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河西学院学报是省级刊物吗

2023-02-15 08: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河西学院学报是省级刊物吗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范围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河西学院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 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院系调整时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成立张掖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并入张掖农业学校(与张掖师范学校同年成立)和张掖职业中专; 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河西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政府批准将张掖医专、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河西学院,拓展了医学教育。建校70多年,学校先后为教育、农业、卫生三大民生事业输送各类毕业生10万多人,其中涌现出了以中科院院士、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李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李灿院士担任学校名誉院长、兼职教授);他们在基础教育、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及各条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西学院发扬“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加强地方大学文化建设,形成了“明德尚美、求真笃行”的校训、“文理兼修、德才并重”的校风、“务实创新、学以致用”的学风。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坚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使命”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争同类一流”的办学发展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内涵发展,已初步建成河西及周边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基地、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被誉为“丝路名校”。         学校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历史传统与学科专业优势,立足于河西经济发展和自然人文资源,坚持固本拓新,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0139人,设有16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和9个专科专业,涉及文、理、农、医、管理、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工作站1个(微藻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小学教育、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学前教育),省级重点学科3个(历史文献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省级精品课18门,校级精品课74门。         学校实施“祁连学者”工程,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24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89人,有教授(含主任医师)121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410人;硕士681人,博士53人。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结构合理、方向稳定、优势突出的学术团队;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专家6人,省级优秀专家1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13名教授被聘为复旦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兼职硕士生导师,聘请中科院院士李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78名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设有14个研究院(所、中心),已建成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食用菌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中心、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重点实验室、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甘肃省河西史地与文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会等教学科研平台。学校先后被省委组织部确立为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被省农牧厅确立为甘肃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乡村医生培训基地。近5年,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项,教育部、甘肃省科技计划、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55项,地厅级科研课题92项;出版著作和教材48部,发表论文1164篇,其中发表在SCI、SCIE来源期刊上的论文64篇,有54项成果获甘肃省、省教育厅和张掖市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         学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础建设,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项成果获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生在全国、全省学科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内涵发展,注重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英国、法国、韩国、新西兰等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与兰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进修提高,选拔优秀学生到以上高校学习深造。         学校坚持支教援疆,向西发展,自2009年以来,已派出12批5000多名师范生到新疆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有力地支援了新疆基础教育,学校支教工作两次被新疆自治区教育厅表彰;学校鼓励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建立就业创业基地,拓展就业渠道,近三年有1000多人到新疆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        学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校园布局合理,景色优美,湖光天色交相辉映,人文自然相得益彰,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学校有土地4000多亩,校舍面积48.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9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校园网功能先进,运行高效;附属医院床位1300多张,年接诊人数达80万人次。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河西学院学报》。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诚信单位建设示范点等。         未来几年,学校将扎根张掖,服务河西,借东之势,向西发展,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基础牢、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不断深化“转型、提升、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学科专业、队伍建设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与服务社会能力;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河西学院升级版,力争早日建成河西大学。

谁能上中国期刊网,帮忙下载点资料!



1]黄志程,. 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形象及艺术内涵浅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李虎润,. 凄苦的命运 不屈的抗争——从《香菱学诗》说开去[J]. 语文教学之友,2008,(6).
[3]赵卉,. 一朵纤尘不染的青莲——品《红楼梦中》的香菱形象[J]. 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08,(4).
[4]王劲玉,. 《红楼梦》香菱形象浅析[J]. 琼州大学学报,2006,(3).
[5]李兴茂,. 《香菱学诗》内蕴探析[J]. 语文天地,2006,(9).
[6]邹自振,陈建芳,. 香菱:另一块“补天之石”[J]. 闽江学院学报,2005,(6).
[7]冯军. 论香菱——兼论曹雪芹的反谶语选择[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
[8]朱伯荣. 《香菱学诗》解奥秘[J]. 语文新圃,2004,(12).
[9]蒋民主. “香菱学诗”三首比较阅读[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5).
[10]李金松,. 精华欲掩料应难——小议《红楼梦》中香菱的塑造[J]. 古典文学知识,2002,(6).
[11]孔令彬. 留得残荷听雨声——英莲·香菱·秋菱[J]. 河西学院学报,2002,(4).
[12]吴敏. 薄命司中薄命女——香菱[J]. 黄山学院学报,2001,(4).
[13]邢湘臣. “七零八落”话香菱[J]. 烹调知识,2001,(3).
[14]刘永良. 借一事而巧写数人——“香菱学诗”中的人物刻画[J]. 阴山学刊,2001,(1).

兰州城市学院鲁彩萍教授简介

鲁彩苹,女,汉族,出生于1981年10月,兰州永登县人。200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得汉语写作硕士学位。2007年7月进入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工作至今,现任讲师。主讲课程为《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同时热爱《红楼梦》研究。先后在《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上发表《解析贾宝玉的“多情”》、《〈红楼梦〉对死亡的审视》、《从美学角度比较潘金莲和林黛玉的悲剧人生》等学术论文,并在《河西学院学报》、《丝绸之路》等多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试论网络文学的价值》、《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等多篇学术论文。

石芳的论文

1.《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班初探》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比较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发表于《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论汉代乐府的衰落与诗体乐府的流变》发表于《歌海》2010年第2期;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式刍议》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5.《河西民间小戏调查综述》发表于《丝绸之路》2010年第18期。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2010年度河西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班的调查与研究》;2.主持2011年度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河西民间木偶戏班的调查与研究》;3.主持2011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河西民间小戏研究》。

天水有几所师范学校

有三所,本科的天水师院。 天水师范学院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经过5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法、工、教育、历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综合发展和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格局。2007年5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学校占地607亩,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34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4882余种;教学仪器设备值6273.29万元,固定资产3.5亿元。 学校下设12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4420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13313人,留学生2人,预科生109人;有教职工684人,其中专任教师676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20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29人,有30名教师分别担任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设有8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二级学院所属的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3个重点扶持学科,14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共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29个已获得学士学位授权资格。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52项;先后有18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38项;出版专著、教材129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发表论文128篇,CSSCI源刊物发表论文194篇。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6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中“陇右文化研究”栏目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学校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 学校是首批“全国文明单位”,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团省委、省总工会的各种表彰。1988年,学校就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而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1997年,学校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学校先后4次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2002年,学校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确定为“全省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示范学校”;被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和省总工会评为“甘肃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学校党委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学校被评为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2005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以来,学校党委被天水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团省委评为“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9年被甘肃省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 目前,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立足陇东南、面向甘肃,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规范管理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不断增强学校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信息交流基地、智力储备基地和精神建设示范基地。 天水师范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105号 邮编:741001 E-mail:xb#mail.tsnc.edu.cn 更新时间2007-03-04 天水二师 学校名称:天水二师 省份:甘肃省 城市:天水市 学校地址:甘肃天水市秦城区长开路45号 邮编:741018 区号:0938 联系电话:8384124 联系电话分机: 移动电话: 传真: 负责人:雷孟生(校长) 联系人: 电子邮件: 网址: 经营范围: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