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江小白的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2023-02-11 06: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江小白的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江小白,是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旗下江记酒庄酿造生产的一种自然发酵并蒸馏的高粱酒品牌。

江小白致力于传统重庆高粱酒的老味新生,以“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为品牌理念,坚守“简单包装、精制佳酿”的反奢侈主义产品理念,坚持“简单纯粹,特立独行”的品牌精神,以持续打造“我是江小白”品牌IP与用户进行互动沟通,持续推动中国传统美酒佳酿品牌的时尚化和国际化。

“简单纯粹”既是江小白的口感特征,也是江小白主张的生活态度。江小白提倡年轻人直面情绪,不回避,不惧怕,做自己。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的品牌主张延用,已经渗透进21世纪的现代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繁衍出“面对面约酒”、“好朋友的酒话会”、“我有一瓶酒,有话对你说”、“世界上的另一个我”、“YOLO音乐现场”、“万物生长青年艺术展”、“看见萌世界青年艺术展”、“江小白Just Battle 国际街舞赛事”,《我是江小白》动漫等文化活动。

随着时间的发酵,江小白“简单纯粹”的品牌形象已经演变为具备自传播能力的文化IP,越来越多人愿意借“江小白”来抒发和表达自己,对于这个复杂的世界而言,或许人人都是江小白。

我对老白干与江小白战略的看法与建议

衡水老白干与江小白,是营销圈子时不时拿出来谈论的两个案例。这两个品牌特点很明显,公关推广做的好,营销的结果却并不如意。

说一下,我认为老白干存在的问题与机会。

老白干这个品类在历史上形成的认知“不是很贵”,这个老白干相对便宜的认知改变不易,不上头也不是老白干独有的特性,而且不上头这个特性也不是很有价值感,无法用不上头塑造高端认知。

衡水老白干做高端,需要的是一个让人们认可其是高端酒的rock。

老白干犯了一个战略骑墙的错误,它想用一个品牌同时占据老白干品类与高端酒两个心智位置。这种战略骑墙是很难成功的。老白干品类代表不了高端(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中低端,这跟它目前的高端诉求是冲突的),高端位置也已经有品牌占据了。

老白干有两个战略机会。

一个新品牌要获得成功,它应当是一个新品类的第一个产品;或者,新品牌应当作为领先产品的对立面而存在。老白干想做高端定位,要么是抢先占位,利用它拥有的一个优势“世界烈酒大赛最高奖”,提出高端烈酒第一品牌的定位口号,占据这个高度白酒品类代表者的位置,要么是站在茅台的对立面,提出新型白酒开创者的定位口号(这个较难,难在认知优势不好找)。这是老白干的第一个战略机会。

第二个机会,就是代表并做大老白干品类。

对老白干不上头有不同看法的人,基本都是不认可它做高端对标茅台。大家都觉的它是中低端酒。

老白干,不上头,中低端酒,就是老白干在顾客心智里现有的东西。改变人们的想法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是一桩极其艰巨的任务。发现并利用现有的东西则要容易得多。

老白干可以利用这个在预期客户心智已有的位置,定价中端,针对兄弟喝酒,做中端宴请白酒第一品牌,做大老白干品类。

酒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它用价格带认知的特色很明显。

老白干如果主推99 199 299这个价格带。

继续宣传之前的喝出男人味。。再渲染下兄弟喝酒,不怕醉的感性诉求。

然后配合不上头配称。就很管用了。

宴请除了高端宴请,朋友兄弟,社会小哥,战友等的聚会,也是一个消费量很大的场景,这种喝酒场景一般都是六七个人,不醉不休。喝醉了不上头,对这个喝酒场景真管用。(喝醉了真头疼,不上头是这种酒宴的强需求)

当一个品牌破坏了已有的定位,或者企业运营没有遵循顾客心智中的定位来配置资源,则不但新投入顾客不接受,反而将企业巨大的资产浪费甚至使企业走向毁灭——邓德隆

放一张,小郎酒的海报。接着说说,跟老白干有亲密关系的江小白。

江小白缺少一个占主导位置的消费场景。大家认为的小瓶酒的小饮小聚场景,并不属于江小白。那只是一个消费江小白的场景,而不是属于江小白的场景。

小瓶酒的位置属于小郎酒。并不属于江小白。并不是瓶子小、有一定名气,江小白就能去抢占这个位置。

小瓶酒与青春小酒,是两个位置,两种消费人群,不同的消费场景。

小瓶酒小聚小饮的消费场景是跟小郎酒强关联的,江小白在这个消费场景里并不能建立主导地位。友人之间日常小聚小饮消费白酒的主力人群是白酒的重度消费客户(并不是不怎么喝白酒的年轻人)无论从品牌名气、品牌档次、身份归属感还是口感,小瓶小郎酒才是这个群体的首选。(喝惯白酒的人,不会选择江小白,对此说法有异议的应该不多)而年轻人平常的小聚小饮,也不是江小白能占主导位置的消费场景,更多情况下,人们选择的饮品是,可乐、果汁、王老吉、精酿啤酒、红酒、洋酒,大部分人不会消费白酒(比例很低的人群频次会选择江小白,购买肯定有,比例频率不高)

