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土壤对药用植物的影响论文

2023-02-16 04: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土壤对药用植物的影响论文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药用植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同样离不开土壤。植物生长一般需要日光、热、水分、养分和空气,除日光外,其余的大部分或一部分都依靠土壤来供给。大气层虽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提供者,但是土壤同样也是植物生长重要的气体来源。如土壤通气不良,氧气供应不足,根系的呼吸就会受到阻滞,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土壤温度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上述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个土壤因素,对植物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只有这些因素同时存在,并处于相互协调状态,才能保证植物生长,发育良好。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适时地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扎根条件的性能。在各种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土壤所具有的肥力称为“自然肥力”;在人为措施影响下形成的土壤肥力称为“人工肥力”,它是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的改造而产生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肥力也在不断提高。评价土壤肥力的高低,一般可以用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高低来衡量。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用地养地制度,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是夺取药用植物稳产高产的基础。

土壤及其肥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各种复杂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土壤,其肥力也各不相同,不同药用植物对土壤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有的药用植物在某些土壤里不能生长,有的虽能生长,伹生长缓慢,影响质量和产量。而这种土壤对另外一些药用植物来说不仅生长良好,且品质好产量高。所以,药用植物栽培工作者不仅要对药用植物生长习性有所了解,而且应当对土壤有充分了解。这样,在栽培药用植物时才能做到合理利用土壤和进行科学的改良,使之能更适合各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简述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土壤不仅能固定植株,而且可以通过其中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来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因此土壤是花卉生长的基础不同。

2、土质对花卉的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对花卉生育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花卉要求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3、土壤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能够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 土壤是很好的“储藏室”,其中可以储存水分、空气、矿质元素,这些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植物直接从土壤中摄取。 另外土壤内含有大量其它生物,如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

扩展资料:

水分、空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水分

1、中生花卉这类花卉对水分的要求介于旱生和湿生花卉之间,大部分露地花卉属于这一类型,如月季、菊花、牡丹、郁金香等。

2、旱生花卉在干旱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的花卉,如仙人掌类、景天等。这类花卉形成了适应干旱气候生态环境的形态结构与生理适应性,因而耐旱性强。

3、同种花卉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水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差异。种子萌发时需要较多的水分,使种子膨胀萌动,一般种子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100%;种子发芽出土以后,由于根系弱小,在土壤中分布较浅,抗旱能力较弱,必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二、空气

1、空气与花卉的生命活动观赏植物在其生命活动中需不断地进行呼吸,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除了呼吸作用外,白天还要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在光能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并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及矿物质,合成营养物质,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2、无论是呼吸作用或是光合作用,都必须在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就不能生存。因此,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花卉全部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与土壤的关系

根据土壤特性和药用植物自然生长习性,药材种植的土壤是应当有所区别的。譬如获荃培植的场地,就应当选择腐殖质较少,通透能力强的沙性土场中培育,这样则不腐烂、生长快;又如泡桐虽不属药用植物,如选在通气能力强的沙质土壤中栽培,五六年即可成材,若植在薪性大的板结土中,基本上不长,三四年后枝干老化。说明植物栽培,对土壤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在常见的沙质土壤、痔薄豁重土壤、低洼盐碱土壤、腐殖质土壤等四大类土壤中,按其特性,适合种植的药材有如下所述。 ( ”沙质土壤:一般颗粒散碎,土质疏松,通气能力强,但缺乏有机质,蒸发量大,保水性能低。根据这些特性,可安排种植北沙参、蓑若、王不留行、决明子等。 ( 2 )瘩薄勃重土壤:一般缺乏有机质,粘结闭塞,通透性极差,湿时泥泞,干时板结。这类土壤最好不宜安排药材种植。通过改良后,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深根性的乔木药材,如黄柏、杜仲、厚朴、。辛夷等。怜(3 )低洼盐碱土壤:含盐分较多,酸碱反应在pH 值7 . 5 以上,对这样的土壤应深翻晒堡,多施有机肥料,增加排灌能力,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多适宜于构祀、麻黄、甘草、黄茂、慧芭等药材的种植。 ( 4 )腐殖质土壤:土层深厚,土质松疏,肥沃,含有机质较多,理化性能良好,也比较保水保肥。这类土壤适宜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可安排桔梗、板蓝根、白术、苍术、半夏、射干、红桅等多种药材的种植。同样适合栽培木本药材。

影响药用植物生长的主要土壤因素是什么?

