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李晓佳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3-02-14 19: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李晓佳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杨璟勇,男,1971年生,甘肃省兰州人,大学讲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现在同济大学攻读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现为同济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健康管理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曾参加编撰《现代高校公共体育管理与体育科学研究》等多部图书,同时是上海市级精品课程《游泳》及多项上海市体育局课题组成员,并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增刊》发表论文4篇。马楠,男,1975生,河南驻马店人,教育学学士,大学讲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系,现为上海金融学院教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6篇,出版图书《现代高校公共体育管理与体育科学研究》等3部,获省级精品课程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1项、校级2项,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有谁知道游泳界泰斗有哪些人?最近看奥运会游泳比赛让我对游泳顿时产生了兴趣。

您好,我只是个业余游泳的,但是曾经听一个体院游泳专业的哥们和几个省队的朋友说过,在游泳界有着六大泰斗。称之为“天体穆上体袁”“南陈徐北穆张”。天体穆是穆成宽老先生,上体袁是袁浚,一个曾任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系主任,一个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教务长。而南陈徐是陈运鹏和徐宝兴,北穆张是穆祥雄和张长存。
穆成宽先生(1908—1987),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人,中国现代游泳运动先驱,著名游泳运动员,高级游泳教练员。1939年在天津举行万国游泳比赛中获得440码自由泳冠军,1941年打破4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新中国成立后,穆成宽先生开始任天津市游泳队教练,后任华北区游泳教练。1956年,穆成宽先生受国家体委委托,在时任天津市市长黄敬同志的支持下,创建了全国第一所游泳运动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经过他的严格训练,为国家训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游泳运动骨干,并先后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其中包括他的儿女侄辈,穆祥英、穆祥雄、穆祥豪、穆祥杰等国家栋梁,以及陈大伏、王享年、王者兴等分别担任了天津、上海、福建等省、市的游泳总教练、体委副主任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58年,穆成宽先生被任命为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系主任。运动系水上专业的学生即为河北游泳队的运动员,穆成宽先生又成为河北游泳队教练。穆成宽先生为我国游泳运动事业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献计献策,取得了显著成绩,1981年穆成宽先生被国家体委批准为高级游泳教练员。曾任河北省游泳协会副主席、中国游泳游运动协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河北省体育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体育组副组长等职。1987年12月穆成宽先生在保定逝世,享年80岁。
袁浚(1901—1989),湖南岳阳人,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提倡军事化体育的先驱。上世纪30年代协助张学良先生组织体育活动,中国第一届横渡长江竞赛任总裁判,武汉大学任教时,首开创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参与宋庆龄为营救在德国被捕的胡兰畦行动,轰动全国。曾就读湖滨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毕业后,考入德国柏林国立体育大学留学 (专修研游泳) 。考取德国游泳教员、救生员资格专家证书,是查尔斯·哈罗德·麦克乐Charles Harold McCloy(美国著名人体生理学家实用解剖及统计学专家),美国20世纪中期最著名的体育领袖人物之一的众多精英门生之一。1933年与同学程登科一起参与宋庆龄为营救在德国被捕的胡兰畦行动,1934年张学良先生中国第一届横渡长江竞赛总裁判。1934年,武汉大学首开创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结束了封建社会禁止女大学生游泳的历史。1936年,武汉大学体育由于成绩显著曾受到民国教育部表扬并通令全国大专院校,授予教会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体育教学方案执行人。1949—1965年间曾代表游泳界二次参加国庆观礼、国宴。1957年7月29日-8月10日随中国青年体育代表团参加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和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曾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会理事、浙江省分会主席、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游泳比赛终点裁判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游泳竞赛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家级(游泳)裁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届至第四届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游泳运动协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研代表交流会特邀代表、广东省游泳协会历届主席、广州市游泳协会历届主席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代表作品:1936年《中国现在及将来所需要的体育人才》、《游泳》与程登科合著、中国第一本体育运动力学合作翻译著作(1958):《游泳的力学分析》汉斯.李希特著,袁浚 孙雄曾译、《田径规则》。