江小白存在一个问题,有一个机会。

江小白找了一个青春小酒的位置,借助社交媒体红利,使用微博微信把这个位置植入了年轻人的心智,可它并没有给青春小酒找到一个动机清晰的、能占据主导位置的消费场景。当下的小聚、宴请、夜店都不是江小白当下能主导的场景,小白无论在餐饮渠道还是ka卖场还是夜店,无论是做纯饮还是混饮都没做到爆炸式增长(调和酒的主流消费场景是夜店,那个场景是野格等洋酒主导的消费场景,但是混饮喝法将是江小白找到源点消费场景后,销量爆发的一个关键点)

因为没有自己独有的消费场景,青春小酒的位置虽然很好,但始终没有出现与此位置相匹配的销售业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如果草原上只有稀疏的几丛干柴,却遍布绿色的大树与小草,别说燎原,等干柴烧完了火种都会熄。想燎原,就要先找一个到处都是干柴的草原。江小白也一样,想形成消费潮流,也要找到一个密布干柴更易点燃的源点渠道与人群。

大学生是潮流的急先锋,对于江小白来说,这个有心智资源与示范作用的草原是校园。江小白在战略源点期的规划,可以参考初期同被人们认为难喝,形容为煤油味,却通过聚焦源点人群大学生,聚焦源点渠道大学酒吧狂热发酵,热销起来的野格,学习下通过聚焦高势能人群——“极限运动员”,举办极限运动热销起来的红牛。

成功的公司在起步时往往高度聚焦于一个产品、一个服务或一个市场。

江小白的战略机会就是继续强化青春小酒的认知,选择聚焦源点人群“学生”聚焦饮用方式“混饮”,通过战略配称占据几个江小白有认知优势,却无人占据的,对饮用白酒有强需求的消费场景。

例如,学生的第一次失恋情愁、寝室看球与酒吧社交的激情、大学毕业宴的离愁、告别校园时分手的苦闷,到告别青春时第一次应聘失败的苦涩,到第一次同学聚会的缅怀青春,围绕她们借酒消愁、励志与社交的白酒饮用场景,满足学生抒发“挫折、爱与友情”的情感需求,用江小白擅长的文案去共鸣。用十年的时间去夯实这类饮用场景,培养消费情怀与消费习惯。

等一批一批学生顾客融入社会,她们自然而然就会将对江小白的消费习惯,延伸到聚会、职场团建、夜店,爱上江小白的她们,还会改喝别的品牌吗?我想大多不会。除非有高端需求的宴请,(高端宴请本身就不是江小白应追求的消费场景)才会试试茅台五粮液,但这种情况跟网上说的给别人培养白酒用户根本是两码事,喜欢与场景需求不得不喝不一样,就是爱喝其它品牌的顾客在高端场合,也不得不换茅台五粮液。这种高端宴请结束以后,人们还是会喝回各自消费惯了的品牌。

江小白不应急于去开发大众青年,微软做到年销售额1亿美元花了10年时间,沃尔玛做到年销售额1亿美元花了14年时间,红牛在全球做到年销售额1亿美元花了9年时间,红色罐装的王老吉在中国做到年销售额10亿元也花了9年时间。

早期聚焦源点人群缓步发展,可以使品牌在孕育期免受集中、突发的负面冲击,有效防范“呼啦圈效应”的引发。新品类或新品牌的产品难免会有一些缺陷,慢节奏的推进,使品牌有时间和机会根据市场反馈来修正产品和完善各项运营,把激发负面反应的因素减至最低。

战略配称重点做渠道与公关活动。

渠道方面,江小白可以成立校园事业部,负责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校园内外开设经营江小白酒吧,在大悦城这种年轻人聚集的mall开学生主题居酒屋,同时培养学生经纪人,聚焦学校周边KTV、餐饮、商超和线上平台进行饱和式的渠道铺货。

公关方面可以做营利性的,比如,做周边联名产品,做培训,做音乐节,做比赛。通过这种销售与公关一体式的营销方式,把江小白的饮用场景与消费情怀植入学生心智。(不要小看学生对白酒的消费能力与学生市场的消费容量,试试从初中生失恋算起,再加上香港澳门台湾与国外的大学算算看。。)

小企业要打游击战,找一块小得足以守得住的阵地,精耕细作。

只有盯紧一个狭小的细分市场,品牌才可能在顾客心智里占有一席之地。

只有使公司或品牌长期聚焦一个能处于领导者的利基市场,才能培养出强大的公司并确保将来获得成功。

1.江小白的情感营销有什么作用?2.江小白是如何建立与用户的

江小白的情感营销提高企业与客户的粘性,江小白是精准定位建立起用户的。江小白采用了情感营销策略,通过精准的情感设计、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口碑等营销方式,近年成为白酒行业中的一匹黑马,这启示白酒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该对目标消费者进行精准定位,对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心理、情感诉求进行把握,通过对产品赋予情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采取情感营销,提高企业与客户的粘性,不断革新其营销模式,以求自身的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