土壤肥力是植物生长好坏、能否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除能提供良好的立足条件外,还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水、气条件才能使植物生长良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的土壤因素很多,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营养、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及土壤微生物等,下面仅介绍几个主要因素。

一、土壤质地

土壤的粗细,也就是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配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在土壤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土壤是由数量不等的粘粒、砂粒和粉粒组成的。各种粒级的组成比例不同,就形成了各种土壤,主要可归纳为三类,即砂土、粘土和壤土。

质地不同,土壤所表现的肥力性状(如扎根条件,透水通气好坏,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等)、耕作性能和生产性能也不同,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根茎类的药用植物对土壤质地的要求较严格。多数种类都喜欢在疏松的壤土中生长,这类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地下根茎的发育。

(一)砂土类

砂粒含量较多,粘粒较少,土壤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总孔隙度小。毛管作用弱,保水性差,但通气性良好,易干旱,耕性较好;因含粘粒少,保肥性能也差,养分容易淋失,有机质含量少,分解快,贫瘠;砂性土热容量小,土壤易增温也易降温,昼夜温差大,早春土温易上升发暖,但晚秋一遇寒流,温度下降快,植物容易遭受冻害。因此砂性土要多施肥,深施有机肥,施用化肥时要少施、勤施,基肥、追肥并重。

砂性土壤广泛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华北平原、各地河流两岸及沿海地区也有分布。

此类土壤适宜种植一些耐旱性强的药用植物,如北沙参、甘草、麻黄等,北沙参主要产区山东烟台地区,多种植在海边砂土或砂质壤土上。由于砂土疏松,北沙参根系生长发育良好,主根入土深,可达40cm左右,同时分杈少,质量好。而生长在一般的粘壤土内,根系发育不良,主根短,分杈多,商品质量差。麻黄、甘草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内蒙古等省区干旱的沙丘、荒漠上,在粘重多湿的土壤里则生长不良。

(二)粘土类

这类土壤比较粘重,耕性差。粘粒含量较高,总孔隙度虽大,但土粒间孔隙小,小孔隙多,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差,易积水,引起根的腐烂,甚至死亡,水分蒸发慢。不耐涝、不耐旱;土温低,温差变化小,有机质分解慢、腐殖质易积累;含矿物质养分丰富,特别是K+、Ca2+、Mg2+、Fe2+等阳离子含量较高。吸附性能较强,不易被水淋失,保肥力强。腐殖质含量高,氮的含量也较一般土壤高;因粘土较紧实、板结,湿时泥泞,干时坚硬,耕作费力,水、气常处于矛盾状态。

由于这类土壤物理性状较差,对多数药用植物均不适宜,常造成缺苗,同时根系发育不良,特别是根茎类或深根类的药用植物,根系不易舒展,主根不易深入较深的土层。因而支根多,品质差。适宜在粘土类生长的多为沼泽生或水生药用植物。如泽泻、菖蒲、芡实等,常种于水稻田或溪沟、池溏等低湿地方。此外,少数旱生的药用植物如川明参也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粘壤土上种植,生长良好,根充实,质量好。种于砂土或砂质壤土上的川明参,根含水量高,粉质少,不充实,加工后质量较差。

(三)壤土类

所含土粒的粗细比例适度,砂粘合宜,其性状介于砂性土和粘性土之间,兼有二者的优点。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透性、保蓄性好。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分解快,土性温暖,耕性良好。

壤土类广泛分布于黄土地区、华北平原、松辽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及河流两岸冲积平原上。

这类土壤是多数药用植物栽培最理想的土壤,特别是根茎类药用植物更喜欢在这种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有利根系的发育和根茎的膨大。如党参、当归、地黄、贝母、人参、丹参等。

有些根系较长的如黄芪、栝楼、山药、牛膝等,主根长30—100cm,有的甚至可达150cm。不但要求耕层是疏松的砂质壤土,同时也要求心土疏松。这样生长的主根直,分杈少,入土深,刨收容易,不易断根。如黄芪的主产区内蒙古,怀山药、怀牛膝主产区河南黄河岸边的武陟、温县等地,砂质壤土疏松、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及透水力强,生产的黄芪、怀山药、怀牛膝根长且直,不分杈或少分杈。加工后商品质量高,常出口,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

有些根系分布较浅的药用植物,如黄连、郁金等都要求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土壤。因黄连地下根茎向上生长,须根多分布在表土层,所以疏松肥沃的表土层是根茎向上生长和膨大的良好环境。下层紧密的土壤,能使郁金块根不致于长得太深,挖收比较方便。

土壤质地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还可以从同一药用植物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生长所表现的差异,看出土壤质地的显著影响。如杜永祥在黄芪栽种产生“鸡爪芪”原因的调查中看出,同一种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上种植,黄芪的生长表现有明显变化,发育状况有显著差异。

棕色森林土(山地棕色砂砾土),其质地疏松,含腐殖质较少,砂性较大,排渗水力强,透气性好,水、肥、气、热协调,pH值呈微酸性。种植黄芪的根系长直,分杈甚少,根皮黄棕色,表皮光滑,无锈斑,无水眼,折断面纤维细腻,粉性好,呈鞭杆状,商品质量最好。

