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调查显示,我国职业人群中,超过50%人群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著名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09年发表研究报告,估计中国大约有1亿7千300万人遭受精神疾病,而92%的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也就是说我们国内对心理问题还不是很重视。
然而在美国,对于普通公民来说,接受心理咨询如同吃麦当劳那样自然。几乎每一个中产阶级更是都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有人说:美国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两个人扶持的,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是心理顾问。
为什么心理顾问对成功人士必不可少呢?因为大部分成功人士在事业达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在不知觉的某一个阶段患上精疲力竭症。
很多人会问那这跟心理问题有啥关系呢?
因为这正是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在他的这本《自我驱动心理学》中要讲的关于成功职业人士容易产生的一个心理现象。在书中贝格拉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阐述精疲力竭症的症状并解释了为何在达到一定职业高度后,人容易在心理上陷入困境,产生焦虑,甚至抑郁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发现自己患上了这样的心理问题,那么又该如何去改善和治愈呢?贝格拉斯博士也在书中给予了多种方法和建议,教你如何预防和避免那些成功人士所遭遇的巨大痛苦。
贝格拉斯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也是哈弗医学院附属机构的成员,他长期关注职场人士的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咨询师,治疗过包括好莱坞巨星,《财富》500强高管在内的上千位成功人士,通过研究分析他治疗过的成功人士的心理问题,发现导致大部分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在于患上了精疲力竭症。
我想不管是对于普通职场人士还是精英成功人士,在职场中打拼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困境和倦怠感,总觉得眼前的工作无法满足自己,要么是觉得没有挑战度,要么就是失去兴趣,感觉突然之间找不到工作的意义?试想一下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念头,想逃离眼前的生活?
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到底什么是精疲力竭症呢?贝格拉斯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讲到,精疲力竭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即当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在职业领域已经成功或即将成功之时,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不安,压抑,沮丧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受困者认为自己受限于抑郁的心理状态,并且无从逃脱,也无法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但现实却是失败才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情况,成功的时刻总是少而又少。所以才会出现人人趋之若鹜,想方设法的获取成功。但正如欧文.柏林所说的,成功最难的地方在于你需要一直保持成功。
反观一下我们所羡慕的那些成功人士,是不是在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名誉,权利之后反而要比之前未出名付出更多的努力呢。
我想答案你我都心知肚明。因为此时外界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比之前做的更好,才能符合大众对其心理预期。
以书中分享的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为例来说,乔丹作为一名出色的NBA篮球运动员,凭借对篮球超长的热爱与自身持续的艰苦付出,在篮球运动员这条职业道路上可以说是获得了至高的地位和荣誉。但是当我们得知乔丹在带领芝加哥公牛队取得了NBA三连冠之后却宣布退役时,所有人都很惊讶。尽管乔丹对外声称退役完全是个人自愿的选择。
一个对篮球如此热爱的人,为什么选择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淡出舞台呢?
