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般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种。
记叙文:
1、 以描述为主.写人的,写景的,写物的,都主要将人,景,物表述清楚.记事的,要交代清楚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通常中心思想较为清楚简明.记叙文分为正叙,倒叙和插叙 3 种基本形 式.词汇语句都很丰富,是练笔的最简单的文体。
2、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可根据内容需要,穿插使用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手法。一般记叙文有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人物、地点和时间六大要素。 我们可以用顺叙、倒叙、插叙或补叙法写作。 记叙文 的一般要求: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而有重点。 结构清晰而完整。
说明文:
1、主要是用以描述说明事物,不需要过多的华美的修饰.只要交待清楚事物本身的特 质就好.说明方法有画图法,列公式法,等等很多。
2、说明文是说明事物、阐释道理 的文章。 它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对事物的性质、特点、 成因、 功用等作出科学的解释, 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
说明文的一般要求:内容须带科学性和知识性。有层次、有条理地 解说论点或看法。文字简洁。
议论文:
1、用来发表作者的看法意见的文体.要利用论据来论证论点.一个主论点可以分几个 分论点来充实论证.论据有实事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反论.
2、 议论文是用来分析事理、 阐明观点和主张的文体。 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 论文的一般要求:开头时,根据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定下一个立场或论点。以所持论点为基 础,提出有力的论据或道理来令读者信服。层次须分明、语言要简练。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文章的结构具有规范性、流变性、综合性的特点。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大体分为6种,分别为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对照式、递进式、总分总式。
1、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②先分后总;
③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2、并列式结构
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3、分论点列述式
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4、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5、递进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6、总分总式
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而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等,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1、标题诠释法.许多标题就是文、段的中心,结合文段的内容对标题的含义进行阐释.
2、找中心句.中心句有统领的作用.文章的中心句多在开头和结尾,也有在中间的;段落的中心句多在段头,又叫首括句,也有在段尾、段中的;
3、摘要法.文、段的意思总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思.
4、联合法.文章中段落、层次的意思如果是并列的,那就把它们联合起来,简要概述.
5、词句整合法.文、段、层的主要意思,通常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语句或词语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
6、概述法.某部分的意思有时候很难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那就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在答题的时候,有时候几种方法要交替使用或综合使用.思路是组成文章结构的内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显.
由于思路的灵活性,文章结构的形式也就有多样性;但是,基本的思路是容易认识的,基本的文章结构也是容易把握的.灵活多变千姿百态的思路归结起来,不外三种基本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那么,在提炼作者思路或划分文、段结构层次的时候,一般采用:时间分析法,空间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所谓逻辑,就是指思维规律.它包括以下思维顺序:因果、主次、先后、内外、表里……等等.在记叙文中按事情发展变化或思想感情变化划分结构,在议论文中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格式划分结构,实际上使用的都是逻辑分析法,在说明文中按程序划分结构,实际上使用的是时间分析法.段落层次关系在内容上通常体现为:并列关系(在内容上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共同表达一个意思),层进关系(不同段或层的内容的意思依次逐渐推进深化),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划分结构要从全局着眼,抓住线索,整体思维.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是:
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③情线作者。
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线(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
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
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