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一文。
李大钊先生时年27岁,正是“青春”的年纪,在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他由季节上的春天想到了人生命中的春天,想到了政治上的春天,渴望中国能够摆脱腐朽衰颓的局面而重新找回国家的春天。
于是提笔写下了《青春》一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多么振聋发聩,让人觉醒!这篇文章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叫醒了无数青年,也叫醒了时代。
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而且是20世纪初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留下大量著作、文稿和译著,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美学、新闻学、图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为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李大钊同志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表率。李大钊同志品德高尚,忠厚谦和,善于团结人。他说过:“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当珍之、惜之、宝之、贵之,断不可轻轻掷去,为家族戚友作牺牲,为浮华俗利作奴隶。”
《青春》是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文章再次将爱国与救国高度统一,指出中国正处于黑暗与黎明之交,鼓励青年为建设蓬勃朝气的国家而奋斗。
新青年
《青春》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李大钊于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当时对青年一代有着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他那饱含爱国激情的语言,对祖国再造、恢复青春的热望,影响着很多人。直到今天,仍然有着爱国主义的启迪作用。
新青年
李大钊坚信:中华青年是热爱祖国的,是一定要为中华之再造而努力奋斗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1919年,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观”的独特见解。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狂人日记》,向“吃人”的社会提出了强有力的控诉。五四运动爆发后,鲁迅站在新文化运动的最前线,他的小说集《呐喊》充分显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绩,其中收有他的名作《孔乙己》、《阿Q正传》、《药》等。后来,鲁迅又出版了小说集《彷徨》,里面收录了《祝福》、《伤逝》等名篇。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
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了一场批判封建礼教、提倡科学民主的新文化运动。他把民主称为“德先生”,把科学叫做“赛先生”,认定只有科学和民主才能救中国,在中国成了第一个举起科学民主大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