淋溶黑土(黑砂壤土),质地松散,渗水力好,保水力强,透气性好,有团粒结构,淋溶明显,三相协调,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种植黄芪的根较长直,分歧不多,根皮黑褐色,兼有少量锈斑,折断面纤维较粗,粉性较小,商品质量好。

碳酸盐黑土(盐碱土),质地较松,渗水力较好,保水力较差,含有盐碱,pH值呈碱性,有明显返碱。种植黄芪的根系较长,分杈较少,但因根皮受盐碱侵蚀,锈斑严重,折断面纤维木质化,粉性甚小,商品质量差。

沿江冲积砂土,质地疏松,渗水力好,保水力强,含水量大,腐殖质少,pH值呈微酸性。种植黄芪的根系长直,分杈较少,但因土壤含水量大,根皮水眼重,烂皮较多,商品质量较差,特别是地势低洼或多雨年份水眼、烂皮现象更为严重。

森林灰化土(白浆土),表土层腐殖质较多,质地松散,保水力强;心土层(称淀积层或白浆层)质地粘重紧密,渗水力甚差,透气性极不好,有石灰菌丝体,三相失调,pH值呈酸性。种植黄芪的主根短曲,伸至淀积层停止,致使根系变异,分衩甚多,呈鸡爪型,且因表土层保水力强,根皮锈斑多,水眼重,折断面纤维较粗,粉性较小,商品质量最差。

草甸土(草炭土),其成土地势低洼,腐殖质层深厚,排水力差,保水力强,含水量大,pH值呈酸性。种植黄芪的主根较短,分衩较多,水眼甚重,烂皮明显,商品质量低劣。

特举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两种土类列入表5—1。

表5—1 不同土壤类型对黄芪的生长发育影响

注:1.根粗部位:芦下10cm处粗度

2.均为本地种子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类土壤在各地都或多或少有分布。而各种药用植物由于长期生长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对某种土壤的一定适应性。所以各种药用植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很不相同,在栽培时应根据药用植物的特性,选用相应的土壤栽培,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二、土壤有机质

土壤固相中除了矿物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土壤有机质。在自然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多的可达10%以上,一般土壤则较少,约在0.5—3%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虽不多,但其作用很大,它不仅是养分的主要来源,而且对土壤一系列性质和生产性状的好坏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土壤有机质被视为土壤肥力的中心,是评定土壤肥瘦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药用植物都喜欢在有机质含量高的腐殖质土生长。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类型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残体,以及施入的有机肥料,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都要经过微生物分解,由于分解的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

1.新鲜有机质

即很少被微生物分解的那一部分有机物,它们仍保持着解剖学上的特征,大部分为动植物的残体。

2.部分被分解的有机物

这类有机质已失去解剖学上的特征,呈暗褐色小块,对疏松土壤有良好的作用。

3.腐殖质

是彻底被微生物改造过的有机物,呈黑色或黑褐色的胶体物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与矿物质颗粒紧密结合,只能用化学方法分离,而不能用任何机械的方法分开,是土壤有机质中主要的类型,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

(二)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1.植物养料的主要来源

土壤有机质含有植物所需的一切养分,如C、H、O、N、P、K、S、Ca、Mg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矿质化作用,释放植物营养元素,供给植物和微生物生活的需要。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取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产生的CO2供植物的碳素营养。植物还能直接吸收某些简单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有机磷化合物以及高度分散的胶态及分子态腐殖质等。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主要是土壤有机质,这些有机质有的经过矿质化释放出植物可吸收态氮素,另外很多则经过分解合成作用而转化成土壤腐殖质,贮于土中。由于腐殖质比较稳定,分解缓慢,每年只有2—4%的氮释放为有效态,所以土中有效氮含量并不高,一般约占土壤全氮的1—2%。

土壤中磷的含量在0.1—0.04%之间,除了有机态磷有待分解释放外,无机磷也与钙、镁、铁、铝结合为不易溶解状态,因此这部分磷的释放也很重要。一方面含磷有机物分解释放出植物可吸收态磷,另一方面,由于有机质是一种络合剂,能与难溶性磷酸盐的盐基进行络合作用,从而也提高磷的可给性。

此外,土壤有机质所含的钾、钙、镁、硫、铁以及其它微量元素,随着有机质的分解,逐渐供植物利用。

2.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

可溶性胡敏酸在低浓度下(百万分之几至十万分之几)能刺激根系的生长,而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则抑制根系发育。

可溶性胡敏酸进入植物体后,能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从而增加养分吸收的数量。

总之,低浓度可溶性的胡敏酸在作物生长的前期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后期能促进养分的吸收,而对作物吸收作用的促进则贯穿于作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3.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半分解的有机物能使土壤疏松,大大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腐殖质又是亲水胶体,能吸持大量水分,其吸水率为400—600%,而粘粒的吸水率则为50—60%,比粘粒大10倍左右,所以能吸收更多的水分。

