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

2023-02-14 23: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

内容提要 本文围绕“经济—环境—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考察当代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志制度、环境管制、环保包装、绿色产业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背景,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研究其对国际经贸的影响; 对国际上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些不同认识和争议进行分析、评价;并探讨国际贸易与环境及环境保护关系的实质。旨在形成对国际贸易与环境及环境保护关系总体上的认识,为处理好这种关系、进行正确的环境保护与国际经贸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贸易壁垒 世界市场 市场准入 环境标志 环境管制 环保包装绿色产业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中心内容的环境革命。这场革命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际贸易也不例外: 各种环保意识、法律、规章和措施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与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及健康有关的商品的国际间流动,甚至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迫使”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游戏规则”、甚至基本理念都作出相应的改变。由此,“贸易与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理论上认真分析研究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环境问题,在实践上正确处理贸易与环境及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鲋卮罂翁狻?

一、环境标志制度与贸易壁垒

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 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环境标志制度对于调动全社会各阶层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环境标志制度体现了一种正确的环境管理思想。现代社会生产应当是一种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污染取得最大的产出,并且这种产出的使用和消耗也只对生态环境产生最小的污染的生产方式,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从产品的研制、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到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等各阶段都要考虑环境和环境保护问题。环境标志制度适应了这一环境管理思想的要求。其次,环境标志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依靠法律、行政命令等强制性手段进行环境管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它不能保证社会生产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环境效益反而得不到保证;市场机制本身也难以保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行政的强制性应当与市场机制的引导性相结合,环境标志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同时,环境标志制度很好地适应了环保时代人们的生态需求。70 年代以来,人类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逐步产生了“绿色消费”需求。各阶层消费者关注各类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要求政府及权威机构依据环境标准对产品的环境影响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方式告知。环境标志制度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要求。

环境标志制度产生后发展迅速。70 年代,德国最先制定了具有环境标志制度性质的“蓝色天使计划”,到1995 年,已有40 多个国家的政府推出了环境标志制度,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奥地利的“生态标志”、欧洲联盟的“EU 制度”、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新西兰的“环境选择制度”等。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制定和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如韩国的“生态标志制度”、新加坡的“绿色标志制度”、我国台湾省的“环保标志制度”等。一些社会团体也制定了环境制度,如美国的“科学证书制度”和“绿色签章”、瑞典的“良好环境选择”制度等。国际标准组织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国际统一的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制度对于环境保护的独特作用勿庸置疑,然而,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却引起了莫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尽管原则上是自愿的和公开的,平等对待国内外厂商,但在实际上,由于涉及到这一制度的产品类别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进口国的环境利益,能否获得这种标志的标准的制定也受到国内厂商的影响,因此会造成对外国产品的歧视,影响国外产品的市场准入并降低其竞争能力,因此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
发展中国家则普遍认为,环境标志制度对发展中国家更为不利。因为,环境标志制度所确定的产品的环境标准相当高,发展中国家的厂商很难满足这种要求; 为达到环境标志的要求,产品的生产须改变原材料成分及生产工艺,这又受到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及技术能力等的制约;产品的检测难度大,困难重重;环境标志费用也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只有两条路可走:不申请环境标志; 以高昂的代价获得环境标志。其结果都是降低其产品的市场准入和竞争能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环境标志制度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应当承认,上述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环境标志制度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 环境标志是国内外厂商自愿向有关机构申请的,符合非歧视原则;环境标志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符合市场开放原则; 各国制定环境标志计划时,对产品类别、标准、评价方法、管理机构、申请程序、标志图形、标志费用及标志证书等信息资料在国内外公布,符合透明原则。因此可以说,环境标志制度符合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原则。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上,环境标志制度对国际贸易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获得环境标志就是获得国际“绿色通行证”,这促进了对环境影响较少的产品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改进。其次,在这种制度下,那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要求的产品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直接扩大了国际商品需要量和流动量,即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例如,水溶性涂料自80年代中期在发达国家开始实施环境标志以来,其国际贸易量已增长了25% 以上)。再其次,环境标志制度有利于促进厂商进行技术革新,改变生产工艺,采用环境适用技术,开发新产品,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此外,环境标志是产品的最好广告,可以帮助厂商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提高竞争能力。

