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2023-02-11 04: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比较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有很多,具体说明如下:

《西昌学院学报》、《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德州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新余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等学报。

你朝孩子又吼又叫,是因为你“又穷又忙”

芽芽妈猜测,如果做一个网络调查,问每一个当妈的,孩子在什么时候最省心?她肯定会说在月子里的时候。

因为那个时候宝宝吃了睡,睡了吃,根本无需过多操心。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我们的耐心也越来越有限,常常陷入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却又懊悔无比的怪圈。

芽芽妈说这话,是因为昨晚的一件事。

朋友莉莉发来微信,说一起出去吃饭。芽芽妈很惊讶,自从她家大宝二宝相继出生后,这个曾经雷厉风行的女人基本脱离了所有的社交圈。

女人当妈后,话题肯定离不开孩子。莉莉一脸苦恼,眼睛四周还挂着黑眼圈。

果不其然,她说自从当妈以后脾气越来越差,孩子一闹忍不住就炸毛。虽然她也不想这样,但就是一到气头上就控制不住自己。

芽芽妈相信,像莉莉一样遇点小事就炸毛的妈妈绝不是少数。但有时候真不能怪女人脾气差,真的是当妈后太累了。

这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应该就是中国妈妈。

从早忙到深夜,24h随时待命,既要包揽一家子家务,又要照顾孩子生活起居、接送孩子上下学、检查作业……而且一年365天,全年不带歇,没有休息没有个人时间。

说实话,这么忙,换谁都脾气都好不到哪里去!

大吼大叫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

只是,你知道,吼孩子骂孩子打孩子会带来什么后果吗?

我们追随专家观点,总结了一下:

●后果一 :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懦弱。

●后果二 :孩子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

●后果三 :孩子情绪化严重,动不动就发脾气。

●后果四 :孩子变得好乖,但就是爱讨好人。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来处理这一切的情绪呢?

当然有。

根据罗娜·雷纳所著的《不吼不叫》中提到的理论,在吼叫发生之前,通过A-B-C-D-E法则的5个步骤可以让我们慢慢放松下来。

A:自问(ASK)—— 自我感觉如何、现在的想法是什么、能否改变现在的看法?

B:呼吸(Breath)—— 作出回应前,缓慢的深呼吸可以帮助自己调整情绪。

C: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用积极的想法替代生气的想法,直到平静下来再与孩子沟通。

D: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一个拥抱还是一句鼓励?他的行为想要表达什么?对他的期待是否超出了他的年龄层?

E:同理心(Empathize)——倾听孩子的诉说,换位思考他的感受和想法,并尝试理解他,这样可以更好的确定他的需求。

说到底,之所以对孩子“又吼又叫”,芽芽妈觉得还是妈妈们“又穷又忙”的缘故!

这里所说的“穷”,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贫穷”,而是一种“穷”的心态。

比如说,芽芽把一盒崭新的蜡笔细细地掰断,如果芽芽妈想到的是这盒蜡笔价值多少,这样掰断等于浪费了多少钱,这就是一种“穷”的心态——总想着节俭,想着价格和成本,就会忍不住阻止孩子的行为,甚至为此大声呵斥孩子。

如果换一种心态:蜡笔固然是画画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它更是玩具,它可以用来画画,自然也可以用来掰着玩。并且掰断蜡笔这个活动,很锻炼孩子小肌肉的灵活性。

这么想就能静下心来,询问芽芽掰断蜡笔的原因,以及他是遵守什么规则来掰的。

也许芽芽会说:蜡笔太长所以要掰断、每一根要掰成三节、掰断后就变成更多的蜡笔、掰断的蜡笔不同的颜色之间可以搭配得更漂亮... ...

芽芽妈会忍不住赞叹芽芽的奇思妙想,甚至可以创造更多的规则,陪他一起掰蜡笔玩。

该如何摆脱这种“又穷又忙”的境界?

