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天文
天文学历史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古时候,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天体测量学最早的开端。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从十六世纪中期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此前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受到宗教神学的严重束缚。哥白尼的学说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经典天体力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广泛应用,天文学开始朝着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发展,诞生了天体物理学。
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和技术高度发展,并在天文学观测研究中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中的主流学科,同时促使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及宇宙中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及其后端接收设备。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尽管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中国的浑仪、简仪,但观测工作只能靠肉眼。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伽里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作出许多重要发现,从此天文学跨入了用望远镜时代。在此后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以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1932年美国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转天线阵观测到了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开创了射电天文学。1937年诞生第一台抛物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之后,随着射电望远镜在口径和接收波长、灵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断扩展、提高,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后50年中,随着探测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观测进一步从可见光、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各个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学,并为探索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手段,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在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方面,十九世纪中叶,照相、分光和光度技术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对于探索天体的运动、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天体物理学正是在这些技术得以应用后才逐步发展成为天文学的主流学科。
人类很早以前就想到太空畅游一番了。1903年人类在地球上开设了第一家月亮公园。花50美分就能登上一个雪茄状、带翼的车,然后车身剧烈摇晃,最后登上一个月亮模型。
同一年,莱特兄弟在空中哒哒作响地飞行了59秒,同时一位名为康斯坦丁·焦乌科夫斯基、自学成才的俄罗斯人发表了题为《利用反作用仪器进行太空探索》的文章。他在文内演算,一枚导弹要克服地球引力就必须以1.8万英里的时速飞行。他还建议建造一枚液体驱动的多级火箭。
50年代,有一个公认的基本思想是,哪个国家第一个成功地建立永久性宇宙空间站,它迟早就能控制整个地球。冯·布劳恩向美国人描述了洲际导弹、潜艇导弹、太空镜和可能的登月旅行。他曾设想建立一个经常载人的、并能发射核导弹的宇宙空间站。他说:“如果考虑到空间站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上空飞行,那么人们就能认识到,这种核战争技术会使卫星制造者在战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1961年,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俄国人用他说明,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并不是天使,也不是上帝。美国约翰·肯尼迪竞选的口号是“新边疆”。他解释说:“我们又一次生活在一个充满发现的时代。宇宙空间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新边疆。”对肯尼迪来说,苏联人首先进入宇宙空间是“多年来美国经历的最惨痛的失败”。唯一的出路是以攻为守。1958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并于同年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探险者”号。1962年约翰·格伦成为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位美国人。
许多科学家本来就对危险的载人太空飞行表示怀疑,他们更愿意用飞行器来探测太阳系。
