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临床与病理杂志子宫切除

2023-02-10 08: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临床与病理杂志子宫切除

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也正是按着这样的思路,不断突破,最终实现了未病先防。

宫颈癌,通常起源于 转化区 (宫颈鳞柱状交界区),这一位置在哪?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基本解剖:

移行带(transformation zone) :原始鳞柱状交接+由于柱状上皮鳞状化生的区域,即柱状上皮 鳞状化生最远 的 内界 到 距离宫口最远的纳氏囊肿 的 外界 之间这一区域,这一概念在阴道镜术语中也称: 转化区。识别转化区是阴道镜学者务必掌握的基本技能。 这里的移行,我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原始含义,两种上皮的交接地带;另一层因为这个区域尤其是柱状上皮是随着年龄和激素水平变化的,因此在不停的移动, 1岁以内的胎儿,性发育以后的女性 其移行带生长较快到达了宫颈外口 以外 的部位,这个时候宫颈柱状上皮因为缺乏遮蔽性,暴露出下面的红色黏膜,临床上把这种生理现象成为“宫颈假性糜烂”,到 38岁左右 移行带逐步回缩 到 宫颈外口位置, 绝经后 缩回宫颈外口 以内 。【总体上是移行区不断向宫颈管内缩的过程】

阴道的酸性环境是诱导凸出的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适应性化生的主要因素,这种酸性环境可以直接改变基底层上皮基因组的稳定性及表观遗传学,使柱状上皮在基因层面的自我认知逐渐向鳞状上皮过度,这种改变导致了细胞核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为细胞癌变打下了生理基础。

而如前所述,什么时候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会向阴道凸出,就是在青春期以后直到绝境前这一很长的时间里,其中雌激素越旺盛,其凸出外翻于宫颈的状态就越显著。而这一时期,伴随女性性格生活的开始,又一激发细胞基因组不稳定的因素出现了,正是这一因素的参与,最终导致了转化区细胞的癌变。

这一强大因素就是人乳头瘤病毒,即HPV,它是一种性传播病毒,分为高危亚型和低危亚型,只有高危亚型才可能引起宫颈癌,低危亚型只能引起尖锐湿疣、皮肤疣等一些不伤根本的疾病。

这里一定要区分: 高危型和低危型 。

高危和低危的分类标准是回溯性的: 能从宫颈癌中检出的亚型定义为高危型,而未从宫颈癌中检出的即为低危型。 所有低危HPV亚型从未导致过宫颈癌,但可以导致尖锐湿疣,如HPV6、HPV11;或皮肤疣由HPV1~4引起。 高危型的持续感染,通过 两种病毒蛋白促进抑癌基因产物降解或抑制其功能 (E6—抑—p53;E7—抑—pRB) 从而导致了 LSIL、HSIL、原位癌甚至浸润癌 。

总之, 多数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且机体有抵抗再感染的作用。70%的HPV感染可在一年内清除,两年内清除率可达90% 。而只有 持续性 且 高危型HPV(HR-HPV)感染 ,才是CIN3和宫颈癌的最重要独立风险因素。而持续性的定义:是相隔至少12个月以上的生殖道样本中能检测到 同一型 HPV。HPV16是最易引起持续性感染的HPV亚型。 全世界70%以上的宫颈癌和60%以上的CIN2/3由HPV 16和HPV 18引起。 感染高危亚型HPV者患浸润性宫颈癌的风险非常高, HPV16感染者OR值为434,HPV18感染者的OR值为248。

这里我们要注意: 所谓的病毒清除, 只是细胞学方法在脱落的上皮细胞中检测不到HPV,我们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病毒清除”是 【1】通过真的清除病毒得以痊愈,还是【2】病毒以潜伏状态持续存在于上皮的基底细胞中,只是我们在脱落细胞中检测不到而已。

我国高危型HPV感染在30岁前后呈现双峰状,即30岁和30岁后分别出现高危型HPV感染高峰。我国人群HPV感染以16、52、58为主(均为高危型),宫颈癌患者感染以16、18为主,占到80%。

95%宫颈癌由8种 高危型 HPV所致( 16 . 18.31.33.45. 52.58 . 35),其余5种具有致癌性的高危型39.51.56.59.68.(34),5种中等风险型: 26 . 53 . 66 . 73 . 82 。 HPV16持续感染3-5年后,癌前病变检出率高达40%。

总之,正是在宫颈生理因素(柱状细胞外移在阴道酸性环境诱导下发生化生)+宫颈激发因素(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联合作用下,最终导致了宫颈转化区上皮细胞走向堕落,向癌转变。

生理因素我们无能为力,但激发因素我们大有可为。

HPV疫苗是由HPV病毒外壳L1蛋白自身重组成分制备的,不含遗传物质的非感染性衣壳,没有传染性,即HP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肌肉注射疫苗能诱发机体产生高效价抗体,比自然感染诱发产生的抗体滴度高50+倍。 VLP疫苗只能预防同种型别病毒感染 ,作用途径:【1】抗体渗入到表皮上的分泌物和(或)【2】血清抗体直接渗出到损伤部位。

阻断激发因素后,对于癌变的结果,我们能做的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多早呢?在没浸润以前,在癌前病变以前,在稍稍有点异常细胞以前……

1928年希腊裔美国人Papanicolaou报道了最早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也就是 巴氏涂片 ,但当时并不知道其价值,后来他利用这种检查方法 研究女性激素周期对阴道细胞 影响时,无意中在宫颈的细胞涂片中发现异形肿瘤细胞;1941年他在《美国妇产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阴道涂片在子宫癌中的诊断价值”一文,这种检查方法才被普遍重视。

细胞病理学的先河被探索者打开,经过大量实践后,人们发现各地的病理报告语言良莠不齐,无法将各自的研究同质合并,因此催生出统一报告语言的需求。1988年12月由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在马里兰州 贝塞斯达 举办研讨会,目的是 更新和统一巴氏试验报告判读术语 ,出版了《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的Bethesda报告系统》(TBS),此后数次修订TBS-1992,TBS-2001,TBS-2014等。

因为巴氏涂片的标本利用率不高,敏感性特异性的局限,后来人们改进了这一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筛查效率。

