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版社或者出书公司,出版社现在基本没什么人去了,都是找出书公司。当出版方案商谈定下以后,作者将完整的书稿以及作者简介交于自费出版代理公司,由公司帮助作者完成选题申报工作。这个工作对于任何一部书稿来都是相当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无论什么书稿,只有通过了出版社的选题论证,才可能得到出版社的批准,最终才能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出版发行。
你是需要在新华书店等正规书店销售还是自己用来赠送或者是网上销售。这是书号的问题。目前的书号管理费一般都在1万上下,如果是比较知名的出版社可能更高。部分出版社还需要另交编审费。
书号一般分为:国内单书号,国内丛书号和国际号(香港号)。除了书号管理费用,国内号一般要另收书稿审读费用1000元/10万字;香港号要另收500元/10万字
国内单书号(即国内出版社分配的一本书一个号),书号费管理费,一万至二万元不等,(不同类型的书、不同的出版社价格相应不同)可在国内公开发行,进入新华书店或二渠道(批发、书商市场)等。可用来晋升职称。
国内丛书号(即国内出版社分配的一个号出一系列的书),一般4-10本,书号费管理费,二万至四万一套(不同类型的书、不同的出版社价格相应不同。)
丛书号即套号,也就是一个书号出一套(系列)图书,一般要求这套书只能定这一套书的“总定价”,单本不能定价,即其中的一本不能与这套书拆开单独进入新华书店或二渠道发售。其号对应的名称一般是“××文丛”、“××文库”等。北京地区目前最知名的出版公司是纸磨坊文化,他们代理个人出书,详情可以去咨询。
自费出书要自己去销售这些书籍,不好卖书、没有销售渠道,这是自费出书的一个通病。大家自费出书如果没有能力可以不印刷那么多,或者可以找出书公司代理出书。
其实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代理发行,只要和出书公司浅谈好,代理发行是不错的方式,利益分成。
个人出书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
一、出版社发行出版:
一般是出版社找到作者,认为作者的书具有销售市场,愿意为其免费出版和推广发行,其合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买断出版权、发行权;另一种是按照销量,作者从每本书里抽取百分之几的赢利。
二、个人自费出书:
作者将书稿发给出版社或出版代理公司,再由编辑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再由编辑提交给社里进行选题申报,通过后,由出版社申请书号,之后由作者确定封面设计,最后印刷邮寄给作者。像评职称出书一般印量少不需要发行,文学艺术类图书的推广发行可交由出版公司来进行。
我遇到很多朋友都问我,怎样才能出版自己的图书?
其实,这既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因为出版图书的流程是固定的,无非是写作——编辑——出版——印刷——销售这几个环节;说它复杂,是因为其中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包括作者的情况、作品的情况和销路的情况,都是千差万别的。正因为这种复杂,出版图书的学问是很大的。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出版业内幕的人,才能做到既保证图书的质量,又做到花费低廉、甚至还有不小的收益。
一 图书作品的分类:有无市场潜力?
笼统地来说,一般人写的书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市场潜力的书,二是没有市场潜力的书。
所谓有市场潜力的书,就是经过出版机构的正常策划、编辑出版,然后上市销售,能够达到目前市场的基本销量,能够给出版机构带来利润的作品。这个利润的数量越大,说明这个作品的潜力就越大。按照目前市场的情况,一本定价正常的普通图书要达到赢利的水平,其销量至少达到5000册以上,而这个销量还是出版社运作的条件小才能做到的;如果让民营公司来操作,其保本点一般要达到7000-9000册。因为与出版社相比,民营公司需要承担额外的出版管理费,而其对外发行折扣更低。
而上面说的都是理想状态。如果考虑退货的因素(一般人文社科书的退货率大约是10%—25%),考虑销售回款的因素(一般图书的销售回款周期大约是6— 12个月),如果一本书开印量不能达到8000-12000册的水平,其预期销量不能达到15000—20000册的水平,一般出版社和民营公司是不会投资的。
很多作者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以后,找了很多出版社和公司,可能这些机构也愿意接待这些满怀热情的作者,但结果往往不能让作者满意,或者是不能出版,或者是条件非常苛刻不能让作者满意。其核心问题往往就是,在专业性的出版机构看来,这些作者的作品市场潜力不够,至少是不是让你充满畅销希望的作品。
我们很多作者会问:既然还没有出版,你怎么就知道不会畅销呢?但出版机构问的问题恰好相反:既然没有出版,你怎么能肯定它会畅销呢?出版机构多数是凭经验和感觉来判断一个作品,当然这种判断未必总是那么正确——要不然也不会有一些后来非常成功的作品成为一些出版机构的漏网之鱼了——但出版机构的这种判断总的来说往往比作者本人要更正确和客观一些。
我遇到大量的作者,特别是刚刚开始创作小说的非常年轻的朋友们,他们总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不止一个作者亲口告诉我,他的作品至少要卖50万册,即使没有50万册也至少能卖10万册!这种自信,一方面让比较资深的出版人感到非常佩服,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到汗颜——因为这种自信的背后其实也是一种盲目!
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我遇到的几乎每一个作者、专家、写手也无一例外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由于这种心情和自信,给自己造成很不客观的评价,从而影响一个作品的正常出版,到头来吃苦的还是自己。当然,在这这样的作品中,并不缺少被泥土被尘埃盖住的金子。因为是新人,因为没有出版过作品,就没有人慧眼识珠,于是金子的光芒被盖住——直到一位赏识他的出版商出现。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的。
说来说去,我上面的核心意思,就是要告诉我们想出版图书的作者,要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那么,到底是什么有市场潜力的作品?客观地说,什么是有市场潜力的作品,这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有位记者问一位著名的出版策划人:什么样的书能够成为畅销书?他回答道:“如果我知道什么样的书能够成为畅销书,我会把所有的这些是畅销书的书都出版了,我就把畅销书排行榜垄断了。”这个回答,一方面是他的谦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文版)在出版之前,曾经辗转几个出版公司,无人问津。直到读书人文化艺术公司看中该书,并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努力,才把一本看似普通的、字数很少的小书运作成年度榜首图书。名列2001年全国非文学类十大畅销书的《一生的资本——获得成功与财富的个性因素》(奥里森·马登著,包刚升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版本),其最初的首次印刷量也不过10000多册。所以,在出版业业内,完全肯定地断言某某书一定会销售到多少多少万册,这几乎跟预言什么股票一定会上涨到多少价位一样。对于畅销书来说,一般的规则和规律是有的,但很少有人能预先确定一本书的准确销量。(这也是本文无法完成的课题。呵呵:)
一般来说,除非你的书已经在外面发表了一部分,并且还有很好的反响,那么出版社才会考虑签你的书,稿费形式分为稿酬和版税两种,稿酬的话就是可以协商一次性给你多少钱,也可以是先按标注支付你稿费,如果销售的好加印的话,每次付你多少样书和稿费(这个要看你们的协商了).还有就是版税,每本书定下版税额,一般都是百分之几,然后就是卖多少给你结多少.
你要是真能认为自己的书能卖几万册或者更多的话,那么你就更应该考虑清楚是通过什么渠道你能卖出去这些书,自费出版书都是你自己的,那么发行也是你自己的,你确信自己能卖出去吗?我很怀疑.而且每本书的成本都不一样,不是书卖了就都是利润的,卖不够数量连本钱都回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