腐殖质是一种胶体物质,有多种功能团,如羧基和酚羟基上的H+,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使这些阳离子不致流失,同时腐殖质的代换量比粘粒大4—5倍。所以腐殖质能大大提高土壤的保肥力。

4.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良好的胶结剂,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尤其在有钙离子存在的条件,腐殖质产生凝聚作用,使分散的土粒胶结成团聚体,可形成良好的水稳性团粒。腐殖质的粘结力比粘粒小11倍,粘着力比粘粒小一半,但都比砂粒大。因此,它能减低粘土的粘性,增加砂土的粘性,从而改善粘土的通透性和耕性,以及砂土的松散性。腐殖质还可使土色变黑,吸热能力加大,使土温提高。

5.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土壤有机质是微生物营养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腐殖质能调节土壤的酸碱反应,使之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

鉴于上述土壤有机质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巨大作用,使得土壤具有疏松、透气、肥沃的特性,即水、肥、气得到充分的协调,创造了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良好条件,也是多数药用植物生长最优良的条件。那些在山区林间自然形成的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即所谓腐殖质土最适于一些浅根系的多年生药用植物生长,如人参、黄连、细辛等,它们的根系都不大,只在表土层生长。黄连须根分布于表土层0—25cm处,而集中分布于5—10cm土层里,说明其根系的好气性,而腐殖质土既疏松又透气,是黄连根茎生长最优良环境。人参、西洋参及细辛,也属多年生阴生植物,光合作用能力较低,吸肥量少,植株生长缓慢,在生长期间不需要过多的速效性肥料。腐殖质土除具疏松特点外,其特性稳定,能源源不断地释放所需养分供吸收利用,因而使植株生长良好,不但产量高,质量也好。

三、土壤养分

见第六章药用植物营养与施肥,第二节药用植物的土壤营养。

四、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水分在土壤形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所进行的许多物质转化过程,如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溶解和化,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都离不开土壤水分。而水分的多少也影响这一转化过程,土壤水分影响土壤通气状况和土壤的热状况,也影响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

植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首先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植物体内含有60—80%的水分;种子发芽需要水分;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没有水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吸收,并输送到植物体所需要的各部分去;植物需吸收大量水分,才能保证叶面蒸腾的需要,以降低并稳定植物体温,使植物在强烈的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灼伤。

植物虽需大量水分,但不能盲目给土壤浇水,因土壤中的水、气常处于矛盾状态,水分太多则影响土壤的通气,也影响根系的吸收作用,从而影响根系正常的生命活动,以致于影响全株的生长。药用植物种类多,特性各异,对水分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有些药用植物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即所谓耐旱的药用植物如麻黄、甘草等,土壤湿度大则生长不良,或引起烂根;有些药用植物则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泽泻、菖蒲、芡实等,甚至可以在淹水的嫌气条件下生长,土壤太干则生长不良;而绝大多数药用植物则需在干湿适当的土壤条件下生长,过于潮湿的土壤,常引起烂根,导致全株死亡,太干容易缺苗或生长不良。所以在生长期间应注意水分管理,若天旱不雨,要注意浇水,雨后应及时排水,避免土壤通气不良致使植株窒息死亡。

(二)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

1.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自然条件下土壤保持的水分含量称为土壤含水量,其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要百分率

即土壤含水量占土重的百分率,一般以烘干土重为基数。

(2)容积百分数

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虽然普遍采用,但要说明土壤水分占土壤孔隙的容积,或水分与空气在土壤中所占容积的比率等则不方便,为此应以土壤中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

(3)相对含水量

为了更好地说明土壤水分的饱和程度,有效性和水、气状况,在植物栽培中,常用土壤自然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来表示土中水分状况,称为相对含水量。

(4)水层厚度(mm)表示

为了使土壤所含实际水量与降雨量和蒸发量进行比较,将一定深度土层中所含实际水量换算成水层厚度(mm)来表示,有时也称土壤蓄水量(mm)。

水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水重%)×容重×土层厚度(cm)×102.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分能否被植物利用以及利用的难易。土壤水分并非全部都能被植物利用,它取决于根毛吸力和土壤吸力之间的矛盾。当土壤水分充足时,土壤吸水力仅为8—0.5个大气压,水分运动快,植物可以吸收到所需水分。随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水分越来越少,土壤对水的吸力愈来愈大,植物吸水就愈来愈困难。当土壤吸水力达到15个大气压(约等于根的吸水力)时,根毛就不能再吸进水分,植物便呈现永久萎蔫,所以萎蔫系数是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当土壤含水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能量水平已接近自由水,土壤吸力约为1/3个大气压,这时土壤水分有效性最高,是有效水分含量的上限。田间持水量以上的水分是多余的无效水分,甚至是有害的,因多余的水分会使土壤通气不良,影响根系的生长活动。实际上土壤水分达到植物生长阻滞含水量时,植物的正常生长已受到影响。因而在土壤尚未达到生长阻滞含水量以前,就要抓紧时间及时灌溉。