1996年 液基细胞学 方法( Liquid Based Cytology,LBC )首次通过FDA认证,从而逐渐取代了毛刷直接图片的巴氏试验。而 液基细胞学方法的剩余样本还可以用于HPV DNA的检测。

1999年和2000年,革新的细胞学实验室制片技术TCT(ThinPrep Test,TCT)及AutoCyte(Liquid Cytology Test,LCT)相继被引进中国。其后又增加了自动化判读系统,但至今未显示出比人工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

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提出了宫颈病变诊断的三阶梯原则: 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 。

正式界定了 细胞学检查才是筛查宫颈癌的起点 ,而不是筛查HPV。因为到目前为止,任何方法都不能证明初始HPV筛查比反馈性试验,增加HPV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和成本—效益。同时也 没有 临床证据表明HPV作为一线筛查的有效性,尤其是 宫颈腺癌患者HPV检出率低,只做HPV可能漏筛20%左右的宫颈腺癌患者 。但可在细胞学基础上补充HPV或与之联合来提高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 刮取宫颈管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有无病变和 CIN或癌是否累积宫颈管 。

ASC-US 人群中报告率约为5%,经子宫颈活检诊断为CIN23的概率在10%以下,浸润癌风险低至0.1-0.2%。细胞学HSIL应立即转诊阴道镜检查。AGC是不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AGC)。 用HPV分型来分流ASCUS: 数据显示,HPV16(+)的ASCUS患者2年内发生CIN3+的累积绝对风险为32.5%,CIN2+的风险为51.6%。

①细胞学异常处理流程:

②高危HPV阳性处理流程:

③细胞学+HPV处理流程:

④细胞学+高风险HPV处理流程:

⑤LSIL的处理:

⑥HSIL及不典型腺细胞的处理:

⑦细胞学异常的随访:

1924年, Hans Hinselmann(德国) 应用双目解剖显微镜,在强光源下将宫颈放大,起到了活体放大镜的作用,以期望早期发现宫颈癌;1928年, Schiller发明碘试验 ,于碘不着色区域指导活检,后来Hinselmann又发明了3%或5%醋酸试验帮助检出早期宫颈癌,普遍认为醋酸可使上皮和间质的细胞角蛋白10发生可逆的凝结,同时 瘤变细胞中的核蛋白会大量沉淀出足以遮挡皮下血管 ,使光无法到达红润区,在浅层即被反射,因此呈现白色,CIN3较CIN1、高浓度较低浓度醋酸呈现白色的时间更快,该沉淀由酸变性引起,可被细胞慢慢中和,50~60s后醋酸白消失。 当然, 化生、愈合、病毒感染可增加核蛋白量,产生醋酸白效应,这也是影响其诊断特异性的主要原因。 阴道镜对HSIL的诊断灵敏度:单点60.6%,两点85.6%,三点95.6%。【 注 】 Lugol染色即Schiller碘试验 的生理学基础: 成熟鳞状上皮含有糖原,柱状上皮不含糖原,化生的含有多少糖原看化生程度。

这里的阴道镜检查不只是为了取活检,其在镜下也可以做一定的初步判断。

转化区 :可分为123型: 1型(转化区完全可见),2型(转化区部分可见,借助器械可完全看见) , 3型 (即使借助器械也 无法 完全暴露转化区)。转化区是否清晰暴露决定着阴道镜是否满意,从而决定着后续处理流程、及治疗方案选择: 12属于满意的阴道镜检查,3属于不满意 。

①阴道镜下对 宫颈 的评判:

②阴道镜下对 阴道 的评判:

可根据相应的阴道镜满意程度及之前细胞学和HPV结果,决定报正常阴道镜、宫颈管取样、多点活检取样以及其他切除取样总组织学病理,而一旦取了病理就 进入第三阶梯:组织学的流程。

切除活检范围示意图:

一般门诊的阴道镜并不具有全麻的措施,为了提高效率基本上都做多点活检,阴道镜判断可能浸润的后续将进行诊断性宫颈锥切,当然这种诊断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活检的结果即纳入组织病理学的处理流程,分类为CIN123,或者LSIL以及HSIL,或浸润等。对应关系为CIN1——LSIL,CIN23——HSIL,而他们的不同处理则依据下图:

他们的不同处理我将不厌其烦的分别罗列出,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①组织病理学确诊为LSIL

②组织病理学确诊为HSIL

③不同CIN的处理

④不同CIN的处理

治疗形式根据不同的病变等级及其后续的癌变或扩散风险来制定。

而 能否阻止宫颈癌的发展 取决于 是否破坏和切除整个移行带上皮 ,而不仅仅是癌前病变区域,这个方法对80-95%的病例有效。因此,要通过 转化区的满意程度 来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以此来达到尽可能的切除高危病变区。

①锥切方式选择:

②锥切方式比较:

③锥切的缝合:

①宫颈癌2009 FIGO分期:

②宫颈癌2014 FIGO分期:

③宫颈癌早期的临床分期:

微小浸润癌(IA1):介于HSIL和显著浸润癌之间 ,是一个组织学概念, 提供地转移风险小的可保守治疗的机会。 1997年SGO设定:单灶或多灶,最大间质浸润深度不超过3mm,水平播散不超过7mm,同时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的证据、没有融合性及不规则状微浸润灶。

宫颈切除术 后尝试怀孕女性有43%成功妊娠,孕早期流产率(16%)及孕中期流产率4%, 与普通妊娠人群相似。

④Ib1:临床肉眼病灶直径≤4cm的处理:

⑤局部晚期宫颈癌(Ib2:临床肉眼病灶直径>4cm~IIa2)的处理:

⑥宫颈癌的放化疗: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 是宫颈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临界值为 1.5ng/ml,正常鳞状上皮成分不入血,但癌会释放入血。其对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44-67%,特异性86-90%,可作为量化指标用于预测疗效,监测复发,警示转移。