陈运鹏,惠来人,1935年出生于汕头,国家级教练,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当游泳运动员时曾多次获100米,200米蝶泳全国冠军。1965年起担任游泳教练,1981—1995年任国家游泳队副总教练、总教练。先後培养出沈坚强、杨文意等数十名全国、亚洲及奥运会冠军,带领中国游泳队在第25届奥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5枚银牌的优异成绌,为中国游泳队在世界泳坛的崛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所撰写的论文,不少被国外作为高级教练员的培训教材。1989年被评为建国40年来杰出教练员,1990年被评为亚运会最佳教练员,还是1990、1993年度全国十佳教练员之一。
徐宝兴,1936生,男,上海市宝山县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我国最早从事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培育人之一。长期从事游泳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成年人游泳教学、青少年训练理论与实践。是国内从事游泳教学和年龄组训练方面的专家,为国家培育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和教学科研人员。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主任、上海体育学院田田径与游泳系主任、中国游泳协会科研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杨浦区游泳协会主席。被评为全国游泳优秀工作者、杨浦区创建第五届全国游泳之乡先进个人。1988年被聘为国家体委重点学科评估专家。现为上海体育学院游泳培训中心顾问、奥运会项目大全编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体院《游泳》教材编写组成员、编审。共发表学术论文15篇,译文2篇,执笔起草全国性调研报告5篇,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约22篇。出版的主要著作:参编《青少年体育运动》、《辞海》、全国通用教材《游泳》(1978年、1984年、1990年)、《体育词典》(1984年、1991年)。执行主编《奥林匹克游泳》。出版专著及合著共10本(其中内部出版2本)。
穆祥雄,男,天津人,前中国著名游泳运动员。1935年出生于北运河畔的游泳之乡天穆村,父亲是游泳大家穆成宽。穆祥雄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游泳。为了把蛙泳动作做得更准确,他抓来一些青蛙放在家里养,仔细观察青蛙在水里的每个动作,再细心揣摩,最终改进了当时一些不准确的动作,提高了蛙泳速度。1951年起就多次打破100米蛙泳全国纪录,1953年入选中国国家游泳队,1958年和1959年三次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并多次在全国比赛和国际比赛中获得100米和200米蛙泳冠军,被誉为“蛙王”。1961年退役后,留队担任教练,1965年一度赴越南执教当地运动员。1971年-1973年在北京体育大学任教,1979年后任中国游泳协会副主席,1994年离休。
张长存,1935生,北京人,汉族,无党派人士,现居北京,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我国第一代游泳冠军培育者 ,国家体委《游泳教学训练大纲》主要制定者。曾任北京体育大学游泳教研室副主任、北京体育大学学术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委、台儿庄政协常委。先后获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优秀会员”、“部委先进工作者”、“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体育学院科技十佳”等荣誉。通过游泳运动员的选材,选出庄泳、杨文意、黄晓敏、钱红等优秀苗子,后来成为优秀冠军。国家体委《游泳教学训练大纲》研制和实施使中国游泳走向世界。《游泳教学训练大纲》在浙江省多年的严格贯撤执行使中国游泳又上了一个台阶。

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理生物化学分析论文

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理生物化学分析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理生物化学分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本文分析了肥胖产生的原因,通过生化指标剖析了有氧运动的作用机理,着重探讨了有氧运动减肥的科学性,为肥胖者达到理想的体重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生物学分析;有氧运动;减肥;

引言:

肥胖不仅影响人们的形体美,造成心理负担,而且常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肥胖被认为是由遗传、营养、活动不足等因素引起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20岁以上的肥胖病人已超过2000万,体重超重者多达1.5亿人。因此通过有氧运动,降低体脂含量、改变体成分,将体重维持在健康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1.有氧运动与减肥健身的关系