我想乔丹一定是提前感觉到自己患上了精疲力竭症。因为此时的篮球运动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之前那般自由纯粹的感觉了。在没成为超级巨星之前,对篮球的纯粹热爱是他在困境时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作为职业球员在球场上的拼搏动力。然而在一举成名之后,外界给予了他更多的压力与束缚,也对他有了更高的要求。
当外界对一个人产生了比过去更高的期望时,势必自身也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但即便是过去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可这并不能保护乔丹的自尊心,也不能缓解他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一个人只有未来不断的成功才能满足他越来越强的自尊心。受困于自己的自尊心,这种成功所带来的矛盾感充斥在任何的明星生活中。无论是演员,作家,艺术家或者其他行业明星。
为什么这么说?贝格拉斯博士在《自我驱动心理学》说中讲到,一旦一个人在自己所在的行业达到了一定的职业水平,这个“水平”也就成为了别人评价的他表现的标准。如果原来的期望过低,那么可以适当提高,但如果原本的期望过高,却很难往下调整。因为一旦外界或者其他人对一个人做出了高期望,以后只会期望越来越高。
而贝格拉斯博士指出这种现象在职场中非常多见。看到别人的工作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值,我们会非常失望和不耐烦。因为我们已经基于他之前的“最佳表现”对他有了一个期望值。
过往的成功经历只会提升外界施加在行为人身上的期望值,人们总是希望你能做出比过去更好更高的成绩。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真的成功了。但其实事实是,一个成功人士仅仅为了维持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标准,就需要不断的进步与超越,否则就会被外界质疑。
所以对乔丹来说,取得三连冠后选择退役可以说是他调整职业生涯的一步棋,也是他治愈自己精疲力竭症的第一步,因为他深知此时的失败比成功会更让外界注目,也必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那么缓解的办法就是要么是暂时告别一段眼前的生活,比如休个假出去游玩一段时间,或者换个新的环境寻求新的外部刺激和挑战,以此重新唤起自己的热情。
那么对于产生精疲力竭症的成功人士来说,也需要同样的改善方法。
对于乔丹来说,退役以后的再次复出,让他重新唤起了对取得成绩和荣誉的热情,把良性压力带到比赛中,从而慢慢治愈了自己的精疲力竭症。
仔细研究那些我们经常看到的成功人士的职业发展路径,都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所在的行业或者公司做到了很高的职位后突然宣布退出,重新选择新的平台。
以打工皇帝出名的唐骏,从当初毕业后放弃创业选择进入微软打拼,在微软一做就是十年,10年中他在微软创造的辉煌成果与获得的荣誉,外界都是有目共睹。但是就在辉煌的时刻,他选择了离开微软,进入了盛大担任盛大总裁4年,继续着他梦想中的职业经理人的道路,然而就在盛大总裁这个职位上做的最好的时候,他又转身离开去了新华都。
为什么唐骏总是选择在自己做出了辉煌成绩的时刻转身离开选择新的平台与环境呢?一方面除了他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知道需要通过新的环境刺激与挑战,来完成自我心理上的满足,同时防止自己患上精疲力竭症。
那么对于不能及时察觉到自己患有精疲力竭症又无法自愈的人来说,要如何做才能改善这种状态呢?
贝格拉斯博士给出的方法就是,
01 勇于直面自己心理上的弱点,不去自责自己。
坦然接受自己眼前的生活,不再活在他人的眼中。因为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高峰,诱惑,欲望,你永远也无法到达尽头。因此就更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弱点去给自己增加无谓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健康的展现自己的雄心才是最重要的。
社会对成功人士的要求似乎一直是只能完美的展现自己强大以及美好的一面,而那些软弱,痛苦,压力则不允许随意展现,这本来就不符合正常的人的心理发展。试问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谁能一直保持完美呢,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正确看待成功,让它成为健康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压力与负担。毕竟人只有在健康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贝格拉斯博士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指出,成功最具破坏力的结果是,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对行为需求的看法。几乎每一个精疲力竭症患者都认为,继续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评论会危及他们通过成功获得的物质。因此许多成功职业人士会相继产生自我设限,职业焦虑,职业倦怠,风险厌恶症等等。
02 将创新和改变融入生活
融入的具体技巧就是
首先搞清楚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人都会对未知的恐惧害怕。但是如果一味的逃避,大脑便会开始肆无忌惮的想象。所以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面对。
放弃改头换面的念头,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不要强迫自己死磕着一个想法,逼迫自己完全改变所有的缺点和弱点,因为做不到,是人就会有缺点和弱点。有时候只需要换一个角度看待就能化解自己的困境。
进行心理多元训练
