消费品的技术成分仅占30%,而设计和市场营销则占了70%。关键在于从生产线走下来的消费品如何营造成现代生活方式的代名词。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设计家乔治•内尔松曾说:“艺术设计师没有发明汽车,电视和冰箱,但却使它们更有价值,如果没有艺术设计师,这些产品就不可能有如此高的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感性消费的时代,感性设计方兴未艾,而肩负着把产品推向市场的广告设计策略也发生了悄然位移。
  20世纪50年代,罗瑟•瑞夫斯就提出了过USP(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广告设计策略,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独特的销售主张。这一理论一直以来已成为诸多厂家攻城掠地的重要法宝。USP产生于物质不够丰富的年代,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还停留在商品本身的功能上。从产品出发的理论强调产品具体的特殊功效和独一无二的利益,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著名的Lee牌牛仔裤所作的广告就建立在USP的理论基础上,其经典广告语“最贴身的牛仔裤”(The Brand that Fits)充分表达了“贴身”这一诉求点,体现了Lee与众不同的利益所在。还有强生的“婴儿洗发精,含无泪配方,质地温和,不伤发质,可以让你的头发像婴儿般的柔细”,劳斯莱斯汽车“时速60英里时,最大的闹声来自电钟”,英国宝汀顿啤酒“口感醇和爽滑”,“冲泡方便”的雀巢“速溶”咖啡等等,这些品牌至今仍成功演绎着的USP策略精髓。 诚然好的广告必须根植于好的产品。从产品本身出发的功能性诉求点,将其做为与消费者沟通的连接点,使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产品的利益,是广告策略发生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商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日趋严重。产品数量和种类也日趋丰富,产品的某个功能性诉求点也许已经被其他厂家说了无数遍,无令人惊奇之处。况且人们的需求层次也逐渐上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的层次,由最低级的需求开始,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亲属需求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此外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曾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情的消费阶段。这与马斯洛消费需求5层论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正从物质层面渐渐转向非物质层面。在感性消费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差别化的关键需求正从功能层面渐渐减少,转而趋向情感层面。面对消费者的感性选择,随之而来的是广告设计策略的转变,一种被称之为ESP(emotion selling proposition)广告设计策略应运而生。它是一种针对感性消费现状行之有效的广告沟通思维,它不从产品的具体功能出发,而是转向诉诸购买产品带来的独特的消费体验以及消费者形象。从情感层次发掘商品与消费者的连接点,运用文化的魅力来释放消费者的情感,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
  从80年代开始耐克运动鞋的广告设计策略就发生了转变,从运动鞋转向了体育文化。其中一个著名的广告就请了代表和象征嬉皮士的著名甲壳虫乐队演奏著名歌曲《革命》,在反叛图新的节奏、旋律中,一群穿戴耐克产品的美国人正如醉如痴地进行健身锻炼。该广告准确的迎合了美国刚刚出现的健身运动的变革之风和时代新潮。让消费者心灵震撼的是耐克所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一种对健康,对新生活的渴望。“想做就做”(Just do it)响亮的道出了现代人的蓬勃朝气与自信。凭此广告,耐克一举超过锐步(Reebok)成为美国运动鞋市场的新霸主。
  在拓展女性市场时,耐克也运用了ESP理论,其在女性时尚杂志上刊登的广告不象是一个体育用品商的销售诉求,更象是一则呼之欲出的女性内心独白:“....他们总说你不行...”、“除非你自己证明你行...”。广告站在消费者立场,真正的理解消费者,充满着一种令人感动的关怀与希望。
  耐克广告成功的运用体育文化来增强其情感的号召力量,既提高了其文化品位,又沟通了消费者的情感。类似的广告还有绝对牌伏特加的“绝对洛杉矶”、“绝对北京、“绝对威尼斯”、“绝对休斯顿”....一组城市系列广告,将其要传达的产品意念,与大众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名物”融为一体,不断散发出历史和文化的永恒魅力,从不同的文化层面挖掘消费者内心的情感需求。
  (三)文化资本的运用
  在广告主实施ESP广告策略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广告设计更多的运用了一种文化资本。消费者此时消费的已不再是物品,而是消费其文化意义。象吃“哈根达斯”雪糕,不是消费雪糕,而是消费其广告(广告语“爱她请她吃哈根达斯”)中体现的文化意义。此时产品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吃一个面包并非目的,去一趟麦当劳才是我们孩子的心愿。