《宫颈与下生 殖 道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第3版 狄文 2018年10月

《宫颈癌筛查及临床处理:细胞学、组织学和阴道镜学》赵澄泉等 2017年10月

《子宫颈病变的诊治要点》第2版 章文华 2015年4月

《妇产科学最新诊断与治疗》第11版 2018年1月

《妇产科学》第8版 谢幸 苟文丽 2013年3月

《妇产科学》第9版

《妇产科学》八年制 第3版 沈铿、马丁等 2015年8月

《妇产科学》规培教材 杨慧霞、狄文等 2016年2月

半夏长安

2020年5月12日

北京地坛医院的专家介绍

陈志海,男,汉族,医学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感染一科主任。199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擅长对各型肝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对各种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及与传染病相关疑难病症的鉴别诊断。尤其在发热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腹泻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2001年,北京市卫生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2002年,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2003年,北京市: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获得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资助。2003年10月至2005年,受卫生部聘请,作为临床方面的专家,从事新疆、青海、云南、宁夏等四省区的基层医务人员的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传染病的培训工作达二十余次。2005年6月、7月,受卫生部派遣,分别到甘肃、四川处理病毒性脑膜炎疫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马秀云,女,50岁。职称:主任医师。1978年毕业后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近30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担任门急诊部主任十余年。对于常见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抢救、治疗及管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如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乙型脑炎、伤寒、斑疹伤寒、麻疹、猩红热、狂犬病等等。参加了多种治疗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特别是1996年起参加多项国际多中心肝病新药临床研究,其要求严格、管理规范,科学性极强,从中积累了许多新药研究的经验,掌握了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最新进展,对抗乙肝病毒新药的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均有较深的研究,能更准确的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参加的国际多中心研究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和Ⅳ期临床研究,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Ⅲ期临床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初治病人和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乙型肝炎病人的Ⅱ期临床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研究,汰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研究等。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临床授课及北京市CDC组织的全市医疗单位的夏季肠道门诊、出血热等传染病培训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0来篇,参与传染病专业书籍及科普书籍的编写工作。现担任门、急诊部主任,门诊党支部书记。刘景院,男,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199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毕业,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工作14年,现任肝炎三科及重症监护室副主任。专业方向:(1)病毒性肝炎的诊治;(2)重型肝炎及各种肝衰竭的诊断、内科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3)肝硬化腹水的系统化治疗:合理利尿及腹水浓缩回输治疗;(4)肝病合并心血管疾病;(5)肝病合并尿毒症的药物及血液净化治疗;(6)传染病危重症的抢救;(7)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监护治疗。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呼吸监护及机械通气、高级心肺复苏、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护及循环支持、危重病的营养支持、强化血糖控制、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目标化治疗、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腹水浓缩回输技术、经皮快速气管切开术和常规气管切开术等。工作业绩:曾抢救各类肝衰竭病人200余例,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及人工肝支持治疗600余例次。作为主要负责人进行肝移植术后监护30余例,ICU好转率100%。成功抢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源性肝病,SARS、AIDS合并呼吸衰竭等危重病数十例。每年进行院内外危重病人会诊100余次。连续两年来负责传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心电图培训,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生的教学工作,指导进修医生20余名。发表论文15篇,参加了《肝炎问答》(李兴旺主编)、《肝病防治》(范晓玲主编)的部分章节的编写。2003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李秀兰,女,硕士学位,传染病专业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198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六年制本科毕业;1993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被团中央授予青年岗位能手;1999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0年公开竟聘担任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临床科主任;2001年担任北京地坛医院医务部副主任;2002年—2004年在职攻读北京大学和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联合培养的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并取得LaTrobe大学授予的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认可,通过了出国人员留学服务部的认证;2005年担任北京地坛医院医务部主任。从事传染病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19年,通晓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各型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艾滋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了解国内外本学科新技术新进展。迄今为止在中华级的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6篇,国家级的杂志上发表论文9篇,参与协调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及卫生局科技处多项课题实施。刘敏,女,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现任妇产科副主任。毕业后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病理产科、产科危重症的抢救经验丰富。熟练完成各种妇产科手术如开腹子宫切除、阴式子宫切除、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卵巢癌手术、各种剖宫产手术、产钳术等,对较复杂的妇产科手术,经验丰富,有较高的手术技巧。熟练掌握宫腔镜及腹腔镜这一微创技术。对传染病合并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肝病合并妊娠、乙肝的母婴传播,有较深入的研究,参加了国际范围的拉米夫定乙肝母婴阻断的研究。撰写论文数篇。为北京市东城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孙静媛,女,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行政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学院医疗系,学制五年,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199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现任中西医结合科行政科主任。本科室为国家中医局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重点学科,北京市中医局示范中医工作病房创建单位。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一直从事传染病的诊断、治疗、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重症病人的治疗抢救。参加院内外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晋升副主任医师后,主要负责肝病区的各项医疗工作,熟悉各型病毒性肝炎和各类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肝病合并各种并发症的各类患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措施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曾参加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和抢救工作,并且被卫生局聘为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培训专家组成员,负责各区县基层医院的培训工作。院外兼任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参与学会的各项学术活动。