土壤最大有效水贮量,受土壤质地、结构、松紧状况和有机质含量等条件的影响。就质地而言,砂土最少,壤土最大,粘土比壤土小。

此外,土层深度也是影响土壤有效水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土层深的有效水量显然多于土层浅的。所以,通过深耕改土加深耕层也是增加土壤有效水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高等中医药本科 教育 中药学专业设置标准是规范中药教育的重要文件,编制该标准是中医药教育的一件大事,它的制订为保证本科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和中药教育的评估提供了依据,对规范中药专业的办学标准,促进本科中药学专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本科中药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中药学论文 范文 一:不同厂家卡马西平片溶出度考察

摘 要 :一种快速的,有选择性的,灵敏度高的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样品中奥卡西平,其主要代谢产物(单羟基和双羟基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和卡马西平-环氧丙烷的 方法 已实现。

在固相色谱柱(SPE)上提取得到被分析组分,在Zorbax SB-CN 柱上实现色谱分离。 在紫外吸收波长为214nm下,该色谱峰面积比用于定量分析。这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功的用于对我们研究所中癫痫患者得血药浓度监测的日常评价,以及用于关于病人由于药物诱导或抑制OXC代谢产生治疗效果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关键词:奥卡西平;代谢物;HPLC;监测

1. 前言

奥卡西平(OXC),10酮基卡马西平(CBZ)衍生物,是一个比较新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与适应症与卡马西平相似。口服给药后,OXC被胃肠道完全吸收,迅速且几乎完全(96%-98%)得降解为药理活性代谢物单羟基衍生物(MHD)。MHD主要通过与葡萄醛酸结合而代谢,另外一小部分MHD被氧化成二羟基衍生物(DHD)。DHD是一个无药理活性得代谢物,同时也参与了卡马西平的代谢途径。(图1.)

OXC可以作为单一疗法以及与其他AEDs(抗癫痫药物)联合的多疗法,如拉莫三嗪 (LTG),丙戊酸(VAL),托吡酯(TPM)的和非班酯(FBM)。我们研究所的癫痫患者通常用CBZ或OXC与LTG等其他抗癫痫药物联用进行治疗。虽然目前没有数据显示,OXC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有用,药物诱导或抑制的相互作用清楚得表明,对照LTG[2,3]可被视为一个理由,对可能会由于OCX相互作用而进行仔细的监测。另一个原因是实施一分析程序的同时测定LTG,CBZ,CBZ 10,11-环氧化物(CBZ- epox),OXC和其主要代谢物而不受其他目前

相关的药物(如苯妥英,乙琥胺,非班酯 , 苯巴比妥和丙戊酸)干扰,可以不需要改变分析程序时,药物在不同的样本中测试会改变。这样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和金钱。

HPLC-UV方法目前用于OXC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做法也只是分析这种药物和它的代谢产物[4,5][1];有些是反向选择[6,7],并要求昂贵的手性柱和长度的分析倍。

由于OXC与CBZ有一个化学结构和性质很相似,Lensmeyer[8]提出的操作程序是目前HPLC法发展的出发点。不过,我们决定要修改方法,因为lensmeyer的分析程序不允许量化LTG和DHD ,因为这两个组分是一起洗脱出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标准

OXC,MHD和DHD由Novartis Pharma (Basel, Switzerland)友好提供;LTG由

GlaxoSmithKline

(Verona, Italy)提供;CBZ, CBZ-epox, and cyeptamide (CYE)购自Sigma-Aldrich (Steinheim, Germany). CYE,CBZ储存溶液(1μgμl),在-80℃下储存,CBZ-epox and LTG 制成甲醇溶液,MHD和DHD溶于去离子水中,OXC溶于丙酮中,丙酮醇流动相包含CBZ, CBZ-epox, OXC, MHD, DHD 和

LTG,内标物溶液(100ngμg-1), 水/乙腈(3/1)制成。

2.2 试剂与萃取剂

所有溶剂为HPLC等级:乙腈和醋酸购自Merck (Darmstadt,Germany); 甲醇来自Carlo Erba (Milano,Italy); 醋酸铵和三乙胺来自Sigma-Aldrich (Steinheim, Germany).固相萃取柱(SPE)Isolute C8柱(EC)含有200毫克的稳定相,并以3ml容积规格购自StepBio(Bologna, Italia).在Milli-Q Plus 的试剂级别的给水系统中的水是去离子的,过滤且净化的,来自Millipore (St. Quentin, France).

2.3 色谱条件

HPLC系统包括一个126溶剂传递装臵模型(Beckman Instruments, Berkerley, CA),一个LC 295 UV-VIS 模型(Perkin Elmer, USA),设在214nm,与一个406接口单元模型(Beckman Instruments, Berkerley,CA)连接,用于一个GOLD色谱工作仪(version 6) (Beckman Instruments).

