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周赤萍 原名邹迪性别 男民族 汉族出生日期 1914年出生地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新坊乡高富岭村人逝世日期 1990年8月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团政治委员,电台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纵队一支队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第一旅政治委员,鲁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第三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治委员,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七纵队兼辽北军区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政治委员兼湘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湘西区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副部长,福州军区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从农民的儿子到共和国将军——记袁州籍中将周赤萍2010-09-07 15:57:06 来源:宜春广播电视报周赤萍,原名邹迪,族谱名邹域九(1914.2-1990.8),江西宜春袁州区新坊乡高富岭人。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5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队伍中表现英勇顽强,机智果断,不怕流血牺牲,战功卓著,很快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年轻的革命将领。曾历任团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区政治部主任、纵队政治委员、四十七军政治委员、湘西军区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空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兼党组书记、福州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系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周赤萍出生在新坊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一贫如洗,仅有一间破旧住房和两亩半水田(亦当押他人),全家八口人,主要靠父亲邹溢泉勤劳耕作兼农闲挑脚卖力、母亲郭氏劈料(加工造土纸的原料)维持生计(其父和二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于1935年,解放后宜春县人民政府追认其父为革命烈士)。由于家境贫寒,周赤萍幼年只勉强读了两年杂馆,便辍学回家放牛、打柴、务农,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少年时期的周赤萍,虽是一个普通的山区放牛娃,但他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是好强,不甘屈居于人下。他好习武,曾拜昆九为师,练就几手拳术,企盼着将来凭此改变命运;二是胆大,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敢去。他家附近有个叫银子岭的地方,是个又高又陡的山峰,地势十分险峻,全村男女老少无人敢去攀登,年仅10岁的周赤萍居然敢登上顶峰;三是革命思想激进,容易接受革命道理。1929年底,刚满15岁的周赤萍,在外来革命同志的宣传和影响下,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本村农民暴动。1930年参加宜春县苏维埃政府工作,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据周本人说,编班时,工作人员问他的姓名,他回答“邹迪”。因语言不同之故工作人员误听为“周赤”,他觉得“周赤”不中听,因周出身贫寒,建议在“赤”字后面加个“萍”字,——萍与贫同音,周赤萍未加考虑就同意了,于是周赤萍的名字就这样一直沿用下去,)。从此,开始了他数十年戎马倥偬的军人生涯。。。。。。
各地情况不一样,在北京,报纸政治地位高于电视及电台(第一代领导人确立了笔杆子地位)。所以,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图文类媒体均排在中央台之前。而源自报纸行业的总编职位地位略高于业务部门主管(如节目中心、新闻中心等,这里非指广告业务的业务,因广告属于编外行业,不在电视、电台、报纸的核心领域。基于国情的政治需求,官媒的广告业务可有也可无),特别是在报纸行业,一般听到张口闭口提总编的朋友,大多是出自报纸行业或者北京的电视电台里的人。
而在各地电视台和电台,报纸地位普遍不高,远低于电视及电台,所以一般台内的总编室只是负责排版播出监审部门,特别是政治方向审查,权力不算轻也不算重,政治地位属于和台长办公室主任地位相同,但不是机构核心管理人员。
因为电视电台惯用“总监(英文:Director,也指导演,意思是同类工作属性,管理并引导一众人完成视听节目或作品)”,而不是报纸杂志对于主管领导常用的称呼“总编”。所以总监(也是导演)一般属于频道一把手或者某个部门主管的职位,主要指主管专业领域业务的管理者,不懂行或只懂图文媒体属性的总编是很难胜任的。
宜春电视台胡辛会、冯莉玲这对鸳鸯,可能认识他们的人不多,他们毕竟是有头脸的人,听过他们事的人一定不少!
<<全国新闻系统首屈一指的重特大案件>>就是他俩的杰作,网上都登得到处是的,听说冯莉玲长的是非一般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