肺癌的问题!!在线等~200分

肺癌的治疗效果在近十年中没有显著的提高,总的治愈率为10%左右。其中主要原因是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肺癌的根本。
肺癌较早期的X线表现为①孤立性球形阴影或不规则小片浸润;②透视下深吸吸气时单侧性通气差,纵隔轻度移向患侧;③呼气相时出现局限性肺气肿;④深呼吸时出现纵隔摆动;⑤如肺癌进展堵塞段或叶支气管,则堵塞部远端气体逐渐吸收出现节段不张,这种不张部如并发感染则形成肺炎或肺脓肿。普通体层片除更清晰地观察肿物外形、密度、部位、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外,还可了解较大支气管(肺段以上)的阻断、狭窄、外压、管内肿物等情况。
较晚期肺癌可见:肺野或肺门巨大肿物结节,分叶状,密度一般均匀,边缘有毛刺,有时中心液化,出现厚壁、偏心、内壁凹凸不平的空洞。当肿物堵塞叶或总支气管出现肺叶或全肺不张,胸膜受累时可见大量胸液,胸壁受侵进可见肋骨破坏。
肺癌早期以咳嗽、气急、痰中带血为主要症状,此时消化系统功能较为健全,无需忌口,相反还要补充营养,以增强其抵抗力。
肺癌患者饮食“四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胡椒、生葱、生蒜等。
2.忌食肥腻生痰的食物如肥肉、肥鸭、奶油、奶酪、含糖量较高的甜食。
3.忌烟酒。
4.忌食烧烤食物。
手术后,饮食也不必过多限制,以免造成营养不良。术后一周内是手术创伤调养期,在拔除气管插管后6小时左右,可开始饮少量温开水(一两口)。若无恶心、呕吐、呛咳等,间隔2~3小时,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50毫升左右),然后每次逐渐加量,直至300~500毫升左右。
术后第3天,可进半流质饮食,每次500毫升左右,每日5~6次。4~5天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虾类,以帮助创口愈合和体力恢复。同时,还要多吃新鲜水果,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疏通大便。但不要吃太多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以免引起腹胀。
晚期肺癌患者会出现发烧、消瘦、乏力等症状。此时的饮食搭配要多样化、多菜谱、不能偏食,避免总吃一种食物。在烹饪菜肴时,根据自己的口味在色、香、味上多下功夫。进食时如有恶心,可在餐前喝点生姜汁。最重要的是切忌过饥过饱,切忌食用肥腻厚味的食物,以免引起食欲不振。
一、饮食疗法
1、加强营养:肺癌的患者无吞咽困难时,应自由择食,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要多吃一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如瘦肉、鸡、鸭、兔、鱼、虾、豆制品以及各种谷类,一般不限制食量,保证良好的营养,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营养状况较差,很难耐受手术的创伤,术后愈合慢,易感染,对手术康复极为不利。这就需要术前提高膳食质量。

2、供给要素饮食:肺癌病人在手术前半个月,除一日三餐外,还要辅加要素饮食。要素饮食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由于营养素齐全可满足机体的需要,不需消化即可在小肠上端吸收,可口服或管饲用之。要素膳可以补充蛋白质营养外,在足够热量供应时,可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在热量供应不足时,支链氨基酸也能提供更多的热能。要素膳的种类很多,经口服或管饲。应用时,要从低浓度开始,一般为5%的浓度逐渐递增,若无腹泻、呕吐时,可逐渐到10%到20%,如果口服应注意慢饮,饮用速度过快时,由于要素膳为高渗液,易产生腹泻和呕吐。要注意适宜的温度,防止过凉而引起腹泻。若每天服用100克要素膳,就能增加热量400千卡,蛋白质16克。同时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能够耐受手术。

3、术后的饮食调配:手术后根据病情来确定饮食,有的病人在手术第二天就可以进食,但要从清流开始,食物要清淡、细软、易消化吸收为主,因为手术创伤会引起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所以在食物选择与进补时,不要急于求成。要从最简单开始,若胃肠道无不良反应时,再过渡到半流食、普食。在手术后的一周内,除食用清流、半流外,还要补充要素膳,补充体内的营养。待能正常进食时,再取消要素膳。不论手术前后,都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绿、黄、红蔬菜、香菇、黑木耳、芦笋、柠檬、红枣等,因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抑癌物质,能够阻断癌细胞的生成。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品,包括油炸食品。可经常吃些大蒜,大蒜中含有抗癌物质。不吸烟不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体格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就能够延长生命。

二、一日食谱举例(手术恢复期)
早餐:牛奶(鲜牛奶250克,白糖10克),煮鸡蛋1个(鸡蛋50克),馒头(面粉50克),拌小菜(芹菜70克,腐竹10克)。

加餐:水果(鸭梨250克)。

午餐:大米饭(大米100克),肉末豆腐(肉末100克,豆腐100克),青椒萝卜丝(青椒200克,萝卜丝50克)。

加餐:鲜果汁(鲜桔汁200克)。

晚餐:小米粥(小米25克),发糕(面粉75克),炒豆芽(绿豆芽200克),清蒸鱼(鲫鱼75克)。

全日烹调用油40克。

肺癌血热-仙枣赤豆粥的做法
原料:
仙鹤草60克、大枣20枚、赤小豆50克、生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取生薏米、赤小豆加温水浸泡半日;仙鹤草用纱布包好;大枣去核备用;取上述诸药加水常法共煮成稀粥,加入白糖调味即可。[美食杰]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适用于肺癌血热症。

服法:
佐餐食用,连服15日。

[谷类]抗癌食品

玉米 米皮糠 红薯 薏苡仁

南瓜 黄豆 白扁豆 蚕豆

[玉米]

据研究,玉米中含有多量的赖氨酸,而赖氨酸对治疗癌症有显著的效果。玉米中又含大量的植物纤维素,它能刺激肠壁蠕动,加速大便排泄,使大便中的致癌物质及时排出,减少直肠癌的发生。据调查,我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的老人,长期食用玉米,有防治癌症的作用。非洲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癌症的发病率比其他国家低,原来他们也大都是以玉米为主食。

[米皮糠]

中国古代医家即用以治疗癌症。《别录》云:“主卒噎。”汪颖《食物本草》亦载:“通畅,开胃,下气,磨积块。”著名古方“启膈散”,主治膈症,相当于食道癌、喷门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主要成分就是米皮糠。经现代医学证实,米皮糠中的确含有一种抗肿瘤物质,据分析,可能是属多糖类化合物,对移植的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有效。当今台湾省医学家也有倡导每日摄入一场匙的米糠,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红薯]

适宜大肠癌者食用,红薯为高纤维素食物,对防治大肠癌有显著功效。美国费城医学院的何·塞维兹教授从红薯中提取了一种活性物质,这种物质能防治结肠癌和乳腺癌,能延长人的生命。

[薏苡仁]

据现代药理研究,薏苡仁煎剂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有l例曾拒绝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单服薏苡仁煎剂6个月而愈。薏苡仁浸膏对试验小鼠的吉田肉瘤、宫颈癌等也有效。薏苡仁酯的药理实验证明,有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的作用。可以说,薏苡仁可用以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适宜肠、胃、肾、肺、子宫等部位的癌症病人服食。

[南瓜]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南瓜中含有一种能够分解致癌物亚硝胺的酵素,可以消除亚硝胺的致癌作用,从而减少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也适宜已患癌症的病人服食,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黄豆]