色谱分离分别采用一个Zorbax SB-CN柱Hewlett Packard (USA), 250mm×4.6mm i.d.,粒子大小5m,一个保护柱LichroCART 4-4 RP-8, 5 m (Merck, Darmstadt, Germany)被连接到保护分析柱上。柱子和前臵柱分别被设在50℃的恒温箱中(Jones Chromatographic,USA)。流动相由水/乙腈/甲醇/乙酸/三乙胺(体积比为725/150/125/1/0.6)混合,超声脱气Branson (USA)。流动相PH用乙酸调整为4.20以获得LTG与DHD峰的完全分离(图2)。流速设为12mlmin。 制备标准品和对照品

标准品和对照品包括CBZ,CBZepox,OXC, MHD, DHD, 和LTG添加已知含量的分析物于空白血浆中。他们包括每批患者的样本。

2.5 样品制备

我们结合含30μl CYE(I.S.)(100ngμl-1)的500μl 血清和500μl饱和的醋酸铵溶液。混合后,样品被转移至含3ml甲醇的萃取柱,然后3ml水洗。在用3ml水洗萃取柱后,样品将在3ml甲醇中被洗脱出来。然后在40℃的氮气流通下蒸发有机相,残留物用200μl水/乙腈(3/1)溶解,然后取50μl注入到HPLC系统中。 -1

3. 结果

3.1 选择性

用上述的色谱条件我们可靠地将六个组分与内标物分离。色谱性能良好,使所有物质峰形与合适的保留时间有效。在一个干扰研究中,提取空白血浆与抗癫痫药物或内标物共同洗脱得到了一个游离的峰。(图.3.)在对病人的多药疗法中,非班酯,加巴喷丁,托吡酯,乙拉西坦和乙琥胺在这过程中不被提取,因为它们不断地离解。丙戊酸酸和苯妥英分别提取,而不是共同与有趣的组分被洗脱出来。苯巴比妥( Pb )和MHD是共同洗脱出来的。因此,在有PB和OXC9(和MHD)存在时,样品用盐酸(1N)和乙醚预处理。在SPE程序允许PB通过并进入有机相并在此后从水相中柱提取其他组分前进行样品酸化。

3.2 线性

我们的线性方法检查是通过三份标准品分析的,在范围为0.3-60μgml的CBZ,0.3-50μgml的CBZ-epox,0.1-50μgml的OXC,0.5-150μgml的MHD,0.5-50μgmlDHD 和0.3-80μgml-1的LTG是优良的。(图.4.)

3.3 回收率

提取回收率(在五种不同浓度下评价以及在相同浓度下对血浆样本提取物和未提取标准物的 4 -1-1-1-1-1

峰面积比较评价)很好。OXC为90.35-101.4%,MHD为93.73-104.21%,DHD为95.58-103.46.CBZ为95.78-102.84,CBZ-epox为97.54-101.87,LTG为95.78-102.54。

3.4 限量

在信噪比3:1下,限量为OXC(0.1μgml-1),MHD(0.4μgml-1),DHD、LTG、CBZ和CBZ-epox(0.2μgml)。

3.5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与准确度

在三个不同浓度下,范围为OXC(0.1-1μgml-1),MHD和CBZ(1-20μgml-1),DHD,CBZ-epox和LTG(1-10μgml-1),制备五组质量控制样品。相同的提取样本跑了三次后计算日内准确度,在连续四天分析后计算日间准确度。(表 1)对于所有组分,由变异系数(CV)确定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低于6%。

4. 讨论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如何用HPLC-UV法同时测量联合用CBZ或OXC与LTG和其他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的癫痫患者的血浆中CBZ,OXC和它们的主药代谢产物及LTG。该法适用于用这些药进行单一或多疗法的病人。我们选择SPE样品前处理,因为这种技术比起液液萃取能获得回收率高且更洁净的样本。

该法非常灵敏且其重现性非常好,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再加上紫外检测允许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三种抗癫痫药物(OXC,CBZ和LTG)和它们的主药代谢物(MHD,DHD和CBZ-epox)。在我国实验室经过数月的例行评价这种方法,我们结论是,它对这些药物的TDM有用处。通过使用这一程序,提取不需要超过30分钟,色谱分离只需时17分钟,且色谱系统呈现长期的稳定性;在进行1200次分析后,色谱分离才变差(宽峰和低分辨率)。

参考文献:

[1] Flesh G. Overview of the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oxcarbazepine.Clin Drug Invest 2004;24(4):185–203.

[2] Benetello P, Furlanut Jr M, Baraldo M, Tonon A, Furlanut M.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of lamotrigine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sistant partial seizures. Eur Neurol 2002;48:200–3.

[3] Morris RG, Black AB, Harris AL, Batty AB, Sallustio BC. Lamotrigine and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retrospective survey followin the introduction of a routine service. Br J Clin Pharmacol 1998;46:547–51.