方法就是盆栽艺术,所谓盆栽艺术是指职场人士就如盆栽树木,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修剪它的树根,并且给它换盆,让它从长期存在的环境中移除进入另一个新的环境内。
长期多样化
通俗的讲就是发展多项爱好,这样你的职业价值能在多方面得到反馈,从而会具备更加健康的心理,也会更加坚强。
03 唤起你的激情并释放健康的激情
激情对于每一个来说都至关重要,尤其是职场成功人士,你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和工作中,通过各种适合自己的方法途径唤起自己内心的激情。尼采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后,才会明白如何去做。
意思就是你要去找到自己内心最纯粹的动力,这才是一切自我驱动得以实现的基础,而这种纯粹的动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激情。一旦找到你的激情所在,那就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尽情展示吧。
贝格拉斯博士的这本《自我驱动心理学》,不仅告诉我们如何预防和治愈精疲力竭症,更是重新教会我们如何更健康的看待成功,以及如何从内心真正认识自己,从而完成自我驱动。
人生的一切动力都来自于你内心的渴望与内在驱动,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想得到什么,你才会有外在的奋斗动力。所以幸福也好成功也好,跟随书中的指引,你也能将它们握在自己手中。
《1929 年大崩盘》(The Great Crash 1929),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有趣的钱财》(Funny Money)
《沸腾岁月: 华尔街 60 年代牛市兴衰记》(The Go-Go Years: The Drama and Crashing Finale of Wall Street’s Bullish ’60s)
《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
《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链锯》(Chainsaw: The Notorious Career of Al Dunlap in the Era of Profit-at-any-price),
《谁说大象不会跳舞?》(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
《安那普尔那: 女人的地方》(Annapurna: A Woman’s Place)。
《出类拔萃之辈》(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大洋深处: 埃塞克斯捕鲸船的悲剧》(In the Heart of the Sea: The Tragedy of the Whaleship Essex)
《杀手天使》(The Killer Angels)
《十三天: 古巴导弹危机回忆录》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一切待售: 市场的好处和限度》(Everything for Sale: The Virtues and Limits of Markets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流行的国际主义》(Pop Internationalism)
《贼巢》(Den of Thieves)
《告密者》(The Informant)
《沉静领导》(Leading Quietly: An Unorthodox Guide to Doing the Right Thing)
《房间里最精明的人》(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The Way We Live Now)
《北京吉普: 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短暂而不幸的婚姻》(Beijing Jeep: The Short, Unhappy Romance of American Business in China)
《资本的神秘性: 为何资本主义在西方胜利,在其它地方却失败》(The Mystery of Capital: 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
《非零时代: 人类命运的逻辑》(Nonzero: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
《石油?金钱?权力》(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
《工人: 工业时代考古学》(Workers: An Archaeology of the Industrial Age)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
《随机致富的傻瓜-机遇在市场及人生中的隐蔽角色》(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ge in the Markets and in Life)
《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A Book of Practical Counsel)。
《钱与球: 在不公平比赛中获胜的艺术》(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永不退缩: 温斯顿 丘吉尔讲演精选》(Never Give in: The Best of 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es)”
《论领导力》(On Leadership)
《马丁?路德?金时代的美国(1954-1963)》(Parting the Waters: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1954-63)《个人历史》(Personal History)
《工商巨子》(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feller Sr.)