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抗癌食品。黄豆中含有优良的蛋白质,能补益身体,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癌肿的形成;黄豆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所含多量的硒、铂等能阻断致癌物与细胞内脱氧核酸结合,起到抗癌作用;黄豆中所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从而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更有效地抗御恶性肿瘤;此外,黄豆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促进肠蠕动。防止肠内致癌因子刺激肠粘膜诱发直肠癌。所以,黄豆及其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衣、豆粉、豆腐脑、豆腐干等均适宜各种癌症病人及放疗、化疗或手术后服食。

[白扁豆]

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白扁豆有一定的抗癌功效。扁豆体外试验发现它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它所含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能使恶性肿瘤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使肿瘤细胞表面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发挥细胞毒的作用,同时可促使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功能。也有报道用扁豆l干克,炒黄后磨成粉,每日三餐前服用9克,灯心草场调服,适宜癌性水肿之人。

[蚕豆]

民间常用蚕豆磨粉,每次用25—30克,加少量红糖,用水调服,每日2—3次。此法适宜食道癌、胃癌之人食用,也适宜宫颈癌患者服食。还有用蚕豆瓣与冬瓜共煎水服,适宜癌性胸腹水或癌症病人营养不良性浮肿者食用。
[果类]抗癌食品

梨子 猕猴桃 杏子 山楂 橘子 大枣

香蕉 草莓 无花果 苹果 罗汉果 菱角

百合 核桃 荸荠 莲子 薜荔果 葵花籽

[梨子]

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古代医家多用之于食道癌、喷门癌和胃癌。如《滇南本草》云:“治胃中痞块食积”。《本草求原》也曾介绍:“治血液衰少,渐成噎膈:梨汁同人乳、蔗汁、芦根汁、童便、竹沥服之。”《圣济总录》中还有一便方,“治反胃转食,药物不下:大雪梨1个,以丁香15粒,刺入梨内,湿纸包四五重,煨熟食之。”由于梨子所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等都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所以,梨子还适宜鼻咽癌、喉癌、肺癌病人服食。

[猕猴桃]

含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之高,是橘子的4一12倍,是苹果的30倍,葡萄的60倍。通过近年的研究证实,猕猴桃中含有一种具有阻断人体内致癌的“亚硝胺”生成的活性物质,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杏子]

适宜多种癌症病人食用。据研究,杏子是维生素B17含量最丰富的果品,而维生素B17是极为有效的抗癌物质,对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有报道美国用维生素B17治疗癌症,一地经治的250例患者中,竞有248人获效,至今已用维生素B17挽救了4000名晚期癌症患者。

[山楂]

能活血化淤、化滞消积、开胃消食,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中医认为,癌瘤为实性肿块,往往具有气滞血淤征象,由于山楂功能活血化淤,善消肉积。又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所以,适宜多种癌瘤病人的治疗。尤其是对消化道及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见有食欲不振时,更为适宜。

[橘子]

凡芳香科柑橘属的一大类水果,诸如柑子、橘子、袖子、橙子、柠檬、金橘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防癌的屏障,可以阻止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尤其适宜食道癌、胃癌、肺癌、喉癌者食用。

[大枣]

能补脾胃、益气血,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P及胡萝卜素等,尤其是维生素C、P的含量特别多,均居百果之冠。所以,大枣又是一种抗癌果品。国外学者分析出大枣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是一组三萜类化合物,也有研究认为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环磷酸腺苷,具有抗癌作用。在民间,不少肿瘤患者手术后、放疗或化疗后常食大枣粥,或用黄芪煨大枣,每日用大枣10个,生黄茂30克,共煨煮。这对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均有稗益。

[香蕉]

性寒,味甘,能清热、通便,对大肠癌患者尤为适宜。据现代医学研究,香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镁,而镁有预防癌症的作用。198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发现,香蕉的提取液对三种致癌物——黄曲霉素B1,4—硝基喹啉-N-氧化物,苯并(a)芘,都有明显的抑制其癌的作用。

[草莓]

适宜鼻咽癌、扁桃体癌、喉癌、肺癌病人以及这些癌症患者在放疗期间食用,可以收到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利咽润喉的效果,对缓解放疗反应、减轻病症、帮助康复,也有益处。据《商业周刊》报道,美国俄亥俄医学院病理学家加里。斯托纳和农业研究所植物遗传学家约翰·马斯在研究中发现,草莓中所含的鞣化酸能保护人体组织不受致癌物的伤害,从而对防治癌症有利。

[无花果]

能消肿解毒,适宜大肠癌、食道癌、膀肮癌、胃癌、肺癌、肝癌、乳癌、白血病、淋巴肉瘤等多种癌症病人食用,是一种广谱抗癌果品。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无花果的确有良好的抗癌功效。据报道:干果的水提取物有抗艾氏肉瘤的作用。从未成熟果实中所得到的乳汁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小鼠自发性乳癌,致使肿瘤坏死;又能延缓移植性腺癌、骨髓性白血病、淋巴肉瘤之发展,使其退化。

[苹果]

据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经常食用,可以使肠道内胆固醇含量减少,粪便量增多,减少直肠癌的发生。同时,苹果中因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能破坏致癌污染物——放射性气体,从而减少癌症的形成。

[罗汉果]

适宜鼻咽癌、喉癌、肺癌患者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肺止咳、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利咽开音的作用,对这几种癌症病人放疗后出现的咽干、烦渴、干咳、低热,亦有缓解效果。

[菱角]

据1967年日本《医学中央杂志》报道:发现菱对抑制癌细胞的变性及组织增生均有效果,在以腹水肝癌AH—13及艾氏腹水癌作体内抗癌的筛选试验中,发现菱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菱同粳米煮粥食,也可用菱加薏苡仁一同煮粥,适宜食道癌、胃癌、直肠癌、幽门癌、宫颈癌、乳腺癌病人经常食用。

[百合]

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功能,还含有一种特殊的有效成分——秋水仙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对多种癌症有效,适宜肺癌、鼻咽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等病人食用。同时也适宜这些癌症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出现体虚乏力、干咳少痰或咯血、心烦口干、身有低烧、心悸失眠时服食,可以收到止咳、止血、安神、增强体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缓解放疗反应的效果。或者百合粥,或煨百合羹,或煎百合汤均为适宜。