[4] Mandrioli R, et al.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oxcarbazepine and its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二:裕丹参不同播期育苗比较研究

摘 要 目的:本研究以河南方城裕丹参为材料,探讨裕丹参育苗的最佳播种时期,以期为当地裕丹参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播期间的株高、根长、折干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播期对丹参育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2(即6月28日播)的丹参发育最好。结论:6月28日左右为该地区丹参育苗播种的最佳时期。(注意黑体内容的变换)

关键词: 丹参 ;播期;育苗

1 文献综述

1.1 丹参概述

1.1.1 植物形态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达80cm,叶柄及叶轴均被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5(7)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8cm,

两面疏被柔毛。轮伞花序为假总状,花序轴和花萼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1mm;花冠紫蓝色,长20~27mm,冠桶内具斜向毛环,下唇中裂片宽偏心形,药隔下臂先端连合,药室不育。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小坚果椭圆状倒卵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1.1.2 生境与习性

野生丹参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海拔120m~1300m。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及四川。适应性强,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春季地温10℃时开始返青,在气温低的地区,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幼苗出土亦慢,温度20℃~26℃相对湿度80%时生长旺盛,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丹参耐寒,在北方能露土越冬,根在-15℃的情况下可安全越冬。为深根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生长良好。中性、微碱性的土壤最适宜 种植 ,粘土排水不良易烂根。

1.1.3 丹参的应用历史和药用价值

我国应用丹参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止烦渴,益气。”被列为上品。北魏《吴普本草》载:“治心腹痛。”表明丹参自古用于热证和肠鸣,泻肠内积聚物和腹中之邪气。列为上品表明它无毒副作用并作清补之用。以后随着中医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转向丹参可养血、调经、安神并可治风邪热证。

明代《本草纲目》载“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女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多用,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散能宿血,补新血,安生胎,罗斯泰,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芍药之故也。”清代《本草逢源》记有:“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积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漫益气者,淤积去而烦漫愈,正气复也。”即在《神农本草经》对丹参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丹参在活血化瘀、养血、安神、调妇人经血、止崩带下及治疗肿瘤的功效,并记述一味丹参散即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现代科学研究和临床表明:丹参可治疗迁延性和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迁延性肺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目前丹参更是中医活血化瘀、调经、安神、止崩带下与抗菌消炎的一味常用良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归纳丹参的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就是利用复方治疗,主要用于心绞痛等冠心病。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天津产)作为中成药于1997年12月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准许在美国进行临床研究,为丹参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1.2 中药材GAP 与丹参的规范化种植

1.2.1中药材GAP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的简称。其中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是由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该规范从保证药材质量出发,规范了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其内容包括中药材的产前(产地生态环境:对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生态因子的要求:种质和繁殖材料;正确鉴定物种,种质资源的优化)、产中(优良的栽培技术 措施 ,要点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产后(采收与产地加工:确定适宜采收期及产地加工技术)包装、储藏、质量管理等全过程的系统原理,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GAP针对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以控制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制定出科学的符合中药材社会化生产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为手段,以实现中药材生产的优质高效为目标,以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为最终目的。

1.2.2 中药材GAP 的实施及基地建设的意义

建立中药材的生产、采收、加工的规范标准,对于保证中药材产品以至中成药产品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首先必须从中药材的质量抓起。中药材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因为中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形成的,药用植物的不同种植、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栽培和研制技术及采收、加工等方法都会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所以中药材生产是中药药品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整个过程的源头,只有首先抓住源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及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的问题 。

制定及实施GAP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产业化不仅仅是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条道路。中药是我国医药 传统 文化 的组成部分,但是许多传统道地药材往往生长于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长期以来约80%的常用药材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来满足社会需求。长期采挖的结果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是中药资源保护扩大再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持续供应中药材产品的根本途径。因此,通过对道地中药材品种、种质、产地土壤、气候、栽培、加工等的系统研究,开展规模化规范化人工栽培,可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同时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药材资源的持续利用。

1.2.3 中药材GAP实施的进展

2002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即GAP的认证)。2003年11月1日起,SFDA开始正式受理

中药企业GAP认证申请。继国内第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试点工作,GAP认证将开始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作为自愿认证逐渐推广。2005年6月止,已有26家中药材生产企业种植的26个中药材品种通过了中药材GAP认证。如河南西峡山茱萸生产基地、山西商洛丹参生产基地、四川雅安鱼腥草生产基地、安徽阜阳板蓝根生产基地等。

1.2.4 丹参的规范化生产

1)种质资源(四级标题一律去掉)