《漫长的诉讼》(A Civil Action)
《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你还记得我吗?》(Remember Every Name Every Time)
《久分必合: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内幕》(Taken for a Ride: How Daimler-Benz Drove off with Chrysler)
《好女不过问: 谈判和性别鸿沟》(Women Don’t Ask: Negotiation and the Gender Divide)
《来自纽约现场: 周六晚间直播节目野史》(Live from New York: An Uncensored History of Saturday Night Live)
《忠诚的代价》(The Price of Loyalty: George W. Bush,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Education of Paul O’Neill)
《君主论》(The Prince)
《烦恼无穷》(Something Happened)
《小沃森自传》(Father Son & Co: My Life at IBM and Beyond)
《权力的48条法则》(The 48 Laws of Power)
《大曝光: 好莱坞与华尔街之间的斗争》(Indecent Exposure: A True Story of Hollywood and Wall Street)
《影响力: 你为什么会说“是”?》(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权力掮客: 罗伯特?摩西斯和纽约的衰败》(The Power Broker: Robert Moses and the Fall of New York)
《美国钢铁: 钢铁工人和传统制造业地区的复兴》(American Steel: Hot Metal Men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Rust Belt)
《价值连城的分子: 制药艰辛录》(The Billion-Dollar Molecule: One Company’s Quest for the Perfect Drug)
《卡迪拉克沙漠》(Cadillac Desert: The American West and Its Disappearing Water)
《原子弹诞生记》(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
《孙子兵法》(The Art of War)
《黑鹰坠落: 现代战争记》(Black Hawk Down: A Story of Modern War)
《信息规则: 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Difference)
《最后的孤独发明家》(The Last Lone Inventor: A Tale of Genius, Deceit, and the Birth of Television)
《美国大众营销史话》(New and Improved: The Story of Mass Marketing in America)。
《他们造就了美国》(They Made America: Two Centuries of Innovation from the Steam Engine to the Search Engine)
《富甲美国》(Sam Walton: Made in America)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The Victorian Internet: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Telegraph and the 19th Century’s On-line Pioneers)
《与天为敌: 风险探索传奇》(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
《华尔街之子摩根》(Morgan: American Financier)
《股票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营救华尔街》(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
《美国生存体验实录》(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Reclaiming the Fire: How Successful People Overcome Burnout)
《时间困扰: 工作家庭一锅粥》(The Time Bind: When Work Becomes Home and Home Becomes Work)
《美国人谈美国》(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
决策
《安那普尔那: 女人的地方》(Annapurna: A Woman’s Place
),阿琳�6�1布鲁姆(Arlene Blum)著,1980 年出版。该书讲述
了一支全女性登山队企图登上 8,000 米高的安那普尔那山的激
动人心故事,故事中胜利和失败交织。作者是此次登山行动的
指挥。
《出类拔萃之辈》(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戴维�6�1哈
尔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著,1972 年出版(中译本由新
华出版社出版)。作者精彩地说明,为什么使用原始的烛光─
在本书中,就是罗伯特�6�1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越南
战争时期美国国防部长─译注)手下的年轻干将试图把在福特
汽车公司(Ford Motor)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越南战场上─并非
在一切时候都管用。
《大洋深处: 埃塞克斯捕鲸船的悲剧》(In the Heart of the
Sea: The Tragedy of the Whaleship Essex),纳撒尼尔�6�1菲
尔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著,2000 年出版。在“石
油业”还使用鱼叉的年代,南塔基特(Nantucket,美国波士顿
南部的一个岛─译注)的一艘捕鲸船在太平洋沉没,事故的原
因是该船被一头足有梅尔维尔(Melville)在他的《大白鲸》
(Moby Dick)中描写的那么大的鲸鱼所碰撞。事故造成的痛苦
后果,引起了对决策失败的研究。
《杀手天使》(The Killer Angels),迈克尔�6�1沙拉(Michael
Shaara)著,1974 年出版(曾被改编为电影《葛底斯堡》,该
电影被誉为最真实、最雄伟地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 译注
)。这部获得普利策奖的历史小说,让你像葛底斯堡战役的参
战官兵那样亲历战场。这些人中有试图垂死一拼的罗伯特�6�1李(
Robert E. Lee)将军。