返回

[核桃]

又称胡桃,它既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滋补强身食品,同时也是一味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所含的锌,镁及维生素A、B1、B2、C、E等,皆可防癌抗癌。无论是健康人,或是癌症病人以及放疗化疗或手术后,经常食之,都可强壮身体,防癌抗癌,益寿延年。

[荸荠]

性寒,味甘,能清热、生津、化痰、消积。《本草备要》中早有“荸荠治五种噎膈”的记载。《本草汇编》还说:“荸荠入药最消痞积,与鳖甲同用最佳,亦不耗真气。”近年来,上海市肿瘤病防治研究协作组发现荸荠在动物体内均有抑瘤效果。由于荸荠含抗癌物质,所以,有的医家用来作为癌症病人的佐食。如对肺癌患者或乳腺癌病人,用鲜荸荠60克,同海蜇30克,开水炖烛服。治疗食道癌时,配合用荸荠10个,带皮放在铜锅内煮熟,每日服食。对于脑癌、鼻咽癌、喉癌、淋巴肿瘤等患者,只要出现有痰热症状或癌症病人在化疗放疗后出现津伤热渴时,皆宜食用,这对缓解病情,改善症状都有益处。

[莲子]

性平,味甘,有养心、益肾、健脾作用。宋代《图经本草》中记载:“莲子捣碎和米做粥饭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所以,凡癌症患者以及放疗化疗后体质衰弱时,均宜常食莲子。近代药理发现,莲子所含的氧化黄心树宁碱有抑制鼻咽癌的作用。对于妇女子宫癌赤白带下者,有人用莲子(去心)、芡实(去壳)各60克,以适量糯米煮粥,再加红糖服用。肺癌病人低热、干咳以及放疗化疗后体弱者,民间喜用莲子同百合、山药、银耳、冰糖煮食。

[薜荔果]

俗称凉粉果、木馒头。性平,味甘酸,有活血、消肿、解毒、利湿、通乳的功能。近代药理表明,它所含的B—谷留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薛荔果对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等患者尤为适宜,可用薛荔果焙干研末,每日2次,每次9克冲服。民间有用薛荔果2个,同猪脚爪1只,同烃煮食并喝汤。

[葵花籽]

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良蛋白质,以及镁、磷、钙、铁、钾和维生素P、E、B1、A等。葵花籽仁中所含的氯原酸,经动物实验表明,对大鼠肝癌癌前病变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因此,葵花籽既是一种营养食品,又是一种抗癌防癌食物。
[蔬菜类]抗癌食品

苦瓜 冬瓜 黄瓜 大蒜 韭菜 番茄 莱菔 胡萝卜

莼菜 金针菜 莴苣 芦笋 马铃薯 芋头 豆腐 甘蓝

山药 刀豆 菜豆 黄豆芽 麦麸 海带 紫菜 海藻

黑木耳 白木耳 猴头菌 金针菇 草菇 平菇 香覃

[苦瓜]

俗称癞葡萄、癞瓜。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近年来,医学科学家们曾对苦瓜进行药理实验,发现苦瓜中的蛋白脂类成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细胞功能。美国科学家将苦瓜蛋白脂注入已患有淋巴癌的老鼠内,结果老鼠竞能奇迹般地长期生存。所以,癌症病人适宜服食苦瓜。

[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清热、解毒、化痰、利水作用。近来发现,冬瓜能诱生干扰素,因而具有一定的抗癌防癌

效果,是一种药食俱佳的抗癌蔬菜。

[黄瓜]

性凉,能清热、生津、解毒。黄瓜所含的细纤维素可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及时排泄,这对防治直肠癌有黄

瓜中所含的葫芦素C在动物实验中有抗肿瘤作用,且毒性较低。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一些教授研究认为:烟酒

嗜好者和爱吃咸的人容易得食管癌,常吃黄瓜可以减少这种危险。

[大蒜]

中医认为,大蒜能行滞气、消症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蒜中含有大量的锗,它在人体内能诱导干扰素,

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从而杀伤和吞噬癌细胞,起到防癌抗癌效果。不仅如此,大蒜还能从

多方面阻断强烈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故能防治癌症。可以说,大蒜是一种广谱抗癌食品,适宜多种

恶性肿瘤患者服食。由于大蒜既能防癌抗癌,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故对癌症病人伴有感染,以及由于放

疗、化疗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均宜选用。

[韭菜]

能行气活血散热,古人多用以治噎膈反胃,相当于上消化道癌症,如食道癌、喷门癌、胃癌等,一般多用韭

菜捣汁30克,配合牛乳、生姜汁以及鹅血等同服。近代研究发现,韭菜里所含的挥发性酶能激活巨噬细胞,

预防癌细胞转移,预防癌症复发。

[番茄]

性微寒,味甘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A。由于维生素A的摄入量与上皮细胞癌的发病率成反比,而大量

的维生素C又可阻断亚硝胺的生成,因而可以降低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生,同时也适宜其他各种癌症病人食用。

[莱菔]

俗名萝卜。中医认为它有化痰、降气、消食、止渴、散淤、解酒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莱菔是一味理想的

防癌抗癌食品。一方面莱菔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二,莱菔中所含的酶类也

能将食物中的致癌物亚硝胺分解而失去致癌作用;其三,莱菔中所含的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从而

有力地吞噬癌细胞;此外,莱服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可刺激胃肠蠕动,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所以,各种癌

症患者均宜食用。

[胡箩卜]

由于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摄入人体后会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既能维持人体上皮

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致癌物质难以侵犯,又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同时又可影

响致癌物质的代谢,与致癌物质有生物桔抗作用。尤其适宜皮肤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肠癌、食道癌

等病人长期食用。

[莼菜]

适宜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食道癌、胃癌病人服用,也适宜肝胆肿瘤所致的癌性胸水腹水和黄疸者佐食。

据研究,莼菜含有一种酸性的杂多糖,这种多糖是一种较好的免疫促进剂,它不仅能增加免疫器官脾脏的重

量,而且能明显地促进人体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功能,从而达到防癌治癌的辅助效果。

[金针菜]