张国兴等[1]从生态型出发,研究国产著名道地药材川丹参大叶型、小叶型和野生型品种资源特性。首次确立了川丹参的品种资源类型建立了丹参品种资源分型研究的性状和生产力特性指标体系。小叶型丹参为川丹参的优质高产新品种。郭保林等[2]通过不同产区的丹参样品进行RAPD分析将扩增条带用NTSY-pc和AMDV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表明,丹参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山东和河南产的栽培居群栽培种源来自当地野生居群,尚没有进行人工选择,丹参酮A等成分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栽培条件不理想;地区间居群的遗传分化不均衡,四川中江和河北承德居群与 其它 居群较远;丹参道地性的确定应当依据现代的优质药材评价系统,山东和河南产的丹参也可认为是丹参的道地药材。

2) 产地生态环境

伍均等[3]对四川中江县丹参产区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丹参主要栽培在该县西北部地山区海拔600m~900m坡地气候温暖湿润,主产土壤为中壤质的石灰性和中性紫色土。一般土壤有机质和氮钾属于中低水平,速效磷丰富;在微量营养元素中,有效铁、锰、铜充足,有效锌、硼普遍缺乏。黄志勇等[4]用GAP质控下栽培的中药丹参作为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经过不同实验室测试和不同市区稳定性测试的试验结果表明,丹参内控标准金属含量的数据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作为丹参中药材重金属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也可作为其它中药GAP规范管理中有毒元素的内部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蒋传中等[5]报道:山西商洛是丹参的道地产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适宜丹参生长;其大气、灌溉水质、土壤环境无污染,特别适宜建立丹参GAP基地。张国兴等[6]根据主产区高产丹参和低产丹参药材质量的差异性,研究了非地带紫色土区丹参土壤发生学特征值分子比率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紫色土发生学特征值是丹参生药产量及规格品质的中药土壤因素之一,土壤风化程度深浅与丹参产量密切相关。

3) 栽培技术措施

朱小强等[7]为解决丹参春栽出苗慢,出苗不齐,缺苗多,影响产量的问题。采用分根法春栽,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出苗时间与出苗率等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的丹参生态效应十分明显,产量也明显高于

露地对照组。韩建萍等[8-11]利用盆栽和大田实验研究了施肥对丹参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丹参移栽时作基肥的氮肥不能施用太多,否则会影响成活,苗期也会出现烧苗症状;生长中期可施用适量氮肥,以利于茎叶的生长,为后期的生长发育提供光合产物。氮:磷=1:1时,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12.9%;氮:磷:钾=1:2.5:2时,丹参素和丹参酮的总含量比对照提高25.9%和18%;总丹参酮的含量与丹参根的直径呈负相关,细根影响产量和外观品质,建议生产上应适当密植。刘文婷等[11]报道丹参的产量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以20cm ×25cm的栽培密度为最佳,根产量以鲜重记可达163kg/亩。丹参素含量可达2.15%,丹参酮的含量可达0.42%。建议在进行丹参规范化栽培时可选择株行距为20cm×25cm的栽培密度。

1.3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商品药材的质量常有很大差异,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必须要保证所用药材的质量。但是,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如物种的遗传基因、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采收、加工和贮藏等。其中物种的遗传因素、产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措施是影响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它们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而实现对药材质量从生产、采收、加工、贮藏到应用全过程的动态调控,确保药材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的稳定均一。

1.4 裕丹参简介

方城古称裕州,盛产丹参,因品质优良、疗效显著,为别与其它产地丹参而冠以地名 “裕丹参”,裕丹参始于金、元,鼎盛在明、清。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夜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 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名医别录》曰:“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桐柏山乃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之桐柏也。”孔志云:“动植形生,因地舛生;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乘于采取,则物是而时非,名实既虚,寒温多谬,施于君父,逆莫大焉。”为别丹参之良莠,好恶真伪,医者用之有据,故金代谓之“裕丹参”。

参考文献(文献标号用方括号)

[1] 张国兴,王义明.丹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J].中草药,2002,33(8):247.

[2] 郭宝林,林生.丹参主要居群的遗传关系及药材道地性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2,33(12):3111.

[3] 武均,陈远学.中江县丹参产区的生态环境与土壤条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284~288.

[4] 黄志勇,庄峙夏.GAP质控下栽培丹参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的制备和表征[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808-811.

5 蒋传中,卫新荣.丹参种植地点的选择依据及标准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1):51~52.

6 张兴国,程方叙.中江丹参土壤发生学的[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36~638.

7 朱小强,王新军.丹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验[J].商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1,15(4):22~24.

(4)8 韩建萍,梁宗锁,孙群等.施肥对丹参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67~71.

磷对丹参根系生长及总丹参酮积累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3)9 韩建萍,梁宗锁.氮、2003,24:603~607.

10 韩建萍,梁宗锁.丹参根系氮、磷营养的吸收及丹参酮累积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08~211.

11 刘文婷,梁宗锁,付亮亮等.栽植密度对丹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4):14~17.

12 王新军,朱小强,吴珍等.丹参播种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1):87~8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