《十三天: 古巴导弹危机回忆录》(Thirteen Days: A Memoir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罗伯特�6�1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著,1969 年出版(中译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罗伯特�6�1弗兰克林�6�1肯尼迪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这部令人著迷的
书,读起来就像汤姆�6�1克兰西(Tom Clancy,美国著名侦探和悬
念小说家─译注)的小说。该书讲述了有关授权和做出正确判
断的重要经验。
经济学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约瑟夫�6�1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
著,1942 年出版(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不要看标题,
直接跳到第七章“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再看看四周,你会发
现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一切待售: 市场的好处和限度》(Everything for Sale:
The Virtues and Limits of Markets),罗伯特�6�1库特纳
(Robert Kuttner)著,1996 年出版。自由市场可以调动人们
的创业热情,但也造成了亚洲金融危机。库特纳让人们思考为
何看不见的手是有用的,但有时却不管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第十二章,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著,1936 年出版(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尽管凯恩斯作为文匠享有盛名,但其作品大多比较晦涩和
过时。令人称奇的例外是本书的第十二章,该章讲述了金融市
场让我们著迷和困惑的原因,其意义超越了时间,文笔生动诙
谐。
《流行的国际主义》(Pop Internationalism),保罗�6�1克鲁格
曼(Paul Krugman)著,1996 年出版(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
社出版)。这位经济学家在一系列颇富争议和很有意思的文章
中称,有关国际贸易的大多数看法都是一派胡言。克鲁格曼针
对政治家、记者甚至经济学家同行的懒惰想法,甚至在提出批
评的同时都没有忘记给他们上一课。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亚当�6�1斯密(Adam
Smith)著,1776 年出版(中译本由陕西人民出版社馆出版)
。斯密常常被嘲笑为提倡自由放任的狂热分子,其实他不是。
《国富论》雄辩地主张自由、开明政府和个人的内在价值。在
捍卫资本主义的道德性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随机致富的傻瓜》,美国塔勒布创作的一本引人思考的书,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的书。在作者看来,世界上的未来都是不确定的,随机现象随处可见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随机致富的傻瓜》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英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未曾发生的历史》一书中让偶然性在历史进程中翩翩起舞,他设想了一系列人类在某些重大时刻可能进入的历史分叉小径,比如没有克伦威尔的英国,独立战争遭遇失败的美国和爱尔兰,二战中向希特勒投降的英国以及最终被纳粹全盘纳入统治范围的欧洲等等,这类问题我们通常用一句谚语来引出:假如克娄帕特拉的鼻子短半寸。
但正如罗伯特。佛罗斯特在《林中路》中所说的,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历史也在这些无数个有着无数条分叉的路口单向度地延伸着。虽然所有这些我们没有走的路,按照量子力学中的平行宇宙理论,其实已经在另外的一些宇宙中被人踏得寸草不生了,但我们所考虑的仍旧是那唯一的、已经发生过的历史。
《随机致富的傻瓜》一书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认为,正是这种特点,让人类几乎天生就是概率盲。如果我们不参考那些未曾发生的历史,那就无法真正看懂那些已经实现的历史,借助物理学家费曼的说法,塔勒布称这种做法为在历史之下求和。塔勒布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概率盲上点儿眼药水。但即使是他本人也认为不会收到太多效果,因为概率法则与人们的直觉是相悖的,我们在面临选择时一般只在潜意识中构建两种场景:A发生,或者A不发生,而没有以73.45%的概率A发生这一选项,随机性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有些太过于抽象。更多的时候,我们对于未来只构造一种场景:最有可能实现的结果,或者最期待的结果,当人们闯红灯穿过车流汹涌的马路时,他们想到的是方便快捷地通过,当人们玩彩票时,他们想到的是价值上千万的大奖。
尽管对于随机性的无视与误解随处可见,但证券市场是塔勒布观察得最多、感触也最深的地方在纽约大学数学教授和畅销书作者的身份之外,他更是一名混得不错的交易员。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塔勒布看到那些他身边的明星交易员们起起伏伏,总有一些人会因为一段时间的不错业绩而认为自己眼光过人,无往不胜,然后,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炸毁(因为巨额亏损而被清算辞退)在某次黑天鹅的现身之中。
这里的黑天鹅不是指巴塞罗那队的主教练里杰卡尔徳。根据塔勒布的梳理,概率论的哲学根源是怀疑学派。苏格兰哲学家休谟曾在他的《人性论》中以著名的黑天鹅问题表达了对于经验主义者的怀疑:我们看到的白天鹅数目再多,也无法推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因为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就足以推翻这个猜想。
时间会消除随机性,黑天鹅终有一天会出现,这在概率论中被称为遍历性。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就是人民群众对于这一原理朴素而准确的表达,一个听上去更加玄乎的例子是,如果你让一只猴子在一台打字机前无限期地敲打键盘,那么总有一段时间内,这只猴子能一字不差地敲出《奥德赛》。
一个交易员一生要做成千上万次交易决策,所以证券市场是一个让人们体验遍历性的好地方。在塔勒布的眼中,如果上帝一直是在掷骰子,那么那些所谓的明星交易员跟乱敲出《奥德赛》的猴子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你不会让一只偶然敲出了《奥德赛》的猴子继续去敲《伊利亚特》,那么为什么要把你的钱交给一个历史业绩不错的明星交易员?