有氧运动,亦称有氧代谢运动,指以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谢方式供能的运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摄氧量与需氧量基本持平。运动时HR在120-150次/m,大强度的有氧运动HR也会超过150次/m,而且会有无氧代谢参与部分供能。有氧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长、大肌肉群参与、有一定节奏,方便易行,易于坚持。中国运动医学年会(1991)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5次,持续时间30~60min,这对减肥健身效果才较明显。研究表明,人在运动过程中随着锻炼时间延长,脂肪供能比例增大,如在40min、90min、180min持续运动时,脂肪酸供能比分别为27%、37%、50%,在有氧锻炼时,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如运动的时间、强度、项群等,应因人而异地制订训练计划。

1.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有氧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能量供给、能量摄入、耗氧量、运动损伤等因素皆有相关,运动强度的大小常以HR、耗氧量及METS(安静时能量或耗氧量的倍数)来表示。由于每个人的年龄、体能和健康等状况不同,每个人的有氧锻炼量亦不相同。

1.2持续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呈负相关。增加强度则运动时间会减短,反之,负荷减轻时运动时间则可以持续更久;持续时间可用距离或能量消耗来代表。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每天以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60min,每次活动耗能保持300千卡左右。有许多运动科学资料都会将运动的METS表示出来,有METS即可算出能量消耗值。一般而言,跑步或走路1600m约可消耗100千卡,但能量消耗会受体重和速度的影响。如从事速度稳定的运动(快走或慢跑)且知道体重,即可利用“每小时所跑或走的公里数为METS”的简便原则来计算能量消耗。如一位体重60kg的人在15min内快走2000m,那么1h可走8km,所以运动强度为8METS(即运动时消耗的能量约为安静时的8倍),依公式1METS=1千卡/kg体重×h,则60kg以此强度运动1h会消耗480千卡(8千卡/kg.h×60kg=480千卡/h),每分钟消耗8千卡。

体能较差者开始运动时,每次消耗100~200千卡为宜;待体能逐渐改善后,每次能量消耗可增加至200~300千卡;中等体能者每次消耗200~400千卡为宜;体能较佳者大约400千卡以上。反之,若以有氧锻炼为标准,只要知道运动时平均速度(如快走)和体重,便可计算出要运动多少时间才可消耗上述建议的能量。如一位60kg普通体能者,慢跑时平均速度180m/min,若每次消耗300千卡,需运动多长时间?180m/min相当于10.8km/h,即运动时的能量消耗约10.8METS即为10.8千卡/kg.h,由于他体重60kg,所以他1h消耗10.8×60=648千卡,每分钟消耗10.8千卡,若消耗300千卡,则需运动300÷;10.8=28min,这对减肥提高体能是大有好处的。开始运动时若无法一口气持续运动15min或更长时间,可以分段实施,在一天内完成。

2.运动减肥的生理生化分析

体重指数(BMI)与身体活动之间呈逆向的关系,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而减少体内脂肪的积蓄。

2.1运动减肥的作用

运动可以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加快脂肪代谢,限制脂肪积累。运动还可抑制过度进食引起的脂肪细胞数量升高,并减少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加;运动可以提高安静时代谢率(RMR),RMR所消耗的能量占总能量消耗量的60%~70%;运动可以改变肥胖者与能量代谢调节相关的激素水平,如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等。

2.2身体成分及减肥的机理分析

体重分瘦体重与脂肪体重两部分。瘦体重包括肌肉、皮肤、骨骼、器官、体液及其它非脂肪组织。减肥应尽可能地减去多余的脂肪而保留瘦体重。影响体重的基本要素是热能摄入量与消耗量。当成人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基本保持不变,即热能平衡。当热能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增加,即热能正平衡。而热能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减轻,即热能负平衡。因此,减肥的最就是要减去体内多余的脂肪,通过变动热能平衡来实现,即调节代谢功能,增加脂肪消耗。

