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排名
01 法学
02 法商研究
03 法学家
04 现代法学
05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06 河北法学
07 环球法律评论
08 比较法研究
09 法学评论
10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1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12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3 中国刑事法杂志
14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5 人民司法
16 法制与社会发展
17 法律适用
18 中外法学
19 时代法学
20 法学杂志
21 当代法学
22 知识产权
23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1.《地方立法目的转变势在必行》,载《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最高人民法院),总第7辑,法律出版社。2.《中国大陆地方立法的走势》,载《法令月刊》(台湾),2004年第11期。3.《地方立法膨胀趋向的实证分析》,载《吉林大学社科学报》,2005年第5期。4.《地方立法膨胀趋向的实证分析》,《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2期。5.《论立法质量的科学性评价标准》,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6.《地方立法质量提高的分析和探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7.《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local legislation in China》,《Pakistan Vision》,2006、7。8.《试论我国立法质量评价标准及其构建》,载《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五卷),邓正来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9.《地方立法质量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载《法治论坛》,广州市法学会,2006年第3辑。10.《地方立法发展趋势的回顾与展望》,《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064511.《我国地方立法自主性探析》,《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33412.《我国地方立法观念的推陈出新》,《当代法学》,2007年第3期。1157613.《我国地方立法观念的推陈出新》,《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7年第7期。1157614.《法国地方分权制度的变迁——从法国大革命到2003年修宪》,《行政法史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1098615.《试论地方立法抄袭》,《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16.《论地方专属立法权》,《当代法学》2008年第2期。17.《立法权去中心化与立法模式转变》,《河北法学》2008年第8期。18.《试论地方行政强制设定权——以《行政强制法(草案)》为文本、兼与《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比较》,《长白学刊》2008年第5期。19.《论地方性事务——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新进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20.《中央与地方立法分权的宪政解读》,《河北法学》2009年第8期。21.《行政立法人性化趋势解读》,《长白学刊》2010年第1期。
(一)国际法基础理论1.《国际法新论》,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2.《国际法学》,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国际法与国际社会》,《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4.《墨子法律思想的自然法理论特征》,《现代法学》1995年第2期。5.《当代国际法与国家主权》,《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6.《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7.《论国际法与宪法的效力关系——〈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视角》,《时代法学》2004年第6期,8.《国家豁免的本质、价值及发展趋势》,《法学家》2005年第6期。(二)中国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1.《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2.《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郑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3.《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4.《墨子兼爱非攻的国际法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5.《周恩来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6.《从协和万邦的传统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三)国际人权法及国际人道法1.《论人权公约的克减条款》,《法学家》1996年第5期。2.《国际人权法的基石》,《法学研究》1999年第2期。3.《〈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保留和解释性声明》,《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4.《〈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关于公正审判权的规定》,《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5.(《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关于被告人权利最低限度保证的规定》,《法学研究》2006第2期。6.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当事国义务的性质》,载陈甦主编:《法苑撷英》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7. 《人权事务委员会关于公正审判权的意见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启示》,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8. 《人民自决权的本质、性质和价值》,《中国国际法年刊》200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9.《人民自决权的主体范围》,《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10.《人民自决权的内部和外部方面》,载孙世彦主编:《国际法研究》第2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1.《人民自决权与国家领土完整的关系》,《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12.《国际社会共同理解的法治概念》,载李林主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13.《民间社会的概念及其在国际国内法治进程的地位和作用——兼论“civil society”的译法》,载李林主编:《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14《国际人权法上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关系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形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四)国际条约法1.《条约的保留》,载余民才主编:高等院校法学院研究生教材《国际法专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2.《我国法律的条约适用条款的表述问题》,载黄东黎主编:《国际法研究》2009年第三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版。3.《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6期。(五)国际海洋法1.《海洋法公约与现代化建设》,《中国边疆研究通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海洋法公约与有限豁免原则》,《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2期。3.《海洋法公约对国家管辖权的界定和发展》,《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立法的发展》,《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利》,《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6.