又名黄花菜,由于它含有多种抗癌物质,如天门冬素、秋水仙碱、花粉、多种维生素等抗癌成分,所以,常

人食用,有预防肿瘤发生的效果,肿瘤病人经常服食,有助于缓解病情,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莴苣]

俗称莴笋。当今日本人很喜爱食用,并视之为抗癌蔬菜,因为莴苣的茎叶中含有一种芳香烃馋化脂,能够分

解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亚硝胺,从而防止了癌细胞的形成,尤其是对肝、胃癌、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有一定预

防作用。对于癌症病人,经常食用莴苣可缓解放疗、化疗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癌症病情的发展,促进身

体的康复。

[芦笋]

别名龙须菜。它含有多种抗癌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竟是番茄的l倍,还含有一种丰富的组织蛋白,这种组织蛋白能有效地控制癌细胞生长,又含有多量的叶酸、核酸、硒和天门冬酰胺酶,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可防止癌细胞的扩散。近年来,美国一些生化学家和医学家认为,芦笋尤其适宜淋巴肉芽肿(淋巴腺癌)、膀肮癌、皮肤癌、何杰金氏病、乳腺癌、白血病、食管癌等病人食用。

不孕不育学术论文

学术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理论进行综合归纳、推理的过程。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不孕不育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女性流产与不孕不育的关系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流产对不孕不育的影响,分析两者关系。方法:从本站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不孕患者中选择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的患者240例,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检测及血清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结果:本组有流产史不孕患者240例,占全部不孕患者的25.0%,有流产史不孕患者中检出病原茵感染者占58.3%(140/240),并且病原菌符合感染率明显高于单一感染率;真菌感染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支原体、衣原体、滴虫。本组患者中抗精子抗体阳性者占35.0%(84/240),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者占43.3%(104/240)。结论:流产引起的女性不孕比例较高,其中流产后感染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加强青年健康知识教育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流产后的防护及感染的预防和及时治疗。

[关键词] 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女性;不孕不育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58-02

因女性原因导致的不孕称不孕症,虽能受孕但因种种原因导致流产而不能获得存活婴儿的称为不育症。 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病率可高达30%[1]。并且近年来不断增多,不孕不育发生可能与晚婚晚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有调查显示在不孕不育女性患者中,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多数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本文笔者收集本站240例有流产史不孕不育患者,探讨流产与不孕不育发生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本站收治不孕不育女性患者960例,其中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患者240例,年龄21~32岁,平均27.5岁,有药物流产史110例,有人工流产史92例,两种流产史均有者38例;流产1次140例,2次64例,2次以上36例。

1.2 方法

1.2.1 抗体检测全部患者采取静脉血留置血清,采用上海生物技公司的ELISA加酶标仪检测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2.2 感染菌检测取患者阴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接种于血琼脂平板、MCK平板,37℃浮箱过夜,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初步鉴定细菌种类,然后进一步确认。淋球菌(NG)感染可通过涂片中找到细胞内、外革兰阴性双球菌。沙眼衣原体(CT)感染者可用分泌物涂片后,甲醛固定,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T抗原。解脲支原体(UU)通过直接接种于支原体培养液,变紫红色者可确诊。

2 结果

2.1 本组感染情况

笔者共检出140例患者有病原菌感染,占不孕患者的58.3%,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患者较多占77.9%,见表1。

2.2 病原菌检出情况

本组共检出病原菌180株,其中真菌的感染最多,其次为支原体、衣原体。具体见表2

2.3 不孕不育患者抗体情况

见表3。

3 讨论

女性受孕过程中,正常的卵子和正常活动的精子能够在输卵管内相遇并结合为孕卵并被输送入子宫腔,并于子宫内膜着床。以上任一条件不正常,就能阻碍受孕,导致不孕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来自家庭伦理方面的社会压力,据统计全世界的不孕患者人数约为0.8亿~1.1亿。不孕症发病率的递增趋势可能与晚婚晚育、 人工流产 、性传播疾病等相关。

在导致不孕不育的各种原因中,流产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96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有流产史患者240例,占25.0%。流产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有:①首先女性流产后,休息不够,免疫力下降,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由于手术是在无法窥视的子宫内操作,从扩张子宫颈到僵硬,医疗器械重复进出宫腔清刮,对生殖系统均有伤害。可引发子宫内膜炎,炎性细胞不但可以杀害精子,也会造就血管及内膜分泌欠佳,这些因素均可引发未来不孕与流产[2]。②多次或过度刮宫引发宫腔粘连,拉扯孕卵着床。手术后进行不洁夫妻生活或护理不善引发上行化脓,造就附件卵巢四周粘连,或输卵管堵塞,四周肠管及大网膜粘连引发积液等,使精子无法进到输卵管壶腹部进行受精。③流产后易造就身体虚损,由于流产是生物、物理、化学综合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胞宫损伤,脏腑经络气血失调。身体茁壮者能自行调理恢复至常态,若保护不当则易患各种疾病从而致流产后不孕的现象发生。④药物流产简单易行,社会中使用较多,但是患者流产后不重视后期护理因素,导致感染和机体免疫应答发生,从而引起不孕。

其中,流产后感染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本文240例有流产史的不孕不育患者中,140例合并感染,占58.3%。流产后感染的发生与人工流产的机械损伤造成炎症或药物流产后患者血流不尽、免疫下降导致细菌入侵有关。本组抗精子抗体阳性84例(35.0%),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104例(43.3%),两者均阳性26例(10.8%),是除感染外导致不孕的又一重要原因。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的产生是由于流产后子宫内膜碎片经输卵管流入腹腔,或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和腹膜的直接吸收,使机体致敏,产生抗体体[3]。流产后抗精子抗体阳性可能是由于女性在生殖道的损伤或感染情况下进行性生活,会增加精子和子宫内膜抗原进入血液及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的机会,刺激女方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引起不孕[4]。

综上所述,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建议女性平时应该注意性生活健康,尽量不选择流产,一旦进行流产术后,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禁止过早性生活,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从而继发不孕。

[参考文献]

[1]肖红梅,钟群,卢光�.不孕症相关因素及病因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27(2):103-107.

[2]单伟颖,杨坤宝,李青,等.不孕症患病相关因素的研究新进展[J].承德医学站学报,2010,27(2):206-208.