二、环境管制与国际贸易政策及产品的竞争力

环境管制是指为环保目的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目前,世界各国环境管制的主要措施有四种:

第一,以保护环境为由,课征环境进口附加税。例如,美国对进口石油产品课征了这种性质的进口附加税。

第二,采用强制性措施,限制或禁止进口。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环境管制措施,其一般的依据就是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方法不符合本国的环境要求。例如,很多国家根据其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法规,禁止进口裘皮、毛皮、皮革和鲸业产品; 德国根据《危险物质使用条例》规定,禁止进口使用了偶氮染料的服装及纺织品;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该怎样写论文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0904班 姓名:罗滨 学号:20094410414 浅谈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措施 论文摘要:绿色贸易壁垒能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产品的环境保护水平,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但在环保大潮的冲击下,一些贸易企业会由于产品不符合要求而面临出口困境。本文以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要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对此的定义是:“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 2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主要原因 2.1世界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2.2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各国为使本国的幼稚产业得到发展,夕阳产业减缓衰退,使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获取超额利润,都没有放弃过贸易保护。但是,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关税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受到更多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此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在各国发展最快的一种贸易壁垒。 2.3 各种绿色组织的存在及其政治影响 早在70年代,美国成立了两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绿色组织及绿色政党的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因此,许多政党开始把环境保护政策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使环境问题政治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和贸易领域。同时,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受到国内有关产品生产商的压力,一同促进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 2.4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 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进行环境保护的能力和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种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国家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准参差不齐,难以协调。环境标准的不同,导致企业环保费用内在化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此,环境标准问题就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问题。 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发达国家环境标准的规定和实施非常严格,但对其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而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却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借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作用。 2.5 现行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不完善、缺乏约束力 贸易和环境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十分敏感的问题。长期以来各国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以求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标准方面取得有利的地位。因此,虽经过许多探讨和谈判,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此产生的有关贸易规则含义较宽,含糊,甚至处于两可之间。并且这些规定的弹性较大,其中一些重要的术语的含义非常不明确,例如,“武断”、“不合理”、“变相限制”、“所必须的措施”等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各缔约方以环境保护为名,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3 针对绿色贸易和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发达国家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不但不会削弱,反而还会加强。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通过各种手段,建立我国的绿色保障机制

如何从贸易角度看待环境问题

当今,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空前破坏。环境问题不但已经成为与和平、发展问题并列的当今世界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而且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内的重大问题,被称为“环境政治”“环境外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引人注目的两大潮流: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会议,标志着新的环境保护运动高潮的到来,国际社会可以说进入了“环保时代”;而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则标志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有了制度化的保障。两大潮流的相互碰撞与交流,催生了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引人关注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1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提出

近20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全球环境保护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这股“绿色浪潮”已经波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西欧各国都普遍成立了以保护人类环境为宗旨的“绿党”。被称为当代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国际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绿色浪潮”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趋于扩大和深化。
首先,国际环境条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增大。国际环境条约,又称多边环境条约(MEAs),是指为了保护特定环境因子或解决特定环境问题而缔结的多边条约,它是国际环境法的主要渊源之一。国际环境法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迅速发展。目前国际上已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境条约,其中有近20个含有贸易条款,旨在通过贸易手段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并对有关动植物和相关产品以及某些危害环境的物质等的贸易作了相应的规范。这些多边环境条约控制成员国贸易行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许可证基础上允许出口或进口,二是禁止或限制进出口。如1987年《关于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不仅要求限制或禁止成员国之间破坏臭氧层物质,例如氟利昂的进出口,还要求在《议定书》生效时立即禁止与非成员国之间该种物质的贸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上述对有关动植物和相关产品以及某些危害环境的物质等的贸易进行限制的规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从自由贸易的角度去看,这无疑有悖于非歧视原则,构成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相同产品的差别待遇。也就是说,环境条约对其保护物或控制物实施的贸易限制与国际贸易的自由公平原则产生了矛盾。
其次,国际和本国内环境保护措施成为新的主要贸易壁垒。环境保护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称为环境壁垒或绿色壁垒,就是以国际或本国内环境保护条约或法律为依据限制外国产品的市场准入。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有:其一,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其二,“绿色包装”制度;其三,环境进出口附加税。与传统的非关税措施相比,这种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体健康),形式上的合法性(以一定的国际环境条约或本国内环境法律法规作为其制定实施的依据)及手段上的隐蔽性(不采用配额、许可证那样具有明显歧视性的措施)等特点。
第三,环保纠纷将成为贸易摩擦的焦点。绿色贸易壁垒增多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引起更多的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摩擦。
随着当今世界“环保时代”的到来,环境问题在各国发展议程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环境保护问题正在也将继续对国际贸易的手段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使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因此,贸易和环境问题也愈发引起各国的重视,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自然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2 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贸易与环境之间之所以出现冲突与矛盾,或者说环境保护之所以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是因为贸易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使国际贸易得以存在并获得必要的资源。无论是传统的初级产品、半成品还是制成品等货物贸易,或是服务、技术、信息等各种新型贸易形式,都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空气、水、大气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动植物、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质量除了直接影响农、林、牧、渔等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出口外,还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旅游业和服务业。另一方面,对于环境保护而言,自由贸易是一把双刃剑,会对环境保护的同时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是,环境问题介入贸易,导致对自由贸易的限制,可减少并控制有害环境产品或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进出口;自由贸易推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从而推动全球的绿色贸易,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另外,自由贸易可加快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从而提高国家治理污染的能力和保护环境的能力,摆脱贫穷对其环保投资的制约。然而,贸易自由化会加剧某些资源的过度消耗,而出口国如果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对开发地区进行适当的补偿,将加重其环境压力。国际间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是加速这些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其恶果是破坏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