01

减少自己的家务量

如果和老公分工,一个去洗碗、洗袜子、收衣服,一个负责敦促和检查作业;用洗衣机去洗衣服、用扫地机器人扫地拖地;一天买好几天的菜或者偶尔点个外卖……那是不是会腾出很多时间呢。

妈妈要做的事情没那么多了,焦虑就减少了,就能更好地陪孩子。

02

与孩子一起努力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妈妈与其坐在旁边督促,不如也拿出书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还能在他心中树立起一个榜样的形象。

同时也是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充实自我的时间,与孩子一同成长是我们能做到的最温情的陪伴。

03

改变自己的金钱观

生活中许多零零碎碎的事情,其实花不了几个钱,对家庭财富完全没有影响,却能较大地改善生活质量,或者说,能提高生活感受。

因此,能用小钱解决的事情,千万别舍不得花钱。

04

实现与孩子的每个承诺

孩子其实很“较真”,他会把我们的每个承诺都当做誓言。“周末带你去游乐园”“下次去超市给你买玩具”“放假带你出国 旅游 ”……

当妈妈没有做到时,孩子的信任就会一步步瓦解,甚至会给孩子树立坏榜样,当孩子失信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这其实是自己导致的。

承诺要量力而行,可以许诺一些简单的事,例如今天一起玩半小时积木、明天一起看一个小时电视...妈妈既能完成承诺,也可以达到陪伴的效果。

05

与孩子像朋友一样谈心

孩子也有烦恼,拿出空闲时间去与孩子聊天,倾听他在这个年龄段思考的事。与孩子分享彼此的时间与喜怒哀乐,是拉近距离的最佳方式。

妈妈对孩子要求的越高,对自己就会要求就会更高,生活压力加上紧张的节奏,让自己变得失去自我。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轻松,为了亲子关系,不能这么逼孩子了,也不能这样逼自己,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智慧,更需要我们控制好节拍,让孩子在温和的气氛下成长。

参考文献

[1]牛小云.儿童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家庭教育[J/OL].学周刊,2020(06):189.

[2]贾文华.略论亲职教育的缺失——少年弑亲行为引发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1):93-98.

[3]. 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 2019年[C]. 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9年第5期).2019:331-373.

[4]李萍. 现代家庭冲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C].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江苏省老年学学会:1994:108-115.

民国,一个全民学武术的时代,一个武术名家涌现的时代

民国是一个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武术是一个充满神秘的东西,当武术遇到民国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说到武术,我们总能想到少林、武当等门派,说到 武术我们也总会想起师傅徒弟,传男不传女的盖世神功。但是,民国改变了以往的印象,让武术不在是宗门的特色,也不在是一对一的师徒制。

朝廷为了防止民间武装力量对统治者的反抗,各个朝代对于武术的态度可能不一样,但是大部分时代对于民间武术是禁止和否定的。

而像宋朝这样重文轻武的朝代更是多次颁布“禁武令”,元朝为了防止汉人的反抗,也是严令禁止汉人习武。

从秦朝时候的禁武令到清朝灭亡,虽然有些朝代对于武术十分重视,比如唐朝创立武举制度。整个历史上举行了500多次的武举考试,但是这些都是我为了给国家招贤纳士。

但是,民国不一样,在民国不管是民间还是国家对武术都表现出十分重视的态度,民国改变了几千来国家和民间对于武术的众多习惯。民国时期的武术名家不仅研究武术的技法,更加对武术的学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吸收了西方的一些内容,将中西方的文化进行融合。

民国历时38年,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当时形成了“耻文弱,多想慕于武侠”的思想。

梁启超说:“ 尚武者国民之元气, 国家所恃之成立, 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

国家和民间都觉得,要练好武术才能保家卫国,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武术。1927年,蔡元培等人以增强国人体质,弘扬中华武术为宗旨,建立了中央国术馆,张之江任馆长。为了中央国术馆的发展,每年都会召开会议为之后的发展出谋划策。国术馆一共分三个体系,分别从中央、省市到县,都开设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之后,政府变开始下令各个县级城市都要开设国术馆,可见当时国民政府对于武术的重视。特别是中央国术馆,更是由中央统一管理,经费由政府承担。

政府对武术重视,改变了以往朝廷禁止民间练习武术的局面,一大堆的民间武术团体开始涌现。特别是广东地区武馆也是层出不穷,各大武术名家也在那个时期出现。比如众所周知的叶问也是那个时期涌现的武术名家。南京也是如此,根据史料记载,街上大把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普通百姓中也是个个身手不凡。很多拍摄的电影都是和那时候的武术有关,比如《一代宗师》和《精武门》、《叶问》。

除了,政府、武馆,就连学校也开始纷纷开设武术课,而且也正是学校武术课的开设让武术才可以在更多人中传播。

不过,武术一开始在学校并不是主流,一开始学校并不热衷开设武术课。武术从1915年开始进入学校,但是学校只是将武术课当做选修课。要不是那些提倡武术的精英们的努力,武术就不会成为学校的正式课。

比如张之江在1928年的时候提出了《请令全国学校定国术为体育主课案》要求将武术成为学校的正式课,在1931年时候,张之江又两次提出类似的提案。就是经过这些国术提倡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国术变成了学校体育课的中心。终于在20世纪中期时候,政府以行政命令规定武术为必修课。而且对于拳术的种类和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加,武术的教学也更加的系统化和正规化。1936年时候,规定了大专院校开设了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拳、刀剑棍棒术等多种武术类别。

从政府、民间到学校,整个社会都在学习武术,最重要的是不管男女都在学习。这些改变了武术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也改变了传统武术一对一师徒教学的模式,变成了一对多的团体教学。

武术在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从边缘到主流。那么学校的武术教师又是从何而来呢?