而美国人当时实现了突破:三名宇航员乘“阿波罗号”飞船绕月球飞行。在这种背景下,计划在1969年1月实现的两艘载人飞船的首次对接具有特殊的意义。 补充回答: 20世纪的80年代,苏联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轨道站使其航天活动达到高峰,都让美国人感到眼热。“和平”号被誉为“人造天宫”,1986年2月20日发射上天,是迄今人类在近地空间能够长期运行的唯一载人空间轨道站。它与其相对接的“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舱、“光谱”舱、“自然”舱等舱室形成一个重达140吨、工作容积400立方米的庞大空间轨道联合体。在这一“太空小工厂”相继考察的俄罗斯和外国宇航员有106名,进行的科考项目多达2.2万个,重点项目600个。
在“和平”号进行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是延长人在太空的逗留时间。延长人在空间的逗留时间是人类飞出自己的摇篮地球、迈向火星等天体最为关键的一步,要解决这一难题需克服失重、宇宙辐射及人在太空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等。俄宇航员在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上创造了单次连续飞行438天的纪录,这不能不被视为20世纪航天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在轨道站上进行了诸如培养鹌鹑、蝾螈和种植小麦等大量的生命科学实验。
如果将和平号空间站看作人类的第三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则属于第四代空间站了。国际空间站工程耗资600多亿美元,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它从最初的构想和最后开始实施既是当年美苏竞争的产物,又是当前美俄合作的结果,从侧面折射出历史的一段进程。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实施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开始的准备阶段,现已完成。这期间,美俄主要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载人航天活动。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8次对接与共同飞行,训练了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第二阶段从1998年11月开始:俄罗斯使用“质子-K”火箭把空间站主舱——功能货物舱送入了轨道。它还担负着一些军事实验任务,因此该舱只允许美国宇航员使用。实验舱的发射和对接的完成,将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那时空间站已初具规模,可供3名宇航员长期居住;第三阶段则是要把美国的居住舱、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制造的实验舱和加拿大的移动服务系统等送上太空。当这些舱室与空间站对接后,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装配最终完成,这时站上的宇航员可增至7人。 补充回答: 美、俄等15国联手建造国际空间站,预示着一个各国共同探索和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的时代即将到来。不过,几十年来载人航天活动的成果还远未满足他们对太空的渴求。“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一直都心怀征服太空的欲望和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决心。1998年11月,人类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77岁的老格伦带着他未泯的雄心再次踏上了太空征程,这似乎在告诉人类:照此下去,征服太空不是梦。
(1955—1998)一、电台广播文章 二、报刊中的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新星是新诞生的星星吗? 810718 飞抵太阳南极上空的〈尤利西斯〉号 941009天文观测和天体信息 820918 冥王星外还有大行星吗? 950104现代天文学的特征和成就 850306 宇宙中的黑洞究竟是什么? 950906(入选〈文明之光〉GA1872)1987年2月出现的超新星 871021 〈伽利略〉号探测器到木星去干什么? 960117谈谈超新星1987A 880527太阳系外的行星是怎样发现的? 960421/0505世纪与年代 930916 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吗? 961027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太空修复 940416〈卡西尼〉空间探测器为何飞赴土星? 980107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尤利西斯〉号是怎样到达太阳南北两极上空的? 940511探索银河系奥秘的先驱者们 810719天外行星的搜索 851111北京科技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儿童台从超新星到中子星——蟹状星云的启示 79/65期形形色色的恒星 960417地球以外还有人吗? 960424中国青年报火星生命之谜 970108 极罕见的天像——超新星爆发 871010济南日报现代夸父—〈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 941012三、辞书和年鉴中的文章 北京晚报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79共撰写28款,其中总论2款、天文学史8款、恒星7款、星系11款。二十一世纪从哪一年开始 950107(获〈科学长廊〉三等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缩写其中长条目共15款中国百科年鉴 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超新星1987A 1987大麦哲仑超新星1987A爆发二年之后 1988四、期刊中的文章自然科学年鉴 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翻译出版公司恒星天文学和银河系天文学 83/84/86/8788/89/90/91天文普及年历 科学出版社九百年前天关客星的遗迹 79赫罗图的今昔 80今日认识的银河系结构 81银河系的近邻——本星系群 82来自球状星团的新信息 83哈勃常数之争 85 天文爱好者黄道光 58 4月什么是再发新星? 