3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实质

西方学者认为,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在于消除贸易障碍,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因此它强调减少政府的管制和干预,实行权力的下放和分散化;而环境保护的目标是防止市场失灵(其中包括自由贸易)而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因此它要求一定程度和形式的政府管制和干预,实行一定范围的权力集中。但如果我们把贸易与环境的这种冲突放到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这个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可以发现贸易与环境的矛盾每每与其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和利益冲突紧密相连。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贸易与环境的冲突,更准确地说,是以自由贸易为基本原则的国际贸易体制与国际环境条约、本国内环境政策的冲突,更多地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需求与发达国家的环境政策的冲突。
具体而言,近些年来,南北双方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产品结构。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是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而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环境资源,以低于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一方面,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损失和资源价格以外的价值均由发展中国家承担;另一方面,初级产品加工而成的制成品又高价卖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中获取高额利润,结果使发展中国家资源消耗得不到补偿和维护,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
(2)污染转嫁。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比较宽松,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逃避国内较严的环保法规,将某些污染严重的产业或国内限制、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不仅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还使他们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在我国这种污染转嫁的现象也很严重。我国1991年吸引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像皮革、电镀、印染、化工等“污染密集型”的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和投资总额的27.6%和34.7%。
(3)发达国家利用环保标准、环保标志和市场准入等条件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形成一种隐蔽性的“绿色贸易壁垒”,为西方国家的市场罩上一层巨大的保护伞,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挡在了门外,使其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以我国为例,1988年欧盟借口防止氟利昂温室效应禁止进口含有氟利昂的冰箱,结果到了1990年,两年之内,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冰箱数量锐减了80%。此后,我国政府和企业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才发展出氟利昂的替代品,重新打入欧洲市场。
(4)发达国家在世界环保市场中凭借其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而拥有霸主地位,庞大的绿色市场被他们捷足先登,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技术和产业刚刚起步,实力薄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5)环境因素正成为国际社会中优惠贷款、国际投资、无偿援助的重要条件,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世界银行的贷款政策倾向于环境变化,一是要求一般贷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国的三峡建设项目世行就拒绝给予贷款。原因是环境影响评价认为三峡工程会造成无法逆转的环境危害,而三峡工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众所周知的。二是优先给环境保护项目提供贷款,在期限、利率、还款条件上给予优惠。

由此可见,南北双方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主张冲突在新形势下的反映。可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争论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应该受到谴责的反而被同情,应该同情的却受到谴责。这正是国际经济旧秩序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反映,也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继续存在所必然出现的反常现象。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出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改变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只有本着新的、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精神,各国共同努力,调整现行多边国际贸易制度与多边环境条约之间的关系,尤其注重加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和保护环境的能力,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