更重要的是,黑天鹅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与白天鹅的强烈不对称性:一只黑天鹅就能推翻成千上万只白天鹅累成的证据大山。在概率论中,如果结果与概率强烈不对称,这被称为分布的偏态,它的意味很简单:如果失败的结果太过于惨重,那么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有多高根本无关紧要,你的对策就是传说中永不输钱的赌博秘笈不赌。
在蒙特卡洛转盘和黑天鹅之上,塔勒布建立了自己的交易信念。他选择了一种跟大多数交易员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投机:看分布形态而不仅仅看概率,因此他会做出看好后市的同时却大量放空这种令许多交易员不理解的事情,他的交易风格是不断地赔小钱,以等待黑天鹅的出现而大赚一笔。在这本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75本商务人士必读书之一的小书中,也许塔勒布能给现在的股民们带来的最重要提醒是:不到胖女人唱歌时,一切未定,投资其实只是在抛骰子,报酬也总有一天会来报仇。
凡是学过一些粗浅概率论的读者,比如事前概率和条件概率,联合概率和独立分布等等,都会发现《随机致富的傻瓜》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但这并不会让阅读本书变得多余。因为即使是一位精通概率论的数学教授,也未必会在生活中真正用从概率论的观点考虑事情,正如作者在他的观察中发现,数学是后天学的,但懂数学却是天生的。这让我想起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徳。凯恩斯,他也曾写过一本《概率论》,显示出对于这一数学领域的精深研究,可这也拦不住他在外汇市场上惨遭破产,显然凯恩斯并没有按照偏态原理去操作。后来凯恩斯又在股市上再次陷入了濒临破产的窘境,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极大地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经济学家的声誉(也许是世界上全体经济学家的声誉),这一次他终于吸取了教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割肉止损。
除了能获取一些有用的概率知识之外,也许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透露出的与概率法则非常一致的人生态度。塔勒布本人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戏剧性,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曾担任黎巴嫩的副总理,可谓官宦世家,但他却遭遇了家族从巨富到赤贫的巨变。后来塔勒布成为纽约大学的数学教授,在刚刚进入股票市场时他就成功地避免了一场股灾,并因此而引起了一些华尔街操盘手的侧目。经过半年的研究,塔勒布把这一切归咎于运气他并不比别人高明,也不比别人愚蠢,只是和其他所有人一起在命运的转盘上被随意抛掷。
塔勒布信奉随机性,但这世界却喜欢非黑即白。在塔勒布创立投资基金和出版此书的过程中,他发现两极分化无处不在:要么是吸引所有的资金,要么一分钱拿不到,或者要么每家出版社都抢着要出版,要么就没有任何答复。这种两极化令塔勒布非常不安,太成功容易树敌,太失败则叫人气馁。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两者我都不要,他的感叹让人想起尼采的箴言: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站在中间,风景最美。塔勒布的人生观并非是一种中庸之道,而是对于数学规律的一种笃信,甚至可以说,信仰。
《随机致富的傻瓜》这本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偏态,偶然事件,还谈了很多与概率相关的问题;第二部分是讲存活着偏差,由于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而因此形成了对机遇的歪曲看法;第三部分是讲路径依赖的,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三部分内容的划分是明确的,但是作者的很多想法则在其中不断重复和穿插着出现。