武术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学校大多是聘请民间的拳师作为学校的教师,这些是民国初年时比较常见的聘请教师的渠道。就算到了民国后期,有些学校依旧会聘请民间拳师。比如北洋政法学校和清华学校就聘请了形意拳家刘奇兰之子刘殿琛作为学校的武术教师。这些民间的武术大师对武术在学校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会聘请民间武术大师作为教师外,学校也会聘请武术社团的成员作为教师。比如上海精武会、国术馆等武术组织都是学校寻找教师的场所。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专门的武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是学校聘请教师的人选。而且学校对于武术教师的要求是除了会教武术外,还要会将其他的体育科目,类似现在的体育教师会教授多门体育科目。所以专门培养会武术的体育教师的专科学校就出现了。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有着专门的体育专科学校,但是实际上这些学校开设武术课程也并不多,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对于国术的研究并不深。当时的专科学校,一周33课时中只有1课时是武术课程,所以这些教师的实际质量也是堪忧。

而对于当时国术的上课教材也是比较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方面政府没有成立专门编写武术教材的部门,另一方面就算编了学校也没有很好的利用。1919年的时候,北京体育研究社建议北洋政府统一规定武术教材,当时的北洋政府通过这个提案,要求各个省要学校去办理。1934年的时候,政府也曾拜托中央国术馆编写教材,当时也初定第一期教材,小学高年级学太极拳,初中学习五行拳、弹退和劈挂刀、三才剑,而高中则学习八极拳、八卦掌、梅花刀和昆吾剑。不过总体上教材还是比较乱。

民国时期对于武术的另一个贡献是将武术提高到了学术研究的高度,精武会是大家所熟知的。精武会对于武术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精武会本着“无文不能行远”的原则,出版了众多的武术书籍,比如《达摩剑》、《五虎枪》等。为了更好的宣传武术,精武馆还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创立了《精武本纪》会刊,而且由孙中山亲自题词。

之后精武会还建立了诸如《精武特刊》和《精武杂志》等多种刊物。虽然一开始时他们只是刊登了一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些和武术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的只是介绍武术的技法和套路,这些介绍不能算是对武术学术的研究。但是到了30 年代之后,他们开始刊登一些武术名家的言论、精武消息、随笔和对武术的考证,慢慢的与学术靠近。

除了精武会之外,国术馆也开始对武术进行学术研究,中央国术馆从创立之初就有编辑部门,他们对武术图书进行整理和出版,到1935年的时候他们已经出版了比如《形意拳摘要》在内的22种图书。而且在1929年的时候,也创立了《国术旬刊》,中央武术馆刊物的也带动了省市和县级国术馆创办刊物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名家关于武术的看法和言论发表在了《国术旬刊》的“论文”栏目中。

武术家们也开始纷纷写书要阐述自己对于武术的看法,也有人开始写书介绍武术套路的图示和套路练习方法。甚至也有人开始将武术与自然科学联系起来,比如在《形意拳抉微》中开始讲述形意拳的肌肉运行过程,也有人将太极拳和心理学联系起来。这些著作的出现都让武术走进了学术圈子。

虽然,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学校推广和武术教材并没有像现在这么专业,但是正是民国时期这样的一个过渡转折时期的出现,才有了现在武术的发展。那时候的武术研究兴起,也是民国时期武术的发展才让中国的武术走向了国际。

参考文献:

[1] 张修昌; 唐守彦. 民国时期武术学术研究及其启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2-25 .

[2] 白银龙; 赵兴武; 普春旺. 民国时期习武之风盛行的历史动因与影响[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 2017-06-15.

[3] 韩冰; 路彩红. 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课程发展研究[J]. 北方文学(下半月) , 2011-10-25.

[4] 姜丙刚; 马文国.民国时期武术学术研究及其启示[J]. 搏击(武术科学), 2013-04-28 .

[5]吕思泓. 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考论[J]. 中国体育科技 ,2016-01-1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