《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关于军舰通过领海问题的解释性声明》,《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半年刊)。 (六)国际卫生法1.《〈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其实施准则的法律效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2.《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义务,赶上国际社会控烟进程》,载《控烟与中国未来》,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七)国际责任及国际争端的各类解决机制1.《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国际对其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6月。2.《越境转移有害废物的国际责任》,《中国法学》1997年第6期。3.《国家责任法编纂和逐渐发展的重要成果》,《中国国际法年刊》2004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4.《日本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国家责任》,载李林主编:《跨越国境的法律认识——中日法治前沿问题研究》(中国法治论坛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八)其他研究成果或译作1.《UNCITRAL担保交易法律冲突规则研究》,载《2007年两岸国际私法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2.《律师事务所管理与竞争》,独译,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自执行的国际条约》,《法学译丛》(现《环球法律评论》)1991年第6期。4.《美国法律史》,参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Then and Now”,Co-authored with Professor Cindy Schipan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Columbia Business Law Review,Volume 2002,Number 1. LENGTH: 24908 words. 据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2003年9月13日的统计,该文是该网“亚洲法”论文中点击率最高的十篇文章之一。2. “Chinese Business and the Internet: The Infrastructure for Trust”,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November,2002,35 Vand.J.Transnat'l L.1545. Co-authored with Prof. Timothy L. For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该文曾在美国商法学会2001年年会上荣获最佳国际商法论文奖拉尔夫·邦奇奖。3. “The Perspectives for Tax Law in Hong Kong after 1 July 1997”,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ax Law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toward the 21st Century”,held in Leiden,the Netherlands in July 1996 and published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in 1997.4. “Increasing role of the courts in China”,Law,Development & Socio-Economic Changes in Asia,2003.5. “The Protection of Social Rights and the Coming Implementation of CESCR in China,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he domestic obligation to implement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held in Oslo,Norway,in November 1997.6.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in China”,Working Paper Series of Norwegian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the University of Oslo,1997.7. “Approaches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Directors and Managers in China”,presented at the 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f Asia Pacific Economic Law Forum,held in Hong Kong in December 1998.8. “Legal reforms in China”,Governance,Decentralization and Reform in China,,India and Russia,Jean-Jacques Dethier (ed.)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pp. 373 – 405. ZEF-Discussion Papers on Development Policy No. 13,Center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ZEF),Bonn,September 1999. See,It wa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Governance on China,India and Russia”,3-4 May 1999,hosted by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Bonn University.9. “Overview of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China”,presented at the “Roundtable Meeting on Law,Development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 in Asia (II),held in Bangkok,Thailand,19-20 November,2001.10. 《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理论前沿》, 2009年第5期;11. 《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创新》,《法学论坛》,2009年第3期;12. 《3·15应成为企业对消费者的感恩节——论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13. 《一项塑造法官公信力的诚信工程》,《人民法院报》,2009年2月3日,第4版;14. 《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资本市场法治:以上市公司监管立法为中心》,《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15. 《弘扬股东民主理念,激活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2008年第10期;16. 《制定国有资产法的思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7. 《论股权平等原则》,《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18. 《改革开放30年来公司立法的回顾与前瞻》,《法学论坛》,2008年第3期;1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法治工商新品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20. 《论抽逃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21. 《新公司法框架下的公司承包经营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22.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法学家》,2007年第6期;23. 《中国对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国际商事法务》(日本),2007年第9期;24. 《优化事务所内部治理,实现做大做强》,《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第6期;25. 《法律应该向弱者适度倾斜》,《民主与法制》,2007年第5期;26.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若干问题》,《理论前沿》(中央党校),2007年第22期;27.