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浅谈幼师与家长沟通的论文

2023-02-15 14: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浅谈幼师与家长沟通的论文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首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其次就是要能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下面小编整理了幼儿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充分准备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有限,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在与家长沟通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妨列一个提纲,将需要沟通的问题写出来,做好沟通的准备。

多途径沟通

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如果双方都有时间,可以选择面谈。但有的家长工作繁忙,平时没有多余的时间,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短信、电话、联系册、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无论用什么方式,最终目的都是尽快解决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

谈话技巧

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充分运用语言技巧。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在说到孩子时,千万不要直接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这样家长很难接受。最好分两方面来说,先客观的评价孩子的优点,然后再说说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

尊重家长

与家长沟通的首要问题就是尊重。虽然我们身为老师,但是我们与家长是平等的,不要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让人难以接近的姿态。要展现出幼儿教师应有的热情、和蔼可亲、以及平易近人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为下面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会聆听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很不满意,会将各种不满和牢骚发泄在老师身上。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认真聆听家长的意见,不要与家长争执,必要时可以做好记录,以便向上级反映。

征求意见

幼儿工作是很繁杂的,难免会出现各种疏漏之处。在与家长沟通时,多向家长征求意见,了解家长的需求,以及幼儿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幼儿园的饭菜是否可口;孩子是否喜欢自己的老师;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有没有疑问等等。做到家长多提意见,老师及时反馈。

讲解教育方法

很多家长都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只要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多给家长讲一些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不但能让家长佩服老师的专业素养,对老师增加信任感,还能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最终更好的配合老师的工作。

各位好朋友们,点击下方,加入王堃阳线下训练粉丝团,第一时间收看更多现场视频!

幼儿园教师怎样与家长沟通论文

  1沟通要以“尊重”家长为前提
  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家长,摆正且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要以尊重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家长,赢得他们的信任,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性的沟通,两者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王加敏是我们班能力较弱的一位孩子,在画画、数学等方面与其他的幼儿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进入小学时,我们建议家长让王加敏再重读一年,提高他各方面的能力,便与她更好的进入小学。但是家长听了之后并没有采纳,还觉得我们对王加敏有偏见,说了一些刺耳的话语,执意要升入小学。我们理解在每位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所以就尊重家长的意见。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王加敏的爸爸看到了她的表现后,再一次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他很抱歉之前的做法,现在认为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他的孩子确实在能力上与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差距。
  2沟通中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
  在家园沟通中,倾听很重要。倾听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两个主要环境,无疑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的反映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倾听家长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对孩子的问题作简单评判,从而为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孩子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可以促使家长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切记,与家长沟通并不是教育家长,教师要避免对家长说教,要给予家长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中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教养[本文来自于www.JYQKW.Com]方式,为合作共育大好基础。
  学会倾听首先要学会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努力去体会和理解家长。其次要给予家长适当的回应,让家长感觉到你的用心。专注的神情和适当的点头示意是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的外在行为,这对家长来讲既是尊重,又是一种鼓励。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最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教师面前,也常会被[本文来自于www.JyqKw.COm]“软化”得通情达理。
  辉辉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记得有一次,各班布置区角环境,老师的任务也很重,没有及时的提醒孩子喝水,由于老师的疏忽,导致了冲冲小朋友一天没有喝水。到了下午妈妈来接回家的时候,他才拉着妈妈去喝水,辉辉妈妈看到儿子渴了一天,十分心疼,指责我们工作不到位,还一味的质问我们是如何照顾小孩子的,这样漠不关心的照顾如何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马上进行安抚:“辉辉妈妈,真是对不起,今天呢是我们不对,辉辉呢平时比较乖也不太爱表达,今天是我们疏忽了!我们也知道你肯定很心疼,以后我们肯定会特别注意一点的好不好?”辉辉妈妈听到我们道歉后,也开始软化了,说:“辉辉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之前我们也没有和你们说清楚,那老师下次就麻烦你们多提醒他,他自己不敢和老师说,你们多主动的和他进行沟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真的很心疼。我想你们老师应该是照顾的很好的,没想到……”我们又一次道歉,辉辉妈妈牵着他回家了。
  听到家长一些不堪入耳的话,心里满是委屈,但是尽管家长再怎么不讲道理,不理解我们的工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得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泄他们心中的不快。学着“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去问自己:“如果我的孩子一天没有喝水,我心疼吗?”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安慰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疼和气愤的情绪,并耐心的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发生的缘由,从而得到家长对我们的理解与支持。
  3沟通中要以 “交流”为桥梁
  通过多沟通,家园共育保持协调一致,让教师与家长真正成为教育孩子的好搭档,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师要在平日里注意和每位家长分享孩子的各种正面信息,孩子取得的进步、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趣事、孩子的兴趣和喜好等,让家长得以时常感受到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从而更乐意与教师交流,形成对幼儿园充满信任和理解的良好心理。有了这样的前提,如果需要和家长谈谈孩子的问题,想必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
  心果是一个十分文静的小女孩,平时不太爱说话,做事情也是慢条斯理的。一天,我将发生在心果身上的一件趣事同心果妈妈分享:心果在午睡之前,学小猴子爬树一样。看见老师后,“嗖”的一声缩了回来,躲进了被窝里……心果妈妈听了后,笑着说:“心果在家里是个十分调皮的小女孩。很贪玩,很任性,妈妈说什么也不听,就喜欢玩,可是到了幼儿园,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爱讲话,也不爱玩了……”心果妈妈也和我们讲了很多心果在家的趣事,我们就好像“叙家常”一样。
  4沟通要重视“家访”的重要作用
  通过家访,我们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表现,也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并以建议的方式请求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和家长可就孩子近期的表现通过每日接送时间或电话、家访、网上聊天等形式定期沟通,检验效果,即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或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寻找进一步的解决策略。
  硕硕是个比较“暴力”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欺负弱小”。久而久之,引起了一些家长的不满。一天下午,硕硕妈妈来接孩子时,我们将今天的事情告诉了硕硕妈妈。硕硕妈妈听了一句话也没说,“啪啪”打了几下手心,狠狠地说:“再打人,就关到门外去,不要你了……”硕硕“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教师还没来得及上前阻止,硕硕妈妈就拉着哭哭啼啼的孩子离开了……
  家长的过激行为让沟通成为了一种“障碍”,仔细分析原因后,为了了解硕硕在家到底表现怎样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我们主动提出了家访的想法,得到了硕硕妈妈的同意。在家访中,我们首先肯定了硕硕最近取得的进步,然后与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不足。通过沟通,我们终于知道了硕硕打人背后的“真相”:家长经常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有模仿的倾向,有时是大人不经意被模仿了!借助这次家访,让家长正视孩子的缺点,积极配合,共同商量对策,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了解孩子父母的角色,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认识其需求以及问题,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自己对幼儿的那份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关心充分的流露给家长,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的在关心爱护他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写作小常识:
  论文常见模式;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
  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