1、作者的投资策略
谨慎投资,防止炸毁。真正优秀的交易员不在于在短期赚钱,而是要让自己活下去,警惕偶然事件稀有事件。不让那些稀有事件毁了自己,在稀有事件发生的时候,要及时调头。不要执迷于一些错误的信念。这些信念可能来自于经济学或者统计学,但这是很可怕的。因为经济学、统计学总结的规律是基于历史事件,有些则是巧合。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关于归纳问题,塔勒布也引用休谟在人性论中那个著名的例子:我们看到白天鹅的数目再多也无法推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但是只要看到一只黑天鹅就可以推翻这个推论。不对称性存在于知识的基础中。既然我们身处一个充满随机性的世界,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利用统计学和归纳的方法积极下注,但是不会用它们管理承受的风险。积极止损,以免受到黑天鹅的冲击。则作者更绝的是他的反向投资策略:在稀有事件上赚钱,他认为稀有事件因为出现的可能性小,所以价值往往被低估!固定收益的债券往往有这种机会,以反向稀有事件为生的交易员,平时可能赔钱,但是一遇到稀有事件则能大大的赚一笔。我认为的确很多时候,很多机会会被低估,因此存在套利空间。
这里说点题外话,我认为套利的空间始终都是存在的。通过经验,我们的确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套利空间,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套利空间,套利空间会消失,交易者会修正预期。但是套利空间还是不断会涌现。隐藏的机会总是多过我们掌握的信息。不过是商业还是资本市场。塔勒布能不能长期靠这个漏洞赚钱,其实也不一定。因为有些套利空间是明确的,比如同一个商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不同。而大部分的套利空间只存在于人的预期之中,预计这么做会赚钱,举个商业上的例子,比如现在是冬天,我以低价收购空调;等到夏天,我再高价出售。塔勒布的策略也属于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塔勒布的投资策略还有:看好后市的情况下,还是放空一些,因为如果跌会跌得很惨。因为他认为投资人要赚的不是概率,而是钱。利润的大小比出现的概率更重要。不过我倒觉得这和大部分的策略一样,很难评价,就让市场来评价它吧。
2、吐槽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有用吗?我去年年初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风险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专门弄个人来控制风险,我也觉得挺可笑的。要赚钱就要冒风险,但是风险控制往往失去很多赚钱机会,尤其是事后看来。而且很多风险,你无法计量,大多还是凭借经验。我靠,问题来了。每个人的经验都不一样,你怎么知道你的经验就比别人的经验正确?当然这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权责不对等。出现风险问题,责任是交易员承担还是风险管理者?这是所有设立风险管理官的企业在机制设计的时候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出现政治手腕,既不错报也不漏报,看起来合理,其实只是官僚病罢了。最终企业会毁在这种官僚病上。最好的办法还是交易员来承担风险。当然对于风险控制的管理手段无法面面俱到,就像是资本市场上所有的策略都无法屡试不爽,终究还是要取决于市场的检验。
3、我们总是盲目的