59 2月银河系旋涡结构的射电观测 60 2月天体光谱学一百周年 60 6月恒星光谱分类的回顾和展望 63 7月/8月新星 64 9月新星的爆发 78 1期银河新星 78 2期/79 3期/80 4期/81 3期/82 5期/83 6期/84 3期/85 3期/86 6期/87 4期/88 3期/89 3期/90 4期/92 3期再发新星的再发和老新星的演化 89 5期河外星系超新星 78 1期/79 5期/80 4期/81 3期/82 5期/83 5期/84 3期/85 4期/86 4期/87 3期/88 4期/89 3期/90 6期日本天体物理学的近况 80 3期天文学的成就 80 2期天文学成就鸟瞰 81 2期/82 2期/83 2期/84 2期/85 2期/86 2期/87 2期/88 2期/89 2期/90 3期80年代天文学进展综述 92 2期纪年法的社会效益 94 2期小行星家族中的音乐殿堂 95 3期建立天然卫星和小行星的汉文名称的先驱者 98 3期农村年书 人民出版社哈勃空间望远镜是怎样修复的? 95为什么要到太空中去观察天象? 95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授予天文学家 95彗木碰撞之后 96冥王星之外还有大行星吗? 9621世纪从哪一年开始? 96关于21世纪始于哪一年的意见和建议 97探测太阳南北两极的〈尤利西斯〉号飞船 97〈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已飞到木星上空 97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吗? 98 百科知识探索宇宙的黄金时代 80 4期(选入〈中国改革二十年〉)膨胀宇宙假说五十年 80 10期(选入〈中国改革二十年〉)量天尺——天文学中的标准烛光 81 8期(选入〈中国改革二十年〉)银河系质量知多少 82 1期天文数据的更新和统一 82 10期(选入〈中国改革二十年〉)来自天体的信息 83 2期(选入〈中国改革二十年〉)地外行星系的探测 85 9期大麦哲伦云超新星1987A 87 8期大麦哲伦云超新星的始末 93 5期探测太阳南北两极的〈尤利西斯〉号飞船 96 3期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 96 5期军事百科全书 军事百科全书出版社 94天象/天文观测/宇宙空间/天文仪器自然杂志银河系结构的现代观 81 10期小行星和彗星会和地球碰撞吗?(译文) 82 2期太阳系空间探索的回顾与展望 92 5期自然科学发展大事记·天文学 辽宁教育出版社 94撰写其中1850—1969的条目科学画报第一个红外巡天探测器 84 1期红外天文卫星的一系列发现 84 2期英汉双解科技大辞典 朗文出版公司/清华大学出版社 94翻译其中全部天文学辞目大自然形形色色的星际物质 81 3期现代化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97共撰写词条4款什么是宇宙背景辐射? 80 2期(选入〈中国改革二十年〉)天窗一扇扇打开后——我们今天观察到的宇宙 81 4期小行星会撞上地球吗? 81 8期(选入〈中国改革二十年〉)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 北京出版社98新星/超新星/大麦哲伦云超新星/深空天图/赫罗图/银河系结构/宇宙距离尺度 物理大麦哲伦云超新星爆发后的一年 89 3期现代物理知识从空间天文展望九十年代天文学的进展 92 2期五、书籍中的文章 科学世界地外行星在哪里? 92 9期〈天文学的新进展〉 科学出版社 83河外天体的谱线红移现象 科学发现脉冲双星的重大科学意义 94 1期〈天文学和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4河外距离测量的方法论问题科技潮21世纪从哪年开始? 94 1期〈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出版社 85二十世纪天文学的发展(与他人合著) 航天子虚乌有的第十大行星 95 1期〈尤利西斯〉飞临太阳极区上空 95 2期〈天文漫谈〉(续集二) 科普出版社 87入选电台广播文章3篇 语文建设21世纪从哪一年开始 95 7期〈探索宇宙的黄金时代〉 上海知识出版社 87入选 百科知识 文章4篇 福建天文第十大行星在哪里? 95 1/2期〈宇宙〉(科教电影佳作选) 海洋出版社 87(与他人合著) 瞭望21世纪应从哪一年开始? 96 3期〈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天文学家Ⅱ〉科学出版社 94赫歇尔世家〈当代名人寄语青少年〉 21世纪出版社 96献身事业,其乐无穷 六、书籍中的译文〈北京市领导干部高科技系列报告文集Ⅱ〉彗木碰撞及其思考 科普出版社 97 〈太阳系〉 科学出版社 81太阳系/水星〈天文学和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4宇宙的演化过程七、专著 〈新太阳系〉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7旅行者号飞临木星和土星/木星和土星〈行星新探〉 北京出版社 80 〈当代国外天文学哲学〉 知识出版社 91星系起源学说的今昔〈航海天文学〉 (与他人合著) 科学出版社 84八、译著〈天文台〉 科学出版社 55〈天文爱好者手册〉(与他人合译) 科学出版社 56〈无线电天文学〉(与他人合译) 科学出版社 58〈地球和行星的起源〉 科学出版社 58〈宇宙间的生命〉 (与他人合译) 科学出版社 59〈宇宙物质〉 科学出版社 59〈太阳物理学〉 科学出版社 60科普作品和译著目录(1998.1999—200006)一、电台广播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二、报刊中的文章科技日报21世纪始于何年? 990205说说大行星的列阵和会聚 9807161999行星大十字 9902 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老? 980803/0822天文科普要讲社会效益 990105三 专著宇宙是动态的和演化的——对“迷惑不解”的天文解 990123天文学的明天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休拿“末日说”吓唬人 990811宇宙探索(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北京晚报也谈“2000年代” 990411四 期刊中的文章世界科报大行星在天穹上的会聚和列阵 98中国宗教关于行星“大十字” 99No1No6科技潮提出21世纪始于2000年的建议的由来和根据 99 No4 科技术语研究21世纪始于2000年的建议的由来和依据 99 No1江苏电视教育兔年没有立春吗? 