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在中国的解释与运用》,《中国法律》(香港),2007年第8期;28. 《一本不平的平话——评<行业协会商会平话> 》,《中国商贸》,2007年第6期;29. 《优化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资本市场》,2007年第11期;30. 《法学研究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法学论坛》,2007年第2期;31. 《价格同盟: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亟待强化》,《人民法院报》,2007年10月16日;32. 《法律应该向弱者适度倾斜》,《民主与法制》,2007年第5期;33. 《新公司法中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解释难点探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学论坛》,2006年第6期;35. 《新公司法解读》,《北大商业评论》,2006年第7期;36. 《新公司法实施中的争点》,《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6日)第九版整版刊登;37.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理念的更新——兼论和谐社会与社会法的完善》,《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38. 《评<;公司集团基本法律问题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39. 《从公共服务视角看行政机关的六种服务》,《工商行政管理》,2006年14期;40. 《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及其对仲裁实践的影响》,《北京仲裁》,2006年第1期;41. 《妥善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中涉及外资股东的难点法律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内参》,2005年第27期。该文被黄菊副总理批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一等奖;42. 《证券法律的制度创新》,《中国金融》,2005年第22期;43. 《诚信株连的启示》,《新财经》,2005年第11期;44. 《股改的法律依据何在》,《新财经》,2005年第9期;45. 《公司社会责任与和谐消费环境的营造》,《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46. 《建议尽快纠正对〈联合国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中“民事权利”的不准确译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第63期。该文被钱其琛副总理批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省部级)优秀信息奖。47. 《关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专供信息(国办)》,2004年第21期。该文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48. 《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6期;49.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律思考》,《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5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司法的修改前瞻》,《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后载入《商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51. 《论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立法和执法协调》,《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该文在2004年7月荣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被收入《中国商法学精萃 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2. 《关于企业和企业家的维权立法问题》,《当代经济》,2004年第4期;53. 《论股东累积投票权》,《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54. 《完善国内仲裁司法监督问题的法学思考》,《北京仲裁》,2004年第1期;55. 《论新公司法的现代化》,《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冬季号;56. 《中国公司法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57. 《一人公司制度难点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6期;58. 《创新裁判思维,维护金融债权》,《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主办),2006年第1期;59.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主办),2005年第3期;60. 《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月旦财经法学》(中国台湾地区),2006年第3期;61. 《公司法的修改与解释:以司法权的适度干预为中心》,《法律适用》,2005年第3期。该文获最高人民法院《法律适用》“珠海杯”征文二等奖;62. 《论政府与人民的法律角色定位》,《法学评论》,1996年第1期;后载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63. 《浅议法人财产权》,《经济研究参考》,1996/ZJ;64. 《论股东的表决权》,《法律科学》,1995年第6期;65. 《论不公正的新股发行与股东权的保护》,《河北法学》,1995年第6期;66. 《公司法修改应着力创新》,《法学》(华东政法学院),2004第7期;67. 《中国应尽快制定国有资产保护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6年第20期;68. 《完善证券法,鼓励投资信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内参》,2005年第28期;69. 《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9月27日第3版;70. 《创新法律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群言》,2005年第11期;71. 《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民商法官的裁判思维》,《山东审判》,2005年第3期;72. 《建立社会公众股股东单独表决制度的有关问题》,《中国金融》,2004年第23期;73. 《公司社会责任与和谐消费环境的构建》,《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74. 《修改公司法,放宽公司的担保能力》,《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7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人和企业产权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64号;76. 《倾力打造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提交2003年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收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中国工人出版社,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2月第1版;77.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保护》,《群言》,2003年第7期;78. 《上市公司分立与小股东权益保护》,《证券法律评论》2003年卷;79. 《规制政府采购人变相指定供应商的法律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03年第6期;80. 《政府采购法重视对供应商权益的保护》,《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6期;81. 《论完善证券法律责任的协调实施机制》,《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2003年第4期;82. 《论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相关法律问题》,《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83. 《整顿和规范市经济秩序的法律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第7期;84.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质量万里行》,2003年第3期;85. 《电子商务主体及准入监管研究》,1.5万字,载入《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年7月版;86.