  早在20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就已提出文化消费理论。“从社会学角度把消费当文化来看待,消费就显示出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消费是文化系统,而不仅仅是行为。”(3)换言之,消费并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还是一种共有行为,是一种同时为许多人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文化。因而消费不仅仅是可观察的行为,它还包括不可观察,却可以理解的价值,信仰和想象(即文化要素)。
  对消费的文化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设计中文化资本的运用对促进消费的重要意义。尤其在感性消费的时代,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越来越引起设计师的高度重视。文化是精神层面的因素,精神相对于物质而言,更具有历史的持久性。文化具有永久的传承性,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一旦占领了重要位置,运用这种文化的设计,便很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而创造这种文化的产业,也便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众所周知,迪斯尼乐园是无数大人小孩向往的地方。迪斯尼文化是以迪斯尼卡通为核心的一种童话世界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目的在于给大众以梦想,焕发人们心底固有的童趣与纯真,通过征服观众形成稳定永久的买方市场。将该文化符号运用到设计上的产品也随之热销,企业从销售产品转变为销售文化符号。
  北京麦当劳也曾推出了“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的广告口号。在推广麦当劳文化的同时也充分吸收了中国人注重家庭,以‘和’为乐的文化传统。

  (四)文化体验
  ESP理论强调了产品带给消费者独特的文化体验。对文化的感性体验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法宝。在感性消费和休闲风靡全球的时代,体验已成为当代人新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从感性消费到文化体验是设计者运用文化资本的必然结果。
  美国音乐杂志《滚石》的广告“感觉与现实”以60年代一个“嬉皮士”读者形象与80年代“雅皮士”读者形象的对比,成功的扭转了人们对《滚石》的固有看法,引发了消费者新一轮的音乐文化体验 。
  雀巢咖啡从最初的注重速溶特点到强调咖啡的纯度、良好的口感和浓郁的芳香,后来又推出了一系列与青年人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广告,更注重表达人的内心情感。
  四川的“可采眼膜”从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到风靡各大城市白领女性,其广告策略功不可没,对中药,历史典故的宣传及‘最美丽眼睛’评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无数的爱美人士。体验从这一刻开始。

  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可能保持长久不败的局面。多布林集团的战略家拉里•基利认为:“存在着一种由产品性能向生活方式或价值体系进行全面转变的趋势。”(4)今天的消费者选择的根据是产品是否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彰显他们的文化品位或者是否代表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新概念——一种值得向往的体验。广告在塑造产品的文化品位,提升文化附加值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现今广告设计策略都力图赋予产品文化品质和人格形态,与消费者达到共鸣。
  2000年NIKE公司把2月份定名为“NIKE活力女子月”,在上海举办一系列耐克活力运动,让更多的上海女性体验在镜子前与别人羡慕的眼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觉。广告“迷上运动中的我”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盖普公司通过黑白广告来宣传“老海军”休闲服,带领消费者重新体验那逝去的峥嵘岁月。从戴比尔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到法国航空公司的"让天空成为最美的地方”、别克GL8MPV汽车“有空间,就有可能”以及可口可乐广告歌曲《我想让世界大声歌唱》所传递的全人类的时代精神,“要爱心、不要战争”无不从各个层次满足着人们的文化情感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城市小资中颇具号召力的星巴克(STARBUCKS)咖啡连锁店,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消费与休闲的革命。它成为美国豪华、高雅咖啡店的典范,这与其一贯优雅的风格分不开的。无论从室内装修,广告宣传,包装设计还是25周年庆典的整体形象都给人们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STARBUCKS凭借抽象、时髦、70年代色彩艳丽的风格和异域的文化特征再次成功地占领中国的市场。

  从中,我们得到的深刻体会是,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对文化资本的运用是广告设计策略在当代行之有效的法宝。约翰•奈斯彼特曾在《大趋势》中曾说到生活方式世界化与文化形式民族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人民喜问乐见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巨大的宝库,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采,探寻。
  诚然,现今的广告设计策略已不仅仅是分析市场,策划,设计广告,营销传播,还有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整合运作。广告设计不再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无论如何,对消费时代的把握和对文化资本的解读依然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参考书目:
  (1)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页
  (2) 【法】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第162页
  (3) 王宁 《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第127页
  (4) 【美】贝恩特•施密特《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曾嵘等译,上海交大出版社 1999年版第16页