99 No15/16 少年科学画报谁是文绝恐龙的元凶 99 No11宗教关于行星大十字(从“中国宗教”中转载) 94No1/2 统战理论研究关于行星十大字(从“中国宗教”中新载)99 No8物理教学我们的宇宙在膨胀 2000No2 天文爱好者在戴文赛教授指导下审定汉语天文学名词(从“福建天文”中转载) 2000No1五 书籍中的文章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第二版)京郊日报20世纪天文学的发展 科学出版社 1999 20世纪初的一次小天体碰撞地球990531兴趣爱好天上的星星是李竞先生的世界,他沉醉于那遥远而神秘的星空;而世间那美妙的音乐,同样让他痴迷眷恋,走进李先生的音乐世界,让人体谓到音乐给予人生的是宝贵的生命活力。钢琴,长笛,贴在墙壁上的音乐家肖像,满满一书架的音乐磁带,来到李先生那筒朴的家中除了那许多专业书,便只有这些映入眼帘,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主人与音乐的缘分。“说与音乐有缘,也对。只可惜缘分不算深。”李先生这么认为。李先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把他带入音乐世界的人--张肖虎。那是他在天津工商学院附属中学(如今的天津市实验中学)就读时, 一位清华大学学土木工程毕业的音乐天才--张肖虎,那专业水平的演奏技能,那醉人的音乐,深深打动了少年们的心,李先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组织的管弦乐队,开始学习长笛。长笛又称横笛,以金属制作,音的性质属于木管乐器,是管弦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可用于独奏、合奏、助奏,是适合表现优美的乐句。李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也渐渐沉入到那奇妙的乐曲中。以至考上辅仁大学后,被有名的辅仁大学生乐团慧眼识中,课余常常登台献技,与大家同享快乐。文革时在干校,一只长笛曾伴他度过了漫漫长夜。李先生的夫人陈志凝女士是中国电影乐团一级演奏员,是吹奏长笛的专业演员,1989年,妇夫俩人曾在北京电视台的国庆晚会上同台献艺。李先生后来还参加过中央电视台1993年元旦晚会和北京电视台1997年春节晚会的表演,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听众吹奏过小夜曲。这些年,尽管专业研究很忙,加上又热心于天文学知识的讲座,李先生仍没丢开心爱的长笛,离不开动人的音乐。北京海淀中关村街头著名的中科大厦内,有一个中科院的专家俱乐部,经常为科研人员组织演出,放映电影和录像,举办科学和艺术讲座,他是这个俱乐部的三人顾问小组成员之一,并经常活跃在俱乐部的讲台上。在音乐讲座中的李竞,俨然一位颇有造诣的音乐专家,他讲解过怎样欣赏贝尔芬的《爱格蒙特》(序曲)和《第九交响曲》(合唱)、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和威尔第的清唱剧《安魂曲》,而所有这些讲座都由他提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出的录像。李先生最喜欢听奏鸣曲,偶尔也与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参加个演奏会。在作曲家中,他推崇十七、十八世纪活跃于欧洲音乐舞台的亨德尔(一六八五——一七五九)和巴赫(一六八五——一七五○)。他敬佩亨德尔在磨难之中那百折不挠的毅力与坚定冷静的进取精神,以此激励自己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醉心于巴赫那陶冶人的性情,使人高尚起来的音乐,激励自己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天和地,星星和音乐,李竞沉醉在这广博的世界中,其乐融融。附:旧唱片(原载1998年4月29日〈科技日报〉声像世界)一首难忘的大提琴曲中国科学院 北京天文台 李竞60年代中,一次在外文书店偶然看到一份舒伯特的奏鸣曲乐谱,标有我不认识的专名——Arpeggione。乐谱中有大提琴和中提琴两个分谱,表明这两种乐器都能演奏,这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查阅了手边的《主题乐曲》和介绍舒伯特的小册子,才得知Arpeggione原是1923年发明的一种弓弦乐器,外形像吉他,有6弦,音域和大提琴相似。舒伯特得知这一发明后,于1824年特为这个今日称之为吉他形大提琴的乐器和钢琴谱写了一首3个乐章的奏鸣曲。谁知新问世的乐器并未取得当时的演奏家的喜爱和认同,未经推广就被弃而遗忘了。然而,舒伯特这一作品却受人喜爱而流传至今,成为用大提琴演奏的经典名曲。不久 ,当再去那家书店时,那里已不再陈列任何外国乐谱,我深为未能及时将它买下而惋惜。9年之后,我已有了最简易的收音机。在我收到友人从境外赠送的第一批录音磁带中就有这首舒伯特的奏鸣曲。我真是喜出望外,圆了只知其名,未闻其声的梦。乐曲由大提琴家梅斯基和女钢琴家阿赫丽奇合作录制。我一听就喜爱上了,再听则更加难忘。不久得到乐谱的复印件,照谱聆听也是一大乐事。后来,又有了大提琴大师富尼埃和另一位大提琴家皮道的演奏版本。在十多年间,先后欣赏到捷克中提琴家科道塞克和前苏联中提琴家巴什梅特的录音,后者的演奏可算是极品。此外,还听到卡尔用低音提琴、以及一位访华音乐家用中音萨克管的演奏;另有日本长笛家工藤重典的献艺,其钢琴部分改由吉他担任,我知道至少还有用大管的改编版本,但愿今后能听到。由此可见,这首舒伯特奏鸣曲的美好,使得多种器乐的演奏家都乐于把它奉献给人们。值得一提的是,已听到的大提琴以外的演奏都未移调,均保持了原本的a小调。日前,得到了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契于1968年的录音,担任钢琴弹奏的是英国作曲家布礼顿。这二位大师对Arpeggione奏鸣曲的诠释,令人感到此曲只应天上有,如果舒伯特在世,我想也会叹为观止。主任医师,内科心血管专业,196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擅长小儿内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对心肌炎、心肌病、心率失常等疾病的诊治方面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