[3]窦蓉,孙晨光.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18(6):51.

[4]辛华,廖玎玲,余立群,等.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患者抗精子抗体的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5):297-298.

分析育龄人群不孕不育影响原因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导致育龄人群不孕不育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9年8月~2012 年2月在我县本站及12家医院收治的523对不孕不育夫妇进行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调查其影响因素。结果 引导女方不孕的原发性因素有小子宫、幼稚子宫等;继发性因素有流产导致的输卵管被阻塞、输卵管不通畅等。男方不育因素有无精、少精及性功能障碍。结论 加强育龄人群的生殖保健教育,加强孕前优生优育的指导,及早发现影响孕育的因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可以降低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的发生率。

【关键词】不孕不育 原发 继发 影响因素

1. 前言

随着社会饮食谱和疾病谱的变迁,不孕不育症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给社会、家庭以及患者本人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根据一些离婚案例的调查显示,大约29.8%是因为不孕不育症造成的。一直以来,临床医学上都比较注重研究导致女性不孕的因素,而很少关注到夫妇双方的原因。本文主要针对我县近4年来到医院就诊的不孕不育夫妇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从而为我县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降低不育不孕症的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

2. 一般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2 年2月到我县本站及12家医院就诊523对不孕不育夫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病例均是参考《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选入。女性年龄23~44岁,平均27.5岁;男性24.5~48岁,平均32.1岁。不孕年限最短1.5年,最长18年;疗程最短为3个月。

2.2 临床诊断方法

(1)女方:同样是询问病史和全面的身体检查。除此之外,利用碘油造影和输卵管通液、检验输卵管的基本情况;并实施阴道B超检测、基础体温测量、宫颈粘液评分、早卵泡期测血清生殖激素以及宫腔容量测定等测定方法了解女方排卵、宫腔容量情况。

(2)男方:在详细询问病史之后,然后进行全身检查,实验室检查中抽取了男患者的精液样本,对进行了2次以上精液检测的男患者采用了WHO精液分析法,结果判断以WHO的检验手册为标准。

(3)免疫检测:抽取夫妇双方的血清、女方的宫颈粘液以及男性精液中的抗精子抗体,作性交后作精子穿透宫颈粘液试验。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在本组研究的523对不孕不育症夫妇中,属于原发性的因素有345对,占总数的65.97%,其中53. 43%是女方原因,33.76%是男方原因,18. 01%原因不明(不知是男性原因、女性原因还是男女双方的原因)。继发性的因素178对,占总数的34. 03%,其中67. 42%是女方原因,17.83%是男方原因,17. 02%原因不明。

3.2 女性不孕因素

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检查显示,原发性的输卵管堵塞154例(29.45%),继发性的输卵管堵塞45例(8.6%),原发性的排卵障碍87例(16.63%),继发性的排卵障碍16(3.06%),原发性的内异症45例(8.60%),继发性的内异症21(4.01%),宫腔容量偏小53例(10.13%)和子宫发育不全12例(2.29%),这两者均是原发性的。

3.3 男性不育因素

本组男性病人中,诱因排名的先后依次为弱精症、少精症、免疫因素和男性副性腺的感染。原发性的精液异常(包括少精、弱精、畸形精或无精症等)54例,所占比例为10.32%;原发性的免疫学病因18例,占3.44%;继发性的精液异常32例,占6.11%,继发性的性腺感染与免疫学病因共9例,占1.72%。

4. 讨论

临床研究中,影响育龄人群不孕不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女方有关,与男方也有关,同时也可能是夫妻双方的原因。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

4.1 男方因素

本组研究中,影响男性不育的因素主要有:精液异常、男性生殖器发育不全或者异常或者男性疾病,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外,社会环境、个性素质等也是主要的因素,例如在温度高场所工作、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以及从事一些化学毒品类职业的男人,很可能造成其不育。

4.2 女方因素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女性不孕的因素主要有:排卵异常,例如经期不规律、少经、经期很长和痛经等;此外,原发性的子宫发育不全,例如子宫畸形、小子宫、幼稚子宫等;染色体异常;继发性的病因,例如宫颈炎症、宫外孕造成的输卵管切除或堵塞、人工流产次数多等。其中双侧的输卵管切除以及清宫造成的子宫破坏其不孕概率最高,同时也最难挽救。某些临床研究中指出,引起女性不孕的因素与个人身体素质及社会环境相关。例如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工作强度过大、文化程度、过度服用避孕药及年龄偏大等都会影响到女性患者患上不孕症。

4.3 降低育龄人群不孕不育发生率的措施

4.3.1 通过宣传,让育龄人群掌握更多的生育知识

尤其是对育龄人群进行优生优育的孕前准备指导、生育知识宣传等,这能有效提升育龄夫妻的优生优育水平,同时也通过生育文化的宣传,让育龄人群能够自觉地维护生殖器的健康、每年进行全身检查、尽量避免清宫手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而且知道哪些有毒物质会影响生育、哪些食物可以帮助生育,这样可将影响不孕不育的因素降到较低的水平。

4.3.2 加强生殖器的健康教育,降低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女性和男性其不孕不育的原因都和生殖健康相关,所以,医疗服务机构要强化生殖健康教育,令广大育龄人群掌握更多的生殖健康知识,尽量规避不孕不育的关于生殖器的影响因素。

4.3.3 加强管理,为广大育龄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经过调查,许多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妇都不愿意去医院作详细的检查,本组523对病患中,在未完全确定为不孕不育症之前,有67对(12.81%)夫妇并不是在生育门诊部求诊,大部分为女方进行妇科检查,认为是炎症影响,最终是经过医院详细的检查服务,确诊为不孕不育症。这表明,医院等医疗机构加强对育龄人群的就诊管理,设立对应的生育咨询科,而且完善检查体系,对存在疑虑的夫妇提供心理或具体的行为支持与优质服务,最终帮助不孕不育人员了解病情,早日就医,圆求子梦。

参考文献

[1] 肖红梅,钟群,卢光琇.不孕症相关因素及病因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7(02).

[2] 邹向红,徐敏娟.赣州市不孕不育症病因及流行病学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02).

[3] 杨菁,张燕.不孕症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