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87. 《政府采购法重视对供应商权益的保护》,《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6期;88.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转让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民商审判》,2003年第1卷;89. 《修改公司法的指导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12月1日;90. 《投资基金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研究》,《中国证券报》2002年3月29日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6期转载;91. 《市场化成熟度标杆——中国投资基金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研究》,《国际贸易》,2001年第9期;92. 《民主管理公司——欧盟职工参加公司机关制度的立法过程》,《国际贸易》,2001年第7期;93. 《论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法学杂志》,1999年第1期;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学者建议稿》,《民商法论丛》第14卷,2000年;95.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四个法律问题》,《法学》(沪),1996年第3期;96. 《论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商事法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97. 《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建立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事法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98. 《商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99.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必须走向法治化》,《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2期;并在《改革内参》第9期、第10期、第11期和第12期全文刊登;后载入《面向21世纪的思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0周年回顾与前瞻.》,王洛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刘海年等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0.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形式》,《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年第3期;101. 《加入WTO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走向法治化势在必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1年第12期;102. 《论社会权的保护及<;经社文公约>;在中国的未来实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研究》,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03.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律分析与思考》,《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报告》,第1卷, 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104. 《公司法修改中的重大问题》,《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辑,:王利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05. 《加强公司法解释学研究,积极审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商事审判研究》,2004年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06. 《依法推进费改税》,《经济与法》,1999年第3期;107. 《职工参与公司机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商事法论集》第3卷.,王保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108. 《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文萃》(1993~199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9. 《股东权法律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法学》,1995年第8期;110. 《关于加强乡镇企业法律机制的研究》,《法学杂志》,1992年第1期;111. 《这样的“联手”有违法律》,《民主与法制》卷首,1999年第10期;112. 《中国应允许设立一人公司》,《民主与法制》卷首,1999年第14期;113. 《国际惯例≠真理》,《新华文摘》,2002年第9期;114. 《股民状告证券商侵权案件的法律启示》,《国际商报》, 1999年7月26日第7版;并被法律之星网站1999年8月11日法制论坛转载;115. 《挑战股东利益最大化——美国近年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立法研究》,《国际贸易》,2002年第7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1998年第10期;116. 《资本与知本最佳组合:建立有限合伙制度解析》,《国际贸易》,2002年第2期;117. 《中国公司法的特点》,《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118. 《股东权模式的内涵与功能》,《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4年第2期;119. 《有关中国公司立法的若干建议》,《中国证券评估杂志》,1993年第6期;120. 《转换国有大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法学杂志》,1993年第2期;121. 《股东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法学》(上海),1995年第8期;122. 《国有企业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探讨》,《法制日报》,1996年4月25日理论版,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6年第4期;123. 《入世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完善》,《经济时刊》,2000年第1期;124. 《政府采购立法若干原则研究》,《中国政府采购》,2001年第4期;125. 《论商事打假行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第4期。该文于2001年3月荣获国家工商局、中国工商管理学会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12315”面向21世纪消费者权益保护征文一等奖;126. 《塑造科学消费的良好法治与伦理环境——谈商家、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在推动科学消费方面的作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11期;127. 《建议尽快纠正对〈联合国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中“民事权利”的不准确译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7月30日,第63期。1998年2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奖;128. 《中国签署〈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10月12日,第83期;129. 《“两权”分离理论失败,立法应取权利本位》,《内参情况》,中国青年报社编,1994年1月8日;130. 《股份制与合作制不能“捏”在一起》,《内参情况》,中国青年报社编,1994年6月8日;131.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应限制在五个法律层次》,《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1998年第22期;132. 《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A·艾德著),译文,2万字,《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4期;133. 《加强农村社会稳定的若干法律对策》,《法学杂志》,1998年第4期;134. 《走向成熟的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年第2期;135. 