跪求《浅谈问卷调查方法》1500字的论文

浅谈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和要点
市场调查是市场运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问卷调查是市调中最有效也是被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甚至决定着市调的成功与否,本文从问卷设计的角度简要地分析设计中的几个细节。 }眫?唠 ?
  市场调查同时也是一个项目策划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深入彻底的市场调查的前提下,营销策划和市场操作才有规可循,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碟?侼?j
  市场调查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企业本身特点,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有所变化,但是作为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问卷调查法始终被业内人士看作制胜的法宝。根据调查行业和调查方向的不同,问卷的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问卷来说,在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问卷设计应该以此为基础 鑱oLc丮 "
  在问卷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这不仅是问卷设计的前提,也是它的基础,为什么要做调查,而调查需要了解什么?市场调查的总体目的是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可能是为了制定长远性的战略性规划,也可能是为制定某阶段或针对某问题的具体政策或策略,无论是哪种情况,在进行问卷设计的时候都必须对调查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且在调查计划书中进行具体的细化和文本化,以作为问卷设计的指导。调查的内容可以是涉及到民众的意见、观念、习惯、行为和态度的任何问题,可以是抽象的观念,例如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也可以是具体的习惯或行为,例如人们接触媒介的习惯;对商品品牌的喜好;购物的习惯和行为等等,但是应该避免的是在调查内容上有使被调查人难以回答,或者是需要长久回忆而导致模糊不清的问题,具体来说,调查内容需要包括受调人的分群、消费需求(主要有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对手优劣势和诉求策略)。
2.明确针对人群,问卷设计的语言措辞选择得当 Z蝳WЕ罞X
  问卷题目设计必须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应该在题目的选择上有的放矢,必须充分考虑受调人群的文化水平、年龄层次和协调合作可能性,除了在题目的难度和题目性质的选择上应该考虑上述因素,在语言措辞上同样需要注意这点,因为在面对不同的受调人群的时候,由于他们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水平的差异,措辞上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面对家庭主妇做的调查,在语言上就必须尽量通俗,而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白领,在题目和语言的选择上就可以提高一定的层次。只有在这样的细节上综合考虑,调查才能够顺利进行。
3.在问卷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数据统计和分析是否易于操作 卫 艪囬Ot?
  目前做市场调查的人员,一般都能考虑到市场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在题目选择和言语措辞上也能够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但是往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因为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基本上是人员分离的,所以在整合和衔接上就容易出现偏差,为了更好地进行调查工作,除了在正确清楚的目的指导下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还必须在问卷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后续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具体来说包括题目的设计必须是容易录入的,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的,即使是主观性的题目在进行文本规范的时候也要具有很强的总结性,这样才能使整个环节更好地衔接起来。
4.卷首最好要有说明(称呼、目的、填写者受益情况、主办单位),如有涉及个人资料,应该有隐私保护说明。 Qr 惤樊耮
  问卷调查是一项面对广大受调群体的活动,由于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内容不同,针对的群体也不尽相同,由于受到受调人群配合的积极性的影响,市调在操作上往往会比较困难,这也是很多市调往往做一些赠送等返利的原因。但是作为操作市调的策划人员,就应该从这点上充分地尊重受调人员,因此在问卷的设计上也应该尽量规范,同时必须要有受调人员有权利知道的内容,对调查的目的内容进行一个说明,具体来说,需要有一个尊敬的称呼,填写者的受益情况,主办单位和感谢语,同时,如果问卷中有涉及个人资料,应该要有隐私保护说明。只有尊重受调人群,才有可能调动他们的配合积极性。
5.问题数量合理化、逻辑化,规范化 簙僮k逡 ?
  问题的形式和内容固然重要,但是问题的数量同样是保证一份问卷调查是否成功的很关键的因素,由于时间和配合度的关系,人们往往不愿意接受一份繁杂冗长的问卷,即使风度地接受,也不可能认真地完成,这样就不能保证问卷答案的真实性,同时在问题设计的时候也要注意逻辑性的问题,不能产生矛盾的现象,并且应该尽量避免假设性问题,保证调查的真实性,为了使受调人员能够更容易回答问题,可以对相关类别的题目进行列框,受调人员一目了然,在填写的时候自然就会比较愉快地进行配合,另外,主观性的题目应该进行避免,或者换成客观题目的形式,如果确实有必要的话,应该放在最后面,让有时间和能配合的受调人员进行一定的文字说明。 虷?哟嬳?
  最后,即使是一份很成功的问卷,也不是一制定好就是成功的,必须要经历实践的考验,所以在问卷初步设计完成时,应该设置相似环境,小范围试填写,并对结果反馈,及时进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市调的终极目的,就是以准确的数据和分析来为策略做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