我们总是盲目的,被现实的假象所迷惑。存活者偏差里说了挺多的。例如,我们总是看到周围的人混得好,就以为自己混得很差。其实比自己混得还差的人要多得多。要看清真相很难,在怀疑论者的眼中,我们无法看清真相,我们以为我们不那么无知了,或者以为自己比过去不那么无知。但是开启上帝视角后,会发现人类始终还是无知的。作者举了个俄罗斯转盘的例子。我们往往只看到成功的人,但是对失败的人则无意或有意地忽视了。而如果用俄罗斯转盘来做类比的话,这些所谓成功的人,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同一事件随着时间重复发生,通过运气得来的东西迟早会被运气拿走。而现实生活比俄罗斯转盘,更为复杂,你无法了解它运作的原理,也无法精确计算概率,粗略计算也很困难。而很多时候人受着赌徒心态的驱使,会本能拒斥随机性。也就是说,不认为自己的成功是运气带来的,或者忽视了未来发生的事件中的随机性。
不过我们的成功真的完全靠运气吗?至少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作者估计也不认为都是靠运气,经验还是有用的,至少从作者以历史为师的看法中,他至少不反对这个说法的。虽然,作者不认为凯撒的胜利,与他们谋略有关。只承认他们聪明、高贵,但认为他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外部力量。把预测和预言混为一谈,是人类对随机性的无知。人类可以预测,但无法预知和预言未来。大部分的概率结果往往违背直觉,所以大多数的'时候,人们都会忽视概率。而作者也谈到认识到概率,其实不是谈机运的问题,而是我们相信有另类的结果、原因和动机的存在。
4、作者如何屏蔽噪音
处于不确定的决策者应该少接触媒体。注重老思想,注重与那些存活下来的老交易员交流。人存在情绪上的缺陷,所以少看盘比多看盘要好。太密切注意随机性的人,会在情绪上精疲力尽。
5、进化论
作者认为新事物未必就比旧事物好,人们吹捧新事物,往往看到成功者,却把失败者给忽略。所以说新的未必就是好的。认为进化论是事物朝着完美方向发展,(也就是承认存在即合理)会导致对进化论的误用。达尔文学说的适应性是用于长期发展的物种,而不是短期观察到的现象。时间积累消除了随机性的大部分效应,噪音互相抵消而取得均衡。进化只能是存在于某一时间序列,而不是所有可能环境的平均值。
6、概率和期望
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是99.9999%,但是失败的损失会很大很大。算出来的期望是负值。不过如果是我,我还是会去做这件事
之前我买过一本叫做《成事在天:机遇在市场及人生中的隐蔽角色》的书,是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它充分证明了一个愚蠢的译名会再多大程度上毁掉一本书我是20xx年买的,但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跟它拖沓冗长的译名和脏兮兮的封面设计大有关系,一直没有读它。直到20xx年读了《随机致富的傻瓜》(中信版)之后,才发现,两者原来是同一本书!而这本书,我已经向身边所有爱书的朋友推荐了几乎。而据我所知,这本中信版的《傻瓜》已经掀起一阵傻瓜风潮呢,出版商应该是发了一笔财的。而这时,已是那本傻瓜译名的书出版x年以后的事了。
其实,对每一本书,每一个读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此书我介绍给一个学统计学并在券商中服务的朋友看,他说,仅仅是科学常识的普及读物罢了,没什么大不了。我想,这跟他从小扎实的科学训练功底并具有相当的科学思想有关吧。因为,这本书实际上确有一本概率论普及读物的模样。他会觉得,书本里说的很多道理他已经知道和在实践了呢。另外有些人则跟我一样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所以,你要不要购买一本书并读它,别人的说法很难成为真正的依据。
但是,仍然有一些硬指标可以作为评价一本好书的标准是不是作者自己活出来的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一本由作者本人活出来的书。就像作者自述的那样,这种书里没有不是由作者独立发展出来的思想,没有经过充分提炼而不能轻而易举的书写出来的东西。它是作者自己生活体验与思考的产物。这样的书,即使不适合当下的你来阅读,你也可以收藏起来或者干脆送给适合的人来读。这一点,你甚至在这本书的前言里就能够看出来。
在前言中,你还可以看到作者说:用不着专门迎合某类特定读者而去写一本书,书自己会找到专属于它的读者群。我觉得这句话,就不是当今一般作者说得出想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