《中国公司法确认股东累积投票权的理论探讨》,《江海学刊》,1996年第3期;136. 《消费者疑假买假胜诉,经营者知假卖假败诉》,《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1996年第6期;137. 《论股东权保护的渊源》,《法学杂志》,1996年第2期;138. 《中国公司法的特点》,《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139. 《转换国有大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法学杂志》,1993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93年第4期;140. 《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和行使》,《政法论坛》,1991年第1期;141. 《论中国经济法的目标模式》,《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88年第5期;142. 《论企业兼并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经济与法》,1988年第10期;143. 《建议尽快制定私人企业法》,《经济与法律》,1987年第8期;144. 《有效维权重在加大违法成本》(专访),《人民日报》,2005年3月17日第5版;145. 《理顺工商关系,保护消费者权益》(专访),《人民日报》,2003年11月3日;146. 《完善信用立法,夯实诚信根基》,《人民日报》,2003年6月17日;147. 《正当竞争应鼓励》(专访),《人民日报》,2002年7月15日;148. 《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公开化与公正化》,《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第3期。
《行政诉讼:宪法实施的重要推动力》[J].学习与探索,2013,(01):69-76.《平等的宪法解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06):5-10.《宪法在民事纠纷中的司法适用机制比较研究——以美、德两国为中心》[J].南京社会科学,2011,(04):76-82.《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规划工作不能忽视宪法的指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100-103.《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宪法文化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05):16-20.《宪法文本中的“宪法实施”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01):64-69.《科学发展观的宪法保障》[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02):79-82.《“公共利益”的宪法解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04):78-82.《什么是合宪解释》[J].法律方法,2009,(02):182-188.《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应有宪法思维》[J].人大研究,2010,(04):22-24.《论宪法上的社会权》[J].江苏社会科学,2010,(02):135-141.《社会管理央地关系的创新及其宪法保障》[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05):119-126.《<共同纲领>对中国宪法的影响》[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03):44-46.《要用生命权至上理念来理解医疗法规——“孕妇死亡”事件留给我们的启示》[J].法学,2007,(12):8-12.《宪法基本权利的性质新论》[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01):12-17.《论国家对基本权利的双重义务——以生命权为例》[J].江海学刊,2008,(02):150-155.《论宪法上的人格尊严》[J].江苏社会科学,2008,(02):77-83.《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法保障》[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02):12-18.《当下中国宪法司法化的路径与方法》[J].现代法学,2008,(02):3-16.《关于生命权入宪的构想》[J].人大研究,2008,(05):27-30.《 比较法视野下的当代宪法典制定——以原社会主义国家现行宪法典的制定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8,(03):127-134.《论宪法在普通诉讼中适用的正当性》[J].学习与探索,2008,(03):96-99.《论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的程序》[J].山东社会科学,2008,(10):18-22.《值得重温的两种立宪主义学说》[J].法学家,2008,(04):15-19+1.《试论行政合同》,载《法学与实践》1993年第2期(该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学》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市场经济与行政法的新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3年第2期;《关于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载《法学》1996年第11期;《走出审判监督的误区》,载《北京法制报》1996年2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试论行政合同行为的可诉性》,载《行政与法》1997年第1期;《立法法对行政立法程序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政体新探》,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私有财产权修宪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生命权应当首先入宪》,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4期;《再探宪法诉讼的建构之路》,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宪政: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载《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划分人大法部门和建立人大法学初论》,载《政法论丛》2004年第2期;《生命权的全球化与中国公民生命权入宪研究》,载香港《社科研究》2004年第4期;《宪法命运的文化建构》,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5期;《论抽象行政行为的不可诉性与可附带司法审查性》,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法治重在公法之治》,载《学术研究》2005年第4期;《前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比较研究》,载《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春季卷;《前社会主义国家现行国家元首制度比较研究》,载《中国律师和法学家》2005年第6期《一名常委会委员辞职引发的思考》,载《人大研究》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谁有权规定警察开枪的情形——使用警械和武器事关公民生命安全应由全国人大立法》,载《检察日报》2006年3月27日第3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权精神及其重要意义》,载《中国人大》2006年第7期;《关于大学校园民主的法学思考》,《法学家茶座》第11辑(2006年7月);《论宪法上的生命权》,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1期;《论公法与公权利》,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7年第3期;《废除死刑的宪法学思考》,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论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实践和理论误区》,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突发事件呼唤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要用生命权至上理念来理解医疗法规——“孕妇死亡”事件留给我们的启示》,载《法学》2007年第12期。《生命权宪法保障的理论基础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6期。《宪法基本权利的性质新论》,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1期。《论国家对基本权利的双重义务——以生命权为例》,载《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论宪法上的人格尊严》,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当下中国宪法司法化的路径与方法》,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