2.3有氧运动对脂肪体积的影响

当人进行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时,体内糖提供的热量远不能满足需要,通过增加氧气的供给,体内的脂肪经过氧化分解,产生热能供人体使用。耐力运动中以有氧运动对人体内脂肪代谢的影响最为明显,可以直接影响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的体积。因为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能量的消耗减少体内脂肪的积蓄,抑制脂肪细胞的积累,减少脂肪细胞的体积,并且降低了摄食效率,减少脂肪的沉积。

2.4有氧运动对胰岛素作用的影响

降脂和增加能耗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代谢来实现。有氧运动可改善肥胖者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氧运动使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脂肪水解过程的限速酶活性增加,加速脂肪的水解,促进脂肪的分解。因此,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控制脂肪的合成和增加脂肪的供能,从而减少脂肪的合成,促进脂肪的消耗。大量研究表明,在进行长距离中等强度的运动时,血浆游离脂肪酸是重要的化学能源,尤其在运动强度低于50%~60%最大摄氧量水平的时候。实验证明,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氧化脂肪酸40%来自骨骼肌细胞内脂肪水解,60%来自脂肪组织和血浆甘油三酯水解后释放的游离脂肪酸。另外,有氧运动在减体脂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就能量消耗而言,运动减肥对所有的人都是有效的,尤其是通过有氧运动造成体内能量的负平衡,有氧运动是最为有效、副作用最小、最有利于健康的减肥方法。

2.5有氧运动与抑制脂肪积累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

运动能增加热能消耗这一点毋庸置疑,正常情况下,轻微的体力活动也能增肌10%~20%的能量消耗,机体运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变的异常兴奋来满足运动的需要,此时血浆中的抗胰岛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糖皮质激素等浓度也会相应升高,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随着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血浆胰岛素浓度呈下降趋势,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素的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脂肪水解过程中的限速酶、甘油三酯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柠檬酸合成酶活性增加,而这些酶均与脂肪的摄取、动用、活化有关。活性酶的升高会加速酶的水解,运动能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血瘦素水平,且与脂肪含量的减少呈正相关。

3.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理学分析

在人们进行健身运动时,人体系统内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产生是由于身体运动刺激了体内基础代谢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体内各功能系统进行重新运作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其中循环系统的变化尤为突出,因为它为其它功能系统的运作提供物质保障。从这一点上讲,健身首先应健其心。有氧运动就是强健人的心肺功能的一种健身运动。

4.结论与建议

4.1有氧运动的强度控制在最大吸氧量的70%以下,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40min。

运动频率可每周3次。若重度肥胖或有肥胖并发症者,可隔日运动,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及无机盐。运动中汗液的大量排泄,会引起部分水分及无机盐的流失,运动后应及时对水分及无机盐给予适当的补充。运动减肥一定要持之以恒,在进行有氧运动前应做准备活动,运动结束还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另外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初期,最好能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进行。在坚持有氧运动减肥的同时,配合适当的饮食控制(尤其控制高脂饮食),尤为重要的是要与动物脂肪保持足够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达到理想体重。

4.2有氧运动最佳心率范围是(220年龄)x60%—(220–年龄)x85%.

运动中呼吸宜慢而深,尽量注意吐气,不要大嘴呼吸,应用鼻吸气,用嘴呼气。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或原地不动,应慢走一段,帮助静脉血回流,直到心跳和呼吸稳定再停下来。

参考文献:

[1]丁东升、朱瑛,男排运动员操作思维能力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

[2]周明华、张文普、王勇等,心理调节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体育函授通讯,1997.

[3]谢燕群,运动员选材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4]张建.对男排甲级运动员气质类型的研究.沈阳体育院学报,1998,(3).

[5]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

[6]徐晓阳.有氧运动的健身价值研究进展[J].广州:体育学刊,2004(5).

[7]齐家玉.应用运动生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8]于素梅.肥胖与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物学分析(综述)[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9]王步标.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10]黄叔怀.体育保健学.高校体育专业试用教材.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1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12]方进隆.有氧